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歷史的提前量

“伯雅真是天縱之才啊,寥寥數語點撥,就能把攻城所需勘測、調度,部署得如此周到。站在此樓之上,長安城南牆靠東一側,幾里路之內都是一目瞭然,連城牆根背後有沒有敵軍待命,都能看見。

孤也看歷代名將攻城戰史多年,就沒見過想到這種精確計算、因地制宜的妙招。怕是從此以後,天下再有戰亂,守城一方都得特地修築比城牆更加加高的角樓,來遮蔽攻城一方的觀測了。至少長安這種太過巨大、難以用足夠兵力堆防每一處城牆的巨城,必須如此。

嗯,阿亮,你這個樓修得也不錯,選址聽說是你親自測繪的?年僅十五,對算數、圖勘如此精熟,也算是難得的奇才了。這火齊鏡也磨得不錯,看得太清楚了。”

四月二十五日,隨着第一座長安城西南角的望樓竣工,劉備親自意氣風發地登樓瞭望,手上還拿着一架東海郡水晶石打磨的火齊鏡與逆火齊鏡組成的銅管望遠鏡,看得不亦樂乎,忍不住出言嘉獎。

水晶石當然是糜竺的商隊送來的,那都是數年的老慣例了,誰讓糜竺老家就在東海郡呢,哪怕那兒被曹操佔領了,商貿依然不絕。

長安城內三四萬敵兵的部署疏密,已經沒有秘密可言。

因爲樓剛造好不久,爲了降低承重,其他人都在樓下或者中間層的平臺歇腳,只有劉備和一名負責護衛的瞭望手,加上諸葛亮,一共三人到了最頂層。

諸葛亮是最近纔到的關中,戰事快結束了,李素寫信讓他來見見世面。諸葛亮在這次的攻城陣地勘測建設,和觀測設備的製造方面,也是立了一些功的,所以纔剛剛得到劉備重視。

一個虛歲十五歲剛剛勉強能出仕的少年人,主公原本也不會指望他更多,完全是看在他是李素最得意的弟子,加上諸葛珪當年的託孤。

瞭望手也是劉備的親兵心腹。剛纔上樓的時候,當然也是瞭望手先沿着梯子攀登,然後把兩根帶鉤鎖的麻繩牽引上來。

那些麻繩自然是作爲安全繩使用的,等瞭望手站定了,才把安全繩的鉤子拴在登樓木梯頂部一段故意沒砍平多出來的木樁上,掛好之後還要繼續手拉着。

然後劉備纔會把安全繩的另一端拴在腰上,爬着梯子上來,最後的諸葛亮也是這麼上來的。

一開始劉備自恃勇武,還覺得這樣挺費事挺麻煩。但用過之後,就意識到這個小設計很巧妙,惠而不費。加強了安全係數的同時,也沒多少額外操作,所以很快就決定批量採納,以後軍中造望樓都要按這個部署,免得再發生望樓上的士兵掉下去摔死這種事故。

得意了一陣之後,劉備出於好奇和閒聊,就問起諸葛亮:“阿亮,這次的攻城望樓選址,都是你自己算的?還是伯雅詳細教你的?”

諸葛亮自豪地說:“算學基礎,‘幾何原理’,當然是李師教我的,他還說,西方大秦算學奇書《幾何原本》上就是這麼教的。他還給過我一個本子,沒說怎麼算的,只是說測繪總結所得,叫‘三角函數’。

望樓選址與眺望視野觀測範圍,就是根據這個算的。大王有興趣,或是懷疑,我這便算給你看……”

因爲望樓上沒有紙筆,諸葛亮說着,就扯過瞭望手箭壺裡的一根箭矢,似乎要在木樓板上直接刻畫演算。

“不必了不必了,孤瞭解伯雅和你的爲人,他這人不求甚解,嫌麻煩,孤相信都是你算的。還是說說你這個火齊鏡和逆火齊鏡,是怎麼教導工匠打磨的吧。”

劉備連忙制止,並拿手中的望遠鏡岔開話題。心中暗忖老子又不懂數學,你特麼這樣大張旗鼓算給孤看,孤也驗證不了啊。

望遠鏡中的火齊鏡,自然就是凸透鏡,這玩意兒非常古老西方阿基米德的時候就有,原理大家都懂。逆火齊鏡當然是諸葛亮和李素臨時起的名字,就是凹透鏡。

幸好劉備轉移的話題也是諸葛亮的得意之處,所以諸葛亮的賣弄心理很快被引到了新的方向,沾沾自喜地說:

“火齊鏡倒是沒什麼,先漢時的工匠在裝飾未央宮、建章宮時就會做了,班固《西都賦》中還曾有提,只要能讓圓滾的水晶珠略打磨變薄、呈扁圓,聚集陽光匯於一點,讓乾草枯木燃燒,就算是合格。

還是李師教我‘折射原理’,說火齊與逆火齊配合,便能視遠。只是逆火齊沒有焦點,無法驗證打磨的好壞。打磨本身不難,難在驗收,工匠們不知道磨沒磨到位。

不過臣結合去年在僰道監造新式冶鐵作坊、兼修鑄模的經歷,突發奇想,想到了一個辦法驗收——我先拿了一塊夠標準、夠精緻扁圓的火齊鏡,作爲模範,鑄一堆比水晶更硬更耐磨的砂型,用這些砂型來磨出逆火齊。

逆火齊鏡磨好之後,再拿塊新標準磨具拼在一起,以免模具本身磨損誤差。如果拼得嚴絲合縫,中間沒有縫隙,那就能湊成一套。

至於判斷是否嚴絲合縫,就靠在逆火齊鏡的凹坑裡先滴入溫熱融化的松膠,然後把標準模具放進去,等松膠冷卻變硬定型,把模具拿出來,用夾尺量一下松膠各處厚薄是否一致,或者直接觀測半透明的松膠背後透過來的光是否有扭曲。如果某個地方硬松膠太薄,那松膠透光肯定會扭曲,就說明逆火齊鏡對應的位置磨得不夠多,要再銼掉一些。”

諸葛亮洋洋灑灑顯擺了一下他自己想出來的“陰陽模具質檢法”,確保兩塊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度數是一樣的。劉備原本沒興趣聽這些原理,但眼下對於他的軍略部署有幫助,才饒有興致地聽完。

兩人一中年一少,就在瞭望臺上,指點江山地聊了一會兒軍情。諸葛亮原本是沒有資格與聞軍務的,眼下也是機會難得,撈到了人生第一個在軍事領域展現才華的機會。

劉備想了想,覺得李素這樣幫他開掛,自己優勢很大,不由嘆道:“早知道這個新式望樓佈局,可以如此清楚掌握城內防務,孤都想真的隨機應變、攻打長安城東西南三門中的薄弱之處了。

可伯雅當初走之前,爲什麼言之鑿鑿勸孤還是堅持攻打北門呢?如此妙計,他只是拿來騙騙李傕李儒?魏桀他們在城北留下的破壞,已經被李傕漸漸修復,如今只是閘門內宮門依然無法修復。北側這點微弱的優勢,相比於另外三門敵軍分佈不勻、有重大部署弱點,簡直已經不算什麼了。

偏偏因爲北側城牆比其他三側還額外高兩丈,觀測不利,加上我軍爲了欺騙敵人,都故意不在北側設望樓,那不是盲攻啞戰麼。也不知伯雅走了兩天,到沒到華陰,有沒有見到陛下,談得怎麼樣了,陛下又是如何吩咐他的。”

原來,這兒的一切,李素並沒有親自全程參與。他前面跟劉備說過,政治牌也很重要,勸劉備先朝見,所以劉備派他去面聖了。

反正李素覺得,五六天之內,這兒就是個工地,何必讓他這樣的人天天盯着呢,那不大材小用嘛。

讓諸葛亮這種沒見識過攻城戰準備階段部署的年輕人,直接見識一下天下第一攻城戰要怎麼規劃,全程觀摩參與,也好給諸葛亮漲漲經驗。

而且誰讓諸葛亮這一世早期天賦點數偏理工科方向點了,讓他從這種亦軍事工程技術亦謀略規劃的角度來切入,對他的成長最有幫助。

至於劉備口中提到的“長安城北側城牆更高一些,在沒有防禦設施破綻的情況下,攻打難度更高”,那也是客觀事實,從漢朝到唐朝,長安城都是這麼造的。

因爲這兩朝的皇宮都在長安城北,北門一旦被突破,很快就能殺到皇宮,所以必須造得特別高。漢朝的北橫門和唐朝的光泰門內,正對的就是未央宮的北宮門/太極宮的玄武門。

而且靠北一側受限於禮法,連甕城都不能造——古代皇帝要坐北朝南,不能有人長住在城內比皇帝還北的地方。所以只能是用北橫門與北宮門之間的一小片長方形甬道空間實現等效於甕城的防禦效果。

(唐朝就是光泰門和玄武門之間的長方形區域客串甕城,所以李世民射殺兄弟就是在這兒埋伏。)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傕只要覺得他把北橫門堵住了,肯定不會相信劉備故意“舍易求難”繼續從北面攻的,牆太高了,哪有人明明慘敗了一次還堅持從這兒打的。

……

劉備自己都懷疑起自己了,捨不得李素教他的、作爲備胎的“下策”,敵人當然會更加懷疑和動搖。

但是,諸葛亮卻沒有動搖,聽了劉備感慨攻打東西南三側的種種好處,甚至對兵力部署有所動搖,諸葛亮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地提醒:

“大王有此動搖,也是人之常情,只怪李師的計謀太逼真了,假的都能隨時變成真的來用。其實,我三天前也這麼懷疑過,當時望樓纔剛剛勘測選址完,幸好李師走之前,爲我解答過這個疑問。沒想到大王今天也犯了跟我當初一樣的動搖。”

劉備聞言,心中暗暗自省:自己可是征戰了十一年的宿將,知兵久矣。這諸葛亮不過第一次與聞軍務,年僅十五,居然也能錯得跟孤一樣?

雖然,聽諸葛亮的語氣,他也不夠成熟,在李素看來也算是“拙見”,可能夠拙得跟劉備一樣,在劉備看來也很了不起了。

這要是讓諸葛亮將來也參贊軍務兩三年,憑着這個天賦,“統帥值”還不立刻反超了他劉備?

其實,這一點上,劉備倒是高估了諸葛亮。這種高估,並不是劉備識人之明不夠,而是他“樣本容量”太少,目前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評估,僅限於眼前這一戰的見識。

而眼前這一戰正好是攻城戰,攻城戰對將領的“應變將略”要求是最低的,是呆仗硬仗,不需要多少隨機應變,卻正好發揮諸葛亮理工科思維的優勢。所以這麼一來,諸葛亮和劉備在攻守城天賦方面,看起來才差不多。

要是拿一場野戰、運動戰給諸葛亮初出茅廬練手,那知兵的程度肯定比現在的劉備差遠了,沒個幾年的歷練根本追不平。

劉備也不知道自己誤判了,只是饒有興致地追問:“哦?伯雅臨走時,你便問過這個問題了?那倒是跟孤所見略同,那你倒是說說,伯雅當時是怎麼回答你的、爲何還要非堅持攻打北門不可?”

諸葛亮知道表現機會來了,精神抖擻地回答:“李師常說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於大王而言,此戰要攻破長安,降低攻城難度、減少士卒傷亡,固然是一方面。

可更多的拯救百官百姓,樹立在朝廷中樞的威望,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要是李傕肆虐濫殺,我們卻坐視不做一些事情阻止,難免將來被有心之人攻訐。

普通的攻城戰,全城百姓多半是跟守軍一條心的,因爲守軍多半是本地人。反而是攻城的一方,因爲是外來軍,加上攻城中難免死傷衆多、積攢了怨氣,曠日持久後再破城,將領往往就不得不許諾士卒不封刀、縱兵大掠數日。

但此一時彼一時也,今日之戰是反過來的,李傕雖然守城,他的兵馬有三分之二都是胡人,反而大王的兵馬是王師,是漢人。以漢軍收復胡人佔領的漢城,要從快果決,一下子就奪佔中樞,瓦解敵軍對全城的指揮。

這樣才能避免敵軍在明知必敗之後,有組織地指揮大規模的屠殺,也能防止他們有充裕時間組織準備焚燒皇宮宗廟。所以,攻破北門,直奪未央宮,纔是入城後的第一要務。”

這番話當然不是諸葛亮眼下的軍事才華說得出來的,只是他跟李素討論後的轉述。

而至於李素怎麼會想到這一層,其實也不是李素善於打仗,只是他前世的專業原因,遍觀史冊,對歷史大事經驗太瞭解了。

在李素看來,今日收復長安之戰,環境、敵我態勢,簡直都可以和唐朝中後期的涇原兵變相比——

在涇原兵變中,也是從涇原來的帶有胡化的邊軍,原本奉命出師勤王,走到長安後朝廷吝惜財物不發犒賞,部隊直接譁變佔領了長安城。然後朝廷費盡周折,最後靠晚唐名將李晟收復長安。

涇原兵變的兵源地,就相當於漢朝的安定郡,跟李傕之前決戰兵敗的地方差不多。唐朝後期的邊軍胡化問題跟漢朝也一樣嚴重。漢朝後期西涼軍大量用羌胡兵,唐朝也大量用安祿山之類的胡將,所以軍隊和政府的矛盾類型也相似。都是不知義理的胡兵沒拿夠錢就背叛朝廷

而涇原兵變之戰中,李晟最後爲了防止亂兵燒燬唐朝皇宮和宗廟,就是堅持打北城門,從光泰門殺進玄武門,直接先收復太極宮控制中樞。

《資治通鑑》中引述李晟定策的原話是:“坊市狹隘,叛軍若伏兵格鬥,居民驚亂,不利官軍。若從苑北進攻,潰其腹心,叛軍必定奔亡,如此皇宮不殘,坊市無憂,可爲上策。”

李素當然不會記得資治通鑑上的原話,但其中道理他是能理解的,關鍵就是當你知道這是一場“城門破了之後敵軍還會繼續負隅頑抗搞破壞”的戰役時,你就該這麼打。

普通的挑軟柿子捏的戰術,只能適用於“城門破了敵軍就兵無戰心,不想再抵抗”的情況,不能對付視死如歸的死硬分子。

要實事求是區別敵人的類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類型的敵人用不同的戰略對付。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轉述,不由也是受益良多。

劉備忍不住讚歎:“伯雅與賢侄可謂是見微知著,條分縷析。能根據敵兵敵將之不同,因敵制宜分門別類制定戰術,識人心之敏銳,後生可畏啊。

孤竟然沒想到要根據李傕的特性專門調整攻城方略。如此,就繼續按照伯雅所說,東西南只用於誘敵分弱兵力,北門主攻、直取未央宮與宗廟!

唉,說來陛下也是不爭氣,爲了一己安危,捨棄宗廟出奔,惹得李傕狂性大發,咱這次要是攻打遲緩,破門後讓李傕回過味兒來,一把火燒了太廟,豈不是罪過?陛下縱然貴爲天子,萬金之軀,那也不該捨棄祖宗而逃,唉。”

劉備跟諸葛亮聊了一會兒,把最終方略確定了,天色也已近午,烈日當空,在望樓上曬得也難受,他們就繼續綁着安全繩下去,換瞭望手們繼續觀察。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不過,倒是沒有給普通瞭望手配望遠鏡,那玩意兒需要保密,經手的人不能太多。只有到了即將攻城的時候,明顯可以看到敵軍調度異常,纔會偶爾派個拿望遠鏡的高級將領上來看一眼。

——

五千字大章!今天還會有三更,後面爭取三千加四千,今天也是一萬兩千字,算還兩更。

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第432章 元兇授首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9章 張翼德速取定軍山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179章 今有石油美元,古有蜀錦五銖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536章 諸葛三策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鐗第772章 張飛:總算輪到俺了!第658章 張遼:大家要有信心,呂布將軍會來救我們的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13章 泡澡公究極進化體第401章 太守隨便封的感覺真爽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657章 關門打狗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408章 種田幾乎上癮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282章 本將軍自有主張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255章 諸葛子瑜可爲大司農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第316章 君子慎獨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777章 好兄弟就是要整整齊齊第845章 “文若無能,喪權辱國”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143章 三線戰場聯動第858章 重回桃園,封賞功臣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245章 你這個長沙太守就是有可能辦不出房產證的小產權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482章 追亡逐北第439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656章 文丑:我與淳于瓊將軍同年同月同日死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312章 “黃色計劃泄密”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398章 曹操的忠誠變質了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538章 折返跑冠軍呂布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
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第432章 元兇授首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9章 張翼德速取定軍山番外第20章 海陸都不是大漢的對手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283章 岳陽樓單扇赴會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番外第22章 大漢不能只有十五個州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13章 屁股決定立場第147章 打不過就上嘴炮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719章 讓曹操袁紹來幹這事兒,早就心態崩潰好幾次了第179章 今有石油美元,古有蜀錦五銖第588章 孫策周瑜回援第351章 死前爽一把第536章 諸葛三策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鐗第772章 張飛:總算輪到俺了!第658章 張遼:大家要有信心,呂布將軍會來救我們的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13章 泡澡公究極進化體第401章 太守隨便封的感覺真爽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657章 關門打狗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408章 種田幾乎上癮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282章 本將軍自有主張第35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玄學第626章 託名司空,實爲漢相番外第74章 英雄豪傑總是成批地來,又成批地走第255章 諸葛子瑜可爲大司農第318章 世界線收束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第386章 曹無傷直呼內行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第316章 君子慎獨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番外第21章 平定日韓第777章 好兄弟就是要整整齊齊第845章 “文若無能,喪權辱國”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143章 三線戰場聯動第858章 重回桃園,封賞功臣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148章 老闆,把還沒燒的魚香肉絲換成龍井蝦仁第267章 炫富凡爾賽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245章 你這個長沙太守就是有可能辦不出房產證的小產權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482章 追亡逐北第439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198章 佯攻弄假成真了第8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656章 文丑:我與淳于瓊將軍同年同月同日死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37章 劉縣令棄官第732章 自古以來蔡伯喈第572章 氣勢洶洶下江陵第544章 改元稱帝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312章 “黃色計劃泄密”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623章 見識一下沮授的真正實力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169章 大漢忠臣朱內應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61章 16歲就這麼陰險真的好麼第398章 曹操的忠誠變質了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538章 折返跑冠軍呂布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