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

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

三月下旬,天氣愈發炎熱,這日下午,趙官家正在後宮臨湖涼亭內閱讀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身邊除小林學士以備諮詢外,居然還有首相呂好問陪坐。

且說,靖康之變,金人把掠奪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金銀上面,連銅錢都不要,但這不代表皇家典籍沒有被掠奪,畢竟有個完顏希尹嘛……別人都搶金子搶女人,他在那裡搶圖書搶典章,鐵了心的要做蕭何的。

當然,希尹一個人的破壞力度終究有限,他也不可能逼迫自己下屬放棄金銀全都給他裝書,所以更多的書籍、典章損失只是來自於後來的戰亂,算不上系統性的損失,再加上大宋文風昌盛,很多書籍各地多有版印傳播,想找起來也不困難罷了。

這倒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實際上,朝中已經有人建議收集整納典籍,勘定錯漏,重新設立官修本了……理由是現在書籍遺留在外,頗有人拿着一些版印質量差、錯漏百出的典籍去誤人子弟。

不過,這種事情跟趙官家的閱讀體驗並無關係,因爲《新五代史》屬於私修史書,而歐陽修一開始就說了,他就是噁心五代期間綱常淪喪,道德崩壞,所以要仿照‘春秋筆法’寫一本史書來抨擊那些‘毫無廉恥’之輩……換言之,《新五代史》更多的在於文學性和藝術價值,也在於綱常倫理,卻跟考證與史學價值沒太多關係。

甚至連宋代人自己都說,歐陽修就會‘嗚呼哀哉’,做‘第二等文章’。大概就是說,網文寫的再好也只是網文,算不得文學的意思。

故此,趙玖拿來也只是當小說做排遣的……他和呂好問在這裡等應該是今日返回東京的韓肖胄。

然而,從中午等到下午,等到趙官家都囫圇吞棗式的看了好幾‘代’了,韓肖胄卻始終不見人影。最後,隨着日頭偏西,趙官家已經無聊到直接去找馮道的傳記了,纔看到楊沂中引一名中年紫袍官員匆匆而至,而趙玖這才放下史書,稍稍斂容。

他知道,來人必然是韓肖胄,因爲之前有人給他科普過,韓肖胄這個人剛一恩蔭入仕,做了個區區開封府司錄,便被輕佻至極的太上道君皇帝給撞到,然後一問姓名家世,便直接賞賜了衛尉少卿的職務,並特別賜給了三品紫袍……而此人也成了難得的紫袍知州。

而果然,此人來到跟前,眼見着一番見禮,卻正是那個年紀比趙官家大了一倍,輩分卻矮了一輩的韓氏嫡長。

雙方見禮完畢,早已經等到不耐的趙玖直接蹙眉相對:“韓卿遠來辛苦,只是臨到東京卻如此拖沓,近半日功夫方纔入城?”

韓肖胄上來便被呵斥的有些發懵,但還是勉強解釋:“好教官家知道,臣昨晚到東京南面青城,臣堂叔便往青城告知了官家旨意,故此,今晨啓程來見官家時,便只好棄了馬匹,改坐騾車,這才稍晚……”

此言一出,亭中一時寂靜無聲,趙玖明顯也懵住了,半日方問:“朕何時有旨意給你那幾個堂叔,又何時要你坐騾車入城?”

不知道是不是天熱,韓肖胄一時滿頭大汗,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官家確有此番旨意,只不過不是專旨罷了。”眼見着韓肖胄不知所措,一旁坐着的首相呂好問卻是適時出聲。“之前官家在淮上,便有旨意,以國事懸危,不許官員乘轎,後來到南陽又有旨意,以軍隊乏戰馬,百姓乏耕牛,不許官員擅自以健馬爲坐騎,也不許婦人再擅自乘坐牛車出行……”

“正是如此。”韓肖胄趕緊跟上。“臣幾位堂叔便是這般跟臣說的,乃是說京城文臣皆騎驢乘騾,臣爲了尋騾車,多少耽擱一些功夫,還請官家恕罪則個。”

趙玖看着對方誠惶誠恐姿態,一時居然覺得理虧,半晌無言後方才硬着頭皮跳過了這個話題:“且不論此事,過河之後,韓卿知道如何做嗎?”

“臣必然不辱使命!”

一身紫袍的韓肖胄聞得此言,不顧禮儀直接伏在地上大禮相對,驚得一旁小林學士與楊沂中外加藍珪一起後撤好幾步,呂好問更是騰地一下站起身來躲開,而等到這位紫袍知州擡起頭來,卻已經眼眶泛紅。“臣自江州動身之前,老母有言與臣,告誡臣世受國恩,當受命即行,不得失禮、失節,雖九死亦要全太后歸京……老母說,老母說,勿以她年老爲念!”

言至最後,此人居然淚流不止。

趙玖也明顯驚了一下,卻是將之前攢的一肚子不滿和一肚子話給硬生生嚥了下來,只是小心相對:“韓卿且起身……既然老夫人已經有叮囑,朕就不再叮囑了……朕記得你父親做到相州知州便去世了?”

“是。”

“幸虧卿有賢母,”趙玖直接望向了呂好問。“如此賢母,最高可贈何等品級?”

呂好問倒也有些受驚嚇的感覺,卻是言簡意賅:“國夫人,去年年中官家賞賜嶽太尉母親的寧國夫人便是如此。”

趙玖即刻扭頭對上韓肖胄:“當加封令堂榮國夫人!速速起身吧!”

韓肖胄愈發感激,這才起身,而趙玖又好言叮囑了一番,便讓他先回東京宅邸安歇,只待明日領了迎奉使的差遣,便隨金國使者一併北上。

就這樣,眼見着韓肖胄來而復去,趙官家足足幹坐了半刻鐘,方纔去看身側依舊立着的呂好問:“呂相公,朕聽說你們是姻親?”

“是。”呂好問回過神來小心相對。“韓大尹的祖母,乃是臣的姑姑……”

“這麼算起來,咱們君臣倒是沒差輩……”

趙玖咕噥一聲,周圍人只做沒聽見。

而稍頓之後,趙官家環顧左右,眼見着周圍除了幾名衛士,就只有小林學士和藍珪在側,便乾脆對着呂好問直言了:“呂相公覺得,你這位姻親,是不是在作僞,裝蠢?”

呂好問微微一怔,繼而緩緩搖頭,卻不知是贊同還是反對,又或者是沒看出來。

趙玖一聲嘆氣,卻是說了心裡話:“朕也不瞞呂相公,自那日完顏兀朮來信起,朕便覺得有些事情不對,韓肖胄自請北上,與兀朮的書信同時到來,未免太巧了些……”

呂好問無奈,終於硬着頭皮懇切出言:“官家,韓肖胄世受國恩,絕不可能裡通外國。”

趙玖一時蹙眉。

“官家……”另一邊小林學士也醒悟過來,卻是低頭相對,小心而言。“韓大尹父親去的早,不好說,但他祖父儀國公(韓忠彥)爲相時,便被人稱之爲諄諄君子……臣以爲韓肖胄絕類其祖。”

諄諄君子,便是廢物無能的意思了,跟今天韓肖胄的表現倒也對的上。

不過,趙玖瞥了一眼有些尷尬的呂好問,卻又緩緩搖頭:“其實,朕也沒疑他,因爲仔細想想,韓肖胄在江州,如何隔着幾千裡和一道黃河天險防線與北面交通?所以朕一開始就想,韓肖胄如此人物自請北上,必然是因爲上下人心如此,皆以爲南北安定,可以恢復往來。但此時完顏兀朮行此舉,未免顯得太過於迎合到了咱們這邊的人心。”

林景默若有所思,復又沉默不語。

呂好問卻是無奈,只能正色相對:“官家以爲是怎麼一回事呢?”

“朕自然是以爲完顏兀朮另有所圖了……”趙玖在座中平靜言道。“不瞞呂相公,朕今日喚你來坐,不只是讓你陪朕接見韓肖胄的,朕其實是想告訴你,朕一直懷疑,金國此番舉止,是想用宣和太后亂朕心緒,並迎合大宋上下人心,以遮掩什麼!明日韓肖胄便要動身,這才與你來說。”

呂好問微微嘆氣,卻又反問:“敢問官家,那又如何呢?”

趙玖也是一聲嘆氣……誠如呂好問所言,那又如何呢?

其實,趙玖原本已經放鬆了下來,但完顏兀朮的刻意麻痹反而讓他窺到了一絲東西,可是窺見歸窺見,他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而這,就是沒有軍事主動權的危害了,明明已經有了懷疑,卻無法證明什麼,只能被動等待情勢顯現。這些天,他想了很久,卻發現自己連提前調度兵馬支應都做不到,因爲所有兵馬都各司其職,一旦閃開便是主動露出一個大口子,而韓世忠在蔡州,已經是最佳的支援位置了。

非只如此,理性告訴他,猜度只是猜度,強行要求士民提高警惕,只能導致軍民疲敝,等到金人真來的時候,更加不堪,甚至金人可能會不來,這樣徒勞讓他喪失威望,所以他甚至無法在札子中與軍官們敞開了說……只是讓他們用心防守,不要因爲暑日到來便放鬆警惕。

“也罷。”想了半日,眼見着馮益馮二官在遠處探頭探腦,趙玖卻是起身拋下此事,與呂好問作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呂相公自去,朕也有事……”

呂好問當即告辭。

然而,就在呂好問轉身走了四五步後,趙玖看着亭中桌上一物,心中微動,卻又起身喊住了對方:“相公留步。”

呂好問一時詫異回頭。

“此物贈給呂相公。”趙玖在小林學士沉默注視之下,將看了半日的《新五代史》折了一頁角,這才捧着書走出亭來,給呂好問遞了過去。

呂好問不明所以,但還是躬身謝過,然後雙手捧書,在藍珪的陪同下離開了後宮。

而等這位當朝首相與內侍省大押班一起轉過一處彎來,卻又見到馮益引一人立於道旁對他們匆忙行禮問好……呂好問只覺得後者眼熟,便微微一頷首就走了過去,等到又轉過一處彎來,方纔想起,那是翰林醫官使潘永壽,也是潘貴妃親父。

這件事,讓呂相公心中微微起了一些波瀾。

且不提呂好問如何回去讀書,只說宮中這裡,一日燥熱,當日晚間趙玖例行休息到了潘貴妃處……自從回來以後,他倒是十之八九都宿在此處,今日也不例外。

但這一日,睡到夜間三更時分,卻忽然有藍珪與楊沂中一起隔門相呼。

趙玖陡然驚醒,直接披着衣服出來,卻居然半點驚慌之態都無:“可是金人終於動了?”

“不是。”居然是藍珪而非楊沂中俯身相對,遞上札子。“大家,樞密院急轉襄陽留守相公劉汲、荊湖北路制置使馬伸、江南西路制置使劉洪道聯名急件,洞庭湖鐘相反了!”

趙玖一時懵住,根本不去接札子。

足足數個呼吸後,這位趙宋官家方纔蹙眉相對:“前年不反,去年不反,今年爲何反?”

楊沂中和藍珪面面相覷,當然毫無言語,這事輪不到他們開口。

“前年官家親身在南陽,相距區區數百里,鐘相不敢反;去年官家大勝,又加封他許多虛名官職安撫,他樂的自在,卻是已經不願意反;而按照幾位札子上所言,今年湖北春澇嚴重,剛剛發了水,眼見着秋收不成,偏偏去年又加了田賦,百姓一時沸騰,他周圍心腹之人只覺得這是最後機會,而若鐘相還想做他的大聖爺爺,便只能反,官家不必疑慮……”崇文院內,匆匆點燃的燈火之下,剛剛入宮的樞相汪伯彥率先開口,倒似乎並不以爲意。

“不錯。”另一位相公許景衡也頗顯從容不迫。“要臣來說,洞庭湖這個地方,早在靖康中便已經結社自保,不聽官府提調,算是遲早要反,而去年加了賦,今年遭了災,卻是必然要反,根本不是鐘相一人願不願、敢不敢的事情……鐘相不來反,自有他人反,而且必然是在洞庭湖起來仗着那個什麼社來反!”

燈火之下,趙玖望着侃侃而談的許景衡,復又將目光轉向稍顯疲憊和憂慮的呂好問身上,卻是徹底醒悟。

“官家,要臣來說,此時他反,反而正好,趁此時機,發兵剜去這塊病竈!”出身湖北的陳規也言之鑿鑿,難得慷慨激昂。“韓世忠就在淮西,直接讓他南下平叛,並可稍從梁山泊調用幾位妥當的水上將領,足可抹平此事。”

“不錯,若金人來攻時,他鐘相起兵,尚可重視,但今日局面,卻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許景衡今日情緒明顯不賴。

趙玖緩緩頷首,幾乎是一字一頓:“幾位相公今日言語,堪稱真知灼見,讓朕如遭棒喝,真有名相風采……不錯,天下事到了一定份上,根本不是誰願意做,誰不願意做的,有些事情,本是必然之事,正該迎頭而上!”

見到官家如此配合,許景衡難得滿意捻鬚:“如此,不如正式遣韓世忠南下平叛。”

“可以!”趙玖昂然起身。“不過事關軍事,且情形緊急,就不必再拘於形勢了……咱們兵分兩路,一面從都省、樞密院發明旨,要劉汲、馬伸、劉洪道三人組織義軍,防禦州府,儘量圍困鐘相,一面由朕直接發中旨讓御前班直快馬帶往韓世忠處,讓他即刻動身,務必做到難知如陰,勢如雷霆!”

許景衡一時猶豫,滿臉疲態的呂好問卻乾脆俯首稱是:“臣以爲可以。”

不待其餘幾位相公應聲,趙玖點了點頭,便乾脆轉身離開。

就這樣,當夜,無數旨意、金牌隨無數快馬奔馳四處,城門一夜不合,倒是驚得全城上下一時震動。

翌日,得知是南方洞庭湖造反,上下方纔稍安。

而這一日,迎奉使韓肖胄也隨金人使者高景山一起北返。

兩日後,韓世忠大軍果然剛一收到中旨便轉向南陽,有趣的是其餘各處御營兵馬也有動靜,但也就是此時,太行山那邊忽然拼了命一般傾盡全力送來情報,河北各地猛安謀克,開始大面積動員集結!

消息傳來,京中高層一時驚惶,甚至於走漏消息,引得東京城內連日動盪,唯獨趙玖紋絲不動,宛如尋常作態。

而又過了五六日,就在恢復了軍管的東京剛剛喘了一口氣的時候,不同方向的三個消息幾乎是同日依次到來:

其一,就在河北地區的猛安謀克開始動員的同時,完顏婁室時隔兩月再度出兵,搶在三月結束之前,起西路軍大兵不下六萬,渡河出延安府,鄜州、丹州全線告急……而考慮到消息的延遲性,此時說不定兩個州已經沒了一個,乃至於全都沒了。

其二,河北地區的猛安謀克們,也就是金國東路軍的核心部隊們,動員集合方向,居然是兩處,一半往大名府而來,一半往太原而去,與此同時,西路軍剩餘兵馬也全線動員,卻明顯是向陝北延安彙集。

其三,本該在南陽轉向去南面洞庭湖的韓世忠,在行到南陽境內時,忽然對下屬展示了一道新的官家中旨,然後棄湖北於不顧,轉向向西朝武關進發,並要求南陽府通過武關往關西遞解庫存糧草,知南陽府的閻孝忠目瞪口呆,只能一面目送韓世忠離去一面派快馬往東京詢問……爲何都省、樞密院的旨意與中旨不合?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東京城,已經沒人在乎閻孝忠的驚疑了,因爲閻孝忠要問的兩撥人,其中官家本人已經開始全副武裝,準備御駕親征,往洛陽去了;而與此同時,因爲起居郎虞允文的報信,臨時得到消息的崇文院都堂官員,則匆匆聚集起來,繼而在四位相公的帶領下在後宮、前宮之間的宜佑門前攔住了趙官家,並試圖阻攔趙官家的這次任性舉止……崇文院都堂那裡已經沒人管事了。

畢竟,事到如今,局勢已經很明朗了,金人之前以遣返太后來麻痹趙官家,以過年時那次出擊來麻痹天下人,此番根本就是處心積慮,傾國之軍合力往西而去……二十萬大軍,怕是隻有五六萬用來牽制東線,其餘十五六萬則全都要蝟集到關中一帶,明顯是要併吞整個關中,乃至巴蜀。

如此兵力,何等兇險?官家輕身而去,萬一遭不測又如何?

“朕只是去洛陽坐鎮。”宜佑門前,趙玖負弓着甲,好整以暇,望着身前四位相公所領的數十名重臣,也是一時失笑,而與此同時,楊沂中、劉晏、林景默等近臣卻都立在門內,看這樣子,倒好似是有人專門等在此處一般。“諸卿何至於此?”

“官家以爲臣等會信嗎?”許景衡當先大怒。“既然金人要併吞關中,官家此去洛陽有什麼用?何況官家素來視臣等如敵寇,早有暗中準備,韓世忠此時怕是已經到了武關吧?”

“朕怎麼可能視諸卿爲敵寇?朕視今日來此的諸卿爲心腹!”趙玖立在宜佑門前的臺階上,目光掃視了匆匆趕來的這些人一圈,不禁連連搖頭。“今日來的,不是朕的近臣,就是朕從南陽時便一力提拔的重臣……如今這座城內,若不能信你們,朕便真無人可信了!”

許景衡也是一滯。

而汪伯彥此時卻是趁勢上前,苦口婆心:“官家,官家既然知道臣等忠心,卻也該稍作考量……此去前線,着實兇險!”

“這不是沒辦法嗎?”趙玖依舊不急不躁。“棄了兩河,難道要再棄關西嗎?關西沒了,中原能保?”

汪伯彥、許景衡登時語塞,不少人乾脆落淚,但很快,衆人便將目光越過了資歷極淺的陳規,對準了另一位相公,正是早已經事實上建立起了相當威望的首相呂好問。

呂好問雙目通紅,緩緩向前,就在宜佑門前的臺階上朝趙玖拱手向前:“官家!仗是要打的,但你一人系天下之安危,而此時咱們又不比當日明道宮中那般落魄,已經有了一些兵馬和根基,何妨將關西戰事交給宇文相公與韓世忠?無論如何,官家本人卻不該再去冒險的……”

“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徵。”趙玖搖頭不止。“朕不去前線,如何能勝?”

這話轉的有些突兀,呂好問還以爲對方會引用曲端上次提出的理由呢,但他還是本能駁斥:“官家不能跟唐太宗相比吧?古往今來,唐太宗只有一人。”

而此言一出,呂好問自己便覺得哪裡似乎有些不對。

“這一次其實沒那麼兇險,金人雖說出其不意,但畢竟是逆天時而爲,若能儘量依靠陝北地形拖他一陣,等到暑熱,我軍養精蓄銳已足,再行出擊,便可如泰山壓卵了。”趙玖繼續辯解,可聽起來反而顯得有些大言不慚。

“官家不是泰……”呂好問幾乎是脫口而出。

但一言未盡,這位當朝首相終於意識到官家和他之間的對話哪裡不對了……這位官家在刻意用《馮道傳》中一段對話來誘導他。

而《馮道傳》,正是那本趙官家贈送他的《新五代史》中折了角的那一頁所在。

而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後,呂好問愈發無奈苦笑:“官家是自比周世宗呢?還是把臣當成了馮道?”

非止是呂好問,今日能在聽到消息後涌到延福宮的大臣,哪個不是飽學之士,便是最年輕的虞允文也是進士及第,所以衆人紛紛醒悟……官家和首相根本就是在學《新五代史》中周世宗柴榮與契丹決戰前和馮道的言語。

其中,趙官家學的是周世宗柴榮,也是誘導者,而呂好問儼然被當成了馮道。

不過,想明白以後,衆人臉色更差。

畢竟,雖說周世宗贏了那一戰,定下了後周基業,但故事中的這兩個人下場可都不是很吉利……馮道名聲極差不說,正是這一戰後直接死掉,而柴榮的結果就更不必多說了。

回到眼前,趙玖見到呂好問醒悟,也是一聲嘆氣,卻又直接向前兩步下了兩層臺階,並以手握住了呂好問之手,這才懇切相對:“呂相公,朕是把你當成了馮道,但卻是把自己當成了後晉高祖石敬瑭……”

衆人陡然一滯,一時摸不着頭腦,而呂好問卻是身形微微一晃,直接恍惚起來。

但很快,熟知典故的其餘大臣也紛紛醒悟,繼而驚恐或驚疑起來,但驚恐與驚疑之中,居然也有人本能驚喜。

且說,馮道出仕了十個皇帝,其中自然包括後晉高祖石敬瑭,而石敬瑭與馮道之間最著名的典故,便是石敬瑭死前託孤的事情了……石敬瑭此人雖然是著名的兒皇帝,但也可能是對馮道最爲敬重信任的一個皇帝,他活着的時候,把政務全數託付給馮道,臨死了還把自己尚在襁褓中幼子抱給了馮道,以作託孤。

而馮道接過石敬瑭的兒子,答應了對方的託孤,但等石敬瑭一去,卻以‘國賴長君’爲名,轉身立了石敬瑭已經成年的侄子。

“朕讀《新五代史》,覺得歐陽修的文采着實出衆,但其餘方面就未免太過低劣了……譬如說,石敬瑭託孤於馮道這件事情,歐陽永叔大加嘲諷馮道不忠、無德。”趙玖握着呂好問的手,娓娓道來,言至此處,忽然輕笑。“這種事情,朕之前感觸並不深厚,甚至也覺得馮道有點負了石敬瑭,可自從這次回來,得知潘妃有孕後,朕勉強又可自稱‘爲人父’之時,卻纔忽然醒悟,馮道此舉是真的傾全力以報石敬瑭的知遇之恩了!而石敬瑭死前一言不發,只將幼子讓人抱給馮道,也不是在爲幼子求什麼帝位,那就不是一個當爹的該做的事情!因爲以五代之亂,強扶一個襁褓中的幼兒,不是送他去死嗎?而馮道舉止,纔是真不負石敬瑭託孤之意。實際上,朕若沒記錯,石敬瑭的那個兒子好好地活到了後晉滅亡,根本就是病死的。”

“官家……”呂好問一時淚涌,儼然已經猜到趙玖的意思了。

“呂相公、諸卿。”趙玖繼續牽着呂好問的手,卻忽然轉向重臣,肅容以對。“朕與你們今日說句心裡話吧……今日朕是在此處專侯你們的,朕還不至於操切到不做軍事佈置就走的份上,更不至於視你們這些心腹大臣爲無物。”

衆人多無言語,儼然早都意識到了這一點,而越來越多的人卻已經開始如呂好問一般哭泣起來。

“既然是心腹,朕有一言,雖然明知道說出來要惹你們厭,但若不能說給你們,朕便是死了都不能甘心。”趙玖望着這些人,難得誠懇。“你們早該看出來,朕厭惡二聖!但尤其厭惡太上道君皇帝!因爲靖康之中,他以天子棄萬民,以君王棄臣僚,以父棄子,以夫棄婦!實不當爲人君、爲人父、爲人夫!但朕越是恨他,越不能在此時重蹈覆轍……你們說,我怎麼能在自己將有子嗣的情況下,堂而皇之棄掉關西千萬子民?如此便是苟且下來,將來朕的子嗣又如何看朕?便是眼下,又怎麼可能真的一言不發棄了你們,直接走了呢?這一次,跟之前一般無二,都是有不得不去的理由!還望你們諒解一二!”

這番話前半截,若是放在朝堂上講,滿朝文武怕是都只能棄官而去……但今日以父子而論,以前方軍情緊迫來講,再加上潘貴妃有孕的消息,還有官家誠懇的態度,尤其考慮到趙官家的爲人子爲人父的特殊狀態,卻顯得大逆不道之餘,多了幾分人性。

足以讓這些重臣不能當場說出什麼責怪的話來。

可即便如此,所有人,包括跟躲在宜佑門後的楊沂中、林景默、劉晏等始作俑者,也都紛紛低頭,佯作未聞。

“呂相公。”趙玖終於轉向了呂好問,並口稱相公,然後口中言語脫出,卻還是複稱,顯然不止是對呂好問一人有所交代。“不瞞你們說,這一戰,朕今日去定了前線,因爲這一戰根本躲不開,但也正如你們言,此戰兇險!而咱們君臣一場,我對你們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萬一我真有不測,而潘妃又偏偏生出來一個皇子來,還請你們千萬不要學諸葛武侯,而是要如馮道一般處置這個孩子……以太后的名義,以國賴長君的理由,從大宗正的幾個兒子裡,挑出一個像樣的來做皇帝,再將李綱召來爲宰相,重用岳飛、韓世忠、張榮、李彥仙這四個人,國家未必不能興復。至於我的孩子,便請你們將他們母子一起帶到東南,做個閒散宗室……如此,我趙玖雖死,也感激不盡!更不枉咱們君臣一場!”

說着,趙玖一面握住呂好問的手,一面躬身行禮。

呂好問早已經淚如雨下,至於其餘羣臣,雖然反應不一,但卻再不知道該如何阻攔這位官家了。

(本章完)

205.第203章 彌合(下)317.第313章 倚河(續)239.第237章 耗殆103.第102章 流言(下)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38.第137章 悖論36.第36章 雪渡(上)364.第359章 報告163.第162章 左右兼濟(上)46.第46章 帳內(上)266.第263章 輿論323.第319章 奏札351.第346章 試探427.第421章 諫言52.第52章 生死(下)89.第88章 召見(下)111.第110章 歸城(續)400.第395章 進言335.第330章 勸說(2合1)385.第380章 同桌同飲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墜(續)417.第411章 河流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8.第8章 絕殺139.第138章 攻心240.第238章 奔援208.第206章 窺見15.第15章 韓世忠反了!266.第263章 輿論135.第134章 五道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113.第112章 解煩(續)86.第86章 流光(下)329.第325章 加冕280.第277章 星漢275.第272章 嶽臺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9.第9章 新局242.第240章 鷹揚228.第226章 思懷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72.第72章 危機(下)354.第349章 有心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46.第145章 夜叉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347.第342章 秋風375.第370章 倉促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67.第166章 疏通上下(下)97.第96章 輕重144.第143章 亂像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58.第58章 元宵(上)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363.第358章 江東77.第77章 臨戰(下)445.番外——退婚253.第250章 往來(下)267.第264章 輿論(續)33.第33章 摜首(下)341.第336章 刺激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131.第130章 三裡109.第108章 重典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307.第303章 故地45.第45章 文書(續)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249.第246章 自擾(續)154.第153章 進軍276.第273章 嶽臺(續)31.第31章 騷動216.第214章 疑雲119.第118章 第三十二張 當國315.第311章 駿馬358.第353章 意外43.第43章 文書(中)230.第228章 潰走118.第117章 來不及了69.第69章 議論(下)230.第228章 潰走225.第223章 廣東話385.第380章 同桌同飲370.第365章 夏雨(續)387.第382章 一進一退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122.第121章 兵力401.第396章 夢囈279.第276章 秘閣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90.第89章 龍蛇315.第311章 駿馬456.同人9:紹宋fgo——塑料騎士299.第295章 財政369.第364章 夏雨155.第154章 來回374.第369章 旨意140.第139章 分歧(上)46.第46章 帳內(上)
205.第203章 彌合(下)317.第313章 倚河(續)239.第237章 耗殆103.第102章 流言(下)393.第388章 衆志成城138.第137章 悖論36.第36章 雪渡(上)364.第359章 報告163.第162章 左右兼濟(上)46.第46章 帳內(上)266.第263章 輿論323.第319章 奏札351.第346章 試探427.第421章 諫言52.第52章 生死(下)89.第88章 召見(下)111.第110章 歸城(續)400.第395章 進言335.第330章 勸說(2合1)385.第380章 同桌同飲174.第172章 舟楫恐失墜(續)417.第411章 河流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8.第8章 絕殺139.第138章 攻心240.第238章 奔援208.第206章 窺見15.第15章 韓世忠反了!266.第263章 輿論135.第134章 五道186.第184章 行旅相攀援113.第112章 解煩(續)86.第86章 流光(下)329.第325章 加冕280.第277章 星漢275.第272章 嶽臺18.第18章 平叛(祝瀟瀟大佬生日快樂)9.第9章 新局242.第240章 鷹揚228.第226章 思懷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72.第72章 危機(下)354.第349章 有心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146.第145章 夜叉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347.第342章 秋風375.第370章 倉促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67.第166章 疏通上下(下)97.第96章 輕重144.第143章 亂像194.第192章 其易其難58.第58章 元宵(上)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363.第358章 江東77.第77章 臨戰(下)445.番外——退婚253.第250章 往來(下)267.第264章 輿論(續)33.第33章 摜首(下)341.第336章 刺激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131.第130章 三裡109.第108章 重典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307.第303章 故地45.第45章 文書(續)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249.第246章 自擾(續)154.第153章 進軍276.第273章 嶽臺(續)31.第31章 騷動216.第214章 疑雲119.第118章 第三十二張 當國315.第311章 駿馬358.第353章 意外43.第43章 文書(中)230.第228章 潰走118.第117章 來不及了69.第69章 議論(下)230.第228章 潰走225.第223章 廣東話385.第380章 同桌同飲370.第365章 夏雨(續)387.第382章 一進一退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122.第121章 兵力401.第396章 夢囈279.第276章 秘閣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90.第89章 龍蛇315.第311章 駿馬456.同人9:紹宋fgo——塑料騎士299.第295章 財政369.第364章 夏雨155.第154章 來回374.第369章 旨意140.第139章 分歧(上)46.第46章 帳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