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

臨行之前,趙駿給政制院佈置了今年的任務。

官制改革推廣到全國。

設立泉州、廣州兩個特區,擴大對外貿易。

組建船隊出海,探尋海外情報。

全力支持李諮,繼續加大國營榷賣改革,爭取在今年內做出成績。

這些只是大目標,還有一些小目標。

如建立學堂、推廣數學、阿拉伯數字以及基礎物理化學知識,在黃河邊興建宋朝本來就存在的水利車牀,推廣水利建設,大力冶煉鋼鐵等。

然後還有令地質院開始對全國煤礦、鐵礦地點進行考察。

這麼做是打算將來尋找最近的大型煤礦和鐵礦產地,從而挖掘運河,爲第一次工業革命做準備工作。

林林總總,都是爲以後做規劃。

一個國家不僅要有超遠的目光,同時也要做出相應的計劃。

就像後世我國通過一系列五年發展,最終取得萬衆矚目的成績一樣,需要做長遠打算。

因而該有的步驟不能少。

一月二十日清晨,已是早春時節,氣溫逐漸回暖。

從東南來的暖風拂過汴河,拂過城外的草地,最終吹進了汴梁城裡,令汴河兩岸的楊柳隨風搖擺了起來。

趙駿是在皇宮裡吃的早飯,陪同的不僅有趙禎,還有曹皇后。

曹皇后年前肚子不算明顯,畢竟當時也不過懷孕三個月,但年後已經四個多月,快五個月,肚子隆起,臉上也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由於皇后在場,趙禎也沒有和趙駿聊太多,只是談了一些國事,直到宴會結束之後,趙禎才親自送趙駿出宮。

一路上趙禎都在認真叮囑,快到西華門的時候,他說道:“大孫,去了外地要小心安全。”

“放心。”

趙駿笑了笑道:“我不會莽撞的。”

“唉,大孫離開,朕這心裡空落落的,還是要儘早回來纔是。”

趙禎情緒不高,面容憂愁。

雖說一國皇帝應該支棱起來,哪怕是沒有趙駿,靠着政制院那幫臣子,也要維持好整個國家的發展。

但他的性格本來就軟弱,缺少主見。趙駿來了之後,這段時間一直把他當主心骨。

特別是知道了大宋未來的歷史,知道大宋會滅亡,趙禎就陷入恐慌。

他已經把趙駿當成了救世主。

如今趙駿又要離開汴梁,去外地視察,讓他的心裡一下子有點慌,感覺像是失去了點什麼。

“其實現在也算是起了個好頭,勉強走上了正軌。”

趙駿笑着寬慰道:“只要西北那邊戰事順利,國內就能推動改革,緩解社會矛盾,這樣國家財政壓力減少,就能推動教育、科技、經濟、軍事發展,國力也會很快提升。”

趙禎舒緩了一口氣,微微點頭道:“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說實話,這些天朝堂上下以及汴梁的改變,朕看在眼裡,真希望大宋也有強盛的一天。”

“會有這麼一天的,老哥你也別太擔心。既然我過來了,肯定就是爲了解決問題。這次視察各地,同樣也是爲了解決問題。”

趙駿看向西華門的方向,輕聲說道:“國家的發展基石是農業,讓所有人吃飽飯,是長久穩定的前提。我這次出去,其實也是爲了考察農業情況,大宋人的飯碗必須端好,否則即便是解決了外患,遲早有一天也會有內憂。”

“嗯。”

趙禎應了一聲,隨後兩個人站在了西華門門口,他對趙駿說道:“一切就拜託大孫了。”

說着,他竟然認認真真地向趙駿拱手一禮。

趙駿面容嚴肅,便也回了一禮。

雖說歷史上趙禎只是個守成之主,並沒有太大功績。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仁厚..

嗯。

好像也就只剩下仁厚了。

而且婦人之仁,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實在不能讓人信賴。

但至少目前來說,相信他希望大宋強盛,希望大宋改變未來靖康恥的歷史,希望大宋國泰民安的這份心,大抵是真的。

所以趙駿也就暫時相信他這份心。

二人告別。

宮門外已經有馬車在等着。

江大郎、黃三郎等皇城司精銳探子跟在馬車左右。

狄青走後,護衛隊力量並沒有削弱,而是增加了一百多人。

這樣明面上的保鏢護衛就有二百多衆,然後身後還跟着數百名暗探。

最誇張的是,趙禎實在擔心趙駿安危,因此調撥了兩營精銳騎兵,隨從跟在身後。

兩營就是一千人。

看着是少,問題是不可能有幾千上萬人跟在趙駿身邊。

糧草怎麼辦?

輜重怎麼辦?

他如果輕裝簡行,大部隊就會給地方造成負擔。如果帶大批糧草,那估計走完淮南、浙江、廣州、四川等地,得花好幾年時間了。

所以一千人足以。

畢竟趙駿還有調動地方廂軍的權力,至少在大宋國內肯定是暢通無阻。

馬車緩緩駛向了南城,過保康門,就到了三尸廟。

這裡也有個汴河碼頭。

此刻碼頭上停了一艘漕船,漕船是運輸船,載重最高能達到一百五十多噸。

不過那是大漕船,趙駿用的是中等型號,載重在七十多噸的樣子,裝下二百多人以及他們的輜重行禮綽綽有餘。

至於暗察以及騎兵們,他們分別自己租船隻跟着,以及走陸路拉着糧草輜重到約定的地方匯合。

碼頭邊已經是人山人海。

趙駿的車隊過來之後,附近的人都好奇,這是哪家大人物,如此大的陣仗。

但因爲的馬車被裡三層外三層圍了起來,所以百姓們也不知道情況。

等到了碼頭上,官府已經將趙駿的船隻外圍區域給清場,不允許周圍的百姓和工人湊近過來看熱鬧。

趙駿下了馬車,碼頭上呂夷簡、王曾等人已經在等着他。

щщщ⊙ Tтká n⊙ Сo

見到他過來,衆人迎了上去。

趙駿笑道:“其實該交代的我也交代給你們了,有什麼好送的?”

“該送還是得送一送。”

晏殊走過來,笑着說道:“不然免得你在路上埋怨我們,你離京我們都不過來。”

“我是那麼小氣的人嗎?”

趙駿隨口說道。

“你現在是這麼說,路上胡思亂想怎麼辦?”

晏殊聳聳肩:“該有的禮數得周道。”

“好吧。”

趙駿撓撓頭。

老呂頭手裡端着個木盒,說道:“漢龍,你離京我也沒什麼好送的,若是到了壽州,這有我親筆書信以及我的玉佩信物,找我的弟弟呂宗簡,任何事情他都能爲你辦妥。”

“哦?”

趙駿狐疑地看向老呂道:“我去淮南可沒安好心,是去視察災區情況的,萬一那邊有什麼貪官污吏被我逮住,跟你呂家有牽連,你就不怕我把你呂家端了?”

呂夷簡笑道:“這你大可放心,呂家自我祖父始,三代爲官,錢財來路都正,是我祖父積累,伯父壯大,倒不至於貪墨那點銀錢。”

後世有句話叫“你憑什麼認爲你十年寒窗,抵得過我三代從商?”

呂家就不是十年寒窗,而是三代寒窗苦讀,並且還是兩代宰相,年年拿着兩三萬貫的俸祿,加之代代經商,不僅權傾朝野,還富可敵國。

那什麼三代從商跟呂家比起來,就跟騾馬與貴族之間的區別。至少史料當中,確實沒有任何呂家貪污的記載,倒是記載他們家特別有錢,吃雞舌頭每天要殺一百隻雞。

而且每一個舉報呂夷簡貪污的人,查來查去最後發現老呂並沒有貪,而是故意給政敵下的圈套,李迪、王曾都是被老呂頭用這個辦法給陷害。

所以他還真沒必要去貪污給政敵拿到把柄。

趙駿聽到他的話,翻了個白眼,接過老呂給的盒子道:“行了,知道你家有錢,我要是到了壽州,那就去你家做做客吧。”

王曾走過來道:“我家沒在淮南,不過我知道你去淮南做什麼,我有個門生在那邊,興許知道那邊的情況。”

他也給了趙駿一封書信。

其餘王隨、蔡齊、宋綬、盛度等人,亦都有信件託付。

這些人都是宰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趙駿離京,而且第一站就是大前年受災,影響深遠的淮南地區,他們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他去做什麼。

反正朝廷賑災了,但那邊的百姓還是過得生不如死,賑災款有多少落到百姓手裡誰也不知道。

另外就是淮南最近兩年都歉收,朝廷年年免稅,趙禎自己拿內帑的東西出來幫淮南抵稅。

結果去年還是有大量淮南百姓被當地富商、地主買做奴隸,官府屢禁不止,還要朝廷出錢贖買回來,裡面沒有貓膩肯定是說不清。

政制院的宰相團隊們自然是知道趙駿要去淮南幹什麼,他們也阻止不了,那就索性做個順水人情,幫他了解情況。

以他們的人脈關係和網絡,趙駿要是去了淮南,不管想調查什麼,想來也會方便許多。

“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容易,諸位倒是都是會錦上添花的人啊。”

趙駿拿着這些書信,調笑了一句。

“好了。”

呂夷簡說道:“到了外面不比汴梁,萬事小心爲上,若是你出了什麼意外,官家和我們都會發瘋。”

“那行。”

趙駿收下信件,把東西都交給旁邊的江大郎,說道:“都回去吧。”

“一路順風。”

“早些回來。”

“記得寫公文。”

衆人紛紛招手道別。

說句實話。

趙駿睜眼到現在也已經過去半年。

每天面對的其實都是他們幾個。

雖說對他們幾個有點小意見。

但終究是朝夕相處,老頭們和他也不是沒有感情。

所以趙駿現在獨自離京,他們確實有點捨不得。

倒不是真捨不得,主要還是怕他在外面砍人。

特別是淮南那邊,現在一團亂麻,朝廷也一直沒有處理好。

萬一趙駿去那邊看到了一些不爽的事情,到處殺人,引起造反亂子就大了。

只是他們也沒能力阻止趙駿離開,就只能這樣“依依不捨”。

趙駿笑了笑,衝着衆人招招手,扭頭上了漕船。

緊接着諸多察子們也紛紛上去,隨着一聲悠揚的號子,系在碼頭的繩索解開,船隻開始緩緩離崗。

碼頭依舊熱鬧。

呂夷簡等人站在遠處看着,望着那飄揚的漕船,盛度一臉憂愁地道:“真不知道漢龍離京,會做出什麼事來。”

“看他作風就知道,淮南當地的貪官污吏應該是要倒黴了。”

王曾搖搖頭:“希望我那位門生潔身自好,沒有在那邊同流合污,要不然就算是老夫也保不住他。”

“漢龍走了也算是好事吧。”

王隨苦笑道:“至少今年汴梁應該不會怎麼折騰了,我這把老骨頭,可是折騰不動了。”

呂夷簡瞥了眼他道:“知足吧,漢龍其實已經網開一面了,你以爲汴梁官場很乾淨嗎?只清理了開封府,御史臺和三司也只是抓了少部分人,要是他真大開殺戒,汴梁數千官員,至少得死一半。”

“好了,走吧。”

晏殊看到船隻已經過了麥桔巷口的高橋,消失在了遠方,說道:“該回去向官家覆命了。”

衆人便各自坐回了馬車,向皇宮而去。

此刻趙禎在皇宮中等着。

崇德殿內,桌案上放着筆記本電腦,他今天沒心情看電影,坐立不安地在書房裡走來走去。

大概過了二十來分鐘,呂夷簡他們回到了宮中,向趙禎稟報。

“官家。”

“大孫走了嗎?”

“走了。”

“唉。”

趙禎嘆息道:“大孫走了,朕這心裡就是不能平靜啊。”

沒有大孫的第一個小時,想他。

呂夷簡勸慰道:“官家放心,漢龍是知分寸的人,出門在外有那麼多人保護,不會出什麼危險。”

“可是淮南那邊聽說有瘟疫。”

趙禎憂慮道:“朕就怕他生病。”

現在趙駿已經被趙禎視爲救命稻草,即便把筆記本留下,可筆記本里的內容再豐富,又怎麼比得上趙駿的大腦?

至少筆記本沒辦法告訴他們未來應該怎麼發展,蒸汽機的具體制造方法,以及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

跟趙駿比起來,筆記本實在是聊勝於無,所以趙禎十分擔心趙駿的安危,怕他在外面出了意外。

雖然趙駿身邊帶着軍隊,又能調動地方守軍,安全有保障。

問題是淮南最近兩年災情嚴重。

有災就有瘟疫。

瘟疫這東西很讓人恐懼,哪怕趙駿離京前帶了一些藥,可萬一救不了怎麼辦?

所以趙禎一直不想趙駿離開,奈何趙駿一意孤行,他也沒辦法。

“官家多慮了。”

晏殊笑道:“瘟疫之症,《傷寒雜病論》可治,平常百姓得疫病是沒錢沒法治,漢龍又不缺藥,無需擔憂。”

“唔”

趙禎一想也是,《傷寒雜病論》在東漢末年差點失傳,由晉人王叔和蒐集整理,到大宋依舊存在,對付瘟疫很有一套,確實不必擔心。

想到這裡,他微微點頭。

呂夷簡目光看向電腦,心癢難耐道:“官家,漢龍走了,不如咱們觀摩一下電影,也好學習後世知識。”

看電影?

好提議。

趙禎一下子來了精神,贊同道:“好,那就看看電影。”

說着大家便紛紛都圍攏了過來。

趙駿在的時候,電腦都被他控制着,平時都是趙駿保管,他們這些人別說看電影,就連碰一下都不可能。

也就這段時間教趙禎怎麼操作電腦的時候,纔給他們看看。

上次看電影還是趙駿過生日的時候,那宏大的科幻場面是驚呆了所有人,以至於衆人都回味許久,做夢都是《流浪地球》裡的浩瀚宇宙。

如今趙駿走了,終於有機會再看電影了,大家自然想再嚐嚐鮮。

當下。

隨着趙禎的操作,娛樂文件夾裡,電影又繼續播放起來。

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21章 第一堂課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4章 茶商們第3章 大宋笑話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第3章 大宋笑話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61章 謀西域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24章 設趙禎獎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2章 嫌棄大宋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505章 天命在宋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45章 內燃機?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
第491章 來大活了第21章 第一堂課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44章 茶商們第3章 大宋笑話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第3章 大宋笑話第57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61章 謀西域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24章 設趙禎獎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488章 我看他挺像個國王第2章 嫌棄大宋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座標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484章 揚帆,出海!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462章 慶曆十一年,回京第95章 把汴梁捅個窟窿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487章 遍地是龍旗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505章 天命在宋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243.第239章 不甘心啊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414章 有宋人在賣軍械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傳播文明第445章 內燃機?第483章 少年中國說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國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463章 改革道路不能停下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88.第186章 西北誓師大會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119.第11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108.第108章 呂夷簡的取捨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桿,把脊樑骨接上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473章 趙禎的喜悅第346章 遼夏聲東擊西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208.第205章 陳希亮,長沙驚變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