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歷史的倒車”:最後一任益州牧

楊修家的鴻門宴,就在一派臣服祥和的氛圍中結束了。關中世家雖然遭到了些驚嚇,但聽說李素要走了,也稍稍鬆了口氣,怨念也消散了些。

他們還以爲劉備是要恩威並施,讓李素勵精圖治三板斧使完之後,就換上懷柔的鴿派京兆尹。

可事實上,劉備並不是很怕得罪關中門閥,他調走李素,還有很多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固然是關中地區救災和整頓的佈局都完成了,後續只要一個溫和派的京兆尹蕭規曹隨照着執行就可以,李素在與不在區別不大。

另一方面,則是跟李素的私事兒有關,因爲蔡琰差不多今年十月份也要生了。

劉備這人還算籠絡人心,會關心下屬家事安排。就讓李素準備準備,別誤了日子,妻子產子的時候丈夫總該回家。

而且劉備也知道李素大災之年長期在長安作秀比較難忍,他這人奢靡成性,該作秀的活兒秀完了,還不如回成都過奢華的日子。相比之下,倒是劉關張一貫年少時過過苦日子,還能忍受疾苦。

當然了,這裡必須提一句,劉備剛到長安的時候,其實也不是太能重新忍受苦日子。主要是見了未央宮裡那些還沒被李傕殘害的、裝修華麗的宮室,還有那些被大長秋苗祀保護逃出宮外、沒被李傕玷污的宮女,劉備就差點兒走不動道,想要“接着奏樂接着舞”。

不過那也就是五月份的時候稍微迷茫了一陣子,後來李素帶頭作秀,還藉着一次機會對劉備調侃暗勸,就把劉備勸回來了。

李素當時是這麼開玩笑的:“留侯當年,必然也是分享秦宮宮女,泡澡宴樂。”

劉備讀書少,還老老實實問李素這事兒語出何典,李素就跟他調侃:“以今度古,想當然耳。”

也就李素這個身份,可以跟劉備開這種玩笑了,這是連葷段子大師簡雍都沒資格說的。劉備這才知道李素在諷刺,回去查了一下《史記》。

發現劉邦當年沒見過大世面、剛進秦宮迷戀奢華宮女時,張良說的是“夫秦爲無道,故沛公得至此。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爲虐’。”然後劉邦就聽勸沒再迷戀聲色。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劉備別的勸是聽不進去的,都進了長安了你還不讓他聲色沉溺宮女那怎麼行?

關鍵是“貪於財貨好美姬”、“愛犬馬玩樂不愛學習”,這不都是高祖之風嘛?劉備自從十五歲遊學雒陽,一直對於自己的享樂主義是有理論基礎和信仰支撐的。

現在看了《史記.留侯世家》這一段(高祖本紀裡沒寫,留侯世家裡有),才注意到原來高祖皇帝的貪財好色不學習,也是有一定的例外時期的,剛進長安的時候高祖就收斂了。

這事兒對劉備的信仰矯正很大,讓他暫時扭轉了自己的享樂觀,也開始不玩出逃宮女,每天吃麪也摻雜點橡子麪,憶苦思甜模仿高祖。

只不過,張良當年是勸了劉邦後、張良自己也這麼做。李素麼就是管殺不管埋,開過玩笑把劉備勸了之後,他自己只是暫時收斂,哪天離開長安就不準備收斂了。

……

當然,除了上述兩點原因,劉備放李素回成都,還有第三方面的考慮,這事兒也是李素最近主動在跟劉備商量的:

那就是如何利用皇帝還在、而且地方諸侯已經形成了半割據的事實,上表勸說皇帝改制一下如今的地方官制。

不過這個事情因爲劉備自己也不太懂內政治理,加上沒有先例可循,所以暫時還沒形成定論,還需要在李素走之前,抽時間仔細討論一下。

所以,楊修府上的鴻門宴結束後,僅僅兩天之後,處理完了最新一輪的朝議事務,劉備就把李素和荀攸二人叫到北宮,單獨問話。

之所以找荀攸,當然是因爲荀攸對於高層中樞政治還比較懂行,而且年紀資歷也夠,畢竟是奔四的人了,在劉備陣營裡,除了老一輩的蔡邕之外,中樞文官就只有鍾繇年紀比荀攸大些。

所以,李素調走之後,劉備是打算讓荀攸接任京兆尹的,跟右扶風鍾繇一起處理和平轉型期間的關中內部治理。

荀攸也非常適合討論地方長官改制的問題。

李素、荀攸到了之後,劉備也不跟他們客套,直接在書房內接見,開門見山跟荀攸介紹:“公達,伯雅勸孤說,當初的‘廢史立牧’之議,雖然有平叛四方賊亂的優勢,卻讓地方長吏事實上形成了諸侯割據,此法之利弊,最多也只能說是功過參半。

更何況,此議是七年前劉焉提出的,而劉焉早已在數年前被定爲謀反,孤親自平了他。如今四方賊亂只剩郭汜、韓遂、白波、黑山幾家,以及異族的僞南匈奴單于、一些鮮卑酋長、南方的山越酋長。

尤其是黃巾餘孽,只有白波黑山兩支,其餘袁術境內的黃邵、何儀,曹操境內的青州、臧霸,都已授首,而且數年都沒有再有新的亂賊崛起。已有的幾家亂賊當中,白波、郭汜、韓遂三方我們都有把握在明年有糧後,從關中出兵平滅。黑山張燕也在袁紹、呂布的進剿之下。

這樣的形勢,明着要推翻大漢的賊軍已經不再是未來天下的主要威脅,天下紛爭的殺戮,遲早會轉到擁漢的地方諸侯之間內部。伯雅說,時移則勢異,新形勢下,州牧制度已經不利於大漢的進一步戡亂安定,正當以此法不合時宜、且因劉焉率先提出,而奏請陛下逐步廢除。”

荀攸之前一直靜靜聽着,劉備說到這兒,他實在有些忍耐不住:“大王,此事若是操切,恐怕天下愈發洶洶。雖然天下已經實際上落入各諸侯之手,就算大家不支持也不會如何,大不了依然政令不出雒陽。可臣怕後世史筆,會揣測大王這是在給陛下添亂子、逼着賊臣跳出來反對陛下啊。”

荀攸這話也是夠敢說的,已經等於是挑明瞭說:咱都知道按照伯雅如今“聯袁紹”的姿態,這是在壓制曹操、袁術,而曹操是擁劉協的,劉協要是真有什麼名義上就壓制地方的新政令,恐怕到時候袁術會第一個跳出來找藉口把皇帝幹掉,而後人會以爲“劉備你之所以搞這些改革,目的就是逼得袁術坐不住,引誘袁術把皇帝幹掉”。

荀攸已經看得非常遠,把這些都看得明明白白了,聰明人心裡都清楚,目前劉備袁紹這個互動姿態,那就是在捧袁術嘛。

所以這種質疑劉備也不好親自回答,他來回應就有些尷尬了,幸好李素一下子接過話頭:

“公達多慮了,大王說過,咱是奏請陛下‘逐步’廢除,關鍵在這個逐步,也就是要徐徐圖之。咱也知道,那些已經封出去的州牧是不會乖乖封還的,爲免矯枉過正,造成更大的混亂,所以要分兩步走:

也就是從明年開始,建議陛下不再冊封新的州牧,而已經冊封下去的州牧制度維持不變。如果要封新的地方長官,再尋找新的名義,當然,我們也不是開歷史倒車,直接退回到只有監察之權的刺史——因爲朝廷政令事實上不出雒陽,刺史刺了內幕也無處上報,上報了也沒人有權處置,還刺什麼?”

聽李素強調了“舊官舊辦法、新官新辦法”這套雙軌制來適應過渡期,荀攸才鬆了口氣,覺得這事兒穩妥靠譜了不少。

確實,只要少觸動既得利益,讓時間去消弭那批特定時期形成的存量“州牧”,那麼他們就不會鬧事。

最壞的情況,無非是老的州牧像土皇帝一樣當一輩子州牧,但只要皇帝改革了官制,一旦老州牧天壽將盡,老死了就不能傳位給兒子了。

雖然州牧理論上也不是世襲的,但實際操作上,只要一個家族割據了幾個州,然後老一輩臨死前自表自己的兒子當州牧,也是可以做到的。皇帝從制度上廢除新州牧後,這種表的工夫也不能做了。

此法對國家的好處,可比“推恩令”,雖然要一代人的時間來見效,但提出者肯定是有其歷史功績,也會被大漢朝記恩的,無論誰最後掌權,都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也有利於未來新政權的穩定、阻礙新割據的出現。

荀攸想了想,追問道:“重廢州牧,又不回到刺史,那該勸陛下如何改制?”

李素答道:“我認爲,未來可以先酌情,根據一個州是否是邊防州,來把地方長官的設置,分成兩類情況,有防務需求的,多設地方長官,沒有邊防需求的,少設一類地方長官——

這也不是我新想出來的,早在章、和二帝時,朝廷給幽、並、涼三州士人加倍人口名額的孝廉等察舉名額,以撫慰其爲大漢朝承擔的北方遊牧邊防負擔,便是這種‘優惠邊州’思想的起源,我不過是順着當時大將軍竇憲及班固啓奏施行的舊法的一種延伸。”

李素先說了一下他構想的立法法理依據,沒辦法,漢朝人改革還是要託古的,哪怕你是施行新法,也不能完全沒有歷史依據,總得先找來古人多多少少也幹過的理論依據。

就像李素搞經濟稅制改革,就說他做的事兒有幾成是桑弘羊幹過的,地方官制改革就說是竇憲、班固做過的。未來要是改革人才選拔制度,也得說是對察舉制的繼承。

說完了託名的依據,李素再說具體設想:“廢除州牧之後,刺史可以改個名字,依然行一州監察之權。除了監察之外,還可以給予獨力的司法監督權力,如決斷一州內各郡不服的冤獄,上報到州官處處斷。

而一州的防務,如果是要防備諸胡或者西南夷的,可以交由另一位武職主官管理,如果是腹心之州沒有對胡人的防務需求,就可以不設這個軍事主官。

而一州的民政、財稅,則再挑一位文職主官管理。民政財稅官是無論邊州內地州都要設的。這樣一來,內地州沒有統掌一州兵權的高級將領,則不易形成割據,這些州的郡國兵也好,維持地方的衛戍也好,都由各郡太守繼續掌握,郡有防而州無防,不給一個人統合一州兵力的權柄。”

民政財政一個人,軍事防務治安一個人,還不一定常設,監察司法一個人,州級權力分到兩三個人手中,比州牧就好控制多了。

荀攸聽了,也忍不住眼前一亮,覺得有點意思。

漢朝之所以分近百個郡,原本不在郡上面設獨攬一州的高官,圖的就是“每個郡的實力,相比於整個漢朝而言太弱了,所以不可能造反成功”,這纔要“實郡而虛州”,州牧只是沒辦法的權宜之計,爲了討賊,因爲黃巾賊勢力範圍太大,遠不是幾個郡的兵力可以自行自衛的。

而“實郡虛州”的思想,其實後續被華夏政權繼承了近兩千年,一直沒變,到明清都是“實府/市虛省”,對統一穩定確實有好處。

荀攸捋了捋鬍子,問道:“三使的名字想好了麼?”

李素:“這豈敢自專?隨便想過幾個,還要請大王斧正、陛下定奪。比如監察司法長官可以繼續叫刺史,也可以叫觀察使,或者另想。

軍務治安官就叫防禦使或者團練使——要打胡人的邊州還是叫防禦使好些,內地州如果民風彪悍民亂較多,可以臨時設團練使。至於財政官,就叫布政使如何?”

“名義而已,到時候就按觀察使、防禦使、布政使三使向陛下奏請便是。”劉備果斷阻止了他們在名字上的糾結,掐斷了無意義的討論。

荀攸也覺得挺妥當,順水推舟認了。不過他隨後想到了實際操作層面,不無憂慮地說:“可是,如今大王就只有雍、益二州,如今伯雅去當益州牧,自然是放心的,將來肯定是要在伯雅離開益州之前,把益州的地方長官拆分爲三使了。

可益州雖然是南方非軍事州,自章、和起沒有邊防州待遇,可如今咱屢次擠壓哀牢夷,還從撣國攻佔土地、還尋來了林邑稻、長絨棉等物,未來定然是要繼續發展西南夷貿易的。

所以,益州劃爲非軍事州,之讓它對外供給錢糧,則對西南夷之戰和防禦難以統籌。若是把益州整個劃爲軍事州,將來以一個七百萬漢人人口的州的軍務,悉數委於外人,也不放心。若是讓前將軍之類的帥才屈居一隅,也浪費人才,不可不慎啊。”

劉備聽了也點點頭,轉向李素:“伯雅,這事兒你回去成都之後,也該想想,在劃分州牧職權分授三使的過程中,看看如何規避。”

李素想了想,誠懇說道:“目前益州確實太大了,益州之地的劃分,很多都是先漢武帝初年時所設,此後逐漸變大,也爲拆分。南中各郡,都是武帝對西南夷用兵,滅夜郎王、滇王后新設的郡。

從武帝至今,又有近三百年了,如今南中人口漢人都有一兩百萬,黑白夷之數還在漢人之上。不如因時制宜,到時候表奏陛下,拆分益州爲益州與滇州。依然以巴、蜀之地爲益州,南中各郡爲滇州。

如此,益州徹底位於腹心富饒之地,只要對外繳稅納糧、支持其他各州,不用設置防禦使,也不用擔心拆分之後的巴蜀五百餘萬人口的徵兵潛力,被一個單獨的防禦使掌握。滇州設置防禦使,只能掌握滇州的二百多萬人的戰爭潛力。”

劉備想了想,拍了拍李素的肩膀:“那就辛苦伯雅了,你回去之後,好生整頓準備,你就是最後一任益州牧了,明年你回來之前,要把益州牧的權限拆分到五個人手上:益州二使、滇州三使。具體怎麼分,你回去慢慢想,有了人選建議,隨時私下裡先寫信給孤看看合不合適。”

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36章 踢到鐵板了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822章 怎麼選都是錯第30章 原來大吃大喝也是在爲大哥辦事第608章 只給三天時間差?足夠攻下野王城了!番外第4章 公正嚴明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終結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29章 省親救難第130章 不過旬日下江州第173章 處置玉璽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358章 先當幾個月京兆尹過渡一下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194章 先把概念設計當竣工圖吹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番外第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92章 消滅張魯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第285章 孫堅中箭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481章 雙方都覺得應該不服就幹第387章 “歷史的倒車”:最後一任益州牧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第720章 息壤降世:李司空強要逆天而行,遭天譴啦!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853章 垓下自刎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411章 派王朗去監視趙雲魯肅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838章 兩矛殺三將,陣斬夏侯淵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第776章 焦觸迎擊張翼德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543章 圍標式科舉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512章 越輸越急眼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653章 張任死不死你們投票決定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85章 巴西三賊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617章 即將到來的春季攻勢(兩線時間線吻合)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178章 南中真正的經濟價值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354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235章 將士長歌入漢關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576章 長阪坡:一腳地板油幹到底(七千字大章)第354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363章 百廢待興第685章 有兵無糧豈可冒進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689章 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番外第26章 像希臘人征服古亞馬遜人那樣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66章 用丹陽兵打丹陽兵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601章 忍辱負重孫仲謀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
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36章 踢到鐵板了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番外第39章 一波三折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822章 怎麼選都是錯第30章 原來大吃大喝也是在爲大哥辦事第608章 只給三天時間差?足夠攻下野王城了!番外第4章 公正嚴明第127章 不太好意思取標題第620章 一段恩怨的終結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29章 省親救難第130章 不過旬日下江州第173章 處置玉璽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第358章 先當幾個月京兆尹過渡一下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810章 策劃對曹賊的最後一戰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194章 先把概念設計當竣工圖吹第585章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番外第65章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第92章 消滅張魯第180章 千金市骨諸葛亮第371章 范仲淹王安石都能拿來主義第417章 誰都想不到第285章 孫堅中箭第237章 權攝漢中王(三更)第228章 伏路把關饒子敬第481章 雙方都覺得應該不服就幹第387章 “歷史的倒車”:最後一任益州牧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第720章 息壤降世:李司空強要逆天而行,遭天譴啦!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853章 垓下自刎第527章 得罪了袁盟主還想走?第411章 派王朗去監視趙雲魯肅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838章 兩矛殺三將,陣斬夏侯淵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第211章 平定永昌郡第215章 要演也得演到底第776章 焦觸迎擊張翼德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424章 對韓遂的最後一戰第543章 圍標式科舉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512章 越輸越急眼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653章 張任死不死你們投票決定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204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第85章 巴西三賊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545章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享受享受嗎?第617章 即將到來的春季攻勢(兩線時間線吻合)第569章 釣魚窩已打好第178章 南中真正的經濟價值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354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827章 平推如虎第235章 將士長歌入漢關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576章 長阪坡:一腳地板油幹到底(七千字大章)第354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363章 百廢待興第685章 有兵無糧豈可冒進第257章 地圖編輯器第689章 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番外第26章 像希臘人征服古亞馬遜人那樣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6章 弒君就允許你投降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262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150章 荊州太平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66章 用丹陽兵打丹陽兵第573章 貪心不足望當陽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34章 渣男級別的上中下策第601章 忍辱負重孫仲謀第480章 想不通就慢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