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隨軍記者(一)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當中東大地風起雲涌之際,中西歐地區也大打出手。

一條水泥化的林間大道,蜿蜒曲折,兩邊森林密佈,樹木繁茂,道路修得好,路標和水溝一應俱全,在路上,來往的人車牲畜如鯽。

在路的不遠處,更有大羣民夫和俘虜修着鐵路,華族是天生的修路狂,更過於羅馬人,

路的終點,通向那壯闊的大河——萊茵河,日耳曼王國與羅馬帝國高盧行省的天然分界線。

路的一個起點,則是日耳曼王國的魏瑪城,本來是個村鎮,隨着日耳曼成爲東方帝國的附庸,華族到來,他們有着不可思議的力量,很快就把它擴展了十幾倍,城市裡面大量的貨棧、宿舍、馬棚、倉庫,成了個超級大兵營。

無數的日耳曼人和華族到來,又離去,他們經常不知什麼時侯到來什麼時侯走,有時城市裡的固定居民一覺醒來,就多了許多生面孔,喧鬧無比,然後隔不了幾天,生面孔全部消失,又來一批生生面孔,這樣的事情一再重演,正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最好的寫照。[網友推薦]

魏瑪城來了個生面孔,此人叫做蘇傑,是帝國《時代》雜誌派出來的一個記者,很年輕,來自江南,開始分配到南洋工作,寫出了幾篇打土著分土地的報導,受到追捧,被編輯部看重,遂派往日耳曼作隨軍記者,負責專職報導帝國對高盧戰事。

蘇傑的介紹信上寫道“《時代》駐帝國日耳曼王國的首席軍事記者”,原本《時代》派出的記者已經回國休假。他覺得“首席”這個名稱還是不錯的,因爲在上到日耳曼前線上,還將同後勤官員商議解決被服、口糧與交通工具的事兒,另外在採訪官兵地時侯,頂着個“首席”的名字能夠唬人。

他是坐了幾千公里的火車從遙遠的天津而來,來之前。[網友推薦]他曾經雄心勃勃,想着大展雄風,寫出一些令他在全帝國讀者中露臉兒的報導,不過,隨着他拜讀各路記者好漢在日耳曼前線的報導之後。他地雄心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變得沮喪起來。

帝國日耳曼集團軍羣對高盧戰事是由帝國元帥陸遜主持,與波瀾壯觀的敘利亞戰事相比,高盧戰事的名將較少,在陸遜麾下象樣的將軍不多,他地軍隊規模也不大,大概有十二萬人配上八萬支前的民夫,滿打滿算也不到二十萬人,上到戰場上還分二批輪換,用他對採訪的記者們的話來說是“小本生意、小本經營”。

生意雖小。隨軍記者們也能夠妙筆生花,深入挖掘前線戰事素材,經過系統加工。寫出了許多高水平的報導,看過他們的文章報導。蘇傑原本以爲自己有幾篇象樣的報導的得意勁兒蕩然無存,才知道人們說的記者界東不如西,好的記者都到了西線扎堆兒,因爲那裡有大仗打,新聞多。[網友推薦]

蘇傑看過報導。與自己寫地對比一下。不禁汗顏,瞧。人家寫得多好吶,水平差異明顯地擺在那裡,要想超過他們所寫的,很不容易!

可是既然被派了出來,怎麼也得寫一些東西去交差,且爲之奈何?

蘇傑是個高材生,有二把刷子,細細看過前輩們所寫的,歸納總結,發現他們着重於前線特別是一線報導,分明都衝到了最前線上,這幫狂人!

搞不好他們就是隨着首先攻進敵人地方地的部隊一起進入,其危險性可想而知,但也因此能夠得到第一手地素材,加上他們的寫作能力,難怪寫出這麼翔實有血有肉的報導。

他確實沒有想錯,有一篇描寫攻擊雷根斯堡外圍的進攻戰,有個記者就是隨着突擊部隊一起衝鋒,打下地方後在羅馬人進行反衝鋒時,那個記者抓起兵器和部隊一起作戰,利用戰鬥的間隙緊張地寫着報導,最後死在陣地上,人們從他地懷中拿出了一篇染血地報導……

蘇傑想了又想,決定不必與前輩們共舞,爭不過他們,倒不如寫一些軍旅生活軼事,可能會受讀者們的歡迎,反正他地《時代》雜誌的軍事味兒不及那些軍報和軍事雜誌的軍事色彩來得濃,應該被編輯們接受。[網友推薦]

他到達魏瑪城,首先向日耳曼集團軍羣政治部新聞處報到,新聞處是隨軍記者的孃家。

用從帝國兵部帶的介紹信,在新聞處換髮隨軍記者證,這是他到前線採訪報導的合法證明,同時在胸前掛上一副大大的狗牌,直接表明他的身份,上面畫有他的大頭照,附說一句,新聞處畫像的傢伙水平不怎麼樣,畫得蘇傑顯得很傻!

軍隊的辦事效率非常快,僅僅一個小時就一切表格填完,證件完成,發到手上,這時有人來叫他說長官有請。[網友推薦]

新聞處的長官杜雲是個寬肩膀個子不高的中校軍官,兩人一聊起來,嘿,居然是同鄉,都是揚州人,那就更好說,在沒人時大哥小弟地稱呼起來,應蘇傑的要求,杜雲介紹了一些情況。

日耳曼集團軍羣主要武力是日耳曼人,他們身軀高大,皮膚白皙,金髮碧眼,性情暴躁,缺乏耐心,紀律性也差,不過在帝國軍華族軍官的統領下,有充分的補給與完備的裝備,倒也戰鬥力強大。

現在的戰鬥,集團軍羣主要在攻打羅馬長城。

“長城?”蘇傑好奇地問道。

“對,是長城!”杜雲說道:“不過不同於我們的秦漢時期的長城,他們的長城在多瑙河以北、萊茵河以東築起的一道約550公里的防禦工程。[網友推薦]”

“這道長城起自萊茵布洛爾,經科布倫茨、美因茲、海德堡,最後到雷根斯堡,途經60多個主要城鎮。“羅馬長城”是由土牆、石牆、壕溝、柵欄及00座簡易望塔、120多個大大小小的軍營組合而成,其主體是軍營。我們的軍事任務就是逐個攻佔它們之後,再向高盧進

“策略上主要是攻打軍營,或者是圍點打援,現在已經打掉了二十多個軍營。”杜雲告訴他道。

“能不能請杜大哥拿張地圖看看?”蘇傑請求道,杜雲爽快地拿出張中等幅度地地圖來給他看,指示一系列的位置。首先找出萊茵河,其餘地方就好找了。

蘇傑馬上提出疑問道:“爲什麼我們要一個個軍營攻過去,我們不能夠撥除其一些地區後,迂迴其餘軍營之後,斷其後路與補給。[網友推薦]當可儘快結束長城的攻防戰?!”

杜雲笑了:“你這個問題有許多記者提出過,原因嘛,一是那些軍營,很多都是自成體系,擁有比較充足的糧食貯藏,在斷絕交通後還能堅持一段時日,我們兵力並不寬裕,若是急於向前進,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兵力保護後勤線;第二嘛,日耳曼兄弟比較好戰。讓他們不停地打,他們很高興,我們要滿足他們的要求嘛。哈哈……”

杜雲打着哈哈道,蘇傑大着膽子問:“應該不是問題地最深層原因吧。”

“哦。這你也能看出啊。”杜雲悄悄地道:“打得仗久一點,死多點人,不見得是壞事嘛,嘿嘿!……”

“這個你就不能夠寫出來了,你明白啦!”杜雲吩咐道。[網友推薦]蘇傑微微點頭。

杜雲給了蘇傑一個提議。目前美因茲地界打得正旺,不妨就去看看。採訪作報導。

談話結束後,兩人站起來握手告別,杜雲說道:“期盼你的大作早日問世,給大家一個驚奇!”

杜雲的話音沒落下多久,蘇傑的第一篇報導就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驚奇!

新聞處爲隨軍記者提供有便利,一是馬車二是馬伕。

雙人座地小巧玲瓏的“奇瑞”版小馬車是由單馬拖帶,車子雖小卻有四個輪,座位可以放平用來睡覺,非常舒適,蓋上簾布後十足十似嬰兒車,後座有很大的行李架。

馬伕是個現役中士,叫做王天德,是個年輕的無憂無慮的小夥子,在新聞處的人介紹後,與蘇傑很快成了朋友。[網友推薦]

王中士負責爲蘇傑趕馬,兼職保鏢,同時充當蘇傑的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真是個多面手。

根本不用蘇傑動手,王中士就麻利地爲他弄來了軍裝(沒有軍銜)和防護服、鋼盔,軍用水壺、皮帶、急救包等等,還有一把大大的殺熊刀,從刀鞘撥出來寒光閃閃,當蘇傑說隨軍記者不帶兵器時,王中士硬把刀子塞給他道:“拿着吧,說不定在森林中遇到狼,熊,還有敵人時,你就給他們一下,我們華族的教育從沒有束手待斃這四個字的!”

他在行李架上裝上了許多食物,有多種口味地餅乾、茶、乾肉等,然後他一拍腦袋道:“咳,差點忘記了最重要的東西!”

“啥?”

“酒!”

“酒?”

王中士取來了一個有點份量的紙箱,已經紮好,上面寫道“西域葡萄酒”——軍供,他扔給蘇傑一瓶金屬外殼250毫升地葡萄酒道:“來,嚐嚐!”

擰開蓋,金屬外殼裡面應該是陶瓷內襯吧,葡萄酒的酒質中等,畢竟量大地酒不可能釀得很高質量,有點烈。[網友推薦]

所有的東西都裝好了,王中士滿意地道:“現在麼,一切就緒了,出發!”

首先往魏瑪城外去坐輕軌火車,這是最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他們連同人馬車一起上了火車上,票麼,是杜雲中校關照下買好的。

火車速度不快,一小時速度跑不到二十公里,但勝在不用自己跑,樂得休息。

到了離美因茲有五十公里外,火車斷了,就得自己跑去了。

馬車跑得很穩,不過畜力車怎麼也比不上火車,馬得停下休息,因此他們就在路邊一座茶館上坐看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向着前線的人與物資源源不斷地通過這條動脈運往前線。

這時侯蘇傑注意到一個阿三推着一輛車子過來,那個阿三,膚色黑黑地,穿着粗布制服,來到茶館邊地栓馬樁旁邊,開始拾糞。

蘇傑驚訝問起:“這裡也有阿三?”

王中士瞥了一眼,漫不經心地道:“對,我們簽有外包公司,他們僱了好些阿三,用來搞清潔。”

外包公司?蘇傑對此並不陌生,在南洋清剿土著時,官府限於兵力不足,經常把一片片的海島區域發包給了外包公司,讓他們組織武裝去清剿掃蕩換取資金。

“那個阿三地臉色好象很不好哦……”話還沒說完,阿三就倒下來了。

年輕人還是蠻有熱情的,蘇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衝過去扶起了阿三,不禁嚇一跳,那人身體好輕,難不成練瑜珈過多了?

王中士雖然歲數不大,經驗卻很豐富,一眼就看出來道:“他這是餓昏的,營養不良!”

馬車上帶有白糖,沖水後撬開阿三的牙關灌下,使得他清醒過來。

於是,蘇傑的第一篇報導引子就出現了,他準備構思寫《外包公司在日耳曼現狀》。

經過一系列的訪問,明查暗訪,他把報導寫了出來,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當中寫的一些事兒,讓軍隊大感難堪。

……負責修路的一些外包公司,有種種虐待羅馬兵俘虜,包括採用暴力對俘虜進行毆打、體罰、捆綁等,至於辱罵更是家常便飯,採用不給飯吃和不給水喝,導致一些俘虜營養不良、進行超常規強度、時間的體力勞動,有傷有病不給治療等等不良與違法行爲。

……僱用的阿三,經常超長時間工作,而且被剋扣工資厲害,飲食也非常差劣。

如果對於外族,這麼做倒不算什麼,問題在於帝國的宣傳是對高盧的戰事屬於內戰,內戰的俘虜就不應虐待,至於阿三,那更不應該了,他們可是帝國的正式子民!

看着他寫的報導,日耳曼集團軍羣政治部新聞處長官杜雲苦笑道:“我這個小老弟,可寫了不得了的東西喲!”

引子第46節 木頭猴第65節 終極情趣(三)第24節 呂部來投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36節 名將之路(一)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4節 入仕第4節 三個乾女兒(一)第5節 大貴族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8節 寵殺曹植第59節 泰西封見聞引子第88節 二次革命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14節 美洲我來也第6節 呆在豬圈裡的步百里第14節 海外騷亂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5節 大貴族第2節 圈套第40節 反客爲主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30節 隨軍記者(一)第15節 慶祝勝利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5節 戰前動作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35節 君臨ROMA第24節 百團大戰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0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一)第9節 真是無恥第53節 朕來溝(三)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40節 皇帝當了皇帝第21節 美人計(一)第45節 攻打總督府第28節 豔后現世(一)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13節 極度嘔吐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22節 火車撞了周瑜的腰第17節 出兵幹陀利(一)第38節 瘟神到,帝國衰第2節 納衆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2節 走馬上任第84節 淵源、報紙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51節 貴霜僵局第22節 美洲征服史(三)第49節 中壘堡之戰(三)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0節 公主入宮(二)第67節 羅馬行省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24節 百團大戰第15節 慶祝勝利第64節 羅馬內亂(一)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5節 路途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26節 可笑的敗北第1節 和尚來了第19節 隔海互聯第2節 民主來了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47節 公然在大道上……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20節 上天朝聖第24節 呂部來投第28節 走親戚(三)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16節 風暴過後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66節 趙雲于吉的任務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
引子第46節 木頭猴第65節 終極情趣(三)第24節 呂部來投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36節 名將之路(一)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4節 入仕第4節 三個乾女兒(一)第5節 大貴族第79節 中國式方式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8節 寵殺曹植第59節 泰西封見聞引子第88節 二次革命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14節 美洲我來也第6節 呆在豬圈裡的步百里第14節 海外騷亂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5節 大貴族第2節 圈套第40節 反客爲主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30節 隨軍記者(一)第15節 慶祝勝利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25節 戰前動作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35節 君臨ROMA第24節 百團大戰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0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一)第9節 真是無恥第53節 朕來溝(三)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33節 建業瑣事(三)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40節 皇帝當了皇帝第21節 美人計(一)第45節 攻打總督府第28節 豔后現世(一)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13節 極度嘔吐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22節 火車撞了周瑜的腰第17節 出兵幹陀利(一)第38節 瘟神到,帝國衰第2節 納衆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2節 走馬上任第84節 淵源、報紙第18節 女王,請蹂躪我吧第51節 貴霜僵局第22節 美洲征服史(三)第49節 中壘堡之戰(三)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0節 公主入宮(二)第67節 羅馬行省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24節 百團大戰第15節 慶祝勝利第64節 羅馬內亂(一)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5節 路途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26節 可笑的敗北第1節 和尚來了第19節 隔海互聯第2節 民主來了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47節 公然在大道上……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20節 上天朝聖第24節 呂部來投第28節 走親戚(三)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16節 風暴過後第75節 呂宋平叛之採石場之戰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66節 趙雲于吉的任務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