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軍的新目標

關中,長安城。

曹操的將士撤往關中已經有一些時日了,三軍將士在曹操的安排下,駐守在關中境內的各處要塞。

曹軍各部將領按照曹操的要求,在長安周邊的各縣安定民心,並招兵買馬。

關中境內有十餘路諸侯,原先在雒陽鍾繇的溝通和撫慰下,已經算是投靠了曹操,不過那是建立曹操坐鎮中原的情況下。

但如今曹操失去了中原,反而率領麾下的精兵猛將前來關中,坐鎮兩都,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侵害了關中諸侯的自得利益,因此他們現在心中反倒是對曹操有所提防。

但曹操雖然失去了中原,但主力兵馬尚存,麾下尚存十萬精兵猛將,關中諸侯的人馬,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是這個數量,因此他們即使對曹操進駐關中稱大佬有所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接受這個事實。

關中之所以名爲關中,是因爲其處於四關之內,有八百里秦川爲南部屏障,又是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春季氣溫回升快,溫度較高;夏季雨熱同期,水熱充足,關中平原是由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因此很休養生息。

亦是因此,兩漢的首都一直坐落於關中內外。

曹操雖然失去了中原,但憑藉關中之地,一樣可以慢慢恢復元氣,與陶商爭鋒。

即使整體實力比不過陶商,卻也能偏安一隅,自立爲王。

但這種做法要看是分誰。

若是換成別人,或許還能忍受,但就曹操來講,過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他的性格。

他必然還是想要圖求發展的。

但曹操想要發展,他首先需要客服的有兩大因素。

第一就是自己手下十萬將士士氣的問題。

曹操麾下的兵將,大部分都是中原兵將,他們很多人的家鄉在豫州和兗州各縣,家人也在那裡,如今跟着曹操遠赴他鄉,將士們心中沒有不思念故鄉和親人的,因此在整體士氣方面,一直提升不上來。

第二點,就是兵源的問題。

自從孝靈皇帝開始,關中境內就一直處於動盪時期,特別是後來還經歷過董卓執政,因此人口大量外流,比起黃巾起義之前,幾乎少了一半,而且這些人口當中,還有許多都在那十餘路關中諸侯的治下,因此曹操再想召集到新的兵源,就不太容易了。

關中治理需要人,但若是要對抗陶商,則更是需要人手。

對於兵源的問題,曹操現在感覺非常的頭疼,但偏偏又沒有辦法解決。

這個問題就像是大山一樣的壓在了他的心頭,讓他的頭風一次一次的犯,每一次上火,他便立刻頭疼了起來,準時準點,一點偏差都沒有。

這一日,曹操的頭又疼的不行,折騰了大半宿才睡着。

次日,曹操在頭風緩解了一下之後,便立刻派人找來了賈詡。

中原之戰,賈詡一直留在長安,和雒陽的鐘繇一起,負責一些安撫關中諸侯的事宜,但等了曹操回到長安之後,賈詡便又將手中負責諸事交了出來。

坐在了曹操的牀榻邊,賈詡向着曹操一拱手:“司空。”

曹操伸手從額頭上拿下方巾,苦笑道:“最近這頭風,當真是犯的越來越頻繁了。”

賈詡道:“司空保重身體,三軍將士剛剛踏足關中,諸事繁多,都離不開司空評斷。”

曹操擡手揉了揉太陽穴,好半晌才道:“文和,你在涼州出身,當年也曾遊歷關中,如今咱兵源不足,但是關中人丁不足,難以擴充兵源,馬騰,韓遂那些人的兵馬,也未必能完全爲我所驅,似如此該當如何?”

賈詡擡頭看了曹操一眼。

憑良心而論,他已經快六十歲了,實在不想在繼續折騰了,賈詡一輩子沒什麼過大的理想,就是想找一個地方,安安穩穩的安度晚年。

他也不想要什麼大富大貴,也不想要什麼聲名遠播,最多就是碰見和自己智謀一樣的人物,見獵心喜,躲在旁人身後跟敵人鬥鬥智慧,這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樂趣。

原本他看準了曹操是一柄好的保護傘,在衆諸侯中應該是最有潛力發展的,因而來到曹操麾下。

但事實證明,老毒物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如今天下大勢,皆歸於陶。

臨老臨老,居然還是不得消停,這才賈詡很是無奈。

但畢竟相處了多年,就讓賈詡就這麼放棄曹操,投奔別的諸侯,也不是那麼一回事,畢竟人也都要個臉。

況且當今天下,除了曹操之外,也唯有陶商合適自己投奔。

但改門換庭是個很重要的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

再說毫無理由的接受一個直系叛臣是讓人很猶豫的事情,陶商究竟會不會真心接受他,賈詡可說不準。

萬一陶商覺得他人品不行,在滅了曹操之後再拾掇他,賈詡這後半輩子徹底沒戲了。

因此賈詡眼下也正在考慮自己的下半輩子。

“司空,眼下若是要招募直系兵源,恐怕不夠,但是我們可以聯合同盟,增加自己的實力,然後再製定一個發展方略。”

曹操聞言,奇道:“哪些盟友?”

賈詡沉思了一下:“一是羌族,二是漢中的巴州民衆。”

曹操皺了皺眉,道:“聯繫這些人作甚,他們的兵馬如何能抵擋陶商?”

賈詡淡淡道:“並非是讓他們協助我軍對抗陶軍,當下之急,河北和中原只怕是不可圖了,關中之地,又有諸多諸侯,頗爲掣肘,漢中張魯前番敗給我軍一次,眼下尚未恢復元氣,不如圖之,奪取漢中。”

“奪取漢中?”

賈詡點了點頭,道:“司隸之地,這些年的人口大量外流,一部分去往中原,一部分通過武關去往荊州,而最大的一部分,則是去往漢中,再加上張魯五斗米教廣爲佈施,眼下漢中之地可謂人口富足,若能取之,則可解目下之困。”

曹操聞言恍然的一拍額頭,點頭道:“文和此言甚是,若能拿下漢中,則定可解眼下之危。”

賈詡看着曹操對漢中意動,這顆心就放了下來。

他攛掇曹操去打漢中,其實主要不是像幫曹操解決人口問題,而是爲他自己解決下半輩子的生活問題。

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一百六十章 命運之筵(第十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七百六十五章 袁紹急什麼?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 恨第八百四十九章 荊 南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 恨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班 師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八百七十八章 滅 朝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惡戰不休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八百六十三章 韓浩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倉比武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六十六章 末路英雄的想法第七百章 賤招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二百三十九章 甘寧、周泰出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第九百二十二章 授計曹丕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七百三十一章 召長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貼身婢女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六百零二章 美周郎來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四百一十章 諸葛家歸附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十九章 西行潁川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彼此博弈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地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三百七十章 捉臧霸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七百四十五章 君臣離心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二百零九章 大考結果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四十一章 斬華雄第一百六十章 命運之筵(第十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誤判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六百三十五章 手術取竈第九章 懲戒與收買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
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一百六十章 命運之筵(第十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七百六十五章 袁紹急什麼?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 恨第八百四十九章 荊 南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 恨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班 師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八百七十八章 滅 朝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惡戰不休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八百六十三章 韓浩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倉比武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六十六章 末路英雄的想法第七百章 賤招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二百三十九章 甘寧、周泰出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第九百二十二章 授計曹丕第四百二十六章 丹陽兵本部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七百三十一章 召長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貼身婢女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六百零七章 叉窗杆傳情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六百零二章 美周郎來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四百一十章 諸葛家歸附第三十七章 陽人之戰與空城之法第十九章 西行潁川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六百八十三章 彼此博弈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六百七十四章 新型賬目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地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三百七十章 捉臧霸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七百四十五章 君臣離心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二百零九章 大考結果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四十一章 斬華雄第一百六十章 命運之筵(第十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六百八十一章 誤判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六百三十五章 手術取竈第九章 懲戒與收買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將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