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僭越?

林邑國的局勢,李基倒是沒有絲毫的擔心。

便是連林邑國四周的小國,都嚇得紛紛當場滑跪上貢,更別說是將統治階層一網打擊的林邑國了。

再者,徐盛還留了三千漢軍留守在林邑國中。

只要漢軍的旗幟還樹立在林邑國的土地上,起碼林邑國的這一代人就絕對不敢生出絲毫叛心,足以讓虞國慢慢地將林邑國納入日南郡的範圍內。

不過,區連有一點說得倒是挺有意思的。

那便是當年區連裂了一縣之地,半生征戰,打下了面積已遠超日南郡的林邑國。

結果,卻盡數是爲大漢做了嫁衣。

起碼,如今虞國可以名正言順地將整個林邑國都歸入日南郡之中,讓大漢的疆域再加了那麼一點點。

而林邑國除了所產的林邑稻之外,還有它的地理位置也是頗受李基看重。

如今吳郡的海船儘管屢屢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但距離鄭和下西洋時期有着明顯的差距,也就是說實現遠航的可能性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等林邑徹底穩定下來後,李基便準備在夷洲、朱崖(海南)以及林邑國南部最末端分別建立港口。

如此一來,便能開拓出一條安全且完整的航線,再借由林邑國南部港口作爲踏板,將東南亞一衆島國都納入航行範圍之中。

等作爲先行者的揚州世家在夷洲穩定下來後,後續隨着劉備的地盤不斷擴大,需要往着海外引導的世家必然會越來越多。

夷洲很大,但遠遠滿足不了整個大漢世家的胃口。

因此,東南亞的諸多島國,無疑便成了下一個安排的方向。

隨着引導且捆綁的世家越來越多,所產生的利益也是越來越龐大……

而在巨大利益的推動下,毋庸置疑的一點便是包括海船在內,與航海有關的一切必然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與突破。

遠航,也不一定是遙遠的未來。

李基不自覺地暢想了一番,這纔將思緒給收了回來。

那恐怕是比復興漢室更爲遙遠的藍圖了。

不過只要將世家這等對於土地與權勢、名聲有着無盡渴望的羣體引導向海外,那麼最終的走向便是殊途同歸的。

當然與殖民不同的是,仁慈的大漢有着自己的特色,那便是……教化。

就在此時,顧雍腳步有些焦急地走了進來,開口道。

“侯爺,那些林邑國俘虜不能如此處理啊。”

“我還道是什麼要緊之事,讓元嘆都顯得有些緊迫……”

李基笑着道了一句,然後問道。“爲何不能如此處理?”

顧雍注視着李基,想要確認李基是當真忽略了,還是故作不知。

只是李基那風輕雲淡的平和神色,讓顧雍實在是看不出什麼端倪來。

當即,顧雍左右看了一眼並無旁人後,上前小心地提醒道。

“這可是僭越之舉,那林邑好歹也是一國,未經朝廷允許便直接處理國君以及一衆貴族大臣,甚是不妥。”

或許隨着亂世到來,不少規則已成廢紙。

只是劉備一直都是奉行匡扶漢室,復興大漢的大義,在獲得大量好處的同時,自然也有着不少需要小心的地方。

譬如,身爲安南將軍的劉備出兵征討林邑國或許沒問題,但是擅殺國王,又將一衆林邑貴族大臣打爲賤籍,那在某種意義上卻是犯了忌諱,有着蔑視王權之嫌。

倘若沒有交州以南的諸國來使,此事在顧雍看來做也就做了,便是李基將林邑國那些妃嬪送入自己後院玩樂,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要裝糊塗否認,那誰也拿捏不住把柄。

可諸國使節將往洛陽朝貢,那此事必然會宣揚開來的,如此再隨意對林邑國的統治階層處理就不太合適了。

然而,感受着顧雍話裡話外所流露的關切之意,李基臉上流露出一抹笑容,耐心解釋道。

“元嘆多慮了,大漢可從未正式承認區連所裂漢土而立之國。既非國,那便不過是一造反作亂的亂賊罷了,揚州自行處理追隨亂賊的賊子家眷,再是合適不過了。”

這都可以?

顧雍不禁微微一愣。

然後細細思索下來,似乎還當真是這麼一回事。

在交州以南的諸國看來,林邑自然是個正兒八經的大國,但在大漢朝廷眼中,卻是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林邑國的存在。

再加上區連本爲漢官,那就是個裂土亂賊罷了。

如此一來,揚州自行處理這一衆亂賊與家眷,反倒是合情合理的。

“倒是我忽略了。”

“元嘆眼界莫要只限於一地,當着眼於整個大漢,如此元嘆便能發現有些事是截然不同的。”

李基溫聲地提點着顧雍一句。

對於顧雍的治政能力,李基向來都是認可的。

但江東這塊地的氛圍多多少少就有點奇怪,凡是江東世家出身的英傑,眼界就彷彿是被限制住了似的,下意識只着眼於一地一域。

縱觀原軌跡中的東吳羣臣,唯一一個具備極高大局觀之人反倒是魯肅。

可問題是,魯肅壓根就不是江東人,魯肅是正兒八經的徐州下邳人,還是個有名的鉅富之家。

只可惜魯肅已將及冠,學業亦是已成,不太適合再以門生的身份相邀而至吳郡。

可魯肅又還沒有正式及冠,便是邀魯肅做官又早了一點,所以李基暫且也只能通過錦衣司偶有關注一下魯肅的動向。

而對於李基的提點,顧雍略微沉思了一下,也便拱手退下去繼續忙碌了。

隨後,李基又特意見了一見作爲漢使而死的顧均之子。

年僅八歲,還甚是年幼,皮膚亦是日南郡所特有的那種黝黑之色,臉龐雖很是稚嫩,但是目光卻是顯得相當的堅毅成熟。

對於不失大節甘願赴死的顧均,李基同樣也是異常的敬重。

因此在許褚將顧均之子帶了進來後,李基直接將顧均之子喚到了身旁,手掌一翻,卻是多出了幾枚飴糖。

在這個時期,白砂糖的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了,市集小販也從來不缺各種糖製品。

飴糖在後世的名字是麥芽糖,最早出現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到了這個時代已是相當常見的小甜點。

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656章 死間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434章 大孝啊!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13章 口袋陣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473章 告狀!告狀!!!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59章 主帥人選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358章 父子情深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792章 三贏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307章 印綬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434章 大孝啊!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642章 中計矣!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78章 養寇自重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
第726章 程昱的同鄉之誼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656章 死間第372章 閉月之顏第611章 天下楷模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434章 大孝啊!第562章 又慫又自信第865章 虎豹騎對策第868章 擋得住嗎?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829章 取字三保第13章 口袋陣第310章 閉關鎖國第541章 鷸蚌相爭第959章 鮮卑南下第575章 請齊國先賢出土相助第554章 博弈與彩頭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473章 告狀!告狀!!!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59章 主帥人選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891章 這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第596章 史上最強幕僚團(第三更)第289章 所缺的東風第938章 不忠不義之徒?第912章 暴殄天物第720章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675章 侯爺若不棄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741章 慢有慢的好第293章 烏桓王爲何大笑?第367章 各方動向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757章 巡察諸營第358章 父子情深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767章 黃天聖人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544章 難跨蜀道三百里第792章 三贏第843章 可讓阿斗去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756章 打入賤籍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960章 漢王之夢第787章 道法自然與科學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678章 十面埋伏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307章 印綬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45章 八門金鎖陣第627章 外愚內智荀公達第434章 大孝啊!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785章 你也想吃皇糧?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947章 呂布被擒第26章 老實人簡雍第11章 他日,當待之以國士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385章 越來越接近的“公平”第394章 亞父可評過此將?第450章 流放嶺南?第963章 胡人圍洛第866章 名將於禁第636章 緣由有二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559章 豪華單間第388章 論春秋筆法第642章 中計矣!第169章 所煩惱者唯二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399章 何不食肉糜?第670章 老師必砍汝頭第897章 官渡決戰第856章 借首級祭旗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78章 養寇自重136.第136章 仁德書院第633章 陶謙父子(第三更)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551章 燙手的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