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劉備

正如田豐所說的那樣,荊州之兵擅長水戰,但是對於步戰以及騎戰卻並不精通。

荊州不像幷州一樣,民風彪悍,很多百姓都會騎馬。若是荊州想要組建騎兵,卻是困難無比。

縱然劉表能夠的得到戰馬,也將不足爲慮。

陳旭雖然並不清楚,這場大旱會持續多久。然而亂世之中,卻沒有什麼東西,比糧食更寶貴。

而且,拿去荊州與劉表交換糧食的戰馬,一定不會比並州騎兵自己用得好。

田豐的這條計策,不僅得到了陳旭的同意,就連其餘人也都紛紛點頭。

哪怕是與田豐有些過節的張裕,在聽完田豐的解釋以後,心中亦是讚歎不已。

陳旭觀看帳下諸人的臉色,只有賈詡沒有絲毫反應,仍舊是那種古今無波的模樣。

心中一動,陳旭來到賈詡的面前,問道:“對於此事,不知文和有何高見?”

賈詡聽見陳旭的詢問,這才向他微微施了一禮,而後反問道:“主公是否確定,整個天下都會發生大規模的乾旱?”

望着賈詡目光灼灼的眼神,陳旭想起了歷史上,程昱爲曹操製作人肉脯的事情,這才狠狠點了點頭,說道:“確定!”

聽到陳旭肯定的答覆,賈詡臉上,才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

“若果真如主公所言,將有大旱發生,我有一計,可以使得主公,兵不血刃奪取關中之地。”

賈詡的一番話,使得州牧府中的所有人,全都驚駭莫名。

興平元年,整個大漢境內,戰亂不休。

卻說劉備劉玄德,一直在公孫瓚帳下效命。公孫瓚與袁紹爆發戰爭以後,劉備就隨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前往青州,共同抵擋袁紹。

當時的劉備,駐紮在平原縣之中,公孫瓚讓他暫領平原縣令之職,也就相當於試用期。

平原國位於青州的西北方向,與冀州接壤。

漢桓帝建和二年,復置平原郡爲國。一直到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平原國才除爲郡。

由於關羽、張飛皆是萬人敵,劉備本身又非常體恤百姓、愛惜士卒,因此士卒都願爲劉備效死。

袁紹屢次派兵攻打青州,都被駐兵平原郡的劉備擊退。劉備也在與袁紹交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這才被公孫瓚封爲平原相。

劉備雖然有些野心,但他畢竟以漢室宗親自居。以前他與公孫瓚的關係情同手足,但是現在的公孫瓚,不經朝廷同意,就隨意冊封官職。

因此,劉備對於公孫瓚的這種舉動,亦是心中不滿。奈何他現在於公孫瓚帳下用命,還要多多仰仗公孫瓚,只能將心中的怨氣積攢在心裡。

關羽走到正在發呆的劉備身旁,輕聲說道:“兄長,吾觀公孫瓚其人,狼子野心。不久前他殺掉了劉幽州,更是大逆不道。”

“主公既然立志匡扶社稷,又何必屈居此人帳下?”

劉備嘆了一口氣,說道:“伯圭以前,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卻不想……”

“哎,可惜我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毫無用武之地,只能屈居人下!”

一旁的張飛見狀,大聲說道:“兄長既然有英雄志氣,又豈能一直待在這裡?天下如此之大,何處不能容身?”

劉備卻是有些頹喪的說道:“如今天子遭劫,大漢動盪不安,豪傑並起。現如今,我沒有絲毫名聲,縱然棄了公孫瓚,又有何人能夠收留我?”

關羽、張飛聞言,也都是沉默不語。

他們除了在討伐黃巾的時候,立下了一些微薄的功勞,以及與袁紹部將作戰的過程中,勝過幾場。可以說,他們現在沒有絲毫名聲。

劉備真實的經歷,並非像演義中寫的那樣,在黃巾起義的時候東征西討,立下很多功勞。

他與公孫瓚,也沒有參加過什麼諸侯討董,更沒有什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因此,現在的劉備三人,可以算得上是毫無名氣。

更何況,由於陳旭的出現,導致管亥帶領青州黃巾,投奔了幷州。沒有了管亥帶領黃巾軍攻打孔融,也就沒有孔融向劉備求援之事。

事實上,歷史中劉備派兵相助孔融,纔是他真正開始進入諸侯眼中的時候。

在此之前,就連劉備也知道,自己是個無名之輩。

據史書記載,管亥帶兵圍困孔融的時候,孔融派遣太史慈前去向劉備求援。

劉備當時就非常驚訝的說道:“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邪?”隨即就遣兵三千,前往救援孔融。

由此可見,當時劉備對於孔融知道他的名字,有多麼的驚奇了。

而劉備其人,也是一個非常擅於捕捉時機的人。孔融向他求援以後,他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在意這次救援孔融,所要消耗的大量錢糧。

他反而捨棄了平原的基業,盡起大軍,不顧一切地前往救援孔融,這才得以博得一個好名聲。

之後,曹操攻打徐州,他再次派兵前去救援陶謙,又在諸侯面前露了一次臉。直到那時,他纔有資格被成爲一方諸侯。

可以說,劉備兩次救人的經過,完全是神來之筆,也是他人生轉變的開端。

若是沒有孔融以及陶謙的求援,可能他就會一直待在公孫瓚帳下,隨着公孫瓚實力的消亡,而兵敗身亡吧。

卻說劉備三兄弟待在屋中,相對沉默不語之時,忽然有一人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說道:“主公,青州刺史派遣使者,前來面見主公。”

劉備聞言,急忙說道:“快快有請!”

他剛說完話,就再次反口道:“不,我親自前去迎接!”

劉備帶着關、張兩人,出門迎接,見到使者以後,他就急忙上前作揖行禮道:“不知使君派遣閣下前來平原,備多有怠慢,還請先生海涵!”

田楷派來的使者,看見劉備親自出來迎接他,執禮甚恭,臉上閃過一絲感動之色。

他急忙回禮道:“劉使君貴爲平原國相,某又豈能受使君如此大禮?”

而後,他也不再客套,直截了當的說到:“曹孟德起兵攻打徐州,主公與徐州乃是盟友,自當派兵救之。”

“國相治兵有方,驍勇善戰,因此使君才讓我來通知你,一起發兵救援徐州。”

劉備聞言,頓時大喜過望。

第52章 暗鬥第175章 推測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345章 面聖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52章 密謀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61章 救人第144章 鬥將第539章 戰!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287章 厚葬之第458章 大逆轉第766章 陰招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68章 生死鬥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89章 糾結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387章 圍殺第14章 請罪第67章 人頭滾滾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70章 交鋒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134章 褚燕第102章 馬驚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192章 比試第231章 遭遇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80章 謀兵權第351章 衣帶詔?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30章 縱第15章 買糧第89章 必敗論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302章 戲志才第117章 交談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51章 凱旋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6章 折辱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4章 請罪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11章 三問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96章 生死戰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373章 王承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48章 蘆葦蕩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07章 身亡?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6章 再議黃巾第611章 三問第233章 斬將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487章 臨江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560章 反心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486章 授課第877章 稷下酒肆
第52章 暗鬥第175章 推測第641章 水鏡山莊第345章 面聖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52章 密謀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61章 救人第144章 鬥將第539章 戰!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287章 厚葬之第458章 大逆轉第766章 陰招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568章 生死鬥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89章 糾結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387章 圍殺第14章 請罪第67章 人頭滾滾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270章 交鋒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134章 褚燕第102章 馬驚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192章 比試第231章 遭遇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80章 謀兵權第351章 衣帶詔?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630章 縱第15章 買糧第89章 必敗論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232章 兵犯昌邑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302章 戲志才第117章 交談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551章 凱旋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6章 折辱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4章 請罪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611章 三問第68章 欲投黃巾第296章 生死戰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373章 王承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948章 蘆葦蕩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07章 身亡?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6章 再議黃巾第611章 三問第233章 斬將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487章 臨江仙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560章 反心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486章 授課第877章 稷下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