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

康定元年一月下旬,在經過十多天的來回通信後,朝廷的強硬迴應以及對遼國的和談要求就送到了范仲淹的桌案上。

看着趙駿給他措辭嚴厲,甚至略帶一絲批判口吻的回信,老範苦笑了一聲。

其實他隱約能夠猜到這個結果。

只是對於他來說,立場反而跟呂夷簡他們一樣,並不站在趙駿那一邊。

畢竟花點小錢能夠換取未來長時間的和平,是他能夠認可的事情,就好像他歷史上也沒有反對給西夏歲幣一樣。

更何況這樣他就能對內有充足的時間從容改革,實在沒必要現在與敵人死磕。

但顯然對於趙駿這樣經歷過屈辱歷史的人來說,即便是他們認爲可以權衡的事情,也萬萬不能接受。

所以老範其實是能夠預料到這一點。

因此他的回信也是力勸趙禎跟趙駿,措辭委婉,以一種商量的語氣詢問,且認爲可以把增幣降到十萬,儘量不引起趙駿的反感。

可惜還是不行。

既然不行,那就只能準備戰爭動員吧。

范仲淹心裡想着。

隨後他就把朝廷那邊給的要求迅速派人送去了析津府。

原本像這樣的大事遼國應該遣使者去汴梁跟趙禎細談,但被范仲淹給拒絕了。

一是遼宋開戰,朝廷那邊就已經下了明文通牒,把遼國視爲敵對國,斷絕了一切外交渠道。

二是朝廷給了老範便宜行事的權力,是選擇繼續戰還是選擇和談,都取決於范仲淹。

范仲淹說可以談,他們才能談。

然後等進一步朝廷那邊磋商,要是朝廷那邊認可,那麼耶律宗真才能遣使去汴梁簽署條約。

如今他自己南下入侵大宋,破壞了宋遼幾十年友誼,加上趙駿那邊給了很難讓人答應的條件,自然也怪不得旁人。

那就打吧。

不管遼國那邊是接受趙駿的戰略回擊,還是不接受,老範都必須做好隨時可能開戰的準備。

唯一的好消息是老範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此番遼國大敗,前線軍隊軍心士氣跌落到谷底,幾乎沒有再捲土重來的可能。

要是耶律宗真打算孤注一擲,魚死網破,召集五十萬大軍南下。

先不說正開春之際,草原上不管是契丹族還是蒙兀族都要放羊養膘的季節,同時也是東北漁獵民族要破冰抓魚,春暖打獵的時候,他不一定能號召到那麼多人手。

單說即便能徵到,從草原和東三省趕來,估計也得半年過去了,而且還得準備糧草,戰爭動員最少都得花一年。

這一年時間,足夠范仲淹把涿州經營得如鐵桶一樣。

到時候決一死戰便是。

於是抱着這樣的決心,范仲淹便派人前去通知對方。

很快范陽城城門緩緩打開,一名騎士飛奔出城,過了淶水木橋,往北往良鄉而去。

與此同時,就在范仲淹把朝廷的要求送往遼國那邊的時候,析津府,耶律宗真也剛剛得到了消息。

正是初春,差不多是陽曆的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析津府的天氣還有點冷,城外的桑乾河兩岸綠意盎然,沃野農田去年種下的宿麥正茁壯成長。

析津府行宮內,耶律宗真剛剛給鎮守在附近幾座城池的將領們發佈了命令,讓他們積極防備,多挖壕溝,防止宋軍偷襲。

同時隨着他移駕南京,原來在中京那一套班底也過來了。

數十名遼國大臣、權貴在今天的早朝朝議上吵得不可開交,有說要與宋國決一死戰的,有說要好好和對方和談的,反正意見都不一樣。

這樣的情況讓耶律宗真覺得腦殼痛,不得不在南京析津府遼國皇帝行宮後院裡走走,曬曬太陽,舒緩一下心情。

便在此時,張儉和南京留守蕭孝友急匆匆而來,兩個人的臉上都帶着極爲凝重的表情。

“陛下!”

二人到近前,先行禮。

張儉是用漢人禮,蕭孝友則是用遼人禮。

耶律宗真見他們兩個表情不對,張儉手裡還拿着份大報,皺眉道:“出什麼事了?”

“宋人拒絕了和談。”

張儉沉聲道:“此事與那政制院知院趙駿有關!”

“此人不是遊歷四方去了嗎?”

耶律宗真納悶道:“當年宋國那什麼政制院成立,得知一個年輕人當了知院,朕還驚訝於宋朝皇帝莫非有了寵臣或是哪個趙家宗室,哪知道很快就沒了他的消息。”

趙駿的情況其實李元昊跟耶律宗真都知道,只是並未受到他們的重視。因爲對於西夏人和遼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沒藏訛龐的妹妹年輕漂亮,被李元昊看重,於是年輕的沒藏訛龐一夜之間權傾朝野,成爲西夏國相。

還有耶律宗真的弟弟耶律重元,今年也不過19歲,現在是皇太弟、燕趙國王兼北南樞密院事、加尚書令,過兩年到21歲時更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因此當時看趙駿跟趙禎一樣姓趙,李元昊和耶律宗真那個時候還以爲這是趙家哪個皇族得勢了呢。

更何況趙駿上臺沒多久,就出京遊歷四方,下基層調研,這就導致汴梁那邊的遼國和西夏間諜對他的關注度自然也少了許多,目光都放在了呂夷簡等人身上。

現在忽然又得知與宋國和談的事情可能是趙駿在從中作梗,耶律宗真自然非常驚訝。

張儉回答道:“此人去年年底回了汴梁,在宋國朝內似乎頗有聲望。據內應說,原本呂夷簡、王曾等人都認爲可以和談,包括宋國滿朝文武都認可,哪知道此人一出,立即改變了風向,嚴詞回絕了。”

耶律宗真大怒道:“這人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難道他就不怕我遼國五十萬大軍南下,馬踏河北,飲馬黃河,讓他們的宋人死無葬身之地嗎?”

“陛下,看看這個。”

張儉將手中的報紙遞了過去,輕聲說道:“這是那位知院應付我們的計策。”

耶律宗真將信將疑地把報紙拿來過來,他不信宋人有什麼能應付遼國人幾十萬大軍不進攻城池,只襲擊對方野外村莊鄉鎮的辦法。

然而看了報紙,瞭解到事情經過,等他看到趙駿給出的策略之後,耶律宗真頓時就有些坐不住了,冷聲道:“這人這般稚真的嗎?以爲他隨便說兩句,就能夠嚇唬住我們?”

“陛下。”蕭孝友喝道:“宋人猖獗,自以爲有那火器就可以位比我大遼,臣決不能容忍,臣請今年再取一次貢稅,待糧草到齊之後,必馬踏宋軍!”

耶律宗真見他氣勢洶洶,瞥了一眼,倒沒有蕭孝友那樣情緒激動,反而異常冷靜道:“你先下去吧。”

“陛下?”

蕭孝友納悶。

耶律宗真道:“去年兩稅已經收過了,再加徵賦稅,離心離德,何況現在剛剛過冬,各部落存儲不多,強行徵收,只會讓各國不得安寧,好了,容朕與太師好好商議一下吧。”

“是”

蕭孝友就只好鬱悶地先退下。

張儉見他走了,這才拱拱手道:“陛下英明。”

耶律宗真一屁股坐到了院子裡的石椅上,把那份報紙扔在一旁,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

他剛纔的態度自然是裝出來的,因爲跟宋國不同,宋國是投降派與議和派比較多,遼國則是反過來,這與在軍事力量上長期遼強宋弱有極大關係。

雖然保州一戰遼軍大敗了,然而這種固有觀念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過來的。所以哪怕耶律宗真看出了問題所在,也不敢立即表示出來。

“朕知道撻不衍沒見識過宋軍的厲害,他之前留守南京,宋人追過來反而被他打退,讓他以爲宋軍還是曾經的宋軍,卻不知道若是現在南下,我大遼才真正危在旦夕矣。”

耶律宗真嘆了口氣。

張儉苦笑道:“這也不能怪他,是現在我們也不敢把真實的處境公佈出去。”

蕭孝友是南京留守,沒有跟着他去打仗,雖然聽說過宋軍手榴彈和火炮厲害,但總歸沒見識過。之前宋軍追殺遼人的部隊脫節,他去馳援的時候反殺了不少宋軍,就以爲宋軍不行。

可誰又知道,現在遼人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再加上目前後方的糧草還在籌集送過來,要真集結大軍南下,恐怕又是一場慘敗無疑了。

耶律宗真沉聲道:“尚父,現在大遼真的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嗎?”

“倒還不至於,但繼續打下去,恐怕確實如此。”

張儉說道:“朝廷去年的夏糧用於和宋軍打仗了,秋糧倒是在送過來,穩住前線無憂,然再想動員大量兵馬,這點秋糧怕是不足,然而.”

“然而國內權貴擁有大量的土地,各寺廟繳納的賦稅也很少,想要徵調大量兵馬,就得從他們手裡拿錢糧,可拿不出來是吧。”

耶律宗真冷着臉替他把話說完。

張儉臉上露出苦澀。

世人以爲宋國土地兼併嚴重,實際上遼國也差不多。

遼國國內民族以契丹族爲主,契丹族的權貴擁有大量的土地,然後就是其餘各屬國、屬部落的權貴也有很多土地。

爲了照顧他們的利益,遼國稅收就很低,就間接造成了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百姓反而更喜歡遼國。

但這種情況肯定維持不了長久。

從遼聖宗晚期開始,問題就已經突顯,而且越來越嚴重。

遼國權貴信奉佛教,所以又大量興建寺廟,寺廟也有很多土地,百姓一邊要給朝廷上貢,還要給寺廟納課,造成了一定負擔。

特別是耶律宗真本人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建寺廟養僧尼最積極,在他的支持下,遼國的僧尼多達幾十萬,他們不勞而食,又擁有很多土地,成爲了一大社會負擔。

同時遼國耶律氏與蕭氏時常內鬥,帝族與後族之間矛盾日益尖銳,造成內耗嚴重。

遼興宗時代還能勉強維持,但隨着遼國中後期,上層權貴們愈發腐敗墮落、紙醉金迷,窮奢極侈,耗費了大量財力,國庫就愈發空虛。

空虛後怎麼辦呢?

那當然是壓榨百姓、屬國以及屬部落,讓百姓和各個部落的人日益窮困,怨聲載道。

最終釀成了完顏阿骨打起義,推翻了遼朝。

雖然此時的遼國正處於巔峰晚期,還沒有到後期遼道宗與天祚帝那個程度,但光靠每年稅收維持這個國家已經相當捉襟見肘。

因而宋國每年給的幾十萬歲幣就非常重要,是遼國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遼興宗其實不蠢。

他只是沒能力改變自己父親遼聖宗盛極而衰留下的諸多問題。

而且他本人也是問題的製造者之一。

可不代表他什麼都不知道。

保州一戰已經凸顯出了遼國很多問題,比如軍隊戰鬥力有所下降,遼國國力正在被國內的權貴以及寺廟腐蝕,還有帝族和後族內鬥造成的消耗等等。

哪怕目前各屬國與屬部落暫時還算安穩,沒有出現大規模叛亂起義,可一旦再打下去,要是再敗一次,他們看到遼國的虛弱,就不一定了。

所以眼下耶律宗真什麼都清楚,可什麼都做不了。

“陛下!”

張儉認真說道:“如今國內形勢陛下其實也明白,老臣就不多嘴多舌,我只想告訴陛下的是,遼國尚能接受一次大敗,但怕是不能接受第二次了,何況宋人的這個辦法,恐怕確實有效。”

“尚父的意思是,一旦我徵召全國兵馬,宋國立即遣使派人去聯絡諸多部落,給他們錢和武器,他們真的會反叛作亂?”

耶律宗真不敢置信道。

張儉點點頭;“不錯,臣以爲出現這樣的可能性非常大。”

“哼,給他們幾個膽子!”

耶律宗真冷哼一聲,他覺得皮室軍在手裡,鎮壓各部落還是沒有任何問題。

但張儉卻堅定說道:“陛下萬不能這麼想,唐朝時武力有多昌盛?李隆基又給了安祿山多大的恩寵?可人之大欲一旦漲起來,那是連深壑都難以填下,何況唐朝還在鼎盛,而我們剛經歷了慘敗。”

耶律宗真被張儉勸得有些動搖,遲疑道:“若是朕試探一下他們,派人讓各部落立即把貢賦交上來,再多派些人馬。也不要他們整個部落出兵,他們會不會答應?”

張儉認真告誡道:“陛下可以這麼試試,但老臣只能告訴陛下的是,最多也就試這麼一次.甚至老臣懷疑,會有很多部落找理由與藉口,少出兵、少出錢糧,甚至乾脆不出兵不出錢糧,若到時候如此,請陛下立即答應與宋和談。”

“爲何?”

耶律宗真問道。

張儉意味深長地道:“因爲人心經不起試探。”

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89章 大勢不可擋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09.第206章 決堤了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43章 全城搜捕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133.第133章 報紙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2章 嫌棄大宋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第3章 大宋笑話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26章 玩遊戲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363章 大宋海軍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322章 雙刃劍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2章 嫌棄大宋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4章 數學課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524章 趙禎出京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93章 解試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
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300.第296章 李元昊繃不住了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393章 收析津,復燕雲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第89章 大勢不可擋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09.第206章 決堤了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343章 全城搜捕215.第212章 前面騎白馬的是元昊!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93章 爲世界帶來和平167.第165章 公私合營147.第146章 無憂洞覆滅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133.第133章 報紙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523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宰相院裡皆牛馬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2章 嫌棄大宋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6章 沒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該亡!第60章 上架感言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第3章 大宋笑話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第26章 玩遊戲318.第314章 給我轟!第363章 大宋海軍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第322章 雙刃劍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41章 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2章 嫌棄大宋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4章 數學課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251.第247章 怎麼是你?大宋真小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第524章 趙禎出京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第529章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93章 解試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528章 番外一,中華秋海棠葉歸於一統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