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

漢末,基本上就是世家閥門確立的開端,也是世家掌控天下的開始。自漢末以後,什麼王與馬共天下、八柱國、五姓七望紛紛涌現,世家彷彿取代了皇權成爲了天下的主人。

Wшw●ttКan●co

而這些世家的淵源,大多都可以追溯到漢末至晉初這個特殊時期,追溯到九品中正制的建立,追溯到司馬篡魏這一事件。皇權被削弱到何等程度?基本上皇室就是一個最大的世家,一旦另一個世家強大起來,隨時就能如同司馬代魏一樣篡權,楊堅的隋朝就是如此建立的。

要說楊堅這個人確實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的功績憑心而論一點都不比李世民差,甚至遠遠超之,但只可惜被兒子給“坑”了。

結束了數百年的南北朝分裂時期,創立三省六部制,擊破突厥,被尊爲聖人可汗,大力發展經濟文化,建立了開皇之制。隋朝疆域遼闊,人口七百餘萬戶,在不到三十年內幾乎翻了一倍,到了隋煬帝登基後第五年,更是直接漲到八百九十萬戶,超過五千萬的人口。

要知道,李世民直到駕崩,唐朝人口也不過三百八十萬戶,不到隋朝巔峰時期的一半。就是唐朝巔峰時期也不過七百餘萬戶,四千多萬人口。

在地盤上,楊堅先後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麗等,地盤之廣直到唐朝630年都沒能超過。

楊堅發家時,天下也是一片大亂,而且他是以漢人的身份從少數民族統治的的政權中殺出的重圍,直接扭轉了當時胡人當道的風氣,恢復了漢化,從開始的一窮二白到死後天下的糧食積儲足夠供應全國五六十年使用。

這等功績就是用千古一帝來形容也不爲過!李世民的功績和他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只可惜,他有一個太過“着急”而且同樣“優秀”的兒子,再加上一些涉及到民族和諧方面的問題,才使得這個偉大的皇帝名聲反不如李世民大。

而且,歷史的話語權永遠掌握在文人的手中,而文人的代表世家可不待見這個“優秀”而又“強大”的皇帝。抹黑不了就將之淡化。

世家的強大在此時已經初見端倪了。袁術選擇避開南陽而由江東發家也是這個原因。當時的南方還未經多少開發,世家遠沒有北方這般強大,最強的也不過是些二流世家,連一流都算不上。

可以說,現在袁術南下時,整個南方四州的所有世家加在一起,也敵不過南陽一郡的世家,一個袁家嫡子的身份足以震得住所有人。

而這次幷州之戰,基本沒有一點風波,整個河北世家團結起來的力量根本不是小小的南匈奴能夠應付的。在這其中,太原王家出了不少的力。

幷州大半的地盤被收復,要說收穫最大的是誰,當屬幷州的太原王家了。這個家族在此時名聲頗高,因爲它出了一個很出名的人,王允。王允的貢獻和犧牲使得這個家族擁有了不小的名望,再加上這個家族立足於太原,基本上就是幷州的土霸主,這次算是徹底騰飛了。

要說太原王氏,那可是響噹噹的名頭。唐朝時期的五姓七望之一,王翦祖孫三人、王昭君、王莽、王昌齡、王安石、王陽明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基本都是太原王氏的後裔。

而且這貨還有個強大的同宗世家,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祖先都是王翦的長子王賁的兒子,雙方的關係比司馬家和陳家還要親密,連表兄弟都不是,直接就是親兄弟。

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和司馬家族。當時朝堂之上四分之三的官員都是王家的或與王家相關的人。還有什麼昔日王謝堂前燕,都是說得琅琊王氏,其顯赫程度可見一斑,一度被稱爲第一豪族。

這個家族出的人物也不少,像我們熟知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就是琅琊王氏之人。還有什麼臥冰求鯉,琳琅滿目,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都是太原王家的事蹟。

其實翻一番歷史,查一查資料,你會發現很多你所熟知的人和事都是源自世家,因爲他們掌握着話語權。沒有足夠的底蘊,哪裡來的錢財去風流?去宣揚?幾乎所有的歷史都是帶有感情色彩和政治傾向的。

此時的太原王氏雖然不過是個二流家族,但在幷州這個偏遠落後之地那可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特別是在太原,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和王家有着不小的關係,基本算得上是太原的土皇帝。

這次的幷州之戰,王家在第一時間就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不過十數天,整個太原就完全被其掌控,投奔了袁紹。

因爲是地頭蛇,根基深厚,所以儘管王家不過是個二流家族,但在劃分地盤的時候卻遠超那些一流家族,直接一越成了頂層。可以想像,只要人才跟得上,估計就是下一個頂尖家族。

就這樣,儘管歷史改變,王家還是陰差陽錯的短時間內迅速的崛起,隱隱有要擠入頂尖家族成爲第五大世家的意思。

當然,這五大世家可不包括南方的世家。因爲要是按封地和實力算的話,南方的頂尖世家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袁術手中不過漏了點好處,就足以讓南方世家的實力翻上好幾番。這也是世家們人心思動的原因。

人比人氣死人,凡事最怕比較。眼睜睜看着南方的那些曾經自己看不上的土老帽、小癟三世家迅速地壯大,甚至已經遠超自己,而自己卻還在原地踏步,誰不着急啊?

袁術是怎麼起來的所有人都清楚,但所有人都幹不來,因爲沒人能像袁術那樣直接用硬實力把世家壓的死死的,就更不要提從世家嘴中奪食,進行改革了。

當然,要是認真算起來還是有兩個人有這個機會的,一個是幽州公孫瓚,一個是西涼的馬騰。不過這兩個都是沒腦子的戰鬥狂,沒能力也沒腦子幹這種事。

而世家們縱使知道這麼做的益處,也不會配合的。因爲袁術這麼搞,得裡最多的是平民百姓,其次是袁術自己,最後纔是世家。雖然蛋糕做大了,但自己分得的比例減少了啊!

相對於整個天下,整個國家,自己的實力在削弱,那就是實力不斷增長又有什麼用?還不如自己緩慢發展,讓整個國家原地踏步呢!人的私心和貪婪是難以抑制的,品德高潔、大公無私的人畢竟是少數。這就和某些人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想法差不多。

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操的妥協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擒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六百五十二章 強硬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場磨礪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謀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挖掘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消交易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九百二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鋒芒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三十三章 明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四十章 活躍的江東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針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益州商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益州商人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二百二十章 益州的世家是個坑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無從下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一百二十六章 百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
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操的妥協第六百八十八章 世家心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一百九十三章 心高氣傲的楊彪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擒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六百五十二章 強硬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四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場磨礪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謀劃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入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六百四十四章 挖掘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取消交易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南蠻問題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九百二十五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並非結束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六百九十八章 鋒芒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三十三章 明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四十章 活躍的江東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八百四十四章 針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益州商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三百八十七章 益州商人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一百零一章 人頭稅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與留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二百二十章 益州的世家是個坑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六百八十三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七十四章 玉璽碎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二百七十三章 無從下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孫度第一百二十六章 百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陷入瘋狂中的劉焉第一百三十六章 迷茫的趙雲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七百九十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