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簡雍

樂浪郡的治所乃是朝鮮,漢代的朝鮮是一個縣城,而不是後世的那個國家。

樂浪郡境內有一條自北向南橫貫全境的大河,就是列水。朝鮮位於樂浪郡的正中部,也正是位於列水中段的位置。

公孫瓚兵敗以後,本來準備逃到朝鮮據城死守。奈何張郃率領一彪烏桓鐵騎,星夜兼程提前趕往朝鮮。

不得不說,朝鮮易守難攻,再加上城中還有不少守軍,故此縱然張郃領兵突襲朝鮮,仍舊沒能攻下這座城池。

然而,張郃卻堵死了公孫瓚逃往朝鮮的道路,迫使公孫瓚不得不領着敗兵繼續南下。

樂浪郡境內除了中部的朝鮮以外,南部的帶方縣城,由於乃是抵擋三韓的最前線,這座城的規模絲毫不比朝鮮差上多少。

甚至於,歷史上在東漢末年時期,遼東太守公孫康曾經將樂浪郡拆分,另外分出來了一個帶方郡。而帶方郡的治所,就是在帶方縣城。

漢代的樂浪郡,也就是後世的朝鮮,位於朝鮮半島的西部,乃是漢武帝時期打下來的疆域。

漢武帝時期,曾經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攻入衛滿朝鮮,將其滅國。

而後,他在這片土地上置辦了四個郡城,分別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隸屬幽州管轄。

後來,這四個郡城中的異族,幾乎都被遷徙到了臨屯郡、真番郡。

真番郡相當於後世朝鮮一大半的領土,還要加上韓國西南部的領地。臨屯郡,卻是後世韓國東北的廣大區域。

至於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也就是以前被漢武帝滅掉衛氏朝鮮的都城。到了東漢末年,真番郡、臨屯郡早就再次被異族佔領,不復爲大漢所有。

遼東的樂浪郡、玄菟郡,雖說名義上一直屬於大漢管轄。然而,由於此地實在太過偏遠,因此大漢朝廷很少真正掌控遼東半島。

事實上,大漢本地的士人,基本沒有人會正眼瞧一下遼東之地。

因爲遼東不但乃是偏遠、荒涼之地,而且想要遷往遼東,勢必會通過烏桓人的勢力範圍,還要跨越幾個沙漠。

故此,公孫瓚就想當然的以爲,他躲到了遼東,袁紹就不會再步步緊逼。

卻沒有想到,今年開春袁軍突然攻打遼東,猝不及防之下,實力本就處於劣勢的公孫瓚,自然是一敗再敗。

公孫瓚領着殘兵敗將,龜縮進了帶方,就將附近郡縣所有的糧草搜刮一空,將其運入城中。

不得不說,公孫氏在遼東的勢力極強,哪怕公孫瓚兵敗逃亡帶方,袁紹一路之上也是遭受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

正是沿途縣城的反抗,纔給公孫瓚爭取到了搜刮糧草、堅壁清野的時間。等到袁紹領兵南下,將帶方城團團圍住的時候,公孫瓚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袁紹遣人數次強攻帶方,卻始終沒有辦法攻進城去。饒是如此,公孫瓚仍舊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此時,有人向他獻計:“主公與劉玄德乃是同窗,私下的交情更是非比尋常。如今玄德公佔據豫州之地,麾下兵馬不少,更有關羽、張飛爲爪牙。”

“如今袁紹盡起大軍遠征遼東,境內必定十分空虛,主公何不向玄德公求救,使其發兵攻打袁紹”

“若玄德公果真出兵,袁紹懼怕根基有失,必定會撤出遼東,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

公孫瓚聞言,當即大喜過望,就讓人突圍前往豫州求援。這纔有了,劉備拿着書信糾結之事。

“公佑,吾與伯圭乃是好友,曾經更是受過伯圭兄之恩惠。今日他被圍帶方命懸一線,吾若不發兵前去救援,豈不會遭人恥笑”

公佑乃是孫乾表字,孫乾乃是北海郡人氏,爲劉備的幕僚。

當初劉備救援徐州,曹操用計攻破徐州,陶謙被殺以後,孫乾就跟隨劉備突圍而去,深得劉備器重。

聽見玄德之言,孫乾當即說道:“話雖如此,可是袁本初前番主動示好主公,將幾郡之地拱手相讓,才使得主公能在豫州站住跟腳。”

“若此時發兵攻打袁本初,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吧”

“更何況,袁本初佔據將近三州之地,手下兵多將廣,勢力強盛,又有曹孟德爲其羽翼。主公若是妄動刀兵,恐怕會惹禍上身啊。”

玄德聞言,卻是沉思不語。

孫乾的擔憂,他也曾經考慮過。然而公孫瓚畢竟是他的至交好友。劉備曾經也在公孫瓚帳下效命,受到過許多恩惠。

雖然後來劉備覺得公孫瓚有不臣之心,假借救援徐州離他而去,多少還是欠下了公孫瓚很大的人情。

劉備本來就走得是信義、忠誠、仁厚的路線,若此時不去救援公孫瓚,難保不會讓自己的名聲留下污點。

故此,現在的劉備心中非常糾結。

而此時,旁邊吊兒郎當,不修邊幅的簡雍,忽然大聲笑了起來,引起了劉備的注意。

簡雍表字憲和,乃幽州涿郡人氏,本姓耿。只是因爲幽州人的方言將耿說成簡,故此才改爲姓簡。

他是劉備的同鄉,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不理威儀。哪怕與劉備同坐之時,亦是盤腿而坐,有時候甚至歪着身子。

簡雍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演義中,基本都屬於那種醬油貨色。只是在劉備沒有謀士的時候,充一下人數。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簡雍與劉備乃是同鄉,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在劉備領着義軍討伐黃巾的時候,就已經跟隨在劉備身旁。

隨後這麼多年,簡雍一直無怨無悔的跟在劉備身邊,隨他顛沛流離。

也許所有人都記得關羽、張飛與劉備結拜,隨他南征北戰,漂泊不定卻不離不棄。然而簡雍亦是最早跟隨劉備,他的忠誠不見得比關羽、張飛低。

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簡雍的事蹟。

此時的劉備尚且缺乏謀士,因此對於簡雍亦是非常器重。看到簡雍發笑之後,劉備就忍不住問道:“憲和何故發笑”

簡雍笑着搖了搖頭,也不說話,直到吊足了劉備的胃口,他才說道:“主公行事,但求心中無愧即可,何需考慮那麼多”

第638章 諸葛至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229章 交易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2章 孤膽英雄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58章 張鬆第623章 逃命第40章 出戰第172章 放風箏第769章 詭異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8章 遊街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362章 陷陣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49章 東風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27章 始末第956章 鬥陣(中)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05章 軒轅關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326章 誘敵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70章 詐城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771章 擒張任第932章 隕將日第264章 水淹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001章 怒火第468章 沙盜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241章 殺意第786章 噩耗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23章 小霸王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黃巾退兵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558章 法正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689章 中伏第57章 驚變第516章 再審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66章 陰招第800章 繼承第82章 李儒三策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497章 衝突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55章 鬥陣(上)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91章 心憂第513章 隱情第112章 騎兵第447章 韓遂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276章 名士第756章 碾壓第22章 不允盜請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08章 出巡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957章 鬥陣(下)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638章 諸葛至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52章 暗鬥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62章 孤膽英雄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753章 反攻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1007章 託孤第30章 缺糧第230章 郭嘉第505章 求情第640章 聆聽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650章 九錫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308章 換糧
第638章 諸葛至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229章 交易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2章 孤膽英雄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558章 張鬆第623章 逃命第40章 出戰第172章 放風箏第769章 詭異第36章 賞賜風波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8章 遊街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362章 陷陣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949章 東風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27章 始末第956章 鬥陣(中)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05章 軒轅關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326章 誘敵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70章 詐城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771章 擒張任第932章 隕將日第264章 水淹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1001章 怒火第468章 沙盜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241章 殺意第786章 噩耗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23章 小霸王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43章 黃巾退兵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558章 法正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689章 中伏第57章 驚變第516章 再審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66章 陰招第800章 繼承第82章 李儒三策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497章 衝突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55章 鬥陣(上)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491章 心憂第513章 隱情第112章 騎兵第447章 韓遂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276章 名士第756章 碾壓第22章 不允盜請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508章 出巡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957章 鬥陣(下)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638章 諸葛至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52章 暗鬥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62章 孤膽英雄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753章 反攻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1007章 託孤第30章 缺糧第230章 郭嘉第505章 求情第640章 聆聽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650章 九錫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308章 換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