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

另外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這樣就不只可以向南運送到中原地區,也可以向北運送到幽州甚至輸入遼東高句麗等處,從而實現原材料的輸入和加工後產品的外流,從遼東各個尚且處於原始狀態的部落還有即使已經有國家形態的高句麗身上獲取貿易順差。

洛陽一帶已經規劃爲大漢未來的政治、文化等等的中心,自然不適合再發展工業,現有的工坊也多數都是出於應急需要所打造,未來時機合適自然都會搬遷,而搬遷的目的地自然就是關中和冀州,以更好地和遼東、河西等地進行對接。

除此之外,工部也已經派人前去考察從鴻溝繼續向北通過白溝、漳水等一直向前開挖運河到幽州一帶的可行性。

白溝和淇水距離大河很近,並且本身就是相通的,再加上渤海郡以北一直到幽州,得益於多年戰亂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水水量很大,因此沼澤水網密佈,反倒是有開挖河道、開墾良田的先天條件,所以開挖一條運河,從洛陽經過鄴城直接抵達幽州,對於現在幾乎孤立於中原之外的幽州來說,當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而到時候鄴城也會成爲沿途的節點城鎮,不再是中原的邊界。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長期的規劃了,戰事不再緊張之後,李藎忱自然也就不會再要求在多短的時間內修通運河,一切都可以慢慢來。當然了這只是在民間沒有足夠需要的情況下,畢竟運河修通,就意味着幽州將會完全被納入大漢的貿易網絡,對於大漢商賈們來說顯然並不是什麼壞事,比如之前大漢修建從南方的馳道以及鴻溝等運河的時候,就曾經得到這些商賈的鼎力支持,畢竟這些道路修通之後他們也是直接受益者。

另外戶部和農部還打算在鄴城周邊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糧倉,讓此處成爲南北糧食調撥轉運的重要樞紐。

總而言之,大漢各部門早早地就已經做好了對鄴城的整體規劃,現在拿下鄴城之後的第一時間就開始進行勘察和規劃。隨駕北上的各部官員,除了少數的諸如陳叔慎這樣本身是有其餘事要面見陛下,所以專程從江南趕來的之外,其餘的大多數都是各部的副職侍郎甚至是再低一層的主簿和功曹之類的,一個賽一個的年輕,因此也一個賽一個的想要做出點什麼功績來。

洛陽作爲都城,城池的規劃之類的當然輪不到他們做主,因此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做出功績來的希望都放在了鄴城上,一個個鬥志昂揚,即使是忙得團團轉也都頗有精神,惹得前來出謀劃策的宇文招只能感慨,這種團結向上的新氣象,當真是此生未曾見過。

雖然他一直想不明白北周和大漢的差距到底在哪裡,或者換句話說,宇文憲也足夠努力、北周內部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團結在宇文憲的身邊共同奮鬥,同樣還不缺諸如裴忌這樣的名臣以及尉遲迥、王軌這樣的猛將,可是爲什麼最後卻一敗再敗,最終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呢?

在北周內部,對於這個問題久有爭論,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沉醉在北周剛剛滅亡北齊、獨霸北方時候的老人,都傾向於把原因歸結於北周內部的分裂。

先人曾說,禍起於蕭牆之內。

北周因爲大象之亂,轉眼分崩離析,而且楊堅那邊和宇文憲這邊爲了爭奪正統的名號還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掀起大戰,最後給了李藎忱安心平定南方並且漁翁得利的機會。

原本宇文招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因此他對大漢能夠戰勝北周心中多有不服氣,要不是我們北周內部分裂、自己人打得太狠了,怎麼會給你們這個機會?

你們這不過是因爲命好罷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因此宇文招心中雖然有所不服,當然也不能表露出來。

而現在看到這些忙得團團轉的年輕官吏們,看着那些幫着百姓修繕屋舍的士卒們,也看着那些已經開始裝修店鋪,似乎明天就能夠開業的商賈們,頓時感覺自己似乎把大漢這個對手想的太簡單了。

在北周治下的鄴城,一切都井井有條,但是一切都死氣沉沉。而現在大漢剛剛接管了鄴城不過才一天,整個城池似乎轉眼之間就活了起來,百姓的臉上露出了宇文招之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喜悅。

他們一開始的時候看到漢軍士卒主動上前要求幫忙修繕屋舍,還有些害怕,畢竟在大多數人的想象之中,一支軍隊不燒殺搶掠就算不錯的了,還幫着百姓幹活?想什麼呢!

且看看北周軍隊,即使是駐紮在鄴城的多少都能夠稱得上一句精銳,可是在戰敗之後,不還是都趁着這個機會大肆搶掠麼?要不是漢軍及時入城,城裡還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番慘狀。

更不要說鄴城剛開始佈置防務的時候,靠近城池的屋舍多數都被直接拆毀,屋舍之中的住戶則直接被趕上城牆充當丁壯,多少人妻離子散、流離失所都不知道,即使是其餘的沒有被波及到的城中百姓也是人心惶惶,對於軍隊本身就有畏懼感。

因此當他們發現漢軍真的是打算幫助他們的時候,一個個喜笑顏開,紛紛拿出來家中珍藏的好東西招待漢軍將士,軍民如魚水,整個鄴城內不再有任何兵荒馬亂之意——哪怕昨天夜裡纔剛剛發生過一場顛覆國家的戰鬥。

這些都被宇文招看在眼裡,自然更是感慨莫名。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漢軍將士所做得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足以讓百姓的心歸屬於大漢。而大漢官吏們每個人所做出的同樣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努力,自然也足以讓大漢和北周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到了不可彌補的地步。

北周固然差在了分裂造成的矛盾衝突和內部消耗上,但是也差在了其餘更多方面上,甚至一直到最終滅亡,可能包括宇文憲在內的很多文武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並不是單純的老天爺庇佑、天命所歸,而是人心向背,而是李藎忱帶着大漢千千萬萬的軍民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差距、換來的優勢。

第七章 求死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三十章 談判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
第七章 求死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三十章 談判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六五五章 大漢沸騰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