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

第51章 茶商們的反擊

接下來的十多天時間,一直風平浪靜。

交子務和見錢法開展頗爲順利,朝廷的財政也比較穩當,挪用了部分交子務的錢用於收購糧食。

特別是成都那邊聽說汴梁也開通了交子務之後,到六月中旬,成都的商人也大批往成都府交子務存錢,以方便去汴梁做生意。

從五月份交子務開通,到六月中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汴梁和成都府交子務府庫就多了將近二百萬貫錢,以至於成都官府需要擴充倉庫,才能存下這些現金。

雖然只是商人存在裡面的,但看到這麼多錢進賬,還是讓趙禎喜上眉梢。

趙駿預料的沒錯,銀行作爲國家幫商人代理保管現金的機構,的確可以爲商人帶來巨大的方便,會誘使大量的商人往裡面放錢。

歷史上仁宗朝僅僅只在成都府一個地方設立交子務,允許存放的錢幣是125.6萬貫,一直沒有超過這個數字。

因爲成都那邊是不限制百姓用交子的,市面上流通的交子特別多,甚至已經有僞造交子。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多發交子,官府管不過來,所以一直處於小範圍經營狀態。

然而即便如此,這也能滿足成都府一地的商業需求,在交子務開展之後,成都府商業極其繁榮,僅僅依靠這125萬貫的存儲,就造成了商業份額大漲。

以至於後來有一段時間因爲一些問題成都府交子務停辦,導致成都商業一落千丈,經濟蕭條,轉運使張若谷和知州薛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上奏宋仁宗重新把交子務開起來才緩解燃眉之急。

因此在整個大宋商業氛圍如此繁茂的情況下,開展銀行業務其實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既能解決“錢荒”,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帶動手工業、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前進。

另外就是真正的大商人都是全國運貨,不像成都府那樣,交子只能在一府之地用,這就說明整個大宋的經濟運轉體系可以發行的量遠不止區區126萬貫錢。

至少明清時期,發放的銀票都是以千萬兩計算,而宋朝的商業繁榮程度比明清都要強得多,光稅收每年就幾千萬貫。

這足以見得宋朝每年的商業交易都是數以幾十億貫來計,也意味着對於銀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如果利用的好,即便只是吸納個千萬貫作爲準備金,大宋朝廷發行個四五千萬貫交子不成問題。

但前提條件是朝廷的國庫本身就比較健康,有充足的準備金。

不然像歷史上宋徽宗時期,國庫明明沒錢,卻還要瘋狂印交子,發行的交子達到了仁宗時期的20-40倍,也就是2000-5000萬貫,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趙禎還算比較剋制,沒有超支濫發。

由於汴梁和成都現在都承認交子作爲官方貨幣,他如果選擇多發交子,搞個幾百萬貫,會讓這兩地的物價出現巨大的波動,得不償失。

因而目前也僅僅只是挪用了交子務的一部分貨幣儲存,屬於比較常規的操作,只要不發生全國存交子庫的商人一起擠兌,大抵就不會造成交子務破產。

在這種情況下市面上並沒有太大波動,除了糧價漲了一些,造成茶葉價格稍微下降了一些以外,倒也沒什麼其它的問題。

趙駿依舊是每天早睡早起,沒事的時候就用筆記本聽歌——當初來前就已經考慮到了偏遠山村可能存在無線網絡斷開的問題,他電腦裡提前下載了很多電影和音樂用於打發時間,教晏殊和范仲淹幫他打開音頻文件就行。

他的眼睛也一天一天恢復,在御醫的不懈努力下,通過鍼灸散淤,眼睛好了很不少,即便是透過厚厚的紗布,也能感覺到白天亮堂的陽光。

這段時間他也嘗試過用筆記本電腦給手機充電,遺憾的是不知道是手機線壞了還是手機壞了,充不進去。

反倒是筆記本成爲了他唯一的電子產品。

當初進山的時候,他的手機揣口袋裡,筆記本放在筆記本包,再收納到行李箱中,泥石流爆發的時候,手機必然進水進泥巴,筆記本因爲有行李箱和筆記本包保護反而沒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太陽能板,捲起來很小,總共四快,用塑料薄膜包着放在行李箱。

這東西在某寶上二百多塊錢,特別便宜,還是第三代升級版,有防水帆布包,雙USB接口,支持QC快充。

那時也是想到尼尼村在深山老林裡,可能會有供電影響,就買了一個。沒想到如今全村停電,它成爲了全村的希望,趙駿還能聽歌全靠它。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着,汴梁內外,時間就這樣平靜地過去。

直到六月二十七日上午辰時。

距離交子務開設將近兩個月之後,樊樓東三層天字號癸間的雅屋內,寬大的屋子裡間與外間擠滿了人,有四十多個,場內頗爲沉默。

屋裡沒有開窗,桌上一鼎藍釉三足爐散發着幽幽的清香,讓本就有些不透風的房間裡就變得更加悶熱。

大家或坐或站,或雙手抱胸,或站牆而立,誰也沒有人說話。

如果田昌在的話,就會認出來,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成都府路以及汴梁一帶有名的茶商。

場間安靜了好一會兒,過了片刻,之前去碼頭接田昌的周雲升才緩緩開口說道:“諸位,開弓沒有回頭箭,幹吧。”

“真的要幹嗎?這會不會太冒險了些?要不要再商榷一二?”

有人說道。

另外一位王家家主王敏環顧衆人道:“朝廷斷了我們的財路,如果不想辦法阻攔見錢法的實施,明年你們別說還能拿到錢幣,茶引估計都拿不到多少了。”

“是這麼個理,但你們汴梁茶商已經被朝廷斷了茶引,聽說還有幾家被下了獄,這次就算成功了,朝廷要是秋後算賬怎麼辦?”

有個成都茶商接茬道:“而且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就這麼明目張膽跳出來,會不會太冒失了些?我等是爲了求財,又不是去送命要不還是等過一段時間,看看朝廷那邊的口風再說吧。”

“是啊,現在這麼做過於激進了點,惹怒了朝廷,我們可就遭殃了。”

“還是再等等吧,也許還會有轉機。”

“等什麼?”

周雲升大怒呵斥道:“再等下去,今年米麥你們還能收到?茶引還能拿到?耽誤一年的入項,那麼大的家業頃刻間就要倒下,不拼一拼以後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他這麼一說,便讓衆人面面相覷。

雖然宋真宗時期,宰相王旦就說汴梁富商家產十萬貫以上的比比皆是,百萬貫以上者也有不少。

但實際上大宋的商人們真沒那麼有錢,當時腰纏萬貫就已經是土豪,在一般縣城裡當個首富都沒問題,更別說百萬貫以上級別。

整個汴梁茶商行業,就只有田昌做到了身家百萬。

他一次性能從杭州運來十二萬斤茶葉,最多的時候二十萬斤,即便是隻按普通茶葉一二百文一斤價格賣,也能賣出一兩萬貫乃至三四萬貫的收入。

如果是好茶,往往在三四百文甚至五六百一斤,收入只會更高。 而且這還只是春茶,當時有夏茶、秋茶、冬茶,四季都有茶葉市場,一年順利的話能運七八趟貨,所以每年田昌的收入都在十萬貫以上。

但要注意的是這是總收入,還沒有扣除成本。

林林總總的成本扣下來,他實際上每趟淨利潤也不過幾千到一兩萬貫,一年淨利潤可能三五萬貫左右。

可即便如此,包括他開在各地的門店、鋪面、其它產業以及多年家財積累,也已經是百萬貫級別的頂級大富豪。

而次一級的高級大商人,像周雲升、王敏他們,雖然也是汴梁大茶商,但總身家也不過幾十萬貫,平時的流動資金一般也就十幾萬貫。

除了他們之外,這裡剩下的人大多數就是二三十萬貫身家,流動資金幾萬貫而已。

茶商們賴以爲生的手段無非兩種,一種是靠茶引進貨賣茶,另外一種就是靠每年轉運到邊關的糧食,得到虛估的錢幣。

然而茶引能給的利潤極爲有限,首先是茶引有官府政策,十二萬斤是上限,再有錢也搞不到更多的茶引。

其次是茶價受市場影響很大,官府可以通過攤派壓低茶農的利潤,低價收購,他們就不行,必須擡高價格才能收到好茶。

再加上受各種各樣的情況影響,茶葉市場容易造成波動,有時候辛辛苦苦從各地把茶運到汴梁來,遇到茶葉價格暴跌,說不好不僅賺不到錢還會虧錢。

因此相比于田昌,這些人其實更依賴於從邊關獲利,得到虛估貨值,吸朝廷的血,甚至絕大多數茶商主要利潤來源就是從邊關搞錢。

現在朝廷開見錢法,杜絕了虛估貨值,無異於斷了他們一條重要的生計。

只是斷了生計是一回事,冒着被抄家滅族的風險跟朝廷作對又是另外一回事。

史料記載除了官商背景以外,有宋一代對大商人一直沒手軟。

很多地方官員都喜歡對商人橫徵暴斂大肆盤剝。

甚至還有“數十萬卷一夕廢棄,朝爲豪商,夕儕流丐,有赴水投繯而死者”“家財蕩盡,赴水自縊,客死異鄉。”等記錄。

可見宋朝朝廷基本上是把商人當韭菜在割。

所以面對周雲升、王敏等人將大家聚集起來,號召衆人一起抵抗朝廷的時候,他們才如此猶豫。

一時間,場內頓時再次陷入了沉默。

又過了一會兒,纔有人說道:“我覺得現在光憑我們的力量還是太小,僅以成都府和汴梁的大茶商們,不足以撼動朝廷,不若等明年聯合全國各地的茶商,一起去成都存錢,再來汴梁取錢,更容易讓朝廷斷了支項,到時候還是得取消見錢法。”

“呵。”

周雲升冷笑道:“伱們知道我從官府那打聽到什麼消息嗎?見錢法開後,朝廷一年能節省六百五十萬貫,到明年就算全國各地茶商一起擠兌,都不一定能成功,現在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真的嗎?”

有人不敢置信地問道:“朝廷每年能節省出這麼多錢?”

王敏說道:“自然是真的,我們已經打探清楚,你們以爲每年從朝廷那搞個幾千貫不多是嗎?可你們不想想,朝廷每年有多少商人去邊關運糧,每個人幾千貫,加起來數以百萬貫,這筆錢都省下來,自然可以購買更多的糧草運過去。”

“而且還有不少如田昌等已經淪爲朝廷走狗,他們肯定會繼續幫朝廷運糧,等下去朝廷未必還需要我們。”

又有人開口幫腔。

“所以趁着朝廷今年邊關糧草還未送達之際,就是我們想辦法斷掉見錢法最好的時機。”

周雲升繼續道:“朝廷最近在大肆收購糧草,這必定是爲了應對我們今年抵制見錢法的手段。國庫空虛,他們買糧草的錢從哪來?只能是交子務的錢,只要我們一同去擠兌,朝廷不能支付錢幣,見錢法必然開展不下去。”

在汴梁茶商們你一言我一語之下,成都茶商們便不由自主動搖起來。

“是了,要是今年我們不想辦法讓見錢法停下的話,明年我們就不一定拿得到茶引。少一年進項怎麼能成呢?現在就幹吧。”

“周兄和王兄說的沒錯,朝廷現在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就怪不得我們魚死網破了。”

“好,周兄、王兄,我聽你們的。”

“那就幹吧。”

大家審時度勢,發現周雲升和王敏說得沒錯。

今年要是不幹的話,等明年朝廷節省下六百五十萬貫支出,那更不用他們了。

目前汴梁茶商的情況是有一部分茶商已經向朝廷投降,以田昌和不少中下層茶商爲代表。

如果朝廷通過見錢法節省了開支,加上田昌這些人繼續運糧,將來邊關不缺糧,那他們就徹底失去希望。

所以不幹也得幹。

而就在這羣人羣情激憤的時候,人羣當中有一對父子商人,大的年近六十,小的只有十四五歲,少年人心氣蓬勃,看到衆人正嚷嚷着,便喊道:“我有個好主意。”

話音未落,他父親就揪着他的耳朵往人羣后面去拉,幸好大家還在呼喊當中,聲音過於嘈雜,除周圍少數幾個,倒是沒有聽到他的話。

周圍那些聽到的人扭頭看到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少年,便都露出嘲諷笑容,隨即就沒有放在心上,繼續看向會場。

“混賬,你胡說八道什麼,想害死爲父不成!”

出了屋子,那父親狠狠地一巴掌扇在少年頭上,雖說老來得子,他向來寵溺少年,可在這裡說話,實在是太冒失了。

然而少年委屈道:“父親,我也是爲了你着想,見錢法一開,咱們家得少多少入項?”

“愚蠢。”

父親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少耍你的小聰明,有的時候該賺的錢要賺,不該賺的錢如果不能賺了,就一定要適時收手,否則只會害了自己,走!”

說着拎着那少年就離開了樊樓。

(本章完)

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18章 李朝覆滅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80章 所見,所聞第44章 茶商們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81章 無憂洞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29章 趙禎的果決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318.第314章 給我轟!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16章 靖康恥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27章 交子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461章 謀西域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376章 防守反擊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
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18章 李朝覆滅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360章 佈局深遠,只爲今日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80章 所見,所聞第44章 茶商們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81章 無憂洞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305.第301章 搞個長久計劃第29章 趙禎的果決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318.第314章 給我轟!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第479章 開啓蘇軾的物理之道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199.第196章 貪腐案真相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49章 賜趙駿同進士出身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16章 靖康恥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75章 我要當狀元!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449章 剛入幽燕就抓人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317.第313章 大宋天軍!第27章 交子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512章 國泰民安,太平昌盛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第461章 謀西域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66章 極限拉扯(第六更)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376章 防守反擊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249.第245章 西夏稱臣,慶曆元年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