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

韋圓成看出了薛汪的迷惑,接着說道:

“大漢以才能選拔人才,遇到有才能的人才,我等自然也甘心舉薦。令郎有萬夫不當之勇,多加培養就是一方猛將,未來能夠接替先賢之衣鉢爲大漢開疆拓土,亦是好事,某當然不介意舉薦以防其因不能施展所長反而爲大漢之害,不是麼?”

薛汪頓時訕訕一笑。

造反,我們父子倒是不敢。

更何況在大漢混得這麼好,幹嘛要造反?

韋圓成也是覺得自己說的有點過了,不由得笑道:“能夠如實闡述令郎之功,則令郎便可爲朝廷所重用,到時候某亦能有伯樂之名,豈不美哉?”

薛汪跟着笑了笑,不過似乎還在思考什麼。

韋圓成並沒有再多說。

薛汪這種老一代人出生在亂世之中,從小接受的理念就是要保護祖業、振興家族,對於他們來說,家族和個人的榮辱利益顯然要高於民族和國家的榮辱利益。要不是因爲金城薛氏本身的利益已經和金城之存亡、金城百姓之存亡牢牢地捆綁在一起,金城薛氏也不見得會乖乖的守衛這個西北偏遠的大門。

正是因爲這種已經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所以讓雖然官職比自己小一級,但是年齡卻大了很多的薛汪,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因爲薛汪敬服的不是自己這個偏將軍,而是自己背後的長安韋氏。

這種觀念顯然在現在的大漢也已經不合時宜,但是畢竟出身西北的薛汪和中原主流思想之間幾乎沒有多少接觸,自然就很難接受和理解這種思想。

他的糾結和猶豫就在這裡。

當韋圓成告訴他,世家不算什麼,甚至世家已經在逐漸變成一個人前行之拖累的時候,薛汪當然有一種自己的世界觀都被顛覆的感覺。韋圓成相信,之前也去過安定、對大漢既有的主流思想也有所瞭解的薛汪,肯定並非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只不過薛汪並不想接受或者承認罷了。

畢竟讓一個人承認自己前半生所有的認知都是錯誤的,這本身就不太現實。就現在來看,能夠接受並且擁護於這種思想潮流的,實際上還都是和韋圓成一樣的年輕人。至於各個世家之中曾經的中流砥柱,這個時候實際上都因爲對這種潮流保持謹慎和觀望的態度而選擇退居二線,既是給年輕人們騰位置,也是自己本身有所懷疑。

所以薛汪會有這樣的想法和反應,韋圓成並不奇怪。

韋圓成要做的,是讓薛汪的這種想法不會繼續影響到薛舉。

因此他也很樂意與向上面闡述薛舉的功勞,這樣薛舉自然而然就有機會在之後進入學校學習並且接觸這些新的思想潮流。

如此一員猛將,當然不能讓其因爲思想的保守和落後而不能爲朝廷所用、不能爲這一代人所容。

薛汪顯然也能感受到韋圓成並沒有多少惡意,因此雖然他不理解,但支持還是支持的。

——————————————

長安城,夜色已深,但是御書房中燈火通明。

外廂的爭執聲一直沒有停過,這是太尉府的參謀們正在商討最新的戰略安排。

名義上是商討,但是怎麼聽都像是在吵架。

每個人制定的戰略方案都不一樣,自然在評閱的過程中少不了要起到爭執。要不是李藎忱隨身帶着張須陀尚且還能服衆,這些參謀們恐怕要吵得整個房頂都掀翻。尤其是隨駕的幾個禁衛將領,不需要他們站崗巡邏的時候,也都跑到這裡來湊熱鬧,他們都是上過戰場的,自然在戰略的具體實施上更有發言權,嗓門又大,惹得在其餘廂房辦公的各部門官吏已經不是一次出來讓他們小點聲了。

而內廂中,六部官員們也都在忙碌。

此次調遣大軍,並不是和之前北伐那樣齊頭並進,而是從各地抽調精銳之後彙集在一處。調動的兵馬或許比不上北伐多,但是其中的複雜程度卻要勝過北伐。

畢竟北伐的時候各路大軍都是自成一體,糧秣器械等等都直接和後方聯繫。而現在各路兵馬所需,都需要隨駕的這個小朝廷在長安統一調度,自然事情就多了起來。

好在相比於北伐,至少各部不用負責地方州府的接收以及人員委派等等的工作了。而且也不需要擔心人手不夠的問題。

長安書院和長安軍事學院就是很好的兩個人才庫,自從御駕抵達長安,這兩個學院高年級的學生就直接進入了實習狀態,說難聽點就是都被拉壯丁了,甚至急需人才的部門,連學院的先生都不放過。

對於學生們來說這當然不是什麼壞事,他們所能學的書本上的知識實際上都學的差不多了,但是缺少實踐,這自然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到時候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這一段經歷拿出來,自然也能夠讓考官刮目相看。

李藎忱坐在上首,託着下巴,看上去是在思考,但是端坐在他斜後方的尉遲貞可以明確的表示,陛下實際上是在假寐。

這幾天整個朝廷上下都在連軸轉,陛下白天才剛剛視察了長安的幾處書院和醫院,晚上又得審閱關於後方各類物資的調度情況,等會兒還得聽取太尉府關於下一步作戰的安排。

就算是鐵打的人也熬不住啊。

“陛下,陛下!”外廂響起張須陀的聲音。

李藎忱一下子驚醒過來。

“陛下,捷報,蕭將軍在洮水擊破羌人營寨十處,羌人洮水沿岸各部已經沿着湟水向縱深退卻,另外已經有不少於四五個村寨派人聯絡大軍,意圖向我大漢稱臣。”張須陀大步走進來,揚起手中的奏章。

李藎忱頓時來了精神,御書房中的羣臣們也都交換了一個眼神。

這個捷報,當真振奮人心啊!

大漢現在在西北承受着莫大的壓力,一場大捷,足以證明至少現在大漢採取的戰略安排是正確的。而羌人主動放棄洮水防線,也意味着蕭摩訶總算是可以向北聯繫金城、向東聯繫天水,構築起來屏障西北側翼並且直接聯絡武威的一道防線,兜住有可能從武威或者安定戰場向洮水移動以求能夠退入羌人屬地的吐谷渾軍隊。

這樣一來,大漢就可以集中全力應對來自於正面的威脅。

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五百章 天降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
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五百章 天降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