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愁眉不展

劉協小心翼翼地將鍾繇枕下圓木抽了出來,換上一方舒服的棉枕。可想不到,縱然他的動作已然十分輕柔,卻還是驚動了鍾繇,讓他猛然睜開了佈滿血絲的雙眼。

“陛下,您這是?……”看清眼前之人後,鍾繇慌忙想要起身行禮,卻被劉協強硬地按了下去:“不必說什麼,好生歇息。”

看着鍾繇原本溫潤的臉已經快熬成了骷髏,劉協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關中大旱,賑濟災民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這位天子能臣的身上。面對這等攸關社稷的大事,鍾繇更是全力以赴,每天默默工作十個時辰,只在實在撐不住時,纔會眯瞪一會兒。

而他頭下的這截圓木,就是鍾繇爲了讓自己不至於睡得太死才特意換的,這樣只要一翻身,他就會驚醒。

“侍御史侯汶之事,朕已處理了。”看着鍾繇掙扎着還是要起來,劉協又開口了說了這一句。誰知鍾繇一聽劉協此話,當即面色更驚,猛然起身問道:“陛下,殺不得啊!”

劉協又一次忍不住鼻頭一酸,卻還是故作輕鬆道:“誰說朕殺了那侯汶?”

侯汶這事在歷史上,的確就發生這一年大旱上。並且,幾乎就是那位漢獻帝唯一的一次政績了。

這一年曆史上三輔大旱、田野不收,加之李傕、郭汜倒行逆施,人相食啖白骨委積,穀子一斛賣到五十萬,豆麥一斛也值二十萬錢。漢獻帝下令盡出太倉之糧,命侍御史侯汶督率兵丁爲饑饉之民熬製糜粥。可幾日下來餓死之人不見減少,漢獻帝懷疑賦恤有虛,命人在御座前量試作糜,結果發現水多糧少不能果腹,證實侯汶作弊。

原本,劉協以爲這事兒已不會發生,畢竟李傕、郭汜已死,而關中的大旱遠沒有到那麼悲慘的地步。但想不到,就因爲自己又御駕親征河內,這位侯汶還是負責了督率兵丁賑濟之事,且果然做出了與歷史上一模一樣的事,被尚書檯參奏。

“不知陛下如何處置了侯汶?”睏倦不已的鐘繇心憂朝堂,再也不肯闔眼,仍念念不忘向劉協問道。

劉協無奈露出了一絲苦笑,因爲鍾繇猜得不錯,當他得知此事時,第一反應就是要將侯汶推出去砍了。畢竟,關中百姓餓得吃不飽肚子,侯汶卻還喪心病狂在打災民的主意,實在殺一百次都不夠。

更何況,此番劉協決心改革吏治,正需要殺一兩個倒黴蛋來立威。這兩個原因加一塊兒,侯汶真跟趕着送死差不多。

可最終,劉協還是選擇了漢獻帝的辦法:杖責侯汶五十。

這件事的轉折,發生在李嚴的彙報上。按照劉協當時做出的決定,是斬殺侯汶且抄沒家產用來賑災的。可當李嚴率領五官郎前去抄侯汶的家時,卻發現侯汶家徒四壁,就連妻子也在紡織布帛分給災民。李嚴當即意識到事情不對,火速快馬縱闖未央宮,將此事告知了劉協。

劉協當即下令將侯汶從菜市口儈子手的屠刀下救了回來,責問他爲何不盡心賑濟,可想不到侯汶的回答卻是:“陛下,三輔之民自陛下登基後,日漸驕任,若在盛世自乃喜事,可災荒之年,百姓若不勞便可得食,自會尋釁滋事……而微臣每次少取太倉之糧,更是擔憂旱災未過、太倉之谷便已盡散,萬沒有貪墨朝廷一粒糧食啊。”

劉協當時羞愧地無言以對,雖然,讓人吃不飽是爲了避免發生更惡性的動亂事件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劉協卻不得不承認,世上有個道理,叫做‘升米恩。鬥米仇’。

一個人過不過去了,他的鄰居給他照顧,給他一升米,他可以活下去,視這是一種恩德。可是他給一斗米,那鄰居日子過得好一點了,反而卻想,他明明可以給我十鬥米,卻只給我一斗米來市恩,可見是一個小人,反而生心怨恨。

恩不可輕施,否則百姓便不知道感恩,尤其如侯汶所說的三輔百姓。這些年劉協帶給他們的驚喜太多,讓關中的百姓們也開始變得驕縱起來。若是每日不需勞作便可飽食,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來,當真說不好。

“陛下此舉甚爲妥當,出太倉之糧可見其心懷百姓,不加侯汶重罪可見陛下體恤大臣,杖責五十又可令天下人知陛下賞罰分明。此事這般一舉三得,當真殊爲難得。”聽聞這位性情乖張的陛下此番竟沒有釀成大錯,鍾繇不由大爲欣慰。

“賑濟一事,朕還是太過草率了。”劉協有些臉紅,但還是硬着臉皮裝作從容道:“朕原以爲大旱之年,只要百姓有飯吃,有地方睡,就可無事的。侯御史之事,倒是給朕敲了警鐘。自今日起,漢室不再無償賑濟災民,你負責同董承、龐羲二人,安排以工代賑之事。”

“陛下,朝令夕改萬不可取。更何況賑濟已有月餘,百姓一旦不滿,更可釀至動亂……”鍾繇乃穩重細緻之人,當即看出了劉協此舉的弊端。

“放心,朕會在此同時下詔,以太倉之谷告罄之名,來減輕你的壓力。”劉協摩挲着脖頸,邊思索邊開口道:“你還可下令長安的官妓每日爲百姓義演,安慰民心……太學那一批新學員也不能閒着,每日裡令他們走訪百姓、瞭解百姓們的不滿,彙報官員們工作的缺漏,作爲一種監督。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朕已經回來了,兵權也有人可以調動了……”

鍾繇費力轉動着自己遲鈍的腦子,權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終點了點頭認同了劉協的觀點:他知道,從長遠來講,關中的百姓必須如此這般挺過陣痛。否則,長此以往,每逢災荒便要朝廷恩施賑濟,百姓也不想着求存自救,必然只會有害無利。

表面上來看,朝廷這樣做有些殘酷,百姓平時靠賦稅供養着朝廷,而災荒之年,朝廷就應該賑濟百姓。但事實上,假如朝廷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僅止於此,這樣的朝廷,必然是一個很沒有政治能力的朝廷。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僅火候要掌握好,且還要有作料、有方法,是一項含量很高的技術活兒,遠沒有直覺看起來那麼簡單。

“如此多管齊下,鍾愛卿便可安然入睡了吧?”劉協想完這些,又將鍾繇推回牀邊,示意鍾繇可以不必即刻就忙這些事:“愛卿乃朕之肱骨之臣,漢室未來更需愛卿這等敢於任事、能於任事的大臣。元常萬不可顧此失彼,累壞了身子。”

“能爲陛下驅策,爲天下蒼生做些實事,是臣的榮幸。”鍾繇臉上不由浮出一絲感恩,但疲憊的雙眼眨了眨之後,臉上露出一抹略帶調皮的笑意,又說了一句道:“陛下今日前來尋微臣,恐不只賑濟一事吧?”

劉協眉頭猛然一跳,他完全想不通自己掩飾的如此完美,怎麼還被鍾繇看了出來?

鍾繇見劉協這一反應,當即明白了過來,又一語中的說道:“陛下此番前來,想必是爲了取士一事吧?”

劉協不禁憮然,鍾繇又一次猜對了。但條件反射下,劉協還忍不住問了句:“鍾愛卿緣何知曉,朕此番前來還有他事?……”

“陛下自親政起,來尚書檯不過寥寥數次。若非此等大事……”

後面鍾繇說的什麼,劉協就沒聽太清楚了。因爲這一刻,他臉紅地已如火燒:鍾繇說的是事實,自己還真不算什麼勤政的好君王啊。

而就在這間屋子的隔壁,已有魯肅、楊修、李嚴、楊阜、姜冏、司馬朗等人靜候。劉協此番前來,原本就是想着請鍾繇一同參贊的,但眼見鍾繇這般辛勞後,他隨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起關中大旱,取士纔是劉協心憂不已的大事。畢竟,大旱終究會過去,只是一時之事。而取士攸關百年,更是漢室同各地諸侯競爭的軟性指標,他萬不敢疏忽大意,只能如履薄冰地做到萬無一失。

毫無疑問,朝堂當中,鍾繇和荀攸兩個人是最適合同劉協商議的。然而,同鍾繇一樣,荀攸爲兵制改革之事也忙得手腳朝天。好在,荀攸的忙,換來令劉協都讚歎不已的表章。而取士改革,仍舊讓劉協一籌莫展、焦頭爛額,恨不得將那些草包們點上一把火給燒了。

“陛下,取士一事,您當真以爲朝堂那些飽學之士,一點都不明白陛下苦心嗎?”鍾繇哀傷地嘆了一句,表情甚是糾結,以及還參雜了一絲充滿了失望的憤怒。

劉協哪裡不知道取士改革的癥結所在,卻只得同樣嘆息了一口氣。然後,他莫名其妙就想到:此事,就算是賈詡老狐狸親在,恐怕他也會愁眉不展吧?

第740章 可真是大漢天子吶第330章 中間派第373章 艱難的劫營第671章 朕想飛得更高第385章 他竟然知道?第597章 看似正確的分析第637章 找你聊聊天第242章 皇兄,你回來了第67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442章 酒宴的正主兒第29章 討價還價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315章 武者的驕傲與代價第347章 各自闖營第291章 我敢!第236章 破宛城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364章 自相矛盾第300章 賤人就是矯情第410章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第739章 途中驚聞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631章 要不,咱再封一回?第138章 罪己詔第734章 進不可、靜觀亦不可第473章 我們是曹軍第324章 戰吧!第318章 死亡之谷第6章 匈奴皇親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527章 因果的玄妙第390章 愁眉不展第335章 驢肉,呂布第260章 匡亭大勝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76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649章 袁渙之死?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469章 朕騙人,能叫騙嗎?第170章 都是亂賊第40章 徐晃徐公明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720章 翻臉第165章 軍驚第440章 二劉對臺戲第631章 要不,咱再封一回?第74章 王允勸呂布?第457章 一封家書第229章 老東西,有話快說!第777章 一年後第361章 這怎麼回事兒?第684章 風緊,扯乎第119章 士人的第一次勝利第82章 那一劍,從何而來?第343章 燭影箏聲第404章 還是套路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580章 皇后,饒命啊!第579章 失敗的剽竊第129章 興兵攻闕!第608章 一切都是套路第401章 你也學壞了第487章 都得去第529章 都是不省心的傢伙啊第229章 老東西,有話快說!第45章 伍孚刺董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第280章 大典第483章 戰爭,讓女人走開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446章 英士與美酒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550章 張郃的戰報第141章 皇帝要出遠門兒了第94章 涼州羌胡第71章 縱論強軍第660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649章 袁渙之死?第534章 解心結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211章 出兵!第358章 陛下…英明第293章 我們來聊一聊第273章 少帝遺孀第235章 埋沒與活埋第573章 機智的劉協第347章 各自闖營第2章  剛穿越就搞外交?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190章 別讓我再看到你!第69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9章 老領導第202章 希望!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100章 再度遣使第305章 都吃飽撐的!
第740章 可真是大漢天子吶第330章 中間派第373章 艱難的劫營第671章 朕想飛得更高第385章 他竟然知道?第597章 看似正確的分析第637章 找你聊聊天第242章 皇兄,你回來了第67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442章 酒宴的正主兒第29章 討價還價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315章 武者的驕傲與代價第347章 各自闖營第291章 我敢!第236章 破宛城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364章 自相矛盾第300章 賤人就是矯情第410章 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第739章 途中驚聞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631章 要不,咱再封一回?第138章 罪己詔第734章 進不可、靜觀亦不可第473章 我們是曹軍第324章 戰吧!第318章 死亡之谷第6章 匈奴皇親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712章 究竟何事?第527章 因果的玄妙第390章 愁眉不展第335章 驢肉,呂布第260章 匡亭大勝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76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649章 袁渙之死?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657章 越來越有趣了第469章 朕騙人,能叫騙嗎?第170章 都是亂賊第40章 徐晃徐公明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720章 翻臉第165章 軍驚第440章 二劉對臺戲第631章 要不,咱再封一回?第74章 王允勸呂布?第457章 一封家書第229章 老東西,有話快說!第777章 一年後第361章 這怎麼回事兒?第684章 風緊,扯乎第119章 士人的第一次勝利第82章 那一劍,從何而來?第343章 燭影箏聲第404章 還是套路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580章 皇后,饒命啊!第579章 失敗的剽竊第129章 興兵攻闕!第608章 一切都是套路第401章 你也學壞了第487章 都得去第529章 都是不省心的傢伙啊第229章 老東西,有話快說!第45章 伍孚刺董第14章 董卓廢帝幕後的陰謀第280章 大典第483章 戰爭,讓女人走開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446章 英士與美酒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550章 張郃的戰報第141章 皇帝要出遠門兒了第94章 涼州羌胡第71章 縱論強軍第660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649章 袁渙之死?第534章 解心結第321章 地底下爬出來的親兵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211章 出兵!第358章 陛下…英明第293章 我們來聊一聊第273章 少帝遺孀第235章 埋沒與活埋第573章 機智的劉協第347章 各自闖營第2章  剛穿越就搞外交?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190章 別讓我再看到你!第69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79章 老領導第202章 希望!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100章 再度遣使第305章 都吃飽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