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

“真沒想到,我那個傻叔父竟然都能夠成爲一方霸主!只可惜我生不逢時,若是早生十年,這天下也當有我的一席之地!”握着手中的信件,楊修有些不甘的說道。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話說的就是楊修。生活在楊彪的護佑之下,大智慧沒學到多少,小聰明倒是一大堆。

“德祖,就衝你這句話,你就不適合作爲人主。”楊彪面無表情的說道。

“父親,這是爲何?”楊修皺着眉頭不解的問道。他認爲父親對於自己太過小看了,充滿了偏見。

“我現在給你足夠的錢財糧草,讓你在天下尋得一地作爲根基爭霸天下,你敢幹嗎?”楊彪並不正面回答,而是換個方式問道。

“父親說笑了。如今天下紛亂、各地有主,我如何能再另起爐竈?難不成要以貧瘠的西涼亦或者幷州爲根基?如此做根本不可能奪得天下的。”楊修怪異的看了眼自己的父親,這局勢基本上稍微有點眼力的人就能看得出來。

楊彪冷冷一笑:“那麼袁公路佔據江東就能一統天下了?你清楚江東之地割據有餘、爭霸不足,袁公路就不知道?難道袁公路傻?放着淮南富裕之地不要,偏偏去揚州那個偏遠的地方?”

“德祖,你太過自以爲是了!”

楊修一愣,隨後有些激動的爭辯道:“父親此言何意?我只不過是說明形勢罷了。而且袁術此舉確實愚蠢,若是我就會在一開始就選擇冀州或者豫州,隨後迅速一統河北或中原,繼而一統天下,輕而易舉。所以說袁公路一開始就選錯了,他放棄了能夠迅速一統天下最好的機會。”

楊修一直看不起袁術這個叔父,認爲他一無是處,只不過是投了個好胎而已。對於袁術放棄豫州一事,他只覺得自己這個叔父真的是愚蠢至極,根本看不清形勢,放棄豫州那麼富饒的一個地方,卻選擇了揚州那個窮鄉僻壤。

聽了楊修的反駁,楊彪面色越發難看了:“你真以爲天下衆諸侯和世家傻嗎?你能看出來的他們看不出來?你能想到的你叔父的謀士也都能想到。我可以明確告訴你,袁術若是在冀州舉兵,現在的情況不會比袁本初好到哪裡去。而且就是現在的河北,有公孫瓚牽制,五年之內袁本初絕對統一不了河北四州。”

“而若是袁術在豫州舉兵,不壯大則已,一壯大周圍的諸侯必然對他羣起而攻之。袁術現在只不過是被困在江東而已,靠着長江之險自保無虞。若是當初他選擇以豫州爲根基,就他現在的這個惹禍能力,早就被周圍的諸侯滅掉或者打跑了。真以爲起點高就能爲所欲爲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千金難得一平衡,亂世之中太早冒頭可不是件好事。最先冒頭的基本只有一個結局,爲王前驅。像袁術歷史上被羣起而攻之,稱帝固然是一方面,但袁術當時勢力過分的強大才是主要原因。

戰國時期強秦之所以能夠不疾不徐的吞併六國,是因爲有函谷關的存在。

六國不是沒有一同攻打過秦國,但由於函谷關難以攻下,而且還基本是進攻秦國的必經之地,所以才失敗了。

強秦有了函谷關自保無虞,這才能夠如此強大還不受削弱,有機會將六國逐個擊破。

若是袁術當初選擇了豫州,就憑他強大的根基和勢力,再加上弒帝一事,早就被曹操等人甩個罪名羣起而攻之了。雙拳難敵四手,到時候袁術最好的結局估計就是將豫州讓出來自保,退守江東。畢竟豫州雖然強大,但無險可守,而且四面皆敵。

袁術選擇的道路註定他不得不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所以一開始他就選擇了江東這麼一個易守難攻的邊緣之地。

選擇了豫州又怎樣?最終的結局要麼就是向一些人妥協、違背自己最初的意願,要麼就還是得灰溜溜的把豫州讓出來。

所以說不是袁術傻,而是楊修太自以爲是、想的太簡單了。

“而且如果一切都如你所說,那麼最終一統天下的一定就是袁本初嘍!我可以明確告訴你,爭霸天下永遠不是那麼簡單。天時、地域之類的固然重要,但真正成大事還是要靠能力。袁本初雖說搶佔了先機,但未必能夠笑到最後。”

楊彪真的難以想象自己的兒子竟然會蠢到這種地步,真以爲打天下是過家家啊!要是爭天下靠的就是底蘊和地盤,那麼還打什麼?直接把天下讓給袁家就好了!

天下最強的兩個州,冀州和豫州基本都是袁家的,你拿什麼比?

“現在關中和西涼羣龍無首,你得之而成西秦之勢也不是什麼難事,爲何你不敢嘗試一下呢?”

在楊彪犀利的眼神之下,楊修只覺得無力爭辯,微張的嘴脣發白卻不知該怎麼解釋。

看到自己兒子這麼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楊彪嘆了口氣:“不要說西涼人口稀少、紛亂不堪等原因,這些都是藉口。凡成大事者,那個不是歷經了磨難和艱辛?當年高祖成帝業也不過是依靠了交通閉塞、難以進出的巴蜀之地。”

益州雖說易守難攻,號稱天府之國,但確實不是一個適合爭霸天下的好地方。地勢太過陡峭,運兵運糧都很不方便,有糧食帶不出去有什麼用?諸葛亮六出祁山全部失敗,益州難以進出的缺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以說,德祖。你終究不是人主之資!因爲你太“聰明“了,最多隻能做一謀士。你永遠只看到大勢已去、天時不在,根本沒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可能成爲英主的!”

楊修呆呆的站在原地。楊彪的話如雷貫耳,狠狠的打擊了他那脆弱而又高傲的心,令他久久難以平靜。

楊彪看到楊修這個樣子,心中也是極爲不忍,內心輕嘆道:兒啊,可不要怪爲父。日後爲父不在你身邊,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若不是這個兒子要離開自己前往江東,楊彪還真不願意如此的打擊他。畢竟誰沒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楊修還小,驕縱一些也是正常的,日後經歷的事多了,他自然會如同自己一樣變得老練沉穩。

只可惜時不我待,現在沒時間讓他自由成長了。寧願毀掉楊修的自信,楊彪也要除掉他的高傲。要不然在江東以楊修的性格,恐怕還真的難以混下去。

畢竟袁術可是個霸道的主,而楊修又喜歡自作聰明,萬一真把袁術惹惱了後果可難以預料。所以一向對楊修寵愛有加的楊彪纔會如此狠心,在他臨走前說出這番話。

楊彪略顯疲憊的從神色呆滯的楊修身邊緩緩走過,離開了。只留下一個失魂落魄的身影。

走出門外,遙望着遠處美麗的夕陽,楊彪輕聲喃喃道:“袁公路,你既有如此器量,應當不會讓我失望吧!”

大漢已經逐漸走向沒落,楊彪在天下諸侯中最看好的其實不是袁紹,而是有魄力選擇一手將大漢最後的希望破滅掉的袁術。

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兩州世家結樑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爲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八百一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戰書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五百九十九章 挑釁失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六十九章 回收土地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剽悍的徐庶不需要解釋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八十三章 無賴戰術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十章 資質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量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所謂資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七百七十二章 周公瑾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二百九十四章 山谷埋伏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七百九十三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七百五十二章 情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
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兩州世家結樑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爲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養豬第八百一十一章 謀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一章 我是袁術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戰書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五百九十九章 挑釁失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五百五十三章 秒殺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楊彪訓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詐敗第六十九章 回收土地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剽悍的徐庶不需要解釋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八十三章 無賴戰術第四十六章 政事第十章 資質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六百四十六章 英勇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量出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六百八十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瓚的騰飛第一百零九章 荊州世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所謂資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十五章 可怕的世家第七百七十二章 周公瑾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順之威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二百九十四章 山谷埋伏第七百六十一章 絕境前的瘋狂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七百九十三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七百五十二章 情義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代出場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八百二十六章 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