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

滑膛槍時代,還談不上火器爲王。

但線膛槍大量增加了射程,精準射程已經在一百米左右。

黴帝南北戰爭時期,還曾經出現過線膛槍五百米開外爆掉敵人將軍腦袋的事蹟。

因此在已經通過模具製造,可以成批量生產線膛槍的情況下,未來宋軍往火器時代發展勢在必行。

只要大規模製造出火器,加上鋼鐵產業遍地開花,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預計十年之後,就能全面走向蒸汽動力時代。

所以這是大勢所趨,不容改變。

然而讓趙駿自己都沒想到的是,老婆家居然也涉及到了落後產業當中,在汴梁城中經營了幾家手工武器製造作坊。

作爲既得利益者,他們自然可能會反對。爲此,他就必須要去找曹琮談談。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要調查一下情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現在要對三冗問題入手,自然也要調查清楚裡面涉及到哪些相關利益人員,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戰術。

一眨眼,時間就來到了八月份。

八月十四日早,汴河沿線就暫時開始停止行船,也不能說停止,只是官府下令,所有船隻都必須在前方的碼頭停船,爲後方的船隻讓路。

京杭大運河是個偉大的工程,但可惜它的平均寬度只有二十米,而且那水流速度,堪比烏龜拉磨。

所以船隻航行,往往是靠木槳以及岸上的縴夫拉動。

清晨時分,由於從應天府過來的船隻已經全部叫停了一天,雖然這樣會造成商業的一定波動,但僅僅只是一天的話,倒是沒什麼問題。

就看到從大通門方向,悠揚地駛來不知道多少艘漕運船隻,在至少數千名縴夫的拉扯下,徐徐駛入大通門,向着碼頭駛去。

汴梁南城商貿繁榮,除了本身大宋經濟昌盛以外,最重要的是東南角便是汴渠入口,來往船隻都會在此地卸貨,因此倉庫雲集,有廣濟、廣盈、富國、萬盈等數個大倉庫。

此時碼頭邊人山人海,因爲很多人都聽說這是從海外回來的船隊,而且是比去日本、高麗還要遙遠的地方,誰都不知道他們經歷過什麼,所有人都很好奇。

便在這個時候,開封府的衙役們徐徐打開一條通道,一輛馬車在諸多皇城司禁衛軍的保護下,順着這條通道徑直向着碼頭的方向而去。

誰都知道這是在汴梁爲世人所稱讚的趙知院的馬車,因此大家紛紛讓開道路,讓馬車順利通行。

很快馬車來到碼頭邊。

趙駿下了馬車,眺目向着碼頭方向看去。

粗略看去,運河上已經是無數船隻,幾乎一眼看不到頭。

就看到二百餘艘漕運船隻正在徐徐調度,魚貫而入,陸陸續續駛入停泊船位。

由於遠洋船隊用的船隻都是海運大船,雖然不像鄭和那樣用的航海寶船最大的能達到151.18米長,61.6米寬,卻也絕對不小。

都是120米長,30多米寬的遠洋大艦,光船上的桅杆就有六七個,代表了北宋乃至整個世界的航海船隻最高水準。

這麼大的船隻是不可能進入運河的,因此到了明州的時候,他們就換成了漕運船,原來的二十多艘,換成二百多艘漕運船隻,那得載多少東西啊。

趙駿正愣神觀看間,曹修已經帶着人過去了,最前面的那艘船隻靠岸,將木板放下,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面容滄桑,皮膚黝黑的官員。

他穿着嶄新,卻又在袖口打了一個補丁的官服,昂首挺胸地走了下來。

其實上個月船隊自對馬島抵達明州的時候,明州市舶司當地官員就已經把情況上報了過來。

大宋派出去的船隊是幸運的,他們拿着趙駿給的地圖,用的是最新的航海福船,以翼輪和船槳作爲動力,每船載重一千多噸糧食,上百噸茶葉,就這樣浩蕩北上。

他們在東海遇過險,在千島羣島撞過礁石,也在西伯利亞擱過淺,橫渡白令海峽的時候甚至還遇到了風暴,還遭遇過印第安人的襲擊。

有船員葬身大海,有船隻在風暴中消失,更有一些人在突如其來的戰鬥中喪生。

像這位叫做陳海忠的官員,出身於一個商人家庭,曾經跟隨過父親遠洋高麗、日本做過貿易,後來科舉入仕,考中第四甲同進士出身,成爲市舶司的一個小官。

五年前,他被朝廷選爲出海的官員,自此就代表了大宋朝廷的顏面,每次沿岸遇到當地人,都會把放在船艙箱子裡妥善存放的官服取出來,代表大宋朝廷與當地土著交流。

而袖口的補丁,就是他在抵達美洲大陸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弓箭射中,萬幸的是隻是射穿了寬大的袖口,沒有造成什麼傷亡。

但另外一位官員就沒那麼幸運,死在了一次疾病當中,嚴寒氣溫之下,高燒不退,最終病死。

陳海忠走下木板,趙駿緩緩走了過去。

曹修對他說道:“這是知院。”

“下官見過知院!”

陳海忠拱手。

“陳監使,一路辛苦!”

趙駿面容嚴肅,拱手回了一禮。

他無法想象對方到底遭遇過多少次苦難,經歷過多少次危險。

爲了大宋開拓海外,船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或許這一切對於大宋來說都是值得的,但對於他們來說,卻是悲傷。

“這一路,確實不容易,我們失去了很多。”

陳海忠嘆息了一聲。

趙駿問道:“那這一路你是怎麼走來的?”

“下官只是在想,別數着失去的東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想想自己還剩下什麼。”

陳海忠認真道:“下官還剩下朝廷的使命,還剩下兩千餘人,在路上也曾見過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模樣,這便已經足夠了。”

趙駿握住陳海忠粗糙的手,爲之動容道:“這份豁達與智慧,也許這就是監使能披荊斬棘,一路平安歸來的緣故。大宋有監使這樣的官員,是大宋之幸!”

“知院謬讚!”

陳海忠倒是真的豁達,只是淡淡地應了一句。

這五年的經歷對於他來說,恐怕亦是人生最難忘的經歷了。

“走吧,官家正在等你!”

趙駿說道。

身後的船隻正在卸貨,一箱箱土特產被搬了下來,引起了無數百姓的驚呼。

因爲人們看到,那船上的箱子很多都沒有蓋蓋子,一坨一坨的金子和銀子就這樣暴露在外面,滿滿地不知道多少箱。

後續的船隻也陸陸續續靠岸,還傳出來不少狗叫,很多水手下船的時候,都跟着幾條狗。

趙駿聽到叫聲,納悶地回過頭看了一眼,隨即瞳孔一縮。

他看到跟着水手們走下船的狗子們甚是眼熟,那黑白相間的毛髮,不斷哈氣的大舌頭以及那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神..

這TM不是二哈嗎?

見趙駿盯着那些狗,陳海忠以爲他好奇那些狗,便解釋道:“海上漂泊辛苦,我們在過海峽的時候,遭遇冰川擱淺,在當地逗留了一年有餘,才把船隻修復好,很多船員見當地百姓養了這種狗,爲排解寂寞,便也豢養了一些,沒想到倒是越養越多了。”

“額”趙駿就只好說道:“養些狗也挺好。”

二哈學名叫西伯利亞雪橇犬,從幾千年前開始,因紐特人就養來拉雪橇,倒是沒想到被船員們帶了回來。

不過這倒也正常,在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很多其它大陸沒有特產,就是這樣被帶過去的,像美洲產的辣椒,不就是在明朝時期被歐洲商人從美洲帶到明朝的嗎?

所以船員們帶點當地特產並不稀奇。

陳海忠被帶去了皇宮見趙禎,水手們下了船,自然有人帶着去找住所。

至於接下來他們是逛逛繁華的汴梁青樓,還是好好享受美食美酒,向旁人吹噓一下海外經歷,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反正這一趟水手們肯定是賺得盆滿鉢滿,估計夠他們這輩子花銷。

連那些在航海當中遇難者也都有他們遺孀和家人的一份,這一趟大宋估計又得多幾千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

很快一行人到了皇宮。

正是晌午時分,崇政殿內衆人都已經到齊,趙禎高坐主位上,兩側政制院各同知皆已經做好。

在王守忠的引領下,趙駿帶着陳海忠進入殿內。

見到皇帝,陳海忠原本平靜的臉色終於露出了一抹激動,忙不迭上前拱手彎腰行禮道:“臣明州市舶司監使陳海忠,見過陛下!”

“陳卿快起!”

趙禎連忙虛手上擡,示意他起身。

“謝陛下!”

陳海忠直起腰。

“賜座!”

趙禎對王守忠道。

王守忠便搬來一把椅子。

陳海忠又拱拱手,隨即坐了下來。

“陳卿,海外如何?”

趙禎忙好奇詢問。

他其實見過美國是什麼樣子。

畢竟電影里美國大片還是有不少。

但千年前宋朝的北美是什麼模樣,他卻一無所知。

“有荒涼之處,也有富饒之所。”

陳海忠從懷裡掏出那副皺巴巴的地圖,這份地圖可謂是全船人身家性命所在。

雖然他們臨摹了數百份,每艘船上都有十多份,但這份最精緻,也最詳細,因此一直是他貼身所藏。

他取出地圖展開說道:“陛下,臣這些年去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也見識過太多風景秀麗之處,倒是不知道該說哪裡是好。”

“無妨,陳卿就不如說說這一路旅途吧。”

趙禎說道。

說着還讓王守忠把一張大桌子搬過來,陳海忠就把地圖攤在桌上,衆人圍攏過去,聽他一一介紹。

“臣是沿着高麗、渤海、東海一路往北,在東海往東,穿過這些羣島,至地圖上記載的堪察加半島,隨後繼續北上,沿着這楚科奇半島,渡過白令海峽,繼續沿着海岸線到了美洲。”

“在這個過程當中,臣遭遇過很多事情,如船隻擱淺,耽誤了行程。遭遇風暴,損失了十餘條船隻。還被當地人進攻過,艱難打退了他們的襲擊。”

“不過臣與張兄排除萬難,繼續沿着輿圖進發,沒有絲毫懈怠。怎料張兄都已經到了北美,卻最終病倒,剋死在異鄉。”

“臣只能帶回他的屍骨,到明州之後,託人將他的骨灰送回樂清老家。”

“猶記得張兄臨終之前,都不忘託付臣必要完成使命。因而臣不敢怠慢,星夜疾馳,希望能儘快前往美洲,獲取所需之物。”

陳海忠嘆息道:“只是令臣慚愧的是,臣本來是想南下到達南美洲,奈何在到這個叫波特蘭的地方時,遭遇當地土著忽然襲擊,損失慘重,被迫返航,不能完成使命。”

趙禎亦是動容道:“你與張賢文都是大宋的棟樑之臣,當年朕篩選人才,伱們積極前往,就已經證明了你們將生死置之度外,都是好樣的!”

“沒能前往南美帶回朝廷要的東西,請陛下責罰!”

陳海忠頗爲羞愧。

“朝廷不會責罰你,只會稱讚你的智慧,獎勵你的勇氣!”

趙駿寬慰道:“你爲大宋積累了寶貴的航海經驗,我希望你能把這一路的旅程寫下來,編造成書。”

“謝知院,下官定竭盡所能。”

陳海忠拱拱手。

趙禎又問道:“你帶回來了什麼?”

說起這個,陳海忠精神一振道:“臣不辱使命,雖然橡膠、金雞納樹臣並沒有帶回來,但臣跟一些當地友好的土著進行交換,拿我們大宋產的絲綢、美酒、瓷器、茶葉、鐵器,換到了大量金銀、玉米、紅薯、土豆、辣椒、花生等當地蔬菜瓜果種子。”

說着他又意猶未盡道:“真不知道知院是哪裡來的輿圖,不僅圖上標註的地點清晰,而且當地盛產什麼都標註得明明白白,臣等去了之後才知道,果然與知院描述的一樣,知院真乃神人也。”

“太好了。”

趙駿卻沒心思去接受陳海忠的吹捧,而是激動了起來。

橡膠和金雞納樹雖然沒有得到。

但有了玉米、紅薯、土豆、花生之類的產物,就已經很讓人滿足。

這下生產力將會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考慮攤丁入畝,正式讓大宋進入人口爆發期了。

接着在衆人的詢問下,陳海忠又說了一些他在海上的經歷。

他前往北美是最危險的,一路上要披荊斬棘,甚至還出現過擱淺,二十多艘船隻殘破漏水,不得不靠岸修了一年多才能出發的經歷。

從大宋前往北美,他就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回來反倒是快了許多,船員們歸心似箭,僅僅一年多時間就到了。

若非路上所用的物資消耗了不少,他們必須每到一地,都與當地人想辦法換取物資,或者自己捕魚、打獵維持,恐怕回來的時間還要快,頂多半年就能到。

畢竟從大宋去北美看着遙遠,實際上即便是這樣沿着海岸走,也不過是一萬一千公里左右,全速航行的話,大宋船隻能每小時走三四十公里,一天走四五百公里綽綽有餘。

刨除掉可能遇到的風險,最順利的情況下,20天就能到北美了。

但可惜的是這種情況只存在理想當中,現實的遭遇能夠讓他們可能一年多的時間都不能存進,這也是開拓一個新世界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而大宋這次代價,其實已經很小很幸運了。

第349章 青塘城破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44章 茶商們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4章 趙禎老色皮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77章 出宮,刺青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93章 解試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495章 外交交鋒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2章 嫌棄大宋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59章 三易回河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0章 拗相公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81章 無憂洞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94章 該動手了第52章 請罷呂夷簡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
第349章 青塘城破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44章 茶商們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第4章 趙禎老色皮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77章 出宮,刺青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66章 出兵,收復西域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294.第290章 試試就試試250.第246章 慶曆新政,吏治篇第93章 解試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142.第141章 顆粒狀黑火藥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第320章 趙駿只會更狠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495章 外交交鋒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2章 嫌棄大宋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59章 三易回河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第50章 拗相公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81章 無憂洞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23章 軍械滯銷,第一條鐵路第94章 該動手了第52章 請罷呂夷簡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