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以牙還牙,以水還水

當即,曹仁一邊加派斥候緊密監視淳于城方向的漢軍動向之餘,一邊迅速地整備都昌城內的兵力與糧草物資準備退往樂安郡。

之所以曹仁萌生過死守都昌城的念頭,那便是都昌城作爲如今的青州治所,其中同樣囤放了不少的糧草物資。

在臨淄城告破的今日,都昌城內的糧草物資是曹仁維持大軍所不能放棄的。

所幸,據斥候所探,淳于城的漢軍同樣也在休整,並沒有急着發兵往都昌城而來,否則曹仁只能連帶這一部份的糧草物資都跟着捨棄了。

只是,時刻緊盯着淳于城方向的曹仁,並不清楚的是同樣有好幾雙眼睛埋伏在都昌城外,監視着都昌城的一舉一動。

他們並非是還遠在兩百餘里外的李基所派斥候,而是孫策所遣的心腹。

早在五六天前,孫策所率領的艦隊便抵達了都昌城北面的海域。

只是在沿海的一些登陸地點,曹軍都設有烽火臺戒備漢船,爲避免打草驚蛇,孫策並沒有貿然登陸,而是趁着夜色派遣一支斥候繞開烽火臺上岸探查情報。

且爲保萬無一失,這一支斥候小隊還是由熟知青州地形的太史慈所率領。

作爲與北海郡相鄰的東萊人士,太史慈對於北海郡的地形相當的熟悉,輕鬆就帶着這一支百人數量的斥候進入抵達了都昌城的周邊。

都昌城一系列的變化,自然瞞不過太史慈,甚至太史慈憑藉着青州口音,還冒充潰兵順利地混入到了城內進行探查。

自然,這也讓太史慈準確地判斷出了曹仁打算放棄都昌城的結論,再兼之大量潰兵逃回,讓太史慈也從側面瞭解到當下青州戰局。

這種種情報,也迅速地傳回到尙在海面上的孫策與周瑜等人的手中。

這也令孫策整個人有些急得跳腳地開口道。

“這纔多久的功夫,丞相所率領的北伐大軍已即將兵臨都昌城下了,我等卻是連寸功未立,這可如何是好?”

而相比過往的鋒芒盡顯,此時的周瑜更顯得內斂沉穩,看罷了太史慈所傳回的密報後,笑道。

“伯符莫急,這大功已在眼前矣!”

“功從何來?”孫策問道。

周瑜放下密報,開口道。

“若我所料不錯,那曹仁放棄都昌城,必是清楚丞相之勢不可硬擋,準備退往樂安、濟南,乃至於平原郡一帶。”

“以丞相過去曾在書院之中所提的說法,曹仁十有八九便是準備以縱深空間來換取時間,儘可能地迫使我軍拉長戰線,以謀求這個過程中我軍暴露的破綻,再覓機反擊。”

以孫策的智慧,自然是聽得懂周瑜所說的每一個字,但是連起來背後所透露的瞬息萬變的戰局,卻是一時間還理解不到位。

“嗯……”

孫策彷彿明白了似的點了點頭,問道。“所以呢?”

“所以,伯符以爲丞相爲何讓我等千里迢迢率軍從海上繞至此處?並且伯符可還曾記得丞相讓我等至此的目的何在?”周瑜反問道。

孫策自然不會忘了軍令,脫口而出地應道。“與老師所率領主力夾擊北海,合圍都昌。”

周瑜見孫策還是沒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乾脆更爲直白地開口道。

“若是讓曹仁從都昌走脫,還談什麼合圍都昌?因此,丞相亦清楚一旦北伐大軍勢如破竹,曹仁很可能會做出捨棄都昌的選擇。”

“縱有棉衣之利,但對於北伐大軍而言,冬季後勤終究是個大難題,這一點丞相想必在戰前便已經廟算得明明白白。”

“故以,令我等率領一支偏軍至此的目的之一,便是阻止曹仁棄走都昌!”

由於戰局乃是瞬息萬變,在孫策率軍出發前,也無人能準確預料等孫策所率領的偏軍抵達之時,青州局勢發展到什麼階段。

不過,周瑜顯然徹底明白李基所謀算的關鍵所在。

而如今經由周瑜以着當下局勢進行一番詳細分析,孫策如何還不明白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地圖!”

在孫策的一聲令下,隨軍所帶的青州地形圖便被送了上來,上面還標註出了幾個將會阻止大軍登陸的烽火臺位置。

不過,在太史慈率領的斥候摸清了那幾個烽火臺的準確位置後,完全能夠奇襲烽火臺,使之喪失示警傳信的作用。

登陸條件,已然具備。

而眼下既然曹仁這條大魚想逃,那麼孫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堵住讓其逃至樂安郡的缺口。

“公瑾,只是據子義所探,曹仁手中的兵力約莫在三萬左右,何不半途設伏,一舉奠定青州戰事終局?”

孫策的語氣難掩幾分豪氣地說着。

北伐大勢,人人爭先!

封侯拜將,就在此刻。

孫策知趙雲、魏延這兩支偏師都已經立下大功,更是不願落於人後。

若能一舉大敗青州這最後一支曹軍,甚至擒獲主將曹仁,那無疑將會是大功一件。

如此既能洗清曾經的青州之敗的恥辱,更能向世人佐證我孫伯符能位列“五虎上將”,憑藉的絕非是老師的關係。

周瑜臉上浮現着笑意,應聲道。“正有此意,故而才讓伯符此前一直勿要輕舉妄動。”

眼下,曹仁在明,而孫策在暗,設伏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至於設伏的地點,卻是需要斟酌一番。

只是,都昌城至樂安郡一帶卻俱是一片開闊無比的平坦地形,就連一處利於設伏的山地丘陵都沒有。

不過周瑜顯然早有腹稿,手指徑直往着從都昌城通往樂安所必經的溉水一指,道。

“子義所探查而知,如今都昌城內還在不斷對大量糧草物資進行裝車,曹仁必然準備攜着糧草物資轉移樂安郡,如此行軍速度必然不快。”

“曹仁所率大軍需渡過溉水才能抵達樂安郡,那麼十有八九會選擇從溉水這一處橋樑通行而過。”

“既然地形無從設伏,當半渡而擊,一舉將其覆滅在溉水之內,以報你我兄弟曾在青州險些被淹之仇。”

周瑜素有氣度恢宏,雅量高致的美名,但卻少有人知周瑜對於某些事的心眼卻是小的嚇人。

這君子之仇,當以牙還牙,以水還水。

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798章 且慢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1章 吳郡郡守第635章 吾有子坤,有何懼之?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72章 三千金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49章 漢!威武!!!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14章 天子氣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39章 上架感言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48章 李基論戰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3章 袁氏!袁氏!第179章 清君側?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80章 左慈第297章 破陣第355章 離間計?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92章 司馬懿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92章 孫氏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838章 名士蔣幹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95章 地利!!!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922章 嘆運道
第698章 放走比擒獲更有價值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798章 且慢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1章 吳郡郡守第635章 吾有子坤,有何懼之?第376章 你還真懂啊?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874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429章 世家與漢室共天下?第374章 主公不提,其他人怎麼提?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765章 玄德至豫第649章 這這不對吧?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334章 當再設一席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402章 百騎劫營第888章 或可使青州失而復得第72章 三千金第924章 武德充沛第466章 當真嗎?侯爺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49章 漢!威武!!!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514章 天子氣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701章 廟算無雙大將軍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699章 好謀無決袁本初第39章 上架感言第547章 一追一逃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822章 鹿肉尙溫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706章 兵種協同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48章 李基論戰第968章 江山可復得,國士世無雙第695章 生既爲公侯,豈能苟安活?第439章 以揚州爲起點的變革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241章 新的浪潮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238章 將起之亂第371章 獻言外戚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280章 節哀順變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214章 此計不毒,倒是髒得很第63章 袁氏!袁氏!第179章 清君側?第428章 不能勝,毋寧死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80章 左慈第297章 破陣第355章 離間計?第967章 死戰奏疏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149.第149章 用備的這個第946章 兵圍滎陽第492章 司馬懿第755章 該何人息怒?第628章 荀彧之謀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540章 取爾性命,祭奠先父第276章 戰略上的誘餌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92章 孫氏第2章 彼其九族之第838章 名士蔣幹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195章 地利!!!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660章 白毦兵之威第837章 還是年輕啊第521章 益荊戰事之始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539章 注視着益荊之戰的眼眸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292章 一漢當五胡第98章 你說你是什麼王?第922章 嘆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