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

接下來的幾日,趙駿安排了任務,就開始正式在北平城內外走動。

他四處巡視,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視察情況。

最近天氣愈發炎熱,幽燕有可能會出現旱災,因此還是要做好幾手準備。

一是讓官府聯合世家,調動百姓挖溝渠。

二是從汴梁調集糧食過來。

自從河北與汴梁的直通運河開通之後,就有運河能夠直接從汴梁送糧到涿州。

運輸能力加強,抗災能力自然提升,足以應付可能會來的旱災。

另外就是對北平城進行一定改造規劃。

包括在哪些方面大興土木,從南方調集人力物力,開始興建水泥廠、磚廠。

這也是爲以後大宋進行城市化發展做出一定的經驗積累。

畢竟汴梁雖然已經在開始往現代化發展,但實際上內城與外城都沒有太大的改動,只是城外在建樓房而已。

並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樓排污能力也是個問題。

最早的筒子樓建設時是沒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廁只能用馬桶,然後自己提下去倒進化糞池。

有專門的糞工會處理這些糞便,他們由朝廷僱傭,最後製作成肥料賣給農民,成爲開封府一部分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直到去年開始,新建的樓房纔開始用塗漆鋼管做下水管道,在樓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糞池,纔有了稍許改變。

這也是爲什麼說城外住高樓大廈,外城和內城都只是平房木屋,城外卻是貧民窟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然住高樓大廈,可民用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裡,自然也就只能讓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成爲了貧民窟。

趙駿認爲,北平地理位置優渥,東北三省雖然還沒有收復,但大宋可以先利用東北的少數民族來攫取資源。

並且幽燕路本身就有資源,像石城,也就是後世唐山便是鼎鼎大名的鋼鐵生產基地。

正所謂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

如果把唐山和邯鄲這兩個後世中國數一數二的鋼鐵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出作用,那麼大宋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積累,完善工業初級階段。

除此之外,瀋州與新州,也就是瀋陽和張家口地區會作爲連通蒙古草原與東北三省的貿易渠道路線。

那麼最後這兩條道路最終的交匯點就一定是北平府。

所以北平未來繁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僅是當下地緣因素,後來的歷史也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宋朝廷趁着北平城遭受戰火洗禮,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就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大宋完全有能力在廢土上重新改造下水道,修築城市用水、用電系統,規劃新的坊市、商業街、居民樓、火車站、工業產區等等。

這就相當於把北平城回爐重造,打造一個現代化城市樣板,以後大宋其它城市建設的時候,也好有個參照。

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趙駿在北平多待了幾天,一直到五月中旬纔出發前往石城。

古代石城具體位置是在後世唐山市的開平區,距離唐山市市中心有八九公里,在宋代這裡只是普通的村莊。

唯一不同的是,早在唐代就有人在這裡發現了金礦,不過不是在唐山,而是在唐山以北遷西縣,燕山山脈裡的金廠峪鎮,距離唐山市八九十公里。

趙駿其實並不知道唐山市的自然資源並不是在市區,而是在下面的灤洲、遵化、遷西等地,當他抵達石城的時候,一時間大失所望。

石城和幽燕路其餘縣城沒什麼區別,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彷彿一眼看不到盡頭,到處都是村莊和田野,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樹立在平原上,談不上荒涼,也談不上繁榮。

遠處官道偶爾會有那麼幾個商隊路過,從遼陽過來,然後順着河北南下至涿州,再通過永濟渠直達汴梁,最多就是在當地休息一下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森林資源比較多,周圍平原上,曠野裡,到處都是叢林,越往北的燕山山脈,林木更加茂密。

正是晌午時分,太陽愈發火辣。

灤州知州以及石城縣令聽說趙駿過來,帶着一干官吏,前來迎接。

燕雲十六州迴歸之後,北方復歸唐朝舊名。

比如張家口那邊遼國叫奉聖州,唐朝叫嬀州。北京這邊遼國叫南京府,唐朝叫幽州。唐山到秦皇島這一塊遼國叫平州,唐朝則是灤州。

大宋一直宣傳法理繼承唐朝,因此很多行政規劃上,都依照唐朝舊制,新收復回來的燕雲十六州自然也不會有區別。

“下官拜見知院!”

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州衙通判、推官、州尉,縣裡縣丞、縣尉等大小官員齊聚。

要知道現在一個州,一個縣的官員可熱鬧了,有中央警察部以及路警察司共同下轄的州警案、縣警局,由州尉和縣尉執掌。

還有稅務部下轄的國稅局分局,地稅局分局。統計部下轄的審計局,大理寺下轄的大理院,監察部下轄的監察院,交通部下轄的交通局,自然資源部下轄的資源局等等。

總體上雖然沒有後世一個市、縣的政府職能多,但基本的逐級化、具體化、對口化以及責任化都已經完善,制度也相對健全。

即這個部門具體負責什麼事情,免得再像以前那樣各級職能不明,互相推諉。

只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縣,可能人口也就幾萬人,但有品級的官員卻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官員數量上非常多。

但你就說有沒有解決冗官問題吧。

只要官員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有個閒散的官職每個月領工資不幹活,而是有具體的職務具體的工作,那麼就不算冗官。

趙駿看着這些官員也是頭大,他走下馬車,面色有些不愉道:“你們一個個都很閒嗎?現在幽燕連日來沒下幾場雨,有旱災的跡象,不去做自己衙內的活,在這裡做什麼?”

外面那些官員都是一驚,一個個面面相覷,後背上只覺得寒毛倒豎,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還是陪同他過來視察的楊畋連忙解圍道:“知院,是下官的失職,這幾天一直忙世家的事情去了,忘記照會灤州府衙,讓他們只令幾名主要官員過來接待即可,他們會錯意,全都來了。”

“除了灤州知州、石城縣令還有灤州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官員以外,其餘人都散了吧。”

趙駿擺擺手道:“以後接待上官,只需要主要官員去接待即可,其餘官員除了對口對項者,都要在自己衙署做好本職工作。”

“是!”

諸多官員這才如蒙大赦,紛紛離去。

城外就只剩下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灤州自然資源案、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兩名官員,其餘人都走了。

等人都走後,趙駿才環顧四周,只看到這是石城城西的官道,官道現在已經被他的衛隊堵住,雖然本來就沒什麼人,便也還是說道:“先在城外找片空地安營吧。”

他的衛隊人太多了,有三百餘衆,馬車輜重也多,平日裡路過州縣的時候,都不是住在城裡,而是直接在城外紮營。

石城縣令急忙說道:“知院一路旅途勞頓,下官已經在城裡預備了酒菜。”

“嗯,那好,先去吃飯吧。”趙駿點點頭,隨即下令讓衛士在城外安營,他與陪同官員進城。

不過等他走進城門的時候,卻沒有立即去縣衙,而是忽然又改主意,登上了城牆,四處眺望。

就看到石城四處平坦,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景象,唯有北面燕山山脈,高聳入雲。

這裡哪來的礦?

趙駿皺起眉頭,目光望向了北方的燕山山脈。

他不是唐山人,不管是後世還是現在,都是第一次來唐山這一片區域。

由於對唐山不瞭解,因此在沒來之前,趙駿還以爲唐山市應該是一片有礦區的地方,最不濟也該有座叫唐山的山。

結果這裡別說山了,就算是幾十米高的小丘陵都少得可憐。

照現在這樣,唐山市市區就不太可能有礦產。即便有礦也應該是深埋在地下,否則古人早就已經開始採礦鍊鐵。

趙駿站在城頭上,頂着炎炎烈陽,身後諸多官員都擦了擦汗,卻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過了片刻,他才問道:“石城自然資源局局長在何處?”

“下官在。”

有個三十多歲的官員站出來。

趙駿問道:“石城你們勘探過嗎?有沒有深挖過地下,看看礦產,這是你們自然資源局的任務吧。”

那官員拱手說道:“回知院的話,石城自然資源局是在前年石城官府建立後纔開始組建,我們的人員不足,不能勘探全縣每一處,但也確實勘探過,主要的資源就是木材。”

“沒有其餘煤炭、鐵礦之類的礦產?”

“沒有。”

“這樣嗎?”

趙駿皺起眉頭,隨後又道:“灤州自然資源案的人呢?”

“下官在。”

灤州自然案的知案站出來。

跟後世一個省的政府職能部門爲廳級不同,宋代高級衙署往往叫某司,比如三司,經略安撫司、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等等。

司的下級是案,如三司當中的鹽鐵司下轄兵案、胄案、商稅案、都鹽案、茶案、鐵案、設案等七案。

原本案的主官叫點檢文字,副官叫孔目,並且各部、司、案上下級也非常混亂,有的時候下級單位也稱某部某司,景佑改制之後,就進行了調整。

比如案的主官改爲權知某某案,簡稱知案。確定部、司、案、局四級,對應後世省部、市廳、縣處、鄉科,各有份內職能。

見應事主官過來,趙駿問道:“石城以及周邊的自然資源分佈是什麼狀況?有沒有煤礦,鐵礦?”

知案回答道:“暫時尚未勘探,也沒有發現煤礦和鐵礦。我們灤州自然資源案組建的時間太短,現在只是召集各縣的人員把自己縣裡情況勘探一番,但很多深山老林”

“嗯,這不怪你,那從以前地方上有沒有發現礦產?你們有沒有詢問過當地百姓,看看他們在山裡發現過什麼東西嗎?”

趙駿又問。

知案想了想道:“有金礦,不過荒廢已久。”

“哦?在哪裡?”

“在遵化東北的黑石山中。”

“你把位置標出來我看看。”

趙駿向身後擺了擺手。

江大郎會意,從懷裡掏出兩份地圖。

第一份是古代灤州地圖,第二份則不簡單了,是現代地圖。

這是畫師根據趙駿那份中國地圖畫的,裡面截取了現代北京以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內容很詳細。

畢竟古代和現代名稱有區別之處,趙駿之所以能夠確定石城就是後世唐山市,就在於有這份後世地圖,加上古代地圖做對照。

江大郎把兩份地圖交給趙駿,趙駿隨即將古代那份遞給自然資源案的那官員。

雖然是古代地圖,但實際上還是根據趙駿那份現代地圖繪製,只不過裡面的城市標註是古代標準,最典型的是現代地圖上有天津市,古代的那份沒有。

那官員見到這份地圖非常驚訝,可太詳細了,想了想指着上面遵化縣的東北方向四十公里外道:“大概在這個位置。”

“嗯。”

趙駿拿了自己那份現代地圖做參照,看到相同位置,上面標註的是後世遷西縣下轄的金廠峪鎮。

顯然在宋代還沒有遷西縣,這裡屬於遵化縣的管轄,難怪石城沒礦,感情全在遵化。

這也正常,後世這些地方都歸唐山管,趙駿沒來過唐山,對這裡不瞭解,地圖上也沒有山、礦之類的標註,自然就不清楚這裡具體情況。

現在親自到了當地,這才明白,估計唐山市區不產礦,礦產全部來源於北面的燕山山脈,只是從山裡把礦運到唐山建設工業而已。

想到這裡,趙駿在遵化、遷西以南,石城以北,玉田以東,遷安以西的這一大片區域畫了一個圈道:“灤州知州何在?”

“下官在。”

周邦禮連忙站出來。

“你即刻組織全灤州自然資源部門相關人員,對這一片區域展開地質勘探,深入山林,尋找礦產。”

趙駿點了點地圖位置道:“即便要掘地三尺,也要把礦找出來,聽到沒有。”

“是!”

周邦禮大聲應下。

“嗯。”

趙駿收起地圖,環視四周,說道:“石城是這個好地方,以後把灤州治所遷移至此,待礦產找到之後,就要在南面建立港口,大力發展!”

只要石城鋼鐵廠建立起來,何愁大宋缺少鋼鐵?

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521章 大宋邊境,外軍禁行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80章 所見,所聞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133.第133章 報紙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484章 揚帆,出海!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76章 趙禎的智慧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09.第206章 決堤了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2章 嫌棄大宋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23章 宇宙的塵埃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133.第133章 報紙
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303.第299章 與遼國軍備競賽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521章 大宋邊境,外軍禁行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80章 所見,所聞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133.第133章 報紙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229.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第73章 祖孫交心(爲盟主雲哥加更)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484章 揚帆,出海!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526章 趙禎走在實踐的路上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76章 趙禎的智慧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209.第206章 決堤了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72章 少內鬥,多幹事(感謝雲哥盟主打賞)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485章 海納世界財富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2章 嫌棄大宋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81.第179章 誣陷黃花閨女通姦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83章 趙禎不可信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23章 宇宙的塵埃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第328章 餓不死,但很窮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90章 大宋的體量翻了七八倍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54.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133.第133章 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