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旱地行舟2.0

關羽防區內的部隊一共是六萬人,此次出征他帶走了四萬,在聞喜、安邑留兩萬精兵守城。

從絳邑縣開拔西進後,經過兩天的行軍,部隊就悄悄抵達了澮水源頭的黃父邑(今侯馬市翼城縣,絳邑就是現在的侯馬市)。

別看這段路程才一百二十里,走了整整兩天,似乎不快。但考慮到這裡已經是太行山區邊緣,坡地丘陵衆多、谷壑縱橫,這個速度已經挺難得了。

部隊的人員基本上靠沿河步行,物資才用新式船型大篷車沿着澮水運輸。

關羽這四萬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兩三年前平西涼青唐羌時的舊部,包括王平、張任等年輕將領。這支人馬今年下半年剛剛從西邊調來增援,所以沒參加過上半年關羽那場從雒陽敗退回來的戰役,戰力保存也比較完整。

當初關羽之所以不用他們,是覺得上半年那場突襲雒陽的戰役,用不到王平麾下的青羌兵、叟兵、板楯蠻等山地部隊,那次關羽選擇的路線,也是王屋山脈以南的,沒有山地兵的操作空間。

但這一次,諸葛亮勸他走迂迴更遠、更爲險峻一些的王屋山以北進軍路線,全軍需要愈發深入太行山,來換取奇襲的突然性。這種情況下,閒置了兩年的王平張任就有用武之地了。

袁紹根本不知道劉備那五年是怎麼過的!

也就是從董卓進京到李傕被滅、劉備被堵在益州山溝裡那五年!

劉備爲了穿越秦嶺大巴山岷山隴山搞北伐,做了多少種田部署、精煉了多少山地部隊。

劉備陣營上上下下都一度以爲,隨着“光復關中,還於舊都”的目標打成後,這些山地兵可以光榮完成歷史使命了。沒想到歇了兩年後,又從西涼祁連山邊緣地帶拉回來,要在太行山裡再穿插一波,發揮餘熱。

關羽的四萬士兵裡,專業山地兵一共是一萬五千人,主要是青羌兵最多,佔八千,因爲青唐羌人本來就生活在青海、川藏邊界的山區,包括祁連山,習慣了苦寒雪山的氣候。所以哪怕農曆十一月到幷州來打仗,依然受得了寒冷的氣候。

其次第二多的是叟兵,也就是川西大涼山的彝人,這些部隊也靠近川藏邊界雪山,耐寒也還行。

最少的是王平老家的板楯蠻,也就是巴西郡的大巴山山民,只有兩千人,要不是因爲山地軍主帥王平得帶點老鄉充實基層軍官,板楯蠻甚至都不會帶這麼多,因爲耐寒性太差了。

至於歷史上爲季漢提供了相當一部分“無當飛軍”兵源的南蠻昆明夷山地兵,這次一點都沒帶,這些人來了不用打仗都會直接凍死。除非是仗打到明年夏天還在太行山區拉鋸,倒是有可能把這些人拉來用用。

……

抵達黃父之後,部隊此番山區迂迴進軍的精髓才真正要開始體現。

王平、張任等部將,指揮士兵們把一輛輛比原本型號更大更修長的新式船型大篷車,從澮水裡拖上來,費盡千辛萬苦生拉硬拽,在缺乏牛馬牽引的狀態下,完全靠人力推拉,拖到三十里外的沁水上。這短短三十里,就要拖一整天。

不過,到了沁水支流源頭後,這些大篷車和舊式大篷車的區別,才真正顯露出來。到了目的地後,士兵們紛紛拆開車廂底下連接輪軸套的卡榫,再次把車廂推下水,車輪連帶輪軸依然留在了岸上——

原來,黃月英這次改良的大篷車,加大了車廂(船體),尤其是拉長了長度,也跟走舸一樣在船舷加高了更便於堆貨防水的擋板,也調整了船底的水線面。

也正因爲這些調整,這種篷車其實不再適合於陸上長途運輸,只能是專注水運,陸上只能稍微偶爾走一段,還非常費勁。等於是用更好的水運適航性換取犧牲陸運通過性。

但更關鍵的是,車輪和輪軸做成了一次性可拆卸的,所以船在航行到沁水之後、把輪子永久性拆掉,從此就變成了船,這船就一輩子只能呆在沁水-丹水裡航行,最後匯入黃河中下游。

因爲只要大篷車的車底有永久式的車輪和輪軸留着,那它的水上適航性肯定是不如真正的船的,阻力,流體穩定性,都會下降。篷車這種東西,原本設計就是在大西北,水陸運輸里程佔比比較平均的環境下,不得已而用之。

篷車最怕的就是山地起伏的地形、哪怕走水路也不敢走落差大水速不穩定的山區河流,更怕山區小河吃水深淺變化快、過險灘的時候把船底的車輪子磕了,直接就是船體被頂起來解體、船毀人亡的下場。

所以,當年李素在從益州北伐關中的時候,只敢造獨輪車,從頭到尾沒考慮過大篷車。大篷車是他北伐關中成功後、從關中大西涼大戈壁時纔敢拿出來的。

現在,把車輪搞成一次性可拆卸、拆完後就永久變成船的設計,也只是爲了解決“劉備陣營至今沒有佔領任何一個黃河三門峽以下的流域沿岸港口,所以沒法在黃河中下游造船”的問題。

黃月英這種新船,其設計指標是真正意義上的永久性船舶,不是水陸兩用的臨時貨,能充分滿足山區河流水運。同時,又能在關中造好、陸路開過來,到幷州一側下水。

當然,因爲這種船拆輪在山區河流航行後,就回不來了。所以原本用篷車運輸時,可以節約掉的裝卸工作量,又會重新冒出來。

現在只是第一次帶貨翻山,可以不用裝卸,以後再回來接第二批貨、打持久戰的時候,就要在黃父邑安排很多民夫,把西邊汾水來的軍需物資卸船裝車、往東拉三十里、然後再在沁水卸車裝船。

這樣的裝卸工作量也是非常恐怖的,如果前線是幾十萬大軍對峙,這邊常年養活數萬人數量級的碼頭工人是很輕鬆的。

不過,好在諸葛亮不是管殺不管埋的人,他跟着李師遊歷過一年“畢業旅行”,也帶着當時還是未婚妻的黃月英坐了大半年的篷車,親自坐得多了,每天揣摩其中痛點,也能拿出一些配套解決方案來。

所以,這次諸葛亮提供思路、黃月英幫忙實施,搞出了一種新式的人力滑輪組式起重機,可以用在碼頭作業上,也就是後世的“鼠籠式起重機”。

同時,諸葛亮優化了關羽軍的後勤車船裝貨方式,弄了一些木板拼釘的方框,把糧草軍械等東西都堆在這些木框裡運,類似於現代倉庫裡剷車一板一板鏟貨的那種木框子。

這種木框可以直接掛上繩鉤、用鼠籠式滑輪起重機吊起來,然後到另一端放下。這樣就能輕鬆一鍵式搞定,從船上吊下來放車上、或者從車上吊下來放船上。不用再一包包糧食扛來扛去了。

不說實現了“集裝箱式效率”,那至少也是做到了“托盤標準化”。碼頭裝卸工的勞動量大大降低了,操作動作的繁瑣程度至少節約了八成。雖然花的扛貨力氣沒變少,但只要操作繁瑣度簡化,以後就可以設法再加點傳動機構,讓牛、驢等畜力來拖動吊車。

“異地造船”和“起重機集裝框裝卸”這兩個後勤小外掛微微一開,關羽軍在太行山區的戰略機動性和持久性,自然是爆發了一個小臺階,走那些敵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大縱深迂迴路線,也就不奇怪了。

……

在黃父邑折騰了兩天,在沁水支流上游憑空變出了一支船隊、並且建立起一個碼頭水寨稍稍留下一些兵馬防守後,關羽主力繼續西進。

而且因爲這兩天他的部隊其實是在太行山裡的險峻荒僻之地動作,所以敵人根本沒注意到——袁紹軍佔領的最近的縣城端氏和蠖澤,都還分別在六十里和八十里開外呢。

稍微設身處地想一想也能明白,山區河流的源頭位置,肯定都是在山勢比較陡峭高峻的險僻之處的,也沒有良田可以耕種,所以連農民的聚居點都沒有,最多是一些獵戶。

而都已經農曆十一月了,要不了多久太行山就要大雪封山,打獵的也早就儲存好熬過冬天所需的收穫了,誰會往這種地方跑?

相比之下,這一路上,倒是也有遇到過小撮人煙,結果抓回來一問,都是幾年前就覆滅的張燕的黑山賊餘孽。

可見太行山深處的蠻荒,張燕五年前就被袁紹呂布殺了,他麾下一些死硬頑抗之人往山溝裡一鑽,居然五年過去了還沒被袁紹殺絕、斬草除根,袁紹的行政效率實在是不敢恭維。

不過這些黑山賊餘孽也犯不着幫仇人袁紹出頭,所以哪怕看到了關羽的大軍也懶得通風報信。

十一月十三,關羽的軍隊就先後分別出現在了端氏和蠖澤兩個縣城的城下,而且都是提前迂迴、截斷沁水大路,防止城內官兵百姓突圍報信。

這兩個山區小縣,說起來上半年的時候還屬於關羽的轄區,因爲它們從疆域上來說是河東郡的。後來四月份的時候,張遼帶兵翻越空倉嶺和中條山偷襲聞喜、安邑,在翻過空倉嶺的時候,順手就把這兩個縣城佔領了。

因爲實在荒涼,加上與自己的核心領地無法通水路,後來關羽也沒考慮過收復,一直拖到現在。

(注:當時張遼來的時候沒考慮糧道,因爲賈詡對偷襲的成功率很有把握,覺得肯定能得手,當時有情報顯示關羽在聞喜、東垣和周陽邑囤積了大批軍需物資給遠征雒陽的部隊用。所以張遼賈詡只要偷襲得手一處,就能搶關羽的軍需來用。

但現在關羽不能學張遼,因爲野王並不完全空虛,麴義處於守勢,野王城內也不一定有足夠多的糧食可以繳獲。加上冬天作戰雙方都完成了秋糧入庫,野外沒有糧食,關羽不考慮後勤是有可能餓死的。敵人也是因爲知道關羽會餓死,纔不設防)

此時此刻,關羽都等不及臨時打造攻城武器了,直接讓人砍木頭弄簡易飛梯和撞門木,然後就發起了兇猛的攻城,爭取把這兩個沁水支流源頭的縣城拿下。

這樣,就算後續敵人反應過來反撲,也會被這兩個縣城阻擋,無法逆推到絳邑和黃父的後勤港口地帶,也就無法威脅到關羽那一小段走陸路部分的糧道。

至於從端氏和蠖澤再往南、純走水路的糧道,關羽倒是不擔心將來被張遼威脅的。因爲他這次用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船運,不是簡陋的1.0版篷車了。而且蠖澤再往南,沁水的流量和深度也提升了。

張遼的騎兵翻越空倉嶺而來、在山區下河截擊是很難的,敵人在這一段也沒有船隻,只能拿騎兵和運輸船對射,怎麼看都是騎兵吃虧。

廢話少說,端氏和蠖澤攻城戰,很快就展開了,王平張任帶着擅長攀援的山地兵各攻一個城。

本地的幷州兵根本沒見過南方山地兵的攀援戰術,也不瞭解這些敵人的特徵,倒也被震撼不小。

當然幷州也是民風彪悍之地,如果是黑山賊出身的士兵守城,對於這種登城如飛的攀援敵軍,也算是棋逢對手。

可惜這兩個縣城太小,沒有安排多少張遼的嫡系精銳來守,光靠本地都尉、縣尉的武裝完全不夠看。加上過去半年裡張遼也沒費心思肅清這裡,很多士兵都是關羽那邊投降過來的,就在今年四月份之前,他們還是跟着關羽混的。

現在故主打回來了,勢頭還那麼兇猛,端氏、蠖澤兩個縣城,都是隻用了一個時辰就奪回了。

關羽知道張任擅守,就讓張任帶五千山地兵、數千弩手,鎮守這兩個沁水岸邊的山區縣城,保護糧道,抵抗幾天內就可能出現的張遼側擊攔截。

關羽自己帶着剩下的三萬人,還有徐晃王平等人,繼續順着沁水南下。

再前面,距離最終目的地野王縣(沁陽)還有一百八十里路程。

沿途的障礙主要是一個太行山谷口的石門陘,外加一座沁水縣(今濟源縣。今天的沁水縣則是漢末的端氏縣,今天的陽城縣是當時的蠖澤縣),然後就到了。

沁水縣並非什麼險阻之地,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直接從城外河裡開過去。

倒是石門地勢險要,是離開太行山區進入河內郡平原地帶的關鍵,險要程度僅僅略遜於軹關陘和箕關陘,需要搶一下時間。

第431章 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第348章 奪宮前夜第101章 徵西將軍南鄭侯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89章 李洛托夫雞尾酒第112章 徵西將軍唯車騎將軍馬首是瞻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第225章 長安淪陷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102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第24章 卻月陣的精髓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番外第3章 孫權之死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442章 你覺得以李素的謹慎,他會給你偷襲的機會麼?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53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58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57章 廢黜董仲舒,復尊真孔孟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42章 遍地賊情第372章 收網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第663章 雙英戰呂布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678章 顧雍還鄉第94章 朝廷不讓去的地方我們絕對不去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633章 演技的關鍵是要自然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10章 威逼利誘番外第28章 咱不是要扶桑人的命,是用扶桑人的命修扶桑人的路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320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番外第55章 族運決戰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655章 諸葛亮也有預料不到敵軍增援的時候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114章 不要小看劉焉的動員能力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第454章 天降軍糧第847章 七十萬人的大決戰第590章 孫策小兒你已經被包圍了第576章 長阪坡:一腳地板油幹到底(七千字大章)第126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第208章 哀牢夷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漢軍還擊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31章 飲馬遼河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287章 泄露假情報第78章 攻克陽平關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229章 連敵人是誰都沒搞清楚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盡力
第431章 被水淹沒不知所措第348章 奪宮前夜第101章 徵西將軍南鄭侯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89章 李洛托夫雞尾酒第112章 徵西將軍唯車騎將軍馬首是瞻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第225章 長安淪陷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10章 鄴則鄴城水漳水第451章 大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690章 對付鴕鳥心態只能捂蓋子第571章 圖窮匕見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102章 圖書館裡宅出來的大功德第24章 卻月陣的精髓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番外第3章 孫權之死第665章 袁紹:孤怎麼看誰都像內奸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64章 賊改不了走空第442章 你覺得以李素的謹慎,他會給你偷襲的機會麼?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344章 追亡逐北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23章 宛雒那點齷齪事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53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58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57章 廢黜董仲舒,復尊真孔孟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42章 遍地賊情第372章 收網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第663章 雙英戰呂布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607章 無魏可圍,何來救趙第678章 顧雍還鄉第94章 朝廷不讓去的地方我們絕對不去第587章 李素的秘密武器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633章 演技的關鍵是要自然第298章 強偷弱是賭,弱偷強是白給第667章 諸葛亮:你覺得以我的智商,會錯過這種白給的機會麼?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310章 威逼利誘番外第28章 咱不是要扶桑人的命,是用扶桑人的命修扶桑人的路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320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472章 食色性也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番外第55章 族運決戰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第515章 打了再投算投降,還沒打就投算起義第616章 戰略挺近第655章 諸葛亮也有預料不到敵軍增援的時候第582章 周瑜的人生巔峰第629章 知可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第114章 不要小看劉焉的動員能力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第454章 天降軍糧第847章 七十萬人的大決戰第590章 孫策小兒你已經被包圍了第576章 長阪坡:一腳地板油幹到底(七千字大章)第126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第208章 哀牢夷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漢軍還擊第524章 撂最狠的逼,挨最毒的打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31章 飲馬遼河第123章 花樣百出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263章 世人分黑白,往來爭榮辱第287章 泄露假情報第78章 攻克陽平關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229章 連敵人是誰都沒搞清楚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506章 袁術咬誰誰躲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535章 讓敵人以爲我們不知道他們以爲我們知道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