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

提起大宋,屋內衆人陷入了沉默。

大宋擊敗遼國那是今年二月份的事情了。

宋日民間貿易發達,消息自然也就傳到了日本。

得知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國被大宋打得差點被消滅,亦是讓他們心驚膽戰。

別人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他們作爲日本最高層又怎麼會不知道?

唐朝曾是他們認知當中最爲強大的帝國,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就對唐朝保持着謙卑與恭敬。

但五代十國之後,宋國建立,卻讓日本上層對於宋國的態度急轉直下,不僅閉關鎖國,不再派遣唐使,連正常的國家交流都不肯。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日本民族骨子裡的欺軟怕硬。你強大的時候就對你恭恭敬敬,你弱小的時候就對你嗤之以鼻。

比如唐朝時期中日第一次交戰,白江口之戰,四萬倭寇軍隊被一萬唐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自此之後,日本就對唐朝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冒犯。

到宋國建立,契丹高粱河之戰大勝,導致大宋在周邊國家的威信大跌。

包括高麗在內,很多國家都慢慢斷絕了與宋朝的關係,改投遼國門下。連小小越南李朝都敢屢次犯邊,就更別說孤懸海外的日本。

因此日本對於宋朝的態度就冷淡了下來,雖然受限於自身國力弱小,不敢主動挑釁大宋,卻也沒有了從前的敬畏之心。

然而此次宋國擊敗遼國,就意味着宋國真正崛起,恢復到了漢朝和唐朝那樣,世界上最強盛國家的地位。

這自然讓日本高層爲之驚懼。

事實上幾個月之前,後冷泉天皇還曾經與藤原賴通等人商議過,要不要遣使向大宋去表示祝賀。

只是大宋在對馬島駐紮軍隊的行爲一直讓日本感覺到被冒犯,所以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畢竟對馬島在日本高層看來,是他們的地盤。大宋在島上駐軍,無異於入侵。

如果不是宋國水軍強大,時不時跑來溜達一圈,加上他們自己國內的情況也不好,恐怕早就翻臉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給大宋什麼好臉色。

現在藤原賴通又提到大宋,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哪怕大宋與他們隔着海洋,可身邊有一個強大的鄰居,並且還是個關係比較差的鄰居,誰心裡也不會舒服。

“這跟宋國有什麼關係?”

藤原教通聽到哥哥的話,皺起眉頭道:“莫非是宋國在背後?”

他這話出來之後,除藤原賴通以外,其餘人都眉頭一皺。

如果真的是宋國在背後支持地方勢力叛亂,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這會嚴重威脅到天皇的統治。

不過藤原賴通卻搖搖頭道:“是,也不是。”

“額”

幾個人對視一眼,不明白藤原賴通是什麼意思。

後冷泉天皇說道:“大太政的意思是?”

藤原賴通就說道:“安倍氏愈發強盛,是因宋國而起,但不一定是宋國人在背後指使。”

他看到衆人疑惑的表情,就解釋道:“諸位應該知道,陸奧產金,有平泉金礦,前些年越後國佐渡一帶,也發現了金礦。”

“大太政的意思是,這些地方豪族從宋人那購置了武器鎧甲?”

後冷泉天皇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錯。”

藤原賴通點點頭道:“宋人販賣了大量武器鎧甲給他們,這也是他們敢於叛亂的底氣。”

這下後冷泉天皇有點慌了。

別看日本金銀銅硫磺等物資頗多,但實際上畢竟是個島國,資源和技術非常缺乏。

在公元1047年的平安後期時代,日本雖然處於鐵器時代,可由於地質和地理環境問題,使得他們無法獲取高溫燃料。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只能用木炭冶鐵。是以當時的爐火溫度最高只能達到攝氏1150度左右,遠不能達到攝氏1535度的純鐵熔點。

雖說含有雜質的礦石熔點要比純鐵低不少,但在這麼低的溫度下,鐵礦石依然是很難完全融化的。

這就導致日本的鐵器雜質很多,需要鐵匠反覆捶打鍛造才能打造出鋼材來。

而手工打造的話又需要鐵匠擁有極爲高明的技術和經驗。

於是少數善於打造武器和鎧甲的工匠和作坊都集中於城市裡,且被當地的統治者嚴加關注。

因而使得當時的日本鋼鐵數量極低,只有級別很高的武將才能擁有鋼刀和盔甲。

普通士兵或者沒有超大勢力支持的武裝團隊,只有極少數劣質鐵刀,大多數都是用棍子、木棒之類做武器。

而平安時代絕大多數熟練的工匠都集中在平安京,這也是天皇與攝政家族控制日本的底氣。

朝廷的軍隊不僅擁有大義名分,同時還擁有較多的數量以及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對付那些連鐵刀都沒有多少的地方豪族,可以說綽綽有餘。

然而如果一個地方豪強不僅擁有數千兵力,還擁有相當精銳的裝備時,那對於天皇的統治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畢竟藤原家哪怕在不內訌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湊出一萬來兵力,實力遠遠談不上強大。

一旦失去了對地方豪族的裝備優勢,將會嚴重動搖他們的根基。

“這”

後冷泉天皇驚慌道:“若是這樣的話,那朝廷豈不是危險了?”

“大太政。”

說着他連忙看向藤原賴通道:“這可怎麼辦啊?”

藤原賴通皺起眉頭。

片刻後他才沉聲道:“安倍氏是必須要消滅的,最主要的還是以後對宋國的態度。”

“大太政是打算遣使去宋國嗎?”

後冷泉天皇問道。

藤原賴通點點頭道:“自然是要遣使,表明我日出之國,願意與大宋永結友好之心。”

“可是對馬島之事。”

後冷泉天皇皺眉。

陳壽的《三國志》當中就對對馬島有記載。

當時早已經是日本的領土。

只是島上地少不適合耕作,因此這片地方人口非常稀少,只有寥寥幾千人,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纔有1.2萬人。

並且這裡也是長期作爲日本與高麗的貿易中轉樞紐,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對外渠道。

因此對於大宋在這裡駐軍的行爲,日本高層還是非常反感。

可他們又拿大宋沒什麼辦法。

如果日本又向唐朝那樣,對大宋卑躬屈膝,那對馬島豈不是要永遠被宋國強佔了?

藤原賴通自然也明白天皇的意思,說道:“此爲虛與委蛇之計也,若是能成功的話,或許我日本也能強盛起來。”

“哦?”後冷泉天皇忙道:“大太政請詳說。”

“以往各地豪強雖偶有叛亂,可攝於陛下天威,向來不敢冒犯,但如今多地豪族有不臣之心,特別是石見、陸奧、越後等地。”

藤原賴通說道:“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們與宋人貿易,勢力壯大的緣故。”

“嗯。”

後冷泉天皇贊同地點點頭。

實際上不止地方勢力壯大了,藤原家的勢力也壯大了不少。

因爲石見銀礦最初爲了防止天皇從中作梗,宋彩和粟健不僅買通了當地權貴,還給了天皇和藤原家一些股份。

這也是趙駿的意思。

畢竟當時大宋還未完成改革,實力並不強大。如果想要完成對日本的資源奪取,首先就得保證這些資源的安全。

若那時日本高層反對,甚至出兵的話,在北面還有遼國強敵,西北還有西夏襲擾的情況下,大宋還真不一定能騰出手來保證他們在日本的利益。

所以買通日本高層權貴,讓他們在其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因如此,藤原家在其中獲利頗豐,於是又繼續增擴莊園,招募農民,使得這幾年藤原家兵馬頗多。

連遠在平安京的勢力都受益,更別說直接產礦的地區和當地豪族了。

藤原賴通繼續說道:“我日本若是想要強盛,就必須要與宋國貿易,如果那些武器鎧甲不是安倍氏的,而是陛下的,那該如何呢?”

後冷泉天皇心道,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這個舅舅的。

不過他沒有說出來,只是說道:“那朕就能夠真正掃平一切叛亂。”

“是的。”

藤原賴通說道:“因而安倍氏就必須要消滅,同時要把平泉金礦,越後金礦收回來,還有石見銀礦。”

“這”

藤原教通忙道:“那石見銀礦被宋國人佔了大半,我們想收回來,宋國那邊怎麼辦?”

“這就是我想說的。”

藤原賴通環顧衆人說道:“所以我們必須與宋國搞好關係,態度要謙卑,且開始派出遣宋使,學習他們先進的知識,然後想辦法祈求他們從對馬島撤兵。”

後冷泉天皇皺眉道:“他們會答應?”

“漢人都是大方的,我們只要謙卑一些,他們就很樂意展現他們的慷慨。”

藤原賴通笑道:“只要我們能夠讓他們把軍隊從對馬島撤走,我們就能收回那些金銀礦產,再通過我們自己派遣商船前往宋國,購買武器鎧甲,我們就能夠自己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

他繼續道:“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守衛本土的底氣,宋國即便不高興,也很有可能不會派兵馬過來,我們離他們實在是太遠。何況即便是派兵也不會派太多,我們完全可以擊敗他們。只需事後向他們賠禮道歉就行。”

“這樣嗎?”

衆人互相對視一眼。

藤原賴宗想了想說道:“好像是一個可行之計。”

“那是自然,沒有人比我更瞭解漢人。”

說完之後,藤原賴通露出了笑容。

他太清楚漢人的想法了。

泱泱大國,地大物博,以華夏禮儀之邦自居。

所以從漢代開始,當時還是叫做倭國的日本人祖先就向漢朝進貢,換來了漢朝皇帝的賞賜金印。

等到唐朝時期,日本多次向大唐進貢,不僅換到了日出之國,簡稱日本的國名。還得到了許多賞賜,並且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制度、知識、文化、技術。

而中原王朝對於服服帖帖、臣服於他們腳下的化外之人向來都是慷慨的。

因爲在他們看來,這無異於是彰顯大國風範的時候。

不僅把文化傳播了出去,也把他們的大國地位展現得淋漓盡致。

因而中原王朝很樂意出現“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所以只要日本上貢,那麼大宋那麼就必然依舊會像唐朝那樣,不僅給予他們賞賜,還允許他們派人來學習。

而趁着這個機會,日本就可以研究中原王朝的各種先進產物。

這也是日本人的一貫作風。

唐朝白江口之戰,讓日本人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於是多次派出遣唐使學習。

等到宋朝時期,他們發現宋朝遠沒有唐朝厲害,便對其態度冷淡。

後來日本戰國時期,傳教士把火器和關於世界的新認識帶到了日本,馬上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

於是他們一改曾經打算建立一個以商業和都市爲核心政權的想法,開始選擇積極接受新事物的引進。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從古代到後世,日本其實是一個極爲慕強,也極爲善於學習的民族。

現在宋朝又強盛了,日本顯然又開始動起了學習(抄襲)的想法。

藤原賴通的如意算盤很簡單。

在官方層面上,向大宋上貢,表現出極爲謙卑的態度。

然後私底下就想辦法擊敗各地擁有礦產的地方勢力,把金銀礦納入到他們自己手裡,再從大宋那購置新式武器裝備。

如此只要把他們的軍隊武裝起來,重新豎立起日本朝廷的中央權威,他們就能夠整合整個日本的力量。

到時候哪怕把各地金銀礦產的行爲觸動了大宋的利益,大宋那邊派人過來責問。

他們也可以一邊不斷向大宋磕頭求饒,表現出一副態度恭敬謙卑可憐兮兮的模樣。一邊加緊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中原王朝向來都比較寬宏大量,只要日本遣使上貢,尊稱大宋爲上國,想來宋國那邊,估計也會表現出大國風範。

等到他們派人將宋國的東西都學(偷)光,他們自己建立起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度。

興許將來未嘗不能吞併高麗,成爲一方霸主。

不得不說,雖然這些年日本閉關鎖國,與大宋之間的官方交流不多。可日本人還是非常懂漢人,懂得他們骨子裡的高傲和大方。

按照這個辦法實行的話,天朝上國不與撮爾小國計較的想法,沒準真的會出現在宋國的朝堂上。

到時候或許藤原賴通這個計策還真讓他成功了。

然而,這世上總是會有意外。

比如。

有一個叫趙駿的人,就很不喜歡這個國家。

因此。

事實總會變得無常起來。

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93章 解試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第55章 朝廷的應對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79章 洪水洶涌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501章 威震西方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129.第129章 誰幹的?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94章 該動手了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366章 收復青塘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22章 雙刃劍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29章 趙禎的果決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445章 內燃機?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
第495章 外交交鋒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93章 解試第499章 巴格達城破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53章 烏古乃定計,遼國南侵高麗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第486章 出使西方,揚我國威265.第261章 CPU技術已然大成!第331章 大化學家趙禎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240.第236章 大宋何懼一戰!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第55章 朝廷的應對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79章 洪水洶涌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501章 威震西方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129.第129章 誰幹的?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第94章 該動手了第525章 沿途的風景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366章 收復青塘第467章 幽默回鶻人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22章 雙刃劍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29章 趙禎的果決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227.第224章 建立統一戰線!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318章 李朝覆滅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445章 內燃機?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