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

同樣不甘心的還有美國人,明明只是跟着打了一次醬油,居然要享受近似反派主角大英帝國的待遇。

大洋聯盟那麼多成員國,都參加了這次戰爭,憑什麼他們就要享受特別照顧?

找不到原因,那就是政府無能。別的國家都知道及時止損,就他們跟着英國人一條道走到黑,不是無能是什麼?

至於華盛頓政府的努力,抱歉,這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甭管有多少原因,失敗就是失敗。

條約內容剛傳開,合衆國就炸鍋了。各個州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活動,局勢只是比日本好一丟丟。

華盛頓,震耳欲聾的抗議聲響徹天際,饒是在白宮中一樣清晰可聞。

西奧多-羅斯福現在非常的頭疼,反對黨議員已經向國會提交了彈劾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次國會開啓,就會進行表決。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如果不能解決好《維也納協定》的問題,他就要成爲美國曆史又一個被彈劾下臺的總統。

只是推翻《維也納協定》又談何容易?如果可以拒絕,合衆國代表根本就不會簽字。

面對大陸聯盟,合衆國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在維也納和會上,合衆國代表團沒有任何發言權。

一直到條約落定,才通知他們去簽字。不籤就是戰爭,日本人先一步領教到了拒絕的後果。

與其遭遇社會毒打之後接受現實,還不如主動去面對,合衆國代表團被迫在和會上籤了字。

看着條約內容,彷彿是重若千斤,羅斯福雙手都在顫抖。除了割讓殖民地可以接受外,其它條款都是坑。

鉅額的戰爭賠款自不用說,那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合衆國所有人一起不吃不喝,都要奮鬥三年。

這年頭合衆國就是一個大號的山寨工廠,工業科技遠遠落後於歐洲,軍工產業也不例外。

飛機、坦克之類先進武器,雖然能夠造出來,但是軍方卻拒絕使用,性能有多坑,可想而知。

反正先進武器都要從國外進口,關閉軍工產業,貌似影響也不大。

顯然,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作爲一名政治家,羅斯福非常清楚沒有軍工產業的後果。

真要是答應了,那麼合衆國就乖乖的做一個二流國家,在國際上做一個應聲蟲,發展一下經濟就行了。

可問題是現在的局勢,根本就容不得合衆國拒絕。戰爭說起來輕鬆,別看外面口號喊得驚天動地,真要是打起來了,又是另外一種結局。

稍微瞭解合衆國的都知道,自從南方獨立後,華盛頓政府的聲望就一落千丈,對各州的約束力進一步下降。

歷屆華盛頓政府,都在想辦法整合國內各州。包括參加這次戰爭,除了國內利益集團的推動外,也有藉機整合國內各州的意思。

只可惜合衆國運氣不好,還沒來得及整合國內各州,世界大戰就先一步結束了。

一盤散沙的合衆國,如何是大陸聯盟的對手?

據羅斯福所知,合衆國那支袖珍陸軍的實力,都不一定有國內某些州的民兵有戰鬥力。

華盛頓政府敢開戰,下面的各州就敢玩兒中立。別以爲東南自保是遠東帝國的專利,西方世界早就出現過了。

若是逼急了,搞不好還會直接獨立。大不了就是勾結大陸聯盟,反正不要指望大家跟着一起陪葬。

這個時候指望資產階級,那就是做夢。對資本家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自家的財富,而不是維護合衆國的主權。

利益集團指望不上,民衆同樣也指望不上。愛國青年喊喊口號還行,真正是同大陸聯盟開戰,先搞清楚合衆國的組成再說。

本來就是歐洲移民,天知道有多少人同自己的母國有聯繫。

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問,他可能告訴你是:英格蘭人、愛爾蘭人、奧地利人、俄國人、比利時人……就是不會說自己是美國人。

原時空合衆國真正走向統一,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事情,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外國人。

指望一幫外國人保衛美利堅,明顯不現實。只要大陸聯盟捨得出價,不怕沒有帶路黨。

可以說,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都不願意同大陸聯盟爆發戰爭。

包括羅斯福總統自己,這個時候也不想同大陸聯盟爆發戰爭,因爲這意味着距離斷頭臺不遠了。

這次世界大戰沒有追究戰犯,那是因爲英國政府投降得快,要是慢一點法蘭西就是前車之鑑。

法蘭西皇帝和貴族躲過了一劫,那是因爲大家都是一個政治圈子裡玩的。圈子外的戰犯,只要被抓住那可都上了斷頭臺。

“沒有迴旋的餘地了麼?”

羅斯福無奈的問道。

“沒有!”

國務卿皮特肯定的回答道,隨即解釋道:“根據維也納傳來的絕密情報,弗朗茨大帝有意提前退位。

以他的作風,肯定會給兒子留下一個穩定的世界,在此之前勢必要清理可能帶來麻煩的隱患。

很不幸,我們恰好撞了上去,給了維也納政府借題發揮的機會。這份停戰條約,就是一個意圖分裂合衆國的陽謀。

現在已經有小道消息傳出:如果各州不想承擔鉅額的戰爭賠款,只要脫離合衆國就可以了。

我個人判斷,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根據維也納協定的規定,神聖羅馬帝國拿走了近五分四的戰爭賠款,免去部分戰爭賠款並不算什麼。

戰爭賠款的數額太過巨大,我們中央政府承擔不起,勢必要分攤給各聯邦州。

一旦我們開始分配,天大的麻煩就來了。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分配,都不能令所有人滿意。

尤其是對中西部經濟落後的聯邦州來說,本來就連年財政赤字,再來一筆戰爭賠款,我簡直不敢想象這個後果!”

分裂,這是比戰敗更加沉重的話題。合衆國從建立開始,內部矛盾就從來沒有少過。

同樣是移民,也分成了三六九等。總體來說還是沿用了歐洲世界的鄙視鏈,西歐看不起中歐,中歐看不起東歐。

至於南歐和北歐,一直都沒有什麼存在感,算是介於中歐和東歐之間,屬於經常被無視的存在。

伴隨着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歐洲世界的鄙視鏈漸漸發生了改變,可是合衆國的社會等級依舊延續。

現在社會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英格蘭人,然後是神羅移民、法蘭西移民,接着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移民,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則是意大利移民、東歐移民、以及愛爾蘭人。

再往下的有色人種移民,那就更不用說了,壓根兒就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可言。

因爲移民的時間不一樣,各民族在合衆國的分部也不均衡,比如說:英格蘭移民就多集中在東部各州,中西部所佔比例則相對較少。

這樣的人口分部,平常時期看不出來什麼,關鍵時刻就問題大了。

一旦大陸聯盟同這些民族勾搭上了,分分鐘就能夠搞出事情來。起碼處於社會底層的愛爾蘭人,就不願意和英格蘭人在一個鍋裡混飯吃。

就如同南北戰爭一樣,原本中立的幾個州,就在歐洲列強幹涉下倒向了南方。

現在的麻煩更大,歐洲世界已經是一家獨大,神聖羅馬帝國基本上完成了對歐洲大陸的整合。

望了望窗外,羅斯福嘆息了一聲後,緩緩說道:“儘可能的安撫各聯邦州,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合衆國再發生分裂,要不然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嘴上說得強硬,心裡卻沒有底。陽謀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明知道敵人的計劃,想要阻止卻又無能爲力。

“相忍爲國”,不適合美利堅。既然是因爲利益而建立,自然也可以因爲利益而分家,南方獨立就是最好的證明。

伴隨着經濟的發展,合衆國的東西差異也日益明顯,沒有巴拿馬運河助推,西部各聯邦州的經濟一直都沒有起色。

東部的財團視中西部爲經濟殖民地,中西部各州同樣不甘示弱,針鋒相對的玩起了地方貿易保護。

加上國際勢力的挑撥,東部各州同中西部各州的關係一直都不好。本該協調矛盾的華盛頓,面對國內的“各路諸侯”表現的非常無力。

整合全國的計劃失敗,羅斯福對合衆國的未來已經不抱有希望。盡力維護國家統一,已經是一名政治家最後的“節操”。

只見國務卿皮特搖了搖頭:“總統先生,我想這些問題,現在已經不需要我們考慮。或許下週,這裡就要換主人了。

反對黨應該是不知道敵人想要分裂合衆國的陰謀,現在正忙着將我們趕下臺,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

不知道爲什麼,總感覺皮特在“幸災樂禍”。

本來他們就已經夠倒黴的了,被國內利益集團送上了戰車,賠上了生前身後名,被釘在了恥辱的柱子上。

沒有想到,在現在這種至暗時刻,居然還有人主動往坑裡面跳。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戰爭的鍋他們是背了,可是和分裂合衆國相比,戰敗的責任還是要輕那麼一丟丟。

就如同合衆國現在的歷史書上,最糟糕的總統一直都是倒黴蛋林肯,而不是其他真正亂搞的混蛋。

愣了愣神過後,羅斯福微微點頭。經歷了一連串的噩耗,總算是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嗯!”

“事情牽扯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我們必須要慎重應對。在不確定事情真假之前,大家必須要嚴格保密。

先蒐集相關情報吧,如果我們真的被彈劾下臺了,那就將資料移交給下一任,萬萬不能讓合衆國發生分裂……”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有人趕着上來接盤,羅斯福自然不會攔着了。

如果背後支持的他利益集團,不允許他退縮,羅斯福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現在反對黨要奪權,那就再好不過了。被彈劾後下臺,對各方都交代得過去。

至於敵人的陰謀,那就留給下一任解決好了。反正這是合衆國的傳統,幾乎每一任政府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下一任留下麻煩。

羅斯福都算有良心的了,起碼還蒐集了資料,要是直接裝糊塗,下一屆政府連反應時間都沒有。

……

加拿大,伴隨着維也納協定的簽訂,自治領政府不得不面臨撤退的難題。

“倫敦政府已經再三催促了,要我們儘快開始撤退,再晚敵人就要打過來了。

我簡直不敢想象,該怎麼向民衆們解釋。一旦消息傳開,恐怕他們會恨不得生撕了我!”

麥肯齊·鮑威爾總理抱怨道。

抗命?

如果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不會打來的話,大家不介意和倫敦政府好好理論理論。

可惜現在不行,世界大戰大戰輸了,英國政府自身難保,加拿大自治領成爲了棄子。

自家人鬧鬧情緒還行,面對凶神惡煞的神羅軍隊,自治領政府實在是沒有底氣。

人知道的越多,越是知道敬畏。大英帝國都無法抵抗的敵人,加拿大自治領拿什麼去抵擋?

不惜一戰,說起來好聽,做起來就難了。就憑加拿大這幾百萬人口,同世界霸主對上,那無疑是以卵擊石。

何況,還有倫敦政府的命令。丟掉加拿大的責任,都不需要在場的衆人承擔。

“放心吧,總理。放棄加拿大是倫敦政府的命令,可不是你的主張,相信民衆們是會理解的。

反正也拖不下去了,早點兒解決,我們也可以早點兒退休。好些年都沒有回國了,也不知道現在國內怎麼樣。

估計也不會太好,聽說敵人的轟炸非常厲害,但願情況不會太糟糕!”

查爾斯慢條斯理的說道。

不同於在加拿大生活了幾十年的麥肯齊·鮑威爾,查爾斯可是倫敦政府直接任命的公務員,剛剛過來沒幾年,對加拿大自治領的歸屬感自然不強。

丟了也就丟了,左右也就一塊殖民地。殖民帝國都崩潰了,連印度都沒了,何況是鳥不生蛋的加拿大。

作爲一名合格的公務員,這幾年查爾斯也撈夠了,沒了這份工作,正好早點兒回國同親人團聚。

“爵士,我們就這麼走了,也太便宜奧地利人吧!要不然……”

不等麥肯齊·鮑威爾把話說完,查爾斯當即就打斷道:“總理閣下,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世界和從前不一樣了。

神聖羅馬帝國剛剛成爲世界霸主,我們這個時候搞任何小動作,都有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風險。

一個操作不好,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還會給國家帶來無盡的麻煩,現在的不列顛經不起折騰了。”

內幕交易的事情,儘管沒有攤開來說,但是倫敦政府的再三嚴令,大家還是收到了的。

加拿大自治領雖然已經建立,但是遠沒有後世那麼大的自主權,距離獨立國家更是差距甚遠。

看似麥肯齊·鮑威爾總理是當地最高領袖,實際上查爾斯這位倫敦政府任命的公務員,在政府中的話語權,絲毫不比他小。

真要是堅持拒絕倫敦政府的命令,麥肯齊·鮑威爾今天能不能出這個門,都是一個問號。

反正都決定捨棄加拿大自治領,英國政府現在已經不需要顧及加拿大人的感受了。

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兩百零三章、不務正業的軍火商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四十章、逼宮第兩百五十八章、債務綁架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十八章、詐捐門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二十四章、長子誕生第十五章、人性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章、裁軍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八十三章、六月的債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零六章、普魯士的野心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十五章、人性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災難降臨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一百五十一章、進擊的法國人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章、強取豪奪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
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兩百零三章、不務正業的軍火商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四十章、逼宮第兩百五十八章、債務綁架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一百六十七章、聖誕百態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零四章、交易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一百九十八章、鈔能力第十八章、詐捐門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二十四章、長子誕生第十五章、人性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一百一十五章、餿主意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四章、裁軍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四十九章、友誼見證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兩百四十七章、叢林法則第三百零三章、大買賣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八十三章、六月的債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一百零六章、普魯士的野心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十五章、人性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一百三十三章、安德胡伊失守第二十章、科學研究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災難降臨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一章、走鋼絲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一百五十一章、進擊的法國人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一章、強取豪奪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八十七章、布達佩斯攻防戰——暗流第九十二章、特倫託之戰——反擊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