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捷報

由於時間尚短,蒲阪城仍舊在建設之中。

既然已經決定定都此地,那麼蒲阪城的規模勢必要擴張好幾倍。

臨時的大殿之內,天子劉協坐在主位上,對着下面的大臣說道:“諸位愛卿,如今饑荒四起,縱然大將軍不停讓人從晉陽運輸糧草進入關,亦是有些捉襟見肘。”

“更何況,幷州乃是寒苦、荒蕪之地,糧草儲備本就不多。在關中龐大的消耗之下,幷州餘糧亦是所剩無幾。”

“不知對於如今關中的困境,諸位愛卿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劉協話音剛落,就有人出班奏道:“陛下坐擁四海之地,乃是九五之尊。只需一道詔書下去,諸侯又豈敢不貢獻糧草”

另外一人反駁道:“諸侯盤踞地方,招兵買馬,心有二志者大有人在。如今天下饑荒四起,諸侯又豈會向朝廷貢獻糧食”

又有人奏道:“如今秋耕將至,陛下應當下詔安撫民心,招收流民,並且分發給他們田地。只要等到明年糧食成熟,朝中困境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有人持不同意見:“恢復生產自然很重要,但是這場乾旱持續今日,仍舊沒有絲毫退去的跡象。縱然招收流民、開墾田地,也難保明年不會顆粒無收。”

又有人說道:“我等可以效仿大將軍,在幷州並境內的行事。廣挖水渠,多造水車,並且蓄養水位。只要關中局勢穩定下來,縱然遭逢乾旱、蝗災,我等亦可從容治理。”

侍中當即說道:“諸位所言雖然大善,然而事到如今,我等不僅要供給幾路大軍的糧草,還要賑濟災民。若是長此以往,恐怕關中的糧草,根本支撐不到明年啊。”

朝中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商議、爭論了半天,卻仍舊沒有給出決定性的建議。

劉協看着亂哄哄的衆人,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之色。

自從陳旭將大部分政務,交給天子、朝臣處理以後,劉協才知道如今的關中,究竟殘破到了什麼地步。

一開始,劉協還生怕陳旭會從中作梗,限制他的權力。但是一段時間下來,他居然發現,陳旭好似真的不管這些政務了。

劉協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改變現狀,振興漢室。然而,現實的殘酷,卻讓他頭疼不已。

而且,蒲阪的糧草現在居然有些供應不上,這不得不讓劉協花費了很多心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劉協看到一直站立一旁假寐的陳旭,忽然出聲問道:“大將軍,不知還能不能從幷州多徵調一些糧草”

陳旭猛然睜開眼睛,躬身說道:“陛下明鑑,雖然幷州境內還有些餘糧。然而,若是再強行徵調,恐怕幷州境內的百姓,就無法支撐到明年糧食成熟了。”

劉協無奈地問道:“那麼依大將軍之見,我等該如何度過這道難關”

陳旭還沒出言回答,就有朝臣急忙插嘴道:“大將軍總領一應軍務,每天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已經非常忙碌了。這些內務小事,還是交給我等想辦法解決吧。”

“不錯,大將軍日夜操勞,陛下不應再給大將軍增添重擔。”

他們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權力,自然不願意,陳旭將這些權利再次收回去。

這段時間,陳旭雖然也是每日都上殿議事。但是除了軍務上面的事情,其餘政務若是天子不向他詢問,他也不會插嘴。

對於那些大臣的心思,陳旭自然是洞若觀火。聽見他們的話以後,陳旭當即就閉住了嘴巴。

“武關急報”

忽然之間,有甲士跑進殿中,大聲喊道。

陳旭聞言,心中一震,向天子施了一禮,道:“陛下,武關有重要軍情,臣先去將其處理完畢,再來彙報給陛下。”

話畢,文昭轉身就走。他剛剛走到大殿門口,忽然又停住了腳步。

文昭轉過身,對着滿朝公卿說道:“如今糧草、物資缺乏,饑荒四起。想要解決眼下困境,無外乎三個方面。”

“第一,削減用度,節省開支,爭取能夠撐的時間長一些。”

“其二,招攏流民,開墾田地,恢復生產,希望明年能夠有個好收成。”

“其三,各地任用清廉能幹的官吏,針對各地不同的狀況,一一治理。”

“陛下雖然年幼,諸位公卿卻是當世大才。然以吾觀之,這段時間朝中爭論了許久,卻總是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說到這裡,文昭冷冷掃視了衆人一眼,有些激動地說道:“諸位難道不知,秋耕越來越近”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諸位若是沒有能力爲陛下分憂,處理好各種政務,鄙人不才,卻也願擔起重任。”

話畢,陳旭直接轉身離去。

聽見陳旭如此說話,朝中公卿盡皆呆愣當場,待陳旭離開以後,纔有人忍不住罵道:“真是狂妄至極”

然而,他看到一旁眯着眼睛的程昱、李儒以後,卻是不敢再說話。

陳旭之言,不可謂不重。

他的言下之意乃是:若是你們沒有能力處理各種政務,那麼我只好再次總攬大權。那個時候,可怪不得我不放權,而是你們太過無能。

劉協臉上也帶着一絲憂色,他對着楊彪說道:“楊太尉,對於此事你有何見解”

縱然陳旭的放權,使得劉協對文昭的感官大有改善。但是他仍舊擔憂,陳旭會找藉口再此收回這些權利。

楊彪略微思考了一陣,才微微嘆息一聲。

他躬身向前,說道:“其實大將軍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想要解決眼前的困境,無外乎恢復生產、節省開支、任用能吏。”

“臣覺得,可以參照幷州的模式,開始恢復生產,準備秋耕。”

“然而,這場乾旱究竟會持續多久,卻也不得而知。臣建議,當削減公卿的俸祿,節省開支,以備不時之需。”

“除此以外,陛下當下詔徵辟四方纔俊,下放各地爲官。”

“譁”

楊彪的話,在朝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滿朝公卿自然不願意自己的俸祿被削減,一時間,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大殿之中,朝臣們有的這樣說,有的那樣說,衆人盡皆爭執的面紅耳赤。

劉協聽見楊彪的話以後,猶豫了一下。

待他看到醜態百出的滿朝公卿以後,頓時一拍龍案,咬牙說道:“爾等皆爲社稷之臣,如今正值國難當頭,爾等就不願爲了江山社稷犧牲一下麼”

“朕意已決,日後除了每日口糧以外,其餘開銷,能省則省”

如今他好不容易爭取到了一些權利,劉協絕不願意,陳旭再將這些權利收走。

楊彪亦是說道:“陛下英明,臣亦願將朝廷分發的俸祿,除了供應家中開銷以外的糧食,全部捐給朝廷。”

朱儁亦是說道:“臣附議”

“附議”

“附議”

如今天子都已經開口,其餘衆人自然不好再說些什麼。

這個時候的士大夫非常注重名聲,若是其他人都爲了江山社稷,同意削減開支,其他人縱然心中不願,也只能咬牙接受這個事實。

畢竟,俸祿削減以後,他們仍舊能夠存活。但是名聲臭了,這些人就是生不如死。

李儒、程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笑意。

還政與天子,正是陳旭帳下幾個謀士制定的策略。

雖然現在很多政務,都交給天子以及百官處理,但是境內所有的事情,仍舊瞞不過陳旭的眼睛。

百官雖然心思不一,但是他們之中不乏才能出衆之人。陳旭正好可以利用這些人,發展內務,壯大陳氏集團的實力。

只要掌控了軍權,這些人手中的權利,隨時都可以被再次剝奪。

而且,還政於天子,不僅能夠緩解陳旭與百官的關係,還能博得一個忠於漢室的好名聲。

只要陳旭好生經營,恐怕天下心懷大漢的才能之士,都會紛紛來投。

百官的俸祿,以及皇室的開銷,對於現在的文昭而言,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文昭早就想要削減皇室、百官的開銷,但他卻怕遭受百官的強烈抵制,被罵大逆不道,因此纔不敢如此行事。

然而,削減開支這件事情,若是交給天子處理,那麼事情的性質,將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其實,幷州仍舊有不少多餘的糧草。但是陳旭卻讓地方官吏僞造奏摺,而後上交給天子。

是以,天子以及百官,纔會認爲幷州也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卻說陳旭急忙退出大殿,而後召來諸將,打開信使傳遞過來的戰報。

看完之後,陳旭臉上露出了濃烈的笑意,他對諸將說道:“嚴正果不負吾之所望,已經攻下了武關”

“譁”

這個勁爆的消息,使得諸將議論紛紛。

依照路程,陷陣營到達武關還有沒有幾日。卻不想,今日就已經傳來了攻克武關的消息。

若是考慮到,信使在路上的耽擱,那麼高順打下武關所耗費的時間,必定更短。

趙雲急忙接過陳旭遞過來的書信,看完之後,這才臉帶敬佩之色,將其傳給了下一人。

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262章 中計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8章 矛盾論第355章 鍾繇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63章 心憂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10章 議事第251章 祭奠第894章 決戰日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85章 內亂第111章 民心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503章 傳統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27章 始末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74章 安心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776章 罵暈鄧賢致所有書友第552章 韓莒子第357章 蛻變第296章 生死戰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4章 水淹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219章 白波軍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1章 練兵第495章 父與子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34章 褚燕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281章 往事第188章 依附第325章 敗逃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51章 凱旋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17章 謀關中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73章 破劍閣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371章 函谷關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289章 疑惑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96章 靈帝崩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763章 綠洲第746章 離別第325章 敗逃第337章 絕路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95章 衝突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72章 爭功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284章 旭之志第240章 被圍第627章 葫蘆谷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81章 殞命第266章 勸降第894章 決戰日第89章 必敗論第759章 昏迷第113章 渡河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57章 馬超逆襲
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262章 中計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88章 矛盾論第355章 鍾繇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63章 心憂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110章 議事第251章 祭奠第894章 決戰日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885章 內亂第111章 民心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503章 傳統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27章 始末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274章 安心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776章 罵暈鄧賢致所有書友第552章 韓莒子第357章 蛻變第296章 生死戰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84章 水淹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219章 白波軍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1章 練兵第495章 父與子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134章 褚燕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281章 往事第188章 依附第325章 敗逃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551章 凱旋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317章 謀關中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773章 破劍閣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371章 函谷關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289章 疑惑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96章 靈帝崩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763章 綠洲第746章 離別第325章 敗逃第337章 絕路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295章 衝突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72章 爭功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284章 旭之志第240章 被圍第627章 葫蘆谷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81章 殞命第266章 勸降第894章 決戰日第89章 必敗論第759章 昏迷第113章 渡河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57章 馬超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