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西向

更何況三百年大戰,雙方在淮水兩岸來往拉鋸,說兩淮已經被徹底打爛了似乎也沒有錯。

在兩淮之地,屯兵之關城遠多於商貿來往聚集之鄉鎮,更不要說百姓耕作之土地了,雙方在兩淮之地的軍隊糧草,主要都仰仗後方補給,好在無論是河北關中還是江南,在此時都算得上大糧倉,供給大軍作戰對峙還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一旦大軍渡過淮水進攻,這糧草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保證了,畢竟在淮南或者淮北之地單單依靠就地補給和長途運輸很難保證糧草的完整補給。

兩淮之地就像是南北朝爲自己設置的屏障,敵人很難打進來,但是自己也很難走出去。

但是現在隨着北周吞併北齊,淮水兩岸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難以忽視的變化。

雖然已經經過南朝四代數百年的開發,但是江南之地在這個時代還依舊遠遠算不上天下糧倉,甚至和關中、河北等富饒地區還有很大的區別,當年漢光武帝和魏武帝曹操都是得河北進而進取天下,

而關中更是不用說,隨着三國後期元氣逐步恢復,關中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環境使得其很快又成爲天下富裕之地,這從北朝的都城以及後來隋唐的都城都設立在關中長安便可見一斑。

因此之前北朝處於長期分裂之中,南陳和北齊尚且能夠相互抗衡,但是現在北朝一統,南陳想要憑藉淮南的防線抵擋尚且有可能,但是和想要像這一次呂梁之戰渡過淮水進攻,恐怕就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了。

無論從雙方經營和積攢的家底,還是從現在的天下大勢來講,蕭摩訶那一句話說的都沒有毛病,現在無論是南陳還是北周,在兩淮防線上都很難有所進展,必須要換個方向了。

李藎忱輕輕摩挲着下巴,目光緩緩向着淮西轉移。東面是大海,李藎忱可沒有三國時候孫權跨海進攻的膽大包天,更何況現在對於南陳來說,也沒有到走投無路的時候。

至少相比於歷史上經歷了呂梁大戰的南陳,此時的南陳要好上不少,在前線戰區就算是沒有保持優勢,也算不得劣勢。這也就是說南陳還有足夠的力量發動進攻或者調整防線。

“過了淮西······就是荊湖了。”李藎忱沉聲說道,扭頭看向旁邊的蕭家父子。

蕭世廉皺了皺眉:“李兄弟你在打西樑的主意?”

過了淮西就是荊湖,不過現在的荊湖實際上只有南邊半部分在南陳手中,也就是當年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安身立命的荊南四郡,而荊湖最富庶也是最重要的江陵一帶則是西樑,而江陵北面的襄陽一帶戰略要地則是盡數落在北周手中。

同時從荊湖繼續向西,南陳和北周的分界線也不是大江,而是沿着烏江、神農架、巫山一帶斜斜向西南,又沿着後世雲貴一帶的十萬大山猛地向南折,和後世南宋先是沿着川蜀山巒、接着沿着大江和北方的分界線有很明顯的區別,形成歷史上南北朝對峙最爲“詭異”的一個分界線,不過因爲這個時代荊湖西南實際上都還是荒蕪之地,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分界線也在情理之中,顯然對於荊湖繼續向西南,也就是後世的川南以及雲貴一帶,雙方都沒有太大的興趣。

不過這雲貴之地荒蕪,可不代表着荊湖之地也荒蕪,尤其是現在西樑佔據的江陵,早在漢代就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富庶土地,尤其是這些年一直沒有經受太多戰火蹂躪,所以絕對是一塊寶地,而就是這樣的寶地,卻並不在南陳手中。

西樑在南陳和北周這兩個龐然大物面前只是蕞爾小國,是當初北朝扶持的南樑皇室後裔建立的,兵微將寡,不過因爲有北周作爲後盾,所以這麼多年南陳並沒有對西樑下手,但是要說南陳對於西樑這一塊富庶之地沒有一點兒覬覦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因爲之前主要精力和大軍都被牽扯在兩淮,所以在荊湖一帶只能採取守勢,對於西樑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看到李藎忱的目光轉向荊湖,蕭摩訶和蕭世廉自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於南陳來說,與其繼續在淮北這烏龜殼上撞得頭破血流,倒不如調轉兵鋒,先把江陵和襄陽拿下來,再圖謀北上,畢竟相比於兩淮,北周在荊襄一帶的防備遠遠算不上嚴整。

蕭摩訶沉聲說道:“西樑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畢竟是當年北周扶持建立的,如果我們進攻江陵,實際上也等於向北周宣戰。”

李藎忱輕笑一聲:“沒有說現在就要進攻西樑。”

“哦?”蕭摩訶怔了一下。

而李藎忱卻並沒有着急解釋,因爲這個問題他根本沒有辦法解釋。歷史上文韜武略、絕對算得上一代梟雄的北周宇文邕用不了幾個月就會駕崩。現在是公元578年的春天,雖然李藎忱不記得宇文邕到底活到了什麼時候,但是記得很清楚,他還沒有活過今年夏天。

(作者按:宇文邕駕崩於578年6月)

宇文邕今年不過三十六歲,正是睥睨天下、一展宏圖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年輕有爲的皇帝竟然會這麼快撒手人寰,因此無論是在繼承人上還是其餘準備上都相當不充分,剛剛吞併北齊又準備出手解決突厥問題的北周實際上還在戰爭的慌亂之中。

宇文邕匆匆去世,宇文贇倉促繼位,這個昏庸到一定程度的皇帝實際上不過是楊堅等人爭權奪利攙扶上去的一個傀儡,而他也“不負衆望”大興土木、荒淫無度,很快就被掏空了身體——這和另外一位連續戰鬥七年的宋度宗同志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對手——最後在位一年就匆匆禪讓。

可以說從578年到579年是整個北周最爲混亂的一年,宇文贇昏庸無作爲,而楊堅、尉遲迥等朝臣的矛盾沒有了宇文邕的壓制,也已經日趨明顯,甚至主見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wωω ▲ⓣⓣⓚⓐⓝ ▲¢ 〇

到時候對於南陳肯定是大有可乘之機的一年。

尤其是現在的南陳還有一支血火磨礪出來的百戰之軍,還有大多數沒有折損在呂梁的精銳之將,和歷史上那個哪怕是北周內亂也只能眼巴巴看着的南陳同日而語。

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四章 桃源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
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四章 桃源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軍山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