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帝位與權力

“袁公路之嫡長子袁耀,玄德你怎麼看?”曹操問道。

“雖驍勇,但卻最多爲一主將,難爲人主。”劉備的眼光一向毒辣。

通過袁術作弊似的提升資質,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袁耀這麼些年來在軍中南征北戰,一身武藝也至二流巔峰,突破一流也是指日可待。

但是正如劉備所言,人的資質可以改變,但是性格和思考方式早在幼時就基本已經限定。袁耀明顯不是一個智者,甚至可說是頭腦簡單,既沒有孫策那種霸氣一展八方來投的本領,又不善於兵法韜略。爲如樂進、曹洪這種水平的主將,基本就是其一生的極限了。若是爲人主,甚至是爲帝王,其根本就不夠資格。

“不錯,此子我於其年幼之時就曾見過。當時其被袁公路極爲寵溺,不過一紈絝子弟,性格蠻橫、不學無術,完全是個無能的蠢材。雖說其這些年成長了不少,令某有些刮目相看,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的一生也就如此,根本不可能爲人主。”曹操沒有一絲委婉的直接道。

“那孟德是覺得袁公路不會讓其繼位嘍?”劉備若有所指道。

“不錯。袁公路稱帝至今,都未定下太子之選,明顯是有所猶豫。雖說嫡長子爲先,但是總不能放着子嗣之中的優秀者不選而選擇一愚者吧。若是袁耀資質普通也就算了,爲一守成之君尚可。但其明顯就是隻有爲將之才卻頭腦簡單,征戰沙場尚可,若是爲君怕也只能是個傀儡。只要袁公路其餘子嗣之中有一資質不錯者,其基本就不可能爲帝。”曹操道。

“王室傳承之事,一向複雜。其中影響因素太多,袁耀能否繼位,還得看袁公路自己怎麼想。”劉備輕笑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曹操這種生兒子的本事,幾個兒子基本沒一個廢物,而且都各有所長、才華驚人。長子曹昂妥妥的明君模板,仁厚而不失威嚴、剛強而不失睿智。剩下几子,或有丞相之才,或有大將之資,或智慧驚人可爲良謀,或詩才橫溢名滿天下,都可爲良佐。因此,曹操對於子嗣傳承之事根本就不需過多擔心,嫡長子近乎完美,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袁公路收下諸多義子,意思不是很明顯嗎?袁耀無能,袁公路明擺着是不想讓其繼承大統。”曹操道。

“人的想法是會變的。袁公路現雖已有四子,但其餘三者皆尚且年幼,性情不定。如今天下以被其盡皆拿下,子嗣之事怕是很快就要被有心人提出來了。屆時怕又是一場看不見的血雨腥風。”劉備微嘆了口氣道。

提到此事,劉備不由得就想起了靈帝立少帝劉辨之事。漢末之亂的導火索便是此事,子嗣之事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會致使王朝的滅亡。

“國因一人而興、因一人而亡,何時能夠擺脫這種命運。”

“自古如此,如何能夠改變?況且大漢也不是因一人而亡,而是本就已千瘡百孔、存在太多隱患,大廈將傾,帝位只是個引子罷了。”曹操帶着莫名的意味道:“若想國長久不衰,要麼,就建立帝位繼承人嚴格的培養和甄選機制,盡力保證不出昏君、多出明君。要麼,就將皇權分離。”

“將皇權分離?”劉備皺眉道:“孟德你怎會生出如此荒誕的想法?”

“是袁公路曾與我提起的。”曹操目光之中滿是複雜:“天子,是象徵更多於權力和責任。畢竟似文若和諸葛孔明這種大才不是單靠培養便能培養出來的。他們的天資乃是天賜,成長環境和經歷也都不可複製。有這種大才相助,天子根本無需插手政事。正如我一樣,有文若管理政事,我根本不需插手,只要監督監察一二即可,因此可以將心力盡皆放到征討四方以及對付世家等事上來。”

“而天子,也可如我一般。將內政之事分於丞相,將軍事之事交由太尉,而自己,掌控裁決之權、軍權以及監察之權即可。天子勤勉政務,看似賢明,實則不利於國。將所有政務分於羣臣,平衡各方,理清權力和義務,分化權力、相互監督,這纔是賢君應爲。你看現在的袁公路,除了征戰之時他都在做什麼?飲酒作樂、逗弄幼子,結果朝政不是愈發的承平了?”曹操道。

“天子,其實更像是一國之象徵。其存在的意義是將帝國的聲音統一,指定帝國的方向。與此同時,平衡各個階層,壓制世家門閥,保護百姓的權力和安定生活。”

劉備聞言目瞪口呆,嘴巴微張想要反駁些什麼卻又不知如何反駁。曹操所言聽起來荒誕不經,但細細品味之下卻似乎又有些道理。

“你和袁公路的想法還真是清奇。歷代以來皆是皇權至上,如此荒誕的想法恐難實施,其中隱患頗多。況且,我等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難不成就讓後世子孫交出手中之權安心爲一擺設嗎?”劉備搖搖頭道,他還是難以接受這種想法。

“並非爲擺設,而是爲掌舵者。每代不可能皆出明君,但每代皆可出賢臣能臣。削弱皇權加強相權,對掌權者而言看似是一種約束限制的愚蠢行爲,但卻可以盡力避免昏君的影響,確保國家的發展和延續,於長久而言是有利的。”曹操道。

“可如此一來,相權如何遏制?若是丞相勢大,即使天子掌握大軍、裁決之權,怕是也不免會被架空。”

“執政之權,司法之權,監督檢舉之權可分開,同級之間可相互監督,以制衡相權。”曹操道。

“如此分散權利,於政務執行和國家決策而言怕是不利吧,若是相互攻訐推諉怎麼辦。”劉備冷笑道。

“此時就要看丞相和天子的了。天子若賢德,可力壓羣臣,畢竟從地位而言天子纔是至尊至貴。能力足夠的話,插手政務羣臣也沒有制止的可能。若天子無能,丞相有能,丞相自也可力排衆議,壓制羣臣。這些手段並非分政權,而是監察制衡,畢竟司法和監察可與政務分離,不入政務之列。”曹操道。

“孟德兄你難道發覺不到自己所言之中的矛盾漏洞嗎?”劉備道。

“袁公路有句話說的很對。事隨時移,這世上沒有亙古不變的事物,更沒有完美的制度,只能說適合國情、符合時代的便爲好的制度。方纔我所言之制度確實漏洞不少,但卻也可不斷改進完善。而且,大漢的制度已確定不可長久,其中疏漏太過於嚴重,難以施行。最關鍵的便是皇帝權勢太重。”曹操道。

“東漢皇帝多爲稚子,因其易於掌控,雖掌握權柄卻與傀儡何異?外戚、宦官把持朝政,世家門閥瓜分利益,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致使國家衰落。由此可見,皇權過重並非好事,容易導致權力被有私心而無能之人掌控,非但不利於皇室,更不利於國家。分下權力並理清相應的義務和職責,相互制衡促進方是上策。”

劉備雙拳緊握道:“一派胡言,漢室之衰是因爲外戚猖狂、宦官無德,只要廢除二者權力,並確保天子並非稚子且不愚昧即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天子即是大漢。”

曹操輕輕搖了搖頭:“如此爭辯毫無意義,你我都說服不了對方,一切就讓時間來證明吧。終有一天你我和袁氏兄弟二人所建之基業也會如大漢一般倒塌,屆時就看誰能笑到最後。”

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一百七十章 各方心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六百四十八章 震驚天下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二十四章 郭嘉的禮物第三十九章 貧富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四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七百三十五章 袖袍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五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九百四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六百二十三章 蹋頓的疲憊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袁第一百零四章 不安的劉表第三百零一章 地圖和藥方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爭和商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五十四章 錯失良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十九章 鬧翻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三百零五章 馭獸之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六百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四十章 活躍的江東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九百一十三章 研究象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六百五十章 缺人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蠻之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三章 認主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守北平
第四百三十八章 逃亡第一百七十章 各方心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智若愚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六百四十八章 震驚天下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二十四章 郭嘉的禮物第三十九章 貧富第八百四十七章 洞徹人心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四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七百三十五章 袖袍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五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九百六十章 通敵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九百四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六百二十三章 蹋頓的疲憊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五百零六章 詭辯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袁第一百零四章 不安的劉表第三百零一章 地圖和藥方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爭和商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五十四章 錯失良機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一百九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班底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九十九章 鬧翻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三百零五章 馭獸之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六百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九百三十三章 佈置第四百一十七章 宣旨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四十章 活躍的江東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二百二十三章 弱得不行的益州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次夜襲第九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九百一十三章 研究象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焉暴怒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急如焚第八百九十二章 打蛇七寸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三百一十七章 諸葛亮的苦惱第六百五十章 缺人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蠻之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三章 認主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九百一十四章 試探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六百七十一章 察覺第六百一十二章 死守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