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聲討陳旭

天子及冠以後,整個天下的目光都匯聚在了蒲阪。

歷史上也正是這段時期,天子與曹操徹底決裂,淪爲一個真正的傀儡。

衆人都想要看看,陳文昭到底是像他嘴上說的那樣忠於漢室,還是有不臣之心,意圖挾天子以令諸侯。

關中風起雲涌,整個蒲阪城中也開始戒嚴起來,道路之中不時有全副武裝的甲士,穿梭而過。

出乎衆人意料的是,天子及冠後的幾日,蒲阪城居然沒有發生任何大事,天子以及百官,也沒有向陳旭提起親政之事。

可是陳旭看着李儒送過來的一條條情報,臉色卻是無比陰沉。

李儒掌管關中各種隱秘力量,對於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自然亦是十分重視。

根據密探們彙報,這段時間朝中大臣十分活躍,不少公卿相互串聯,在府中商議許久,卻不知道他們商議的具體內容。

饒是如此,陳旭亦是非常輕易就洞悉了,他們串聯的目的。

又過了幾日,關中仍舊平靜的十分詭異,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建安六年二月中旬,又到了大朝會的時候,陳旭以及百官都上殿與天子商議大事。

衆人商議了一些軍國大事之後,忽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中平年間天下饑荒四起,頒佈禁酒令尚且情有可原。”

“然而如今關中風調雨順,大將軍仍舊沒有將禁酒令廢除,反而利用禁酒令搜刮百姓錢財。愚以爲,此事有損國體,極其不妥,還請陛下解除禁酒令。”

陳旭、賈詡、李儒、田豐、陳羣等人聞言,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說話之人身上。此人乃當世大儒,爲聖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孫,名聲著於海內。

孔融以前在青州擔任北海相之職,後來因爲曹操攻打青州,孔融兵敗而逃,隱於山東。

陳旭爲了提高朝廷的影響力,就下令在各地徵辟當世大儒,其中就有孔融。孔融得到天子的徵辟文書以後,沒有絲毫猶豫就來到了關中。

孔融先被天子封爲將作大匠,後又升任少府。

每逢朝會訪問召對之時,孔融常引證定議,暗喻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名,朝政全被陳旭一手把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陳旭雖然對於孔融頗爲不滿,可是礙於他的名聲,卻也不好過分爲難孔融。

而且朝中大臣,對於陳旭有意見之人不在少數,若是每一個人他都要處理,恐怕朝中也不會是剩下多少公卿了。

聽見孔融的言語,陳旭等人都是心中一凜,知道正戲要來了。

孔融表面的話,好像是指責陳旭強行頒佈禁酒令,搜刮民脂民膏;事實上,這卻是孔融對於陳旭威信的一個挑戰。

田豐身爲陳旭手下屈指可數的謀士,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上前向孔融微微行了一禮,以示對孔融這個當代大儒的尊重。

“少府此言差矣,這些年雖然收成略好,可是大軍連年征戰,卻會消耗掉大量糧食。若不未雨綢繆,頒佈禁酒令以節約糧草,待收成欠佳之時,必會饑荒再起。”

“大將軍胸懷百姓,眼光卓越、長遠,縱然被些許見識淺薄之人誤解,也一意頒佈禁酒令。如此大無畏的情懷,當真是舉世罕見啊。”

孔融聽見田豐這番夾槍帶棒的話,臉色當即變得十分難看。

別看田豐爲人正直、刻板,可是說起話來卻是十分犀利。他在誇讚陳旭、反駁孔融的時候,又變相諷刺了孔融目光短淺,見識淺薄。

哪怕田豐尊敬聖人孔子,對於孔融的名望亦是非常敬重,可是在殘酷的朝堂爭鬥之中,他卻義無反顧表明了自己立場。

孔融乃當世大儒,又豈會如此輕易被田豐刁難住

他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緒,他冷哼兩聲,略帶嘲諷的說道:“大將軍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卻仍舊未能掃平天下諸侯,反而空耗國力。”

“大將軍替陛下執掌天下兵馬,外不能平定諸侯,安撫四方;內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甚至還剝奪了百姓們飲酒的權利。”

“這等行事,上失聖望,下虧黎民,如此素餐尸位,又豈能執掌國家偉器”

“陛下現在已經及冠,聰穎異常,大將軍何不交出手中權力,好應天下民心,讓陛下重振漢室之聲威”

孔融這番話,使得大殿之內所有人都臉色大變,哪怕高位上的天子亦是如此。

天子雖然有心掌管軍政大權,可是卻也沒有想過,如此犀利的聲討陳旭。

陳旭雖然乃是一介權臣,然而漢室之所以能夠維持到今日,陳旭卻是功不可沒。

袁術稱帝之時,若非陳旭領兵討伐,天下諸侯必定紛紛效仿,漢室早在那個時候就會名存實亡了。

現在雖然仍舊是諸侯並起,可在名義上大家仍舊尊奉漢室,並無一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妄自稱王稱帝。

有袁術與張魯的前車之鑑,不得不讓諸侯心中膽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陳旭這個權臣脫不開關係。

正如歷史上曹操說的那樣:天下若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這句話放在陳旭身上,卻也是恰如其分。

故此,哪怕是朝中其餘公卿聽見孔融之言,亦是覺得他有些誇大其詞了。

在他們心中,也有些許恐懼,怕孔融的話會激得陳旭發怒,反而無益於天子親政。

對於像陳旭這樣一個崛起於亂世,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梟雄,激怒他並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衆人都震驚說不出話的時候,陳旭反而大笑了起來,只是他的眼神,卻顯得有些可怕。

其實對於朝中公卿以及天子,陳旭對他們還是十分善待。哪怕孔融來到蒲阪以後,屢次出言不遜,陳旭也只是一笑而過。

可是今日,聽着孔融有些無理取鬧的話,陳旭心中真正發怒了。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陳旭雖然不是天子,卻是天下最強大的一位諸侯,他若發怒,又會如何

第310章 馬騰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477章 反目第261章 相爭第611章 三問第446章 考覈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244章 碰撞第802章 狼煙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4章 約戰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76章 重逢第145章 回馬槍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1章 包辦婚姻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458章 大逆轉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360章 鬥將第338章 弒帝第358章 臨陣第331章 賭約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955章 鬥陣(上)第89章 必敗論第623章 逃命第686章 遭遇戰第677章 拒絕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349章 奪權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65章 譁變第316章 赴長安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79章 下戰書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640章 聆聽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08章 換糧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5章 輕視第110章 議事第109章 報仇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948章 蘆葦蕩第49章 援兵第221章 試探第247章 反攻第477章 反目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100章 議事第156章 伏兵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6章 挾持第696章 輓歌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318章 魄力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96章 末路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71章 勸說第844章 叔侄第6章 虎嘯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85章 內亂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54章 約戰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49章 說客第43章 黃巾退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69章 止戈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679章 該當何罪
第310章 馬騰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477章 反目第261章 相爭第611章 三問第446章 考覈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244章 碰撞第802章 狼煙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54章 約戰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476章 重逢第145章 回馬槍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1章 包辦婚姻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458章 大逆轉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360章 鬥將第338章 弒帝第358章 臨陣第331章 賭約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955章 鬥陣(上)第89章 必敗論第623章 逃命第686章 遭遇戰第677章 拒絕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349章 奪權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65章 譁變第316章 赴長安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79章 下戰書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640章 聆聽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08章 換糧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5章 輕視第110章 議事第109章 報仇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948章 蘆葦蕩第49章 援兵第221章 試探第247章 反攻第477章 反目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100章 議事第156章 伏兵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16章 挾持第696章 輓歌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318章 魄力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547章 斬淳于瓊第96章 末路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71章 勸說第844章 叔侄第6章 虎嘯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885章 內亂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54章 約戰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49章 說客第43章 黃巾退兵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269章 止戈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679章 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