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

魏延火急火燎花了一天時間,表面完善了他的靈渠繞後偷襲計劃。

然後趁着晚上不召開軍議的時候,又偷偷單獨找趙雲進諫,希望可以避開其他態度持重的反對者,這樣一對一說服,趙雲面子上更容易下得來,也不至於被其他人抓住把柄噴軍事冒險。

至於計劃調整的具體內容,其實也沒什麼,無非就是進一步減少偷襲任務調動的人數,這樣可以在確保調度船隻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一次性隨船多運點糧食,讓部隊在敵後可以堅持更久,有更多靈活反應的時間。

同時,魏延還找了軍中的零陵本地人、尤其是前幾天跟鮑隆之戰抓獲的俘虜,問明瞭零陵最南端與蒼梧接壤各個山口的地理形勢,勉強找了條理論上可以“一旦沒有拿下廣信縣城,就沿着山路輕裝撤回富川,翻回萌渚嶺”的路線。

事實上魏延根本沒打算走這條路,他就是想賭一把大的搏個前途,這個退路也是應付趙雲的,實際上能不能走都不知道。

……

中軍大帳裡,趙雲本人也是心情頗爲難以言述,都快亥時初刻了,還沒熄燈歇息。

中午軍議結束的時候,因爲自己否決了魏延的提議,表現出了持重不冒險的態度傾向,所以後來午餐和下午的時候,其他幕僚、下屬跟他聊起戰況,也都拿持重的姿態相勸,顯得自己“所見與主帥相同”。

當時,李嚴言者無心地說了一些看似安慰趙雲的話:“當年馬伏波平五溪蠻、交趾,爲光武帝所重,只可惜最後南征途中,染疫而亡。

今將軍也號爲伏波,南征軍功赫赫,且躲過了前番惡疫,必有後福,徐徐圖之,功業必可過於馬伏波。”

李嚴還是知分寸的,所以勸說的話就點到爲止,沒有說更過尺度的。但下面還有些更年輕說話沒輕重的軍官,拍馬屁拍着拍着就逾越了尺度,說什麼“將軍豈是馬伏波可比,當年趙佗也是常山真定人,北將只要習慣了嶺南水土氣候,一樣可以建功立業”

(注:趙佗是秦始皇時候的人,所以其實籍貫應該叫“恆山郡真定人”,漢朝人之所以叫常山,是漢文帝以後爲了避文帝的諱劉恆,改叫常山)

這話趙雲當時聽了就臉色板了下來:趙佗是什麼人?能這麼比喻麼?這是害我呢!

但幕僚散去之後,趙雲又覺得自己多慮了:趙佗之所以立國,也是機緣巧合罷了,是因爲始皇帝無道,秦國不存在了,趙佗身爲秦將不能降漢。

可如今漢室雖然也大亂,還有主公漢中王伸大義於天下。就算李傕郭汜手上的天子遭遇了不測……有大王在,自己就還是漢室忠臣。

大王一看就是個命格不凡、得享高壽的主公,還有什麼好怕的。既如此,趙佗的爲秦建功部分,有什麼不好學的?他平定的地盤比馬援更廣大,就該努力效法,只要別效法其最終自立就沒事兒。

打仗要對事不對人,否則豈不是顯得自己反而心虛拘泥了?

趙雲心中暗忖:“還記得伯雅當初私下裡跟我講解過‘殿興有福’,談到爲什麼‘一朝立國越久、仁君對能臣的容人之量越寬’。

爲君者知天下歸屬有定,才能如此從容自信。故而劉邦對蕭何猶有猜忌、對韓信削王改侯。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卻多得善終。至於大王,更是能視雲長、翼德猶如親弟,此四百載之積也。

如今我若是爲了躲避趙佗行徑而刻意棄用其戰法方略,倒顯得我‘猜忌大王有猜忌我之心’,不如坦坦蕩蕩。何況大王早就要我打完交州就回去參與北伐。我戰後即走,並無割據時間,復有何疑?”

也不能怪趙雲有這種擔心,因爲他跟劉備的交情畢竟不是關羽張飛,也不是李素,跟前面三個人還差了一截呢。劉備對他用人不疑,他卻不得不想一想如何避免形成割據的自證清白問題,哪怕只是潛意識裡偶爾閃過這個問題。

就在趙雲爲自己的擔心煩躁時,魏延來求見了。

“參見將軍!末將完善了一下上午說的靈渠偷渡方略,請將軍斧正……”

趙雲凝視了魏延幾秒鐘,點頭示意他詳細闡述一下。

魏延就一五一十說了。

趙雲聽完後,冷場了一會兒,低聲嘆道:“文長,你這還是在賭命吧。你投入的本錢是不大,而且我也看了,你在賭‘張津主動增援劉度、尋釁荊南軍,會導致內部不服,人心浮動’。

但是,這不是長久之法。目前我們對付的敵人,確實內部不甚團結,張津也不是馭下有術之輩,不過是何進那樣的短視空談之人,這樣或許有可能賭贏。

將來如果遇到二袁、曹操、李傕郭汜呢?此法只有明顯我強敵弱時才能用,兩者相當或敵強我弱,是不能用的——我不怕你死,就怕你活着回來後,賭上癮了,這話軍議上我是不說的,也就現在外無六耳,跟你說說。”

不得不說,趙雲的持重謹慎是有道理的。

就好比歷史上魏延想搞子午谷奇謀和鄧艾想偷渡陰平,那都是偷。但前者是以弱偷強,後者是以強偷弱。

以強偷弱是賭得起的,也輸得起,而且最關鍵的是隻要出現在敵後,敵人就會動搖,就算原本打硬仗不一定贏,亂中取事也有可能成功,敵人的投降派會越打越多。

而以弱偷強,你不能指望敵軍驚慌失措就大面積倒戈——憑良心說,子午谷奇謀在諸葛亮首出祁山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勝算,就算夏侯楙被殺了都沒用,你無法裹挾起“降漢風暴”或者說“降漢多米諾骨牌”。

子午谷奇謀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除非是高平陵之變後,有穿越者算準了“夏侯玄夏侯霸還在守長安、而且預估到自己要被司馬懿清算,想要主動投降蜀漢”的那個時間點,突然走子午谷來到長安城下,直接客場接受主場夏侯霸原地投降——即使如此,你還得聯手夏侯霸堵住潼關、再幹掉被隔在陳倉和隴西的郭淮。

趙雲也知道賭這一把,輸了損失不是很大,贏了卻能結束這邊的戰鬥,在嶺南得到堅固的落腳點,非常划算,他就是不想魏延形成路徑依賴。

就像曹操遠征烏桓回來,依然要重獎那些勸他別去的人——勸阻他的人才是對的,遠征烏桓雖然贏了,也不過是賭贏了,但本來就不該賭,不能以輸贏論功過對錯。

魏延心裡也憋了口氣,但聽趙雲的意思,他可以理解,就拱手說道:“將軍肯許我這一次,我保證餘生不再……如此行險。而且就算贏了,我也承認我的戰術不如將軍,只是一時僥倖。”

趙雲確認了一下魏延的眼神和言語是否誠懇,點頭:“去吧,給你一次機會,但願從此謹慎做人。我就當這一次是你還爲自己被同僚排擠而不服。但這仗要是真贏了,你也夠證明自己了,不要再急於求成。”

魏延欣喜領命而去,還奇怪趙將軍今天怎麼突然變得好說話了?

只有趙雲自己心中苦笑:魏延的戰術可行,在最終決策裡,只佔五成。還有兩成是被魏延的態度感動,加上收益比確實高。而最後的三成因素,是趙雲自己不想落下“刻意迴避趙佗當年成功的正確答案”。

秦始皇的時候,就是以大軍走靈渠穩紮穩打平掉百越的。只不過現在主力沒足夠時間和船隻迂迴,臨時的運能只能帶魏延那點兵。

……

雖然支持了魏延的冒險,在出兵之前,該主帥做的事情,趙雲還是穩紮穩打都做了,尤其是他很細心地召集了魏延要帶走的那兩個曲精兵,親自拿伏波將軍的名義擔保,說整個計劃非常周祥,別怕己方人少,到時候接應會非常全面,讓士兵別怕。

趙雲深知,如果他不進行戰前動員,就算魏延的計策沒錯,魏延也必死無疑,因爲魏延的軍中威望還不夠,士兵們不一定敢跟他賭命。

而趙雲自己的名聲,是出了名的謹慎,趙雲拿自己的信用給魏延背書,才能讓繞後敢死隊人人心中穩定,真心相信繞後是很成功的。

爲了確保士氣,趙雲甚至摸排了一下這些士兵的文化水平,確信基本上都是板楯蠻和武陵蠻的文盲、不識字也沒看過歷史書,然後趙雲才親口在出戰前的宣講中,騙士兵們說“當年秦始皇派任囂、趙佗走此路討伐百越,偷襲戰術跟我們現在的一模一樣,最後也成功了”。

有了歷史成功案例背書,士兵們當然信心大增。

魏延在旁邊聽了,也是暗暗心驚:誰說趙將軍持重不會鼓舞士氣?名聲在外的老實人偶爾騙一次人,騙人效果纔好呢。

讓魏延這種姿態桀驁的傢伙去講故事鼓舞士氣,士兵們也不信啊。

趙雲:“好了,文長,你好自爲之吧。我已經快馬通知始安縣準備船隻,你們直接翻山走直線、沿山中小路,去始安縣與蒼梧郡荔浦縣之間的山口北側,船隊和糧食會在那兒等的。

你們上船後儘快順流而下,過荔浦、撲廣信。十五日內,希望我這邊能聽到敵後的消息,到時候就配合你夾擊。”

魏延:“將軍放心,末將去了。”

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793章 遷都雒陽番外第54章 不聽諸葛勸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649章 雖不中,亦不遠矣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29章 世上再無三郡烏桓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第40章 瞞天過海第24章 卻月陣的精髓第396章 官渡陰雲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201章 居然真有人敢面對鼓譟睡大覺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542章 衛將軍領司空事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710章 新城選址是洛神顯聖的意思第8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177章 胸甲騎兵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番外第58章 新時代不用刻意炫耀第72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784章 曹操:仲德你每次都多慮了,孤早已提防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番外第62章 我們需要批量生產格拉摩根伯爵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618章 劉備飄了第752章 從實則虛之,到實則虛則實則虛之第6章 赴常山第247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諸葛亮第634章 黃蓋:我不會在翻一座山時跌倒兩次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364章 大災之年,過分了啊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287章 泄露假情報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189章 屯兵犍爲尋釁端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682章 冊封公爵第25章 本初以爲如何第71章 豐收的季節第8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4章 三月磨一劍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8章 進擊的黑山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738章 呂將軍不要衝動咱談談條件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番外第63章 航海保險第802章 鄴城落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第593章 赤壁之戰(六千字)第108章 亂世懦夫豈可爲帝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30章 收復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541章 袁紹擁立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第145章 一個時辰攻下西陵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793章 遷都雒陽番外第54章 不聽諸葛勸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649章 雖不中,亦不遠矣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29章 世上再無三郡烏桓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624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七千字大章)第40章 瞞天過海第24章 卻月陣的精髓第396章 官渡陰雲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201章 居然真有人敢面對鼓譟睡大覺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55章 如果你誠心誠意被我利用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566章 科場見聞第761章 丞相司直諸葛亮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542章 衛將軍領司空事第88章 天子明詔舉茂才第710章 新城選址是洛神顯聖的意思第8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568章 秋風得意馬蹄疾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177章 胸甲騎兵第604章 善謀者無赫赫之謀第758章 曹子和突圍遇關羽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番外第58章 新時代不用刻意炫耀第72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784章 曹操:仲德你每次都多慮了,孤早已提防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番外第62章 我們需要批量生產格拉摩根伯爵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618章 劉備飄了第752章 從實則虛之,到實則虛則實則虛之第6章 赴常山第247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諸葛亮第634章 黃蓋:我不會在翻一座山時跌倒兩次第843章 詐談示弱之計第364章 大災之年,過分了啊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403章 二世紀的新生活運動第287章 泄露假情報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189章 屯兵犍爲尋釁端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35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682章 冊封公爵第25章 本初以爲如何第71章 豐收的季節第8章 一點寒芒先到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81章 楊昂的企業級理解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4章 諸葛珪的遺言第4章 三月磨一劍第753章 三合一毒打你一次性挨完了吧第8章 進擊的黑山賊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660章 不犯點兵家大忌,敵人都不敢跟我打第600章 袁術駕崩,曹操南下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738章 呂將軍不要衝動咱談談條件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番外第63章 航海保險第802章 鄴城落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第593章 赤壁之戰(六千字)第108章 亂世懦夫豈可爲帝第337章 長安城裡的三重套娃第821章 莫非有詐第30章 收復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541章 袁紹擁立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443章 撞槍口上了(七千字大章,所以更晚了)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