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

這些和孤魂野鬼一樣的傢伙們,一路向前的漢軍根本來不及在乎,只能交給後續的友軍進行掃蕩,因此隨時都有可能在李藎忱北上的時候衝出來,若是驚到了陛下,那前面開路的將領怕是少不了要吃罪過。

哪怕大家都很清楚在羽林騎的護衛下,能夠爲難到李藎忱的人恐怕這天下都能屈指可數,可是誰都不敢冒險。

更何況現在正是凱歌高奏的時候,您老人家還是乖乖等在後面就是了,着什麼急呢!

之前李藎忱率領騎兵馳援樑郡,那是無奈之下,大家一時頭腦發熱也就只能認了,之後就算是知道整個過程根本沒有任何驚險的楊素,自己也都是背後冒了一身冷汗,所以堅決不允許李藎忱跑得那麼快了,鬼知道哪裡會不會冒出來一支冷矢。

越是現在局勢順利,大家越是謹慎小心。

因此當作爲前鋒的揚武軍已經開始掃蕩陳留(今開封)城南的北周軍隊時候,李藎忱方纔姍姍從樑郡動身,沿着潁水北上。

李藎忱並沒有選擇東路,而是選擇了中路,主要還是因爲進攻洛陽還是需要李藎忱這位皇帝陛下親自坐鎮的,而現在西路的蕭世廉已經艱難突入函谷關,中路的陳智深也在進攻軒轅關,只有東路的漢軍距離東側的虎牢關最遠,而且按照大漢的戰略佈置,東路漢軍也將不再以突破虎牢關殺入洛陽爲主要戰略目標。

一來經過函谷關一戰,北周在洛陽的軍隊數量無疑受到了重創,二來宇文憲也不可能坐視洛陽受到圍攻,畢竟這是北周在大河南岸唯一還能數得上的落腳點,幾乎沒有多少兵馬又偏在東側的青州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所以這是宇文憲必然會救援的地方。

有一路兵馬直接陳兵大河南岸陳留一線,自然能夠威脅到鄴城,同時起到阻擋宇文憲的作用。

因此爲了穩妥起見,李藎忱還把主持軒轅關戰事的裴子烈調往了揚武軍,由裴子烈統籌揚武軍佈置陳留戰事。

本來在之前李藎忱是打算讓裴子烈統籌中路戰事的,但是陳智深在許昌之戰中的表現還是說得過去的,再加上後面還有曹忠坐鎮,所以裴子烈再坐鎮許昌指揮中路作戰的意義自然也就不大了,更何況李藎忱要入洛陽,必然會走中路,所以讓裴子烈去統籌東路也是必然的。

因爲被李藎忱從這邊調到那邊,再從那邊調到這邊,裴子烈在軍中也被戲稱爲“救火員”,哪裡需要就去哪裡。不過對於裴子烈和蕭世廉這樣已經作爲陛下左臂右膀而出名並且位極人臣的來說,手中本來就沒有掌握多少兵權——已經有朝堂上的高位,如果還想統籌兵馬,那你想幹什麼,是割據還是造反?

就算是李藎忱硬是要把軍隊塞給裴子烈和蕭世廉,兩個人也堅決不會要的,而且根據大漢的軍制,平時統帶兵馬的實際上是軍中長史、司馬和主簿這三位一體的結構,而作戰的時候指揮兵馬的實際上是各部將領,而一般雜號將軍以上的將領,只是起到調動下面將領的作用。

也就是說這些兵並不是任何將領的私兵,而是忠誠於朝廷的兵,哪怕是實際上可以指揮每一名士卒的雜號將軍,也只是在作戰的時候有這個資格而已。

蕭世廉也好,裴子烈也罷,只要戰事需要,他們可以掛帥一方,也可以來回奔走,這不會影響到他們任何功績評定,因爲這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

船行潁水上,李藎忱合上一本奏章,看向窗外的山水。

潁水連接淮水和許昌,在數百年前曾經也是曹魏腹心所在,而且潁水沿岸多出人才,整個三國和南北朝初年的大世家人才多有潁州出身的,即使是現在人才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北齊的不少漢人人才都是出自於這一片土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些大世家雖然現在已經在多年的戰亂中受到了重創,但是終究還是有底蘊在的,比如現在正在北周朝堂上佔據一席之地的聞喜裴氏和清河崔氏,還有這兩個世家衆多的附庸,都是不可忽略的力量,而這些附庸之中就有潁川荀氏。

潁川荀氏絕對算得上一個在漢代到整個南北朝名聲顯赫的家族了,從當初的荀氏八龍到後來的荀彧和荀攸,再到後來南渡,荀氏在很多歷史關鍵時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現在大漢的地方官員之中還有不少荀氏子弟,而在北方,至少潁水這一帶,荀氏依舊是影響力完全不可忽視的的大家族。

不過李藎忱也只是對荀氏的人才感興趣而已,對於荀氏的態度他並不感興趣。

大漢已經完成了科舉制度的改革,世家現在不過是依靠着本家多年以來的文化積澱在苟延殘喘罷了,時間一長,世家自然而然也就會和歷史上唐宋明清時期那樣逐漸消散,即使是某個家族會因爲某一代人多有人才而煊赫一時,也會在短短几代人內再一次衰落。

所以李藎忱完全不需要再尋求世家的支持,甚至他不介意趁着這一次北伐,將那些還對世家制度的延續存有幻想的人直接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就讓他們給北周陪葬吧。

當然了,現在李藎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儘可能快速的拿下洛陽。

隨着戰爭時間的延長,現在已經是夏末初秋時節,如果不能在冬天來臨之前解決洛陽的敵人,那麼李藎忱很可能要面對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宇文憲隨時可以通過上凍的大河向洛陽轉移兵力,而大漢強大的水師那時候面對結冰的大河也將毫無用武之地。

所以在冬天之前拿下洛陽,甚至把戰線一路向北推進到大河以北,纔是當務之急。

爲了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不但李藎忱自己親自前往洛陽,而且還選擇了潁水,放棄了沿着清水北上前往呂梁山祭奠一下李成和那些童年夥伴、村民們的機會,轉而讓李憐兒代表自己去上三炷香。

畢竟從清水再轉向洛陽,中間必然會耽誤大量的時間,此時李藎忱最需要的還是時間。

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樹後庭花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兇險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十九章 火光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八百章 要跑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三十七章 心思
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樹後庭花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兇險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十九章 火光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八百章 要跑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三十七章 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