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緣由有二

諸葛亮的意思,李基如何不懂?

從方方面面推斷,陶謙都沒有膽量,更沒有理由敢對劉備下手是一回事。

可世間從來不缺意外……

人心之複雜,更不是三言兩語都能道清的。

或陶謙徹底想不開,一心就準備抱着劉備同歸於盡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李基自然也是有所準備,輕笑着解釋道。

“亮兒多慮了,臨行前我曾交待主公:若是陶恭祖不允騎兵隨行護衛進城,可讓時刻貼身護衛的幼平佯做堅決反對,然後藉故留在城外就是了。”

“且即便是入了城,幼平會時時貼身護衛,不可飲酒,於城中安頓的騎兵也需時刻保持警惕。”

在劉備親至下邳城表明願意進城的情況下,陶謙假如不允許護衛劉備的騎兵入城,其心可誅。

不管是單純的蠢,還是一味的壞,都可誅之。

劉備以真誠與陶謙相交,理應也換回真誠。

可若是陶謙想玩套路,自有李基爲其準備套路。

而得了李基這麼一番解釋,諸葛亮略微思索也覺得無甚風險。

關鍵是劉備只要願意聽從李基的交代,沒有一味地強行孤身入城,便不會有什麼風險。

旋即,李基起身走到了擺在了營帳之中的沙盤,俯視着具現化的徐州局勢。

據探子回報,在下邳國以北的東海郡內曹軍兵力應有八萬餘,除此之外還有袁紹所派遣而來的朱靈所率領的一萬精銳。

在徐州西側,袁術劍指徐州的態勢已經相當明顯,豫州各郡的兵力錢糧正在不斷集中沛國。

不過與劉備的出兵速度相比,即便袁術提前在沛國屯兵五萬,但籌備好所有的出兵事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短則七八天,長則十天半個月,才能真正出兵。

與之相對,由李基所率領的大軍距離下邳城還有五日路程。

“主公已說服陶謙,內憂已平,諸位以爲打一個時間差如何?”

“先攻曹操,後御袁術。”

李基手指沙盤,大袖一揮,提出着自己的觀點。

“老師是想趁袁軍尚未真正進攻彭城之前,合徐州兵力,一舉先平了曹賊?”龐統問道。

“曹賊率領大軍正盤踞於東海郡內觀望,距離下邳城不遠,行軍時間來說……來得及。”徐庶分析道。

司馬懿搖了搖頭,反駁道。

“就怕曹操畏皇叔與老師的威勢,轉攻爲守,拒不應戰,一味牽制我軍兵力,給袁術爭取攻下彭城的時機,屆時再想退回下邳城援助彭城可就麻煩了。”

這無疑也是徐州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所在。

徐州連戰連敗下,彭城與下邳都不能再丟了。

且曹軍士氣正盛,徐州軍士氣渙散,袁曹兩家的兵力也遠在劉陶之上的同時,還能分別對下邳城、彭城發起進攻。

守,過於被動;

進,又會冒險。

諸葛亮也隨之表態,難得地支持司馬懿,道。

“老師,司馬懿說得沒錯,袁曹二家聯合難有長久,宜用守勢,待其露出破綻再擊之。”

“若是主力進軍東海郡攻曹賊不能速勝之,彭城一旦被袁術所破。僅剩下邳一城即便全力固守,怕是會復現當年項王被困垓下之困境。”

李基微微點頭,對於諸葛亮與司馬懿持有反對觀點並不惱怒。

對於李基而言,將這些門生放進參謀團中,給他們一個學習以及發揮的平臺是一回事,同時也是希望他們能進行查漏補缺。

即便性格謹慎的李基,不時也會通過“計謀模擬器”來查漏補缺,但也清楚“計謀模擬器”本質上不過是依據李基的能力,以絕對理性的狀態來進行推演判斷罷了。

對於如今趨向於成熟的李基而言,“計謀模擬器”的作用已經漸漸變小。

甚至有時還不如諸葛亮等人,從一些奇特或新穎角度提出的觀點所帶來的啓發來得作用更大。

最後,李基將目光投向了平時相當低調的周瑜……

與這些青春版的少年們相比,大了小半圈的周瑜自加入參謀團來,那都是能不開口就不開口的態度。

李基也知原因,那便是周瑜自有着一股傲氣,認爲自己並非是只懂出謀劃策的謀臣,且沒有真正將這些青春版少年們放在與自己等同的地位。

“公瑾也說說看。”李基道了一句。

周瑜聞言,起身行禮,盡顯俊美英姿,答道。

“以吾之見,卻不該以項羽被困垓下的困局而論,就選擇畏縮固守。”

“雖說戰局上是敵軍兵力佔優,但侯爺之所以不願採取守勢,緣由有二。”

“其一:主公入徐州初掌徐州軍兵權,兼之徐州軍士氣低迷,如此狀況下繼續死守,何以振士氣?士氣不足,徐州軍又有何用?”

“因而,爲大局考量也好,爲兵力考量也罷。侯爺都必須選擇主動出擊,如此方能一改徐州軍頹勢。”

李基聽罷,暗自頷首。

以天賦而論,諸葛亮等人自然不在周瑜之下。

可這就是青春版與成人版的區別,經驗、眼界、思維習慣等等,讓周瑜能很快判斷出更多的關鍵要點。

“其二:則是固守彭城、下邳兩城,一旦曹軍入了下邳國後,故技重施,再度選擇大肆屠城,屆時更是兩難。”

“放任不管,則會大大地壞了主公名聲,也會讓主公在徐州的威望頃刻間也跟着化爲烏有;”

“出城作戰,則是中了必然有所準備的曹賊圈套,更是不智。”

“因此,在陶謙願意配合的情況下,主動出擊或許也有着種種憂慮,但侯爺也必然會如此選擇。”

李基撫掌輕笑,參謀團中的四小隻則是或略有所思,或略有不服。

“公瑾所言不錯,時局如此,自當主動出兵……”

頓了頓,李基的神色微微一沉,轉身走向自己的桌案,將其上的一些情報文書怒而擲到了地面,道。

“其上所記錄的,乃是探子所傳回的東海郡曹軍屠城慘狀,身死百姓數以十萬計,所作所爲令人髮指,迄今沂水依然斷流。”

“大漢又非無人乎?豈能容這等奸賊肆無忌憚行這等惡行?”

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27章 錦衣潛行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514章 天子氣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76章 以身入局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73章 順逆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969章 劉曹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79章 養望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24章 意在萬世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458章 唯有殺!第82章 三成?兩成。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303章 昭亭侯第529章 驕矜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355章 離間計?第488章 馬上風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61章 吳郡郡守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423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976章 烽火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436章 李曦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283章 烏雲踏雪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756章 打入賤籍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412章 策與瑜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53章 愚忠第974章 “火”字第776章 工匠之重
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02章 久病成醫第27章 錦衣潛行第709章 雙全之法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364章 何其悲哀也?第977章 陷陣之志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514章 天子氣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650章 願立軍令狀第426章 奇美似玉荀文若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第71章 有汝,可當真是吾的福氣第740章 兵臨汝陽第669章 兩個倒黴蛋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76章 以身入局第736章 解燃眉之急第174章 巴郡甘興霸第864章 田豐妙計第672章 彭城急報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735章 吾已等候多時了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573章 順逆第273章 烏桓!烏桓!第969章 劉曹第296章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第686章 威名退袁軍第79章 養望第456章 有穰苴之風第617章 吾父何在?第729章 黃河決堤第24章 意在萬世第460章 不弱於人陳叔至第458章 唯有殺!第82章 三成?兩成。第690章 青州異動第522章 已被吾所看破矣第696章 孟德欲何爲第513章 益州出兵第248章 子坤當有八斗之功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810章 弒天子自絕天下第303章 昭亭侯第529章 驕矜第791章 攤丁入畝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333章 能與漢室劉姓相比?第355章 離間計?第488章 馬上風第256章 他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818章 名存實亡的大漢第496章 諸葛亮拜師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253章 不賣海鹽,但賣鹹魚第614章 陶謙的轉變第61章 吳郡郡守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423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976章 烽火第524章 袁氏底蘊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436章 李曦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283章 烏雲踏雪第274章 五勝五敗第756章 打入賤籍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412章 策與瑜第489章 誹謗之言也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121章 沒有不和,但是不熟第440章 腹有錦繡盛世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953章 愚忠第974章 “火”字第776章 工匠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