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

進入19世紀後,世界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強國越強,弱國越弱”,國際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牌帝國把握住了工業革命的先機,搶先佔據了大量的資源,爲了自身的利益,已經開始壓制後來者。

英奧這次出手,看似是爲了遏制法蘭西擴張,實際上也是新老帝國主義國家的一次碰撞。

不是每個國家都是美國,本土就有豐富的資源、市場。新生國家想要崛起,勢必要攫取足夠的資源和市場,這就是新老帝國間的矛盾。

普魯士王國實力不弱,要是吞併了波蘭王國還會更加強大。擁有足夠的實力,卻沒有拿到相匹配的資源,未來普魯士王國必定是秩序的挑戰者。

這和政府是否愛好和平沒有關係。要是不發展工業就算了,一旦工業發展了起來,原材料和市場就是促使他們挑戰世界秩序的源動力。

原時空德二帝國崛起的速度太快,英國人高估了法國人的實力,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只能親自下場進行一場世界大戰。

相比之下,大洋另一邊崛起的美國人就幸運的多,本身資源足夠豐富,把自己裝扮成沒有威脅的“山姆大叔”,成功的躲過了老牌帝國的打壓。

沉寂了半響功夫,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裡德曼:“情況有些不對,英奧密謀應該是高度保密的,怎麼可能這麼輕易的讓我們發現?

要知道,這不光涉及到我們,還牽扯到了法國人。巴黎政府就算是內部不穩,也不會放任英奧兩國算計他們。”

情報來得太容易,就是最大的漏洞。這樣的密謀,知道的人都不一定超過十個,並且個個都是國家高層,正常情況下是不存在泄密的可能。

威廉一世眼前一亮,期待的問:“你是說英奧兩國中一方故意泄露的,這個聯盟並不牢靠,只是因爲利益臨時聯合的?”

傑弗理·弗裡德曼搖了搖頭:“不,英奧兩國確實都想要從我們手中拿走萊茵蘭地區,只不過在怎麼交給德意志聯邦帝國的問題上可能發生了分歧。

德意志聯邦帝國一盤散沙,那是主導中央政府的漢諾威王國實力有限,沒有整合這個國家的實力。

漢諾威領土面積只有這個國家的四成,人口和經濟總量都不足這個國家的三分一。

受體制影響,德意志聯邦帝國最高權利機構帝國議會仍然保留了傳統的一邦國一票。無論中央政府想幹什麼,帝國議會都可以輕易否決掉。

這麼多年過去了,德意志聯邦還是老樣子。漢諾威幾次想要整合這個國家,都被帝國議會否決了。

德意志地區都分裂了幾百年,大家已經習慣了邦國政治,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幾乎是不可能。

不過加上萊茵蘭地區就不一樣了,如果萊茵蘭地區由中央政府直轄,那麼實力對比就會發生變化。

單獨一個漢諾威王國就算是想要掀翻桌子,也不是下面一堆邦國聯手的對手,可是加上萊茵蘭地區中央政府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站在維也納政府的立場上,把萊茵蘭地區給德意志聯邦帝國沒有問題,但是必須要以邦國的身份加入。

讓漢諾威王國做大,不利於奧地利實施德意志統一戰略。這恰恰是英國人最想幹的,英奧兩國從一開始就存在着嚴重的分歧。

可能兩國談崩了,維也納政府決定破壞英國人的計劃,乾脆把消息捅了出來。”

這已經接近了事實的真相,現在消息泄露,再想完成原來的計劃就不可能了。

不光是外界,德意志聯邦帝國內部都不答應。中央政府想要直轄萊茵蘭,下面一堆小邦國不光不會出錢,還會利用帝國議會從法理上否決掉這次領土交易。

除非是暗中進行造成既定事實,要不然德意志聯邦政府連內部都搞不定。

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聯邦,和中世紀的德意志沒有多少差別,下面的諸侯國不買賬,皇帝能怎麼辦?

以漢諾威王國的實力,就算是想要武力統一德意志聯邦,他們也不具備那個實力。何況外面還有奧地利虎視眈眈,一個不好把自己都搭進去了。

威廉一世揉了揉額頭,年過七旬的他,精力已經沒有那麼充沛,這種複雜的國際形勢太廢腦子了。

現在他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不想看到德意志聯邦帝國發展壯大,增加普魯士王國的國防壓力;另一方面又想要德意志聯邦帝國強大起來,斷絕奧地利的德意志統一之路。

這個時候他非常後悔,如果當年肯冒險,和奧地利兩分德意志地區,現在的格局就大不一樣了。

“唉!”

嘆了一口氣,威廉一世:“我們選擇的餘地不大了,現在想要從我們手中拿走萊茵蘭地區的恐怕不光是英奧兩國。

估計巴黎政府也有同樣的想法,畢竟萊茵蘭地區無論是獨立,還是落入德意志聯邦帝國手中,又或者是和比利時合併,都比留在我們手中更容易拿到手。

你們覺得現在怎麼做,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首相毛奇:“首先排除出售給法蘭西,要是落入了法國人手中,平衡就要被打破了。

恐怕到時候奧地利也無法牽制住法國人,誰也不知道那位拿破崙四世是不是第二個拿破崙,放任法蘭西壯大太危險了。

剩下的無非是讓萊茵蘭地區獨立,或者是出售給比利時、德意志聯邦帝國換取一筆資金。

後者還涉及到了英奧之爭,又是一次站隊。從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不適合在大國中站隊,這太危險了。

我覺得賣給比利時換取一筆資金,更加符合我們現在的利益,眼下最重要的是吞併波蘭,然後消化掉,準備和俄國人的戰爭。”

沒錯就是“現在的利益”,從長遠發展來看,肯定是保住萊茵蘭地區最符合普魯士的利益。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老牌帝國又不傻,除非他們放棄吞併波蘭,要不然擅長玩兒平衡的英奧兩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長遠來看,就算讓萊茵蘭地區獨立,暗中掌握萊茵蘭,也比賣掉更符合普魯士的利益。

短期內就不一樣了,柏林政府窮得叮噹響,就算是能夠暗中控制萊茵蘭地區,那也是未來的事情,眼下還是先解決財政危機的好。

賣給德意志聯邦,就必須要進行站隊。現在柏林政府欠了英國人一屁股債,站隊只能站英國人一邊。

現在到是爽快了,可是得罪死了奧地利,未來普俄戰爭怎麼辦?

按照計劃,柏林政府可是準備拉攏奧地利徹底擊垮俄羅斯帝國的。不解決俄國人這個死敵,普魯士永遠都不能安生。

陸軍大臣羅恩:“沒有那麼簡單,不要忘了法國人。如果巴黎政府冒險出兵佔領萊茵蘭地區,我們又該怎麼辦?

我可不認爲奧地利會爲了萊茵蘭地區和法國人打一仗,他們要是想出手,法國吞併意大利的時候就動手了。

我覺得維也納政府的戰略並不是統一德意志地區,奧地利的領土已經夠大了,人口也足夠多,根本不缺什麼。

從維也納政府的做法來看,這更像他們的一個政治口號。奧地利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巴爾幹半島,現在又在進攻奧斯曼帝國。

如果進展順利佔領了小亞細亞半島,地中海東岸都是他們的領土,簡直就是拜占庭帝國第二。”

重建拜占庭帝國,這個野心可絲毫不比統一德意志地區小。奧地利沒有嚷嚷着重建拜占庭帝國,可是領土疆域由不得大家不聯想。

威廉一世打斷道:“奧地利想要幹什麼,不是我們能夠阻止的。他們真要是有那麼大的野心,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要重現拜占庭帝國,和他們利益衝突最大的就是俄國人、法國人。從維也納政府放任法國吞併意大利地區來看,那麼接下來首先針對的應該是俄國人。

在俄羅斯帝國倒臺前,我們都是可以合作的。不過哈布斯堡家族最擅長的是外交,而不是軍事。

弗朗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繼位過後奧地利利用外交手段的不斷擴張,我不認爲他們會突然變得這麼激進,這很可能是他們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

……

柏林政府在糾結,巴黎政府很熱鬧。政府中派系紛爭不斷,被拿破崙三世打壓的共和派、奧爾良派、正統派都活躍了起來。

拿破崙四世威望不夠,沒有壓制各方政治勢力的能力,只能按照拿破崙三世遺留下來的計劃,在各派系中間玩兒平衡。

皇權是保障了,可是黨爭卻嚴重了起來。很不幸黨同伐異被帶入到政府工作中,爲了反對而反對,更是常有的事情。

被各方忌憚的法蘭西帝國,在這個時候居然遲遲無法做出決定,這令拿破崙四世非常頭疼。

如果不是父親的交代,他都要獨斷專行,直接做決定了。幸好他忍住了,要不然很快就會知道官僚們的下限有多低。

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二十三章、殘酷第兩百一十八章、內亂爆發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四十六章、雄心勃勃的海軍部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二十八章、債券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戰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四十五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四十二章、神羅版海獅計劃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六十九章、油田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戰略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九十四章、不歸路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資本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五十九章、審問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一百四十六章、攪屎棍上線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國際政治外交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學生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四十六章、廢除地方關稅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二十三章、殘酷第兩百一十八章、內亂爆發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四十六章、雄心勃勃的海軍部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二十八章、債券第一百零五章、宣而不戰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四十五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一百八十三章、核心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三十四章、迷霧重重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五十六章、非比尋常的聚會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五十五章、比爛的時代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四十二章、神羅版海獅計劃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六十一章、非洲農場計劃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二章、烈火烹油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六十八章、都在玩借刀殺人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六十九章、油田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戰略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四十一章、處理戰俘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三十四章、被帶偏的話題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九十四章、不歸路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資本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第五十九章、審問第二十五章、分果果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一百四十六章、攪屎棍上線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一百一十四章、超級走私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