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陶應與江東犁

歷史上的諸葛亮,蜀漢丞相,他不但有着純潔高尚的性格與忠貞,同時也有着很多的特別身份,例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等等。

但是除了這些之外,諸葛亮還有另外一個令人尊重的身份。

諸葛亮實則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

在古代,這類人被認爲是旁門左道,不過會些奇淫巧技之能,但在後世,所謂的發明家,實則也可以說是科學家,他們是改變人類社會進程的人,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

陶商不想埋沒諸葛亮的這個身份,更何況看孩子的樣子,他似乎對發明創造很有興趣,陶商既然當了他的老師,就要幫他拓展這方面的才能,延續他的喜好。

這是爲了諸葛亮自己,同時也是爲了這個時代的進步。

小小年紀,就能借着春秋時期魯班造房的榫卯結構,而獨立創造出“難人木”這種高等玩具,十歲的孩子,能擁有這種天分的,足可稱之爲天授,非一般人所能及。

陶商覺得很可惜,諸葛亮若是生活在後世,憑藉這份優良的天賦和後世的科學教育水平……他長大以後能造出原子彈也說不定。

如今丹陽郡的建鑄府歸張紘掌管,陶商領着諸葛亮先去找到了他,然後在張紘的引導下,前往金陵城內的一處製造坊進行參觀。

製造坊內,當下正在大批量的製造龍骨水車、馬蹄鐵等物。

其中,還有陶商最近剛剛提供給張紘的思路,並令工匠改革圖紙方案,仿造後世唐代江南地區所廣泛應用的農具——江東犁,並在全郡加以推廣。

當諸葛亮看到製造坊中,新出產的江東犁之後,孩子的一雙小眼眸瞬時一閃,低下頭去若有所思。

陶商有意考考諸葛亮,在旁邊笑着問道:“犁之一物,乃是農業耕作中最重要的輔助工具,破土在先,翻土在後,亮兒,老師問問你,老師和張功曹大批製造的這個江東犁,跟其它的犁,有什麼不同?你可能看的出來?”

諸葛亮並沒有着急作答,他拄着下巴,繞着江東犁來回轉圈,仔細的觀看研究。

直到繞了好幾圈之後,諸葛亮心下有譜了,方纔道:“老師的江東犁,上面似乎多了很多新的東西,特別是尾巴上的這個可以來回轉軸的東西,還有上面的這個,這個是做什麼的,我一時還說不清……”

陶商讚賞的點了點頭,孩子看出門道了。

諸葛亮又仔細的審度了一會,方纔道:“老師將直轅、長轅改爲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放了可以自行轉動的犁盤,如此不但可以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畜李。南方的稻田,高下闊狹不等,這種犁的構造對於咱們南面的土地來說,最爲適用。”

陶商對於諸葛亮在發明和器具方面的天資感到非常讚賞,他笑道:“亮兒說的不錯,那你能看出這江東犁,總共有幾個部件組成嗎?”

諸葛亮掰着手指頭,仔細的數:“犁鏵、犁底、犁箭……有十個……不!是十一個部件。”

陪伴陶商師徒兩人前來的張紘,起初並沒有把諸葛亮太當回事,此刻卻是不由的驚訝了。

短短時間,就能把衆人盡月思之而出的江東犁看的如此全面,這孩子……着實是個妖物啊!

“府君,這孩子,當真是第一次看見這物件?”張紘不確定的問陶商道。

陶商肯定的點了點頭,道:“是第一次。”

張紘讚歎的砸吧砸吧嘴,感慨言道:“真奇才也!”

陶商笑着對諸葛亮道:“亮兒,爲師准許你以後若是想來金陵城的製造坊參觀或學習,隨時都可以,張公,回頭你給這孩子開一張路引,允許他可以進出金陵的任何官用造坊。”

張紘不敢怠慢,隨即點頭稱“諾。”

諸葛亮見陶商如此通情達理,此刻也是喜不自勝。

陶商蹲下身子,收起笑容,對着諸葛亮正色言道:“當然了,搞發明是搞發明,別的功課也不許給我落下……還有搞發明也要有針對性的搞,什麼魯班鎖這種東西,以後就少弄吧,趕緊多學多記,把元戎弩和木牛流馬這類的東西,給師傅鼓搗出來,明白了嗎?”

諸葛亮被陶商弄的頭腦有些發暈,不明所以的看着陶商,奇道:“老師,什麼是元戎弩?木牛流馬又是個什麼物件?”

陶商開始徐徐引導,替諸葛亮打開思路。

“所謂的元戎弩,說白了,就是連弩!屬於一種半自動機械原理的重弩,採用的是所謂的機關術,一次可以連續射出十支弩箭,火力槓槓的那種!至於木牛流馬呢……我也不知道那是個啥玩意,可能是一種山地運糧車,也能使是一種獨輪子車,也可能是各種七七八八的古怪玩意,反正靠你做出來就對了!”

諸葛亮呆愣楞的看着陶商,渾然沒有想到適才還是那麼溫婉的老師,此刻居然提出了這麼無禮的要求。

你都不知道是啥子的東西,你讓我做個鳥甚?

……

……

幾日後,陶應終於抵達了金陵城。

此時的金陵城,經過了歷時近七個月的發展,已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成郭的建設,鄉間麥田的擴展,技術的引用,鹽鐵開發,錢糧收支,已經足矣位列江南諸郡魁首。

陶應在前往郡守府邸的這一路上,早就被驚詫的目瞪口呆。

他渾然沒有想到,在他心中本應該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居然被自己的大哥修葺成了這樣的一座壯觀的城池。

這真是奪天地之造化之功,純純的鬼神之力呀!

大哥,真是太有才了!

來到了郡守府,陶商正在門前迎接他。

“二弟!”

陶商笑盈盈的迎接了上去。

“大哥!”

陶應也是飽含着熱淚,快步迎上了陶商。

兄弟二人久別重逢,四隻手緊緊的攥在了一起。

“大哥……”陶應心下很是激動,值此時刻,不知道該對大哥說些什麼。

卻見陶商先擡手攔住了陶應的話頭,然後突然伸手,從背後拿出一柄戒尺,對着陶應的腦袋上狠狠的就是敲了一下。

可憐的陶二公子腦袋上立時就鼓起了一個大包。

陶應驚呆了!

“大哥,你?你打我作甚?!”

陶商長嘆口氣,從懷中又摸出一卷簡牘,伸手遞到了陶應的手中。

陶應展開來看,卻見上面的字跡很是熟悉,乃是他的親爹陶謙,寫給大哥陶商的一封家書。

家書上面,陶謙老頭端端正正的寫道:“子度吾兒:應兒這孩子實是不爭氣,臨走之時還將老夫氣的夠嗆,老夫惆悵一宿未眠,心中思來想去甚覺憋屈,一口惡氣着實難平,故乘此夜半之時提筆寫此密令,待應兒抵達金陵城後,汝當以兄長之尊,替爲父教訓之,以報爲父今夜不眠之恨——父,謙之親筆。”

陶應的臉瞬時間便僵硬了。

大半夜的寫了一封家書,還派人快馬加鞭的趕在自己抵達金陵城之前送到陶商的手中,就是爲了讓陶商替他教訓自己一頓?

這老爹也着實是沒誰了。

陶商感慨道:“二弟,別怪哥,我也是被爹逼的。”

陶應低着頭,委屈的道:“我朝以孝治天下,大哥做的……對。”

教訓已畢,陶商和陶應兄弟二人走進了廳堂,陶商屏退左右,與陶應單獨秘密談話。

先是諮詢了一下陶謙的身體情況與徐州目前的勢態,在知道徐州一切無礙後,陶商隨即把話轉回到正題。

“二弟,你的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出仕幫父親和我處理族中事宜了,如今四面皆有強敵,且有臧霸、笮融獨立爲禍,內裡的士族羣體雖然表面恭順,但實則也都是爲了自家利益,若有動亂亦難全信,咱們陶氏一族在這裡,誠可謂是多事之秋,多一個咱們自己的人,便是多了一分保障,這一次讓你來金陵城,也是爲兄特意向父親進言的。”

陶應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道:“大哥讓我怎麼辦,那我就怎麼辦!”

“好兄弟,有你這句話,哥哥這心就放下了”

陶應雖然是單純了一些,但畢竟也不是純粹的弱智,他心中明白,父親和大哥把自己弄到金陵城來,不僅僅是爲了陶氏一族,也不僅僅是爲了在陶氏內多一個人幫他們牽制徐州士族,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有一顆想讓自己成才的心。

陶應今年十七了,雖然不喜歡,但他也知道,自己早晚躲不過這一天的。

出仕這條道路,是自己無論如何都躲不過的宿命。

“大哥,想讓弟弟做個什麼官職?”陶應下定了決心之後,終於將話問出了口。

既然躲避不過,那便讓風暴來的再猛烈些吧。

看着陶應一臉期寄的眼神,陶商掂量了一下金陵城中所有的位置,少時,方纔慢慢的說道。

“如今的丹陽郡中,有許褚、徐晃、徐榮,還有咱們的從兄陶基,共計四位軍侯,但是還缺少一位總督諸軍的駐郡鎮將……我想就着這個,獨設一位總管諸將的都督。”

陶應一聽到這裡,心中不由的興奮了。

都督?

大哥……這是要讓自己當許褚、徐晃等人的頭啊!

自己從來沒接觸過軍務政事,一上來就接這麼大的活,好嗎?

“大、大哥……這樣會不會太草率了?”陶應的語氣結結巴巴的,明顯有些小激動。

陶商鄭重的思慮了一下,搖頭道:“我覺得可以,這也是經過我深思熟慮的,不算草率,這個都督且日後再選……二弟,你也別挑理,就先給爲兄的當個跟班吧。”

陶應:“……”

第六百四十四章 拍杆之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五十三章 暗流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五百六十九章 君臣的隔閡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三十四章 絕色雙驕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偷赤兔的賊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設計師魯肅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傑泰山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四百零八章 爭奪降卒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洛陽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八百二十七章 引誘出城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只許敗不許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昌 豨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第七百四十八章 袁陶鏖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七百一十七章 背德離心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二百八十三章 孫策守孝(第二更,求支持)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四百四十三章 古老的激將法第六百六十五章 袁紹的慌張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進陶營第八十章 站 隊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家都惦記呂布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三十章 諸侯齊聚第三十四章 當朝權相第二百一十五章 陶應與江東犁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七十四章 洛 陽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八百四十一章 奸計落空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南昌與金陵第五百五十九章 袁尚的失誤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菊花兄弟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
第六百四十四章 拍杆之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五十三章 暗流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五百六十九章 君臣的隔閡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三十四章 絕色雙驕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偷赤兔的賊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設計師魯肅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傑泰山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四百零八章 爭奪降卒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八百九十六章 入洛陽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十章 將軍偷雞第八百二十七章 引誘出城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只許敗不許勝第三百七十二章 昌 豨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第七百四十八章 袁陶鏖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七百一十七章 背德離心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二百八十三章 孫策守孝(第二更,求支持)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四百四十三章 古老的激將法第六百六十五章 袁紹的慌張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進陶營第八十章 站 隊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八百五十四章 攻打長沙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家都惦記呂布第一百八十八章 袁術的策略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三十章 諸侯齊聚第三十四章 當朝權相第二百一十五章 陶應與江東犁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七十四章 洛 陽第九百零五章 約見韓遂第八百四十一章 奸計落空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南昌與金陵第五百五十九章 袁尚的失誤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菊花兄弟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