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不合適

而且另外一個不能公然說出來的理由就是--前漢,首都是長安,光武帝重新定鼎之後,首都就放在了洛陽,劉備說是匡扶了漢室,可是大家心知肚明,這已經不是光武帝的那個漢室了。

高祖劉邦開創的那個,叫前漢,光武帝開創的這個,叫後漢,而他開創的這個,在史書上,稱爲”季漢”。

第三個漢朝,所以是季。

另外兩個適合當都城的地方,一個是許都,一個是鄴城。

可是這兩個地方,一個是曹操的老巢,一個是袁紹的老巢,劉備打下來沒多久,就當成自己的首都,好像也不太說得過去。

至於劉備待過很久的徐荊揚三個地方--下邳、舒縣和襄陽,又稍微偏離了一些中心,感覺也不太合適。

最後,和王易討論了很久之後,劉備這才決定,將首都,現在先放在襄陽,等到天下鼎鼎之後,再回歸到洛陽。

而等到那個時候,西方的長安,東方的下邳,南方的襄陽,北方的鄴城,就會成爲大漢的四個陪都,也是四個方向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以這四個陪都爲核心,朝着四周輻射開去,將大漢的疆土,擴展得更大。

當然這是王易繪製的未來的藍圖,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

現在劉備地盤上的人口,已經膨脹到了三千萬之多,原本劉備佔據的徐荊揚交這些地方,之前休養生息的效果已經出來了,每年都有新的人口出現,而在北方,北方四州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人口也是與日俱增,加上現在劉備地盤上人口結構合理,每天都有少年成長爲成年,加上地盤足夠大,整個劉備的地盤上,開始變得欣欣向榮。

劉備即位的時間,也準備好了,就在今年過了之後,明年開春,劉備即位,然後改元。

到時候,就將會是劉備第一波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就在這個時候,劉璋派來的使者,到了襄陽。

“益州也要是我們的了。”王易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笑着對劉備說了一句。

劉備點點頭:“曹孟德拿下了漢中,劉璋的壓力就很大了啊,而且明年我就要登基了,他們再不歸順,將來也遲了。這個時機劉璋還是抓得不錯的,也不知道他麾下的那些益州士和東州士,是不是已經達成了一致。”

“父親見一下,就知道了。”王易笑了起來。

劉備對此不置可否,他知道,這個天下,已經是他的了,不會再有什麼問題,劉璋和益州的士人們,如果想要歸順,就只能接受他的條,接受新的制度。

不然的話,等劉備打過去,那他們就會比現在還要差。

以前還可以首鼠兩端,現在不可能了。

劉備和王易一同,接見了益州的使者。

使者有三位。

爲首的是老熟人,劉璋的長子劉循,另外兩位副使,一個是益州別駕張鬆,一個是成都令李嚴。

這幾個人選,很有意思。

劉循是劉璋的長子,能完全代表劉璋。

張鬆則是益州士族的代表,他是益州本地人,又是益州士現在在劉璋麾下地位最高的那個。

李嚴則是東州士的代表,他雖然入蜀比較晚,然而允文允武,能力出色,頗得東州士的敬佩,他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東州士。

這三個人一起來,毫無疑問是帶着誠意來的。

“劉季玉乃是我的兄弟,兄弟有難,我一定會去救。你父親與祖父,兩代都鎮守在蜀地,爲我大漢保留了元氣,這是你們家抹不掉的功勞。雖然不能讓你們繼續鎮守蜀地,可是得個王爵的封號,世襲罔替,那是沒有問題的。”

劉備單獨接見了劉循,然後對他說。

這倒真不是忽悠劉循,現在漢室宗親雖然不少,可是對新帝有功勞的,無非也就是那麼幾個。

劉曄是最早跟着劉備的漢室宗親,他封個王爵沒問題。

劉繇的長子劉基也跟着劉備很多年了,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封個王同樣沒問題。

劉表帶整個荊州來投,劉協有禪位之功,再多給劉璋一個王爵,又能有什麼問題?

劉循要知道的,也就是這個。

當下他就對劉備大禮參拜,表示了自己的臣服。

而接見張鬆和李嚴的,則是王易。

王易要做的事情也很簡單。

告訴他們劉備的制度如何,削減士族的優勢,但是也給士族留了活路,同時以基礎建設來帶動各地的物資交流,拉動整個帝國的經濟增長,商業化這方面,就是給士族們留出的獲得財富的地方。

士族豪強要遏制,可是也不能打死他們,因爲他們代表着的就是現在的現金生產力,再說了,人家的地位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是通過努力奮鬥而來的

啊!

對於這些事情,益州的士族們多少其實也知道了,所以王易這麼說了之後,張鬆和李嚴也知道,王易並沒有哄騙他們。

“兵權一定是要收歸朝廷的,爲官也會有更完善的制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也不用我多加解釋了。土地佔那麼多,有什麼用?現在我們的出產足夠養活所有人,擅長商業,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好好讀書,才能讓自己的後代更有機會當官。”王易最後對張鬆和法正說。

最終,益州的融入,很是順利。

尤其是王易展示了一下新的樓船,是可以如何順江而上之後,張鬆和李嚴都是知兵的人,就開始慶幸了。

益州是個好割據的地方,然而實際上,想要只依靠着天險割據,就很容易覆滅,劉備有了這樣的樓船,可以依靠人力逆流而上,要入川,那就不算什麼太難的事情。

以劉備現在的實力,都不用大舉進攻,一支偏師,就足夠拿下益州了。

與其被打敗之後被迫投降,還不如主動來投,也能獲得的利益。

張鬆和李嚴作爲益州本地士族和東州士的代表,關心的,則是劉備對士族的態度。

現在知道了劉備並不是想要趕絕士族,反而是要擴大士族--普及教育雖然是打破了士族在文化上的壟斷,可是卻也讓士族變得更加的壯大起來,那些學習了知識的平民,必定會有很多出色的,成爲新的士族的一份子,士族的整體會擴大,可是具體的每個家族,則會削弱。

第71章岳父看女婿第164章忠義第667章覺得好欺負第695章沒有辦法擡頭第456章坐收漁翁之利第123章不知所措第737章戰局情況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698章直接斬草除根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643章尷尬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179章隔岸觀火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471章志在必得第397章心安理得第281章閉門謝客第485章樂不思蜀第422章取捨利弊第98章分兵第289章會盟第71章岳父看女婿第694章越來越心神不安第228章張遼第254章兩全其美第203章圍困第458章生死大敵第442章堂而皇之的接受第454章殺人誅心第80章新的光彩第359章情況不妙第96章冬季攻勢第14章陣前鬥將第432章不太行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560章想一波幹一波第389章局勢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235章未雨綢繆第25章周倉來了第674章鬥志昂揚第90章魯肅設謀第559章鎖定目標對象第321章軍校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148章新的獎勵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323章揭幕第56章劉備的慷慨第409章欠缺磨練第65章最好的結果第572章怎麼離譜的都有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92章羣英會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85章相遇之後第206章推斷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412章已經決定徹底的反了第450章做做樣子第309章郭圖設謀第293章盟約第258章聯盟第197章急轉直下第255章七軍第312章代言人第31章演技浮誇劉明世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558章並不是好惹的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479章閃着古靈精怪的光芒第672章心態完全不一 樣第213章英雄下第262章蔡瑁的底氣第508章熱血沸騰第534章一大片廢墟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438章許多人樂於看到的事情第245章鹿門學子第506章車馬物資重要第622章免費招待第630章工程量第395章落實了第176章分析第83章由細微處見人性第126章真正的攻城第146章騙得我好苦第444章缺時機第320章新野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495章面面相覷第414章戰略第94章安排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46章真是高人第542章沒完沒了的折磨了第446章御駕親征第327章東萊的準備第233章分歧
第71章岳父看女婿第164章忠義第667章覺得好欺負第695章沒有辦法擡頭第456章坐收漁翁之利第123章不知所措第737章戰局情況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698章直接斬草除根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643章尷尬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179章隔岸觀火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471章志在必得第397章心安理得第281章閉門謝客第485章樂不思蜀第422章取捨利弊第98章分兵第289章會盟第71章岳父看女婿第694章越來越心神不安第228章張遼第254章兩全其美第203章圍困第458章生死大敵第442章堂而皇之的接受第454章殺人誅心第80章新的光彩第359章情況不妙第96章冬季攻勢第14章陣前鬥將第432章不太行第612章比之前要好第560章想一波幹一波第389章局勢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235章未雨綢繆第25章周倉來了第674章鬥志昂揚第90章魯肅設謀第559章鎖定目標對象第321章軍校第85章只有一枚雞蛋第148章新的獎勵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323章揭幕第56章劉備的慷慨第409章欠缺磨練第65章最好的結果第572章怎麼離譜的都有第644章一個人的戰鬥第92章羣英會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85章相遇之後第206章推斷第585章爲了接下來的計劃第412章已經決定徹底的反了第450章做做樣子第309章郭圖設謀第293章盟約第258章聯盟第197章急轉直下第255章七軍第312章代言人第31章演技浮誇劉明世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558章並不是好惹的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479章閃着古靈精怪的光芒第672章心態完全不一 樣第213章英雄下第262章蔡瑁的底氣第508章熱血沸騰第534章一大片廢墟第267章只會守,不會攻第438章許多人樂於看到的事情第245章鹿門學子第506章車馬物資重要第622章免費招待第630章工程量第395章落實了第176章分析第83章由細微處見人性第126章真正的攻城第146章騙得我好苦第444章缺時機第320章新野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575章再撿回來一條命第495章面面相覷第414章戰略第94章安排第290章青州的戰爭第46章真是高人第542章沒完沒了的折磨了第446章御駕親征第327章東萊的準備第233章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