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攻敵所必救

此言一出,神色最爲難看的不是被反駁的鮮于輔,反而是公孫瓚。

公孫瓚此前沒有與任何人說過,但是內心所想的便是儘可能集中兵力後,藉助對幽州地形的瞭解繞到漁陽城的東面。

然後,在烏桓進攻漁陽城且立足爲穩之際,奇襲烏桓騎兵的後方。

只是,在李基如此的一番分析下,公孫瓚只覺得自己欲行之事卻是被評價得一無是處,甚至會陷入烏桓的陷井之中。

憑藉着對烏桓的瞭解,公孫瓚幾乎是下意識覺得區區烏桓不會想到佈下這種陷阱,但久經沙場的公孫瓚略微冷靜了些許後,眉頭不自覺地越皺越緊。

若是一擊不中,步騎混合的漢軍在平原地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甩掉烏桓騎兵。

除非,公孫瓚狠下心來拋棄掉所有步兵,僅僅帶着騎兵突圍。

否則,李基所判斷的那個被野外聚而殲之很可能就是唯一的結局。

李基以着眼角餘光掃了一眼神色變幻不定的公孫瓚,實則這一番話本就是在暗自對着公孫瓚所說。

李基早就猜到了公孫瓚的打算,但公孫瓚過於剛烈,也就代表着他往往不會輕聽他人之言。

所以,李基之前明知公孫瓚此舉不可爲,但卻沒有明着或正面勸說公孫瓚,否則公孫瓚礙於面子未必會接受,反而很可能會激起逆反心理嘗試證明自己。

顯然,這種間接的提醒更容易讓公孫瓚接受,否則公孫瓚已然第一時間出言呵斥反駁了。

只不過鮮于輔明顯不知道主角並非是他,反倒是覺得自己的提議被李基批判得一無是處,這讓在劉虞麾下被全力委于軍務的鮮于輔感覺被落了幾分面子,反脣相譏道。

“本就是子坤先生所說的需要瓦解烏桓聚衆之勢,可假如不出兵前往漁陽城,難道僅憑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在薊城就能夠說得烏桓退兵不成?”

鮮于輔說罷,還特意地大聲地笑了起來。

頓時,不少以鮮于輔爲馬首是瞻的將領們,也是紛紛地跟着嘲笑了起來。

對於劉虞一系的心腹部衆而言,只是早有耳聞劉虞兩次親自到門外相迎,並且讓從事齊周帶着李基親自參觀兵營、府庫、糧倉等重要之地,這自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與不滿!

無論是劉虞的禮遇,還是擔憂於兵權被奪,鮮于輔等人自會下意識地針對李基這麼一個外來者。

區區一個揚州偏遠之地而來的郡丞,那什麼士子之間流傳的名聲,自是不會被鮮于輔這些久居北地的大老粗看在眼裡。

也就是曾經李基輔助劉備在涿郡大破黃巾,否則鮮于輔等將領早就更爲赤裸裸地上嘴臉了。

在這一聲聲滿懷嘲諷與輕蔑的笑聲中,李基依然保持着那風輕雲淡的神色,甚至不急不緩地從袖中拿出摺扇緩緩攤開給自己扇了扇風,就彷彿這些笑聲不過如清風拂面罷了。

對於這種狀況,李基只能說早有預料。

年少成名,自然是少不得遭受質疑的。

更何況李基還是個外來者,若是鮮于輔等人心中沒有絲毫想法,李基反倒會覺得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帶些令人見之折服的氣場。

只是李基沒有生出絲毫慍色,反倒是坐在上首處的劉虞聲音一沉,手掌重重地拍在了桌案上,呵斥。

“安靜!外敵當前,子坤先生乃是世之大賢,便是連盧子幹都對其多有讚譽,爾等比之盧子幹又如何?何以言笑嘲諷之?”

當即,鮮于輔等人笑聲幾乎是爲之一頓,這一番話顯然已經是說得極重了,以至於鮮于輔等人一時竟有些不敢直視少有發怒的劉虞。

李基則是朝着劉虞微微拱手,道。“劉使君,鮮于將軍也只是憂於戰事,一心爲公罷了。”

“此乃軍議,豈容以私心而廢公事,下不爲例。”

劉虞沉聲地說罷,然後才朝着李基微微拱手,道。

“讓子坤先生見笑了,還請繼續,如何方可瓦解烏桓的聚衆之勢。”

“此事……不難!”

李基先是自信地道了一句,轉而走回到地圖前指着漁陽城開口道。

“若是正面前往漁陽城阻撓迎戰烏桓,自是以弱擊強,且很可能會落入賊人所設陷阱。因此,不妨採用圍魏救趙之策,攻敵所必救,自可瓦解烏桓毫無顧忌的聚衆之勢?”

圍魏救趙?

攻敵所必救?

此言一出,頓時便讓在場不少將領只覺得打開了一條新思路。

由於匈奴、鮮卑、西羌、烏桓等異族大多都是主動劫掠的一方,因此大漢基本都是處於守勢反擊,這反倒是讓不少將領陷入了一個慣性思維中。

一時間,有些將領幾乎是下意識地相互討論了起來。

“可,如何攻烏桓所必救之處?”

“此倒是一個好法子,但是烏桓人最爲看重的聖山烏桓山遠在草原深處,又有誰人能效仿冠軍侯深入草原直擊烏桓山?”

“難難難。”

……

“何須攻烏桓山?” 李基的聲音打斷了衆將的討論,轉而開口道。

“建武年間,便有大量烏桓人遷入並、幽二州之中,甚至就連如今的烏桓王丘力居也是居於漢土。”

“住漢土,吃漢糧,爲漢臣,卻起反叛之心攻伐漢城,劫掠漢民,端是可恨之極。”

“寇可往,漢軍不可往乎?”

шшш.TTkan.℃ O

“漢土境內烏桓既生叛亂,我等漢臣自當平叛,何不遣一支騎兵先自廣陽北部而出,再繞至漁陽郡的烏桓定居點,一路往右北平、遼西橫掃而去。”

“如此一來,諸多自幽州境內各個部落而出兵的烏桓自會人心惶惶,更是不可能對那一支騎兵視而不見,聚衆之勢自解!”

隨着李基那沉穩又不失飄逸的聲音落下,公孫瓚幾乎下意識地起身撫掌大讚了起來。

“好!好一個攻敵所必救,圍魏救趙!!”

“豈能只容那烏桓賊子劫掠漢民卻視我大漢如無物,這等反覆無常之蠻夷,合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他殺我漢民一人,我就屠他五人!”

只是,劉虞聽聞此言,神色卻是顯得猶豫不定地開口道。

“慢着,子坤先生,那些烏桓定居點恐怕大多隻剩老弱婦孺,屠戮老弱婦孺若豈不會顯得我大漢與烏桓一般殘忍?”

“再者,就怕此法反倒會激怒烏桓,使烏桓與大漢結下血海深仇,且亦是爲了報復而大肆屠戮漢民也。”

公孫瓚聞言,幾乎是脫口而出地反駁道。“迂腐!!難不成就只允烏桓殺漢民不成?還是你劉伯安有別的法子?”

鮮于輔等人見狀,頓時紛紛起身呵斥公孫瓚的無禮舉止。

“大膽!公孫瓚。”

“你是想以下犯上嗎?”

“休得在主公面前無禮。”

……

而公孫瓚的心腹部衆儘管少了一點,但也是紛紛起身對着鮮于輔等人反脣相譏了起來。

一時間,這一場軍議的氣氛變得緊張了起來,雙方均是一副劍拔弩張姿態。

只是不管是劉虞還是公孫瓚,俱是明白眼下大敵當前,絕不可生內亂。

因此,這個劍拔弩張之勢僅僅維持了數息,就分別被劉虞與公孫瓚各自制止了下去。

而後,劉虞也不理會公孫瓚這個武夫,轉而看着李基,問道。“子坤先生,莫非除了此計之外,再無他法?”

李基拱了拱手,道。

“劉使君,還請恕吾才疏學淺,一時半會之間只想得這一可行之策。且只要此策成功,以基的估算,最少也可引走八萬左右的烏桓騎兵開始對那一支奇襲掃蕩的騎兵進行圍剿。”

某種意義上,這無疑也是攻守易形。

原本乃是烏桓騎兵盡佔幽州平原地形之利,可反過來,同等數量下的烏桓騎兵想要圍剿漢軍騎兵同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且再輔以虛實之計迷惑烏桓,李基在以“計謀模擬器”推演出引走了近半的烏桓騎兵。

這一句話,無疑是徹底說動了劉虞。

本來騎兵在守城之時所能發揮的效果就遠不如步卒,因此若是調遣幽州騎兵能引走近半數的烏桓騎兵,那麼無疑是讓薊城所要面臨的壓力驟減。

即使後續數量減半的烏桓依然前來進攻薊城,但在雙方兵力差距明顯縮小的情況下,不僅烏桓不可能攻得下薊城。

甚至,烏桓輕易也不敢再分兵兩部,一部用以鉗制薊城,一部繼續南下掃蕩劫掠,以免被漢軍分而破之。

劉虞結合着此前李基曾經爲他所分析的戰況,即便是性格保守如他,依然不得不承認徹底心動了,並且此計確能完美解了當下幽州之危。

“等等,主公。”

就在這時,一直都默不作聲的齊周卻是忽然出聲。

“齊從事,莫非你有什麼見解?”劉虞問道。

“正是。”

齊周先是躬身朝着李基行禮,然後開口道。

“子坤先生所設之計確是能大爲緩解當下幽州之危,但那些定居漢土的烏桓人已有百餘年時間,對於附近地形早就瞭然於心。”

“再兼之倘若烏桓騎兵如子坤先生所預料那般動用八萬烏桓騎兵前去圍剿,那一支前去襲擊的騎兵……危矣!”

“那一支騎兵一旦被消滅,必將再度迴轉薊城,甚至攜有大怒,其禍更甚也。”

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869章 自己監視自己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655章 鬥智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969章 劉曹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443章 可以改第405章 江東鼠輩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898章 舌戰第81章 流民問題第834章 鴻門宴?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898章 舌戰第621章 戰略攻勢(第三更)第974章 “火”字第377章 白疊子第783章 重聚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115章 蔡邕!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395章 爭議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14章 真罵戰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63章 袁氏!袁氏!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355章 離間計?第163章 許文第330章 都殺了!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988章 平胡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72章 三千金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8章 大興,大興第488章 馬上風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780章 左慈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13章 口袋陣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435章 汗流浹背的李相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
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869章 自己監視自己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655章 鬥智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969章 劉曹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510章 小國的悲哀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455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475章 正奇相合第662章 北風助我第443章 可以改第405章 江東鼠輩140.第140章 英才盡入彀中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898章 舌戰第81章 流民問題第834章 鴻門宴?第340章 待吾破賊第324章 董卓入京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898章 舌戰第621章 戰略攻勢(第三更)第974章 “火”字第377章 白疊子第783章 重聚第176章 宴中劍舞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18章 壓垮黃巾衆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115章 蔡邕!第727章 東萊太史慈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395章 爭議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919章 漢中張魯第400章 打掃乾淨屋子再入住第445章 那是一片寶地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14章 真罵戰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63章 袁氏!袁氏!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504章 高質量幼苗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615章 叔父深呼吸,沒事的第355章 離間計?第163章 許文第330章 都殺了!第961章 洛陽事急第988章 平胡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第72章 三千金第301章 四檔士卒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957章 插標賣首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985章 魏延借兵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417章 論奇,論毒第610章 兩霸多強第8章 大興,大興第488章 馬上風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358章 父子情深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780章 左慈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00章 國士李基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777章 風雪擋路第971章 司馬滅曹第558章 你沒這個本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13章 口袋陣第236章 主公,便是基的選擇第811章 臣愧對先帝第905章 卷卷有爺名第435章 汗流浹背的李相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