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德慶說媒?.

……

聽到德慶皇帝把自己留了下來,趙俊臣不由心中疑惑。

但趙俊臣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停下了腳步,並靜靜等待着德慶皇帝的吩咐。

等到諸位閣老與六部尚書一一離去之後,養心殿的殿門也隨之關上,德慶皇帝先是打量了趙俊臣幾眼,突然開口問道:“說起來,俊臣你如今的年紀,已經快二十五了吧?”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趙俊臣不由一愣。

德慶皇帝精通帝王心術,一言一語皆有深意。之前他也詢問過馮坡的年紀,但那是爲了暗示馮坡主動請辭致仕。如今又詢問趙俊臣的年紀,卻也不知是究竟有何文章。

偷偷擡眼一看,卻見德慶皇帝神色溫和,彷彿只是與趙俊臣在嘮家常一般。

突然,趙俊臣想起了前些日子從內廷那邊獲得的一個情報,難道……是自己的婚事?

趙俊臣眼中微微閃動着,答道:“陛下您記得清楚,臣今年二十有四,七月份出生,再過幾月就要二十五了。”

德慶皇帝微微點頭,若有所思道:“人生一世,說根到底,也不過是‘成家立業’四個字罷了,如今你若論‘立業’,以不到二十五歲的年紀,就成爲了戶部尚書、朝中二品大員了,這固然是太年輕了些,但若論‘成家’,到了二十四歲還未成婚,卻又實在是有些太遲了。”

聽德慶皇帝這麼說,趙俊臣雖然已是有了心理準備,但心情依然有些複雜,也不知德慶皇帝要怎樣撮合自己的婚事。

而就在趙俊臣暗思之間,德慶皇帝的神色愈加的溫和,笑着問道:“如今你的婚事遲遲不見動靜,你自己雖然不着急,但朕卻有些爲你着急了,再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俊臣你可有看中哪家的姑娘?若是有中意的。大可以明說出來,有朕爲你做主。”

趙俊臣苦笑道:“陛下您也知道,臣自入朝爲官以來,就一心撲在朝務上。沒精力、也沒心思考慮更多,再加上沒什麼機會接觸適齡女子,自然也找不到中意之人,所以這成婚的事情也就耽誤了。”

德慶皇帝一副全心全意爲趙俊臣考慮的模樣,搖頭嘆息道:“俊臣你勤於政務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能耽擱了自己的婚事,這可是關係到人生一輩子的大事,若是能尋得良配,對你日後也能幫襯許多,更何況你若是成婚了。人也能定性成熟一些,在他人眼中不再是一個毛頭小子,也會更加看重於你,無論於公於私,對你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頓了頓後。德慶皇帝一揮手,又說道:“這件事,從前是朕忽視了,但如今既然已是想到了,就不能再坐視不管,俊臣你對朕忠心耿耿,辦事也用心。朕總不能虧待了你。”

說話間,德慶皇帝伸手一招,就見太監張德捧着三份帖子送到了趙俊臣面前。

趙俊臣又是一愣,接過一看,卻發現這三份帖子中,各夾着一副女子畫像。下面還寫着這三位女子的姓名身世、生辰八字等等文字。

顯然,這三位女子都是德慶皇帝爲趙俊臣尋找的婚配人選了。

德慶皇帝笑道:“近些日子以來,對於你的婚事,朕一直都有考慮,也在朝中勳貴重臣的家族小輩中。爲你精挑細選的三位適齡女子,她們分別是現南直隸巡撫蘇長畛家中的大女兒蘇秀寧、涇國公陳佑的二女兒陳芷容、以及前閣老崔勉的小孫女崔倩雪……這三個姑娘如今正值適齡,且無論品貌還是家世,也都配得上你,朕還特意要來了她們的畫像,俊臣你看看其中可有中意的?”

趙俊臣疑惑問道:“她們的家族……竟是都願意與臣聯姻?”

德慶皇帝面上閃過不快之色,說道:“俊臣你又何必妄自菲薄?如今你年紀輕輕就已是有了這般成就,滿朝上下雖然青年俊傑無數,但又有何人可與你相比?他們三家雖然也算是尊貴,但與你結親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好事,又怎會不願意?”

聽德慶皇帝這麼說,趙俊臣卻是沉默不語,只是按照德慶皇帝的吩咐,翻開手中的帖子細看。

…………

其實,趙俊臣之所以至今未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趙俊臣在朝野間的狼藉名聲、以及太子朱和堉與趙俊臣之間的敵對關係!

但對於這一點,剛纔無論是德慶皇帝、還是趙俊臣自己,都是心照不宣的選擇了避而不談。

在這個時代,男娶女嫁、婚事姻緣,最是講究“門當戶對”四個字。而趙俊臣如今年紀輕輕就成爲了朝廷二品大員,又深得德慶皇帝的寵信,好似前途無量,所以在朝野之間,有資格與趙俊臣聯姻的人家,也只有那些大明朝的世代勳貴,以及廟堂上的一些實權大臣了。

然而,趙俊臣在朝野間的名聲,卻實在是太狼藉了,與太子朱和堉的敵對關係又是人盡皆知,而那些有資格與趙俊臣聯姻的人家,家中主事者又皆是明眼之人,自然也看得明白——別看趙俊臣現在風光無量,但等到太子朱和堉登基之日,怕就是趙俊臣被誅之時。

所以,這些有資格能與趙俊臣結親的豪門大族,爲了避免日後受到牽連,自然不會只爲了一時之利就與趙俊臣聯姻了。

如此一來,卻也造成了趙俊臣雖然在朝中權勢熏天,但卻遲遲無法成親的尷尬情況——有資格的豪門大族不願與他聯姻,而願意與趙俊臣聯姻的小門小戶,卻又往往資格不足。

所以,趙俊臣如今雖已是二十四歲了,在這個時代早已是過了適婚的年齡,卻依然是遲遲沒有娶親,說起來倒也是一樁廟堂奇事了。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趙俊臣看到手中的三家名單之時,纔會如此的詫異。

無論南直隸巡撫蘇長畛、還是涇國公張佑、又或是前閣老崔勉,都應該能看出趙俊臣的隱患,並絕不願意與趙俊臣聯姻纔對。

但如今看德慶皇帝的態度,顯然這三個家族已是默許了與趙俊臣結親聯姻的可能性。

“恐怕。德慶皇帝爲了說服這三個家族,必是施展了什麼手段,不是許諾了什麼好處,就是暗中施壓了。”

趙俊臣暗暗想到。

…………

暗思之間。趙俊臣翻開手中的三張帖子細看。

帖子裡的內容不多,只是這三家女子的姓名、家世、年齡、品貌、生辰八字等等消息——但趙俊臣對於這些消息並不感興趣。

倒是帖子裡夾着的三張畫像,筆鋒之間,頗是惟妙惟肖,將這三家女子的相貌特徵全都描繪了出來,顯然畫師的功底不凡,說不定是宮中御用畫師的手筆。

先是南直隸巡撫蘇長畛家中的大女兒蘇秀寧,身材苗條修長,面容清秀,五官精緻。似乎帶着一股惹人憐愛的氣質;

而涇國公陳佑的二女兒陳芷容,則是體態姣好,眉目分明,即使從畫像之中,依然能夠感受到一絲嫵媚動人。眉心處有一顆美人痣,卻更添風情。單論畫像的話,在三位女子之中,相貌以她爲最;

至於前閣老崔勉的小孫女崔倩雪,似乎年紀不大,但也是個美人胚子,身材嬌小且豐腴。一雙大眼睛頗是醒目,神態間帶着些活潑嬌嬈;

但對於這三位女子的畫像,趙俊臣雖然裝作是一副仔細閱覽的模樣,但依然並不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這三位女子身後所代表的家族!

蘇秀寧是南直隸巡撫蘇長畛的大女兒,然而蘇長畛雖然是地方大員。但年齡比原刑部尚書馮坡還要更大一歲,如今已是七十有四,恐怕再過不久就要告老還鄉了。

陳芷容是涇國公陳佑的二女兒,然而涇國公一脈雖然是世襲的勳貴,但在朝中的影響力卻一向不大——不過聽到“涇國公”這個封號。趙俊臣卻總覺得有些熟悉,好似從前在哪裡看過,但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

至於崔倩雪,則是前閣老崔勉的小孫女,這位崔勉雖然是前閣老,但其手段心機怕是連如今的黃有容與沈常茂也不如,在閣老的位置上坐了三五年便退了下來,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這人做事一向惜身,所以雖然無能,但也從不會留人把柄。

將這三家女子的家世細細想了一遍後,趙俊臣不由心中冷笑,頓時明白了德慶皇帝的真實心意。

趙俊臣很清楚,隨着自己在朝中的權勢影響越來越大,德慶皇帝對待他的態度也隨之漸漸轉變。

從前,德慶皇帝對趙俊臣總是採取“完全掌控”的態度,趙俊臣在朝中的一舉一動,都是要受到德慶皇帝的示意,若是有私自的行動,一旦不符合德慶皇帝的心意,就要被德慶皇帝一頓訓斥。

在那個時候,趙俊臣對德慶皇帝完全沒有抗衡之力,也只能小心翼翼,惟命是從。

到了如今,趙俊臣與黃有容在黨爭之間,已是顯示出了不下於當朝閣老的權勢影響,在德慶皇帝的眼中,重要性明顯提升,但也不能再像之前那般隨意掌控,所以對待趙俊臣的態度,也從“完全掌控”變成了“即籠絡又防範”。

今天,德慶皇帝讓馮坡提前告老還鄉,斷絕了趙俊臣的朋黨李立德接任刑部尚書的可能,然後又把工部尚書的位置交給了周尚景的門人葉尚宏,這既是爲了挑起趙俊臣與周尚景之間的敵對,也是出於對趙俊臣的防範。

而現在,他又爲趙俊臣撮合婚事,則就是出於籠絡的目的了。

只是,德慶皇帝爲趙俊臣所挑選的這三家女子,其家族的權勢影響都不大,顯然德慶皇帝並不希望趙俊臣會藉着這次聯姻而再次擴大權勢影響,防範的心思依然很明顯。

恐怕,在德慶皇帝眼中,趙俊臣如今在朝中的權勢影響,已經不適合再增加了。

…………

而就在趙俊臣暗思之間,德慶皇帝已是笑着開口問道:“俊臣,如何?這三張畫像全是出自宮廷畫師之手,所以你也不用擔心畫像會與真人不符,朕也看過,這三個女子的相貌皆是上上之選。聽說也皆是性子賢淑的姑娘,都是佳配,你可有看中哪一個?”

見趙俊臣猶豫,德慶皇帝還以爲趙俊臣面皮薄。又笑道:“你我君臣之間,不必顧忌什麼,看中哪一個與朕明說就是,朕親自爲你指婚。”

趙俊臣卻搖了搖頭,嘆息道:“陛下,您這是難爲臣了,婚姻大事,臣還需要細細考量,雖然陛下您爲臣考慮的如此周全,讓臣感動至極。但倉促之間,臣也實在無法決定。”

說着,趙俊臣擡起頭,試探道:“要不,就由陛下您爲臣做主吧。”

如今這三家女子。趙俊臣確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正在猶豫。

但趙俊臣也不會把自己的婚事選擇全部交給德慶皇帝,這只是一次試探而已。

德慶皇帝卻是搖頭失笑,道:“婚姻大事還是自己做主纔對,朕爲你操心夠多了,可不會再替你選擇。更何況,你如今是朝廷堂堂的正二品大臣。又不是朕的皇子皇孫,朕也不方便爲你決定……”

頓了頓後,德慶皇帝看趙俊臣神色之間依然滿是猶豫,又說道:“罷了,朕也知道,讓你倉促間做決定也是爲難你。你也應該好好考慮幾天時間,更何況畫像終究只是畫像,即使畫師的功底再好,也無法描繪全部,更不能把真人的神情心性表現出來……

……恩。這樣吧,恰好南直隸巡撫蘇長畛回京述職,朕於三日之後,在宮中辦一場小型御宴,將涇國公陳佑、南直隸巡撫蘇長畛、前閣老崔勉三家全部叫到宮中赴宴,並讓他們帶上各自的家室,到時候俊臣你也到宮中陪同,也可以趁機見見這三家姑娘,想來到時候見了真人,俊臣你心中也能多些主意,如何?”

德慶皇帝如此興致勃勃,爲了撮合趙俊臣的婚事甚至不惜大動干戈的舉辦御宴,趙俊臣自然也不好拒絕。

所以,趙俊臣擡起頭來,擠出一臉感動的神色,說道:“陛下您爲臣思慮如此周全,甚至爲了臣的婚事而特意辦了宮宴,臣感動、臣惶恐,今後唯有忠心辦事、誓死相報……”

德慶皇帝看着眼前滿是感動的趙俊臣,滿意的點了點頭,並微笑道:“如今太平盛世,也用不着你誓死,只要記住朕對你的恩情就是。”

~~~~~~~~~~~~~~~~~~~~~~~~~~~~~~~~~~~~~~~~~~~~~~~~

接下來,趙俊臣與德慶皇帝又說了些閒話後,德慶皇帝就讓趙俊臣離開了。

當趙俊臣出了午門之後,卻發現工部尚書左蘭山正在那裡等着自己。

看到趙俊臣出現之後,左蘭山連忙迎了上去。

顯然,今天諸閣老與六部尚書聚議之間,這些實權空缺的分配,讓左蘭山很不滿意,覺得吃了大虧,所以就一直在宮外等着趙俊臣,想要向趙俊臣討教主意。

“趙大人,您終於來了。”左蘭山神色間滿是懊惱,嘆息道:“沒想到陛下他今日突然就要決定朝中那些實權空缺的接替人選,咱們措不及防之下,可是吃了大虧,本是打算爲李立德爭取刑部尚書的位置,結果最終卻落入了周尚景一派的手中,讓林承澤成爲了新一任的刑部尚書,而且工部侍郎的空缺,也被周尚景的門下葉尚宏得到了,咱們好不容易拔掉了黃有容安插在工部的釘子,結果周尚景又插進來了,哎……”

趙俊臣見左蘭山神色不快,卻是寬慰道:“罷了罷了,誰讓咱們人手不足呢?也只能吃下這個眼前虧了。不過,我終究還是爲李立德爭取到了山東布政使的差事,如今山東一道因爲‘南巡籌備案’的關係,正有大量的官位空缺,咱們也正好可以藉機提拔一些官員爲己用,彌補底蘊之不足,從長遠考慮,這未必就是壞事。更何況,李立德也確實有些資歷不足,讓他去地方歷練一番,將來再回到中樞,成爲如你我一般的六部尚書,也就理所當然了。所以左大人你也大不可必懊惱,如今有許多事情也急不得……”

聽到趙俊臣的安慰後,左蘭山神色間終於稍展,點頭應是之後,又好奇的問道:“對了,趙大人,卻不知陛下他留你在養心殿密議,所爲何事?”

趙俊臣苦笑道:“陛下他看我年紀大了,卻遲遲未婚,所以打算爲我說媒……”

話到一半,趙俊臣突然想起自己在看到涇國公時心中所產生的莫名熟悉感,卻不顧左蘭山的驚訝,問道:“對了,左大人,對於涇國公一家,你可知道?”

左蘭山又是一愣,思索片刻後,回答道:“陛下是打算讓涇國公一家與趙大人結親嗎?對這涇國公一家,我也不熟悉,只知道這個家族一向低調,在朝中的影響也不大……對了,我記得七皇子朱和堅在數年前,曾與涇國公之長女陳洛儀定下婚事,雖然因爲七皇子身子一直不大爽利的緣故,遲遲都沒有正式成親,但涇國公與殿下您的關係卻一向密切……”

聽到左蘭山的話後,趙俊臣眼中精光一閃。

“哦?涇國公家的長女,是許配給了七皇子朱和堅嗎?這倒有趣,若是我與涇國公家最終結親,豈不是與七皇子成了連襟之親?”

說話之間,趙俊臣似笑非笑。

……

恩,依然是二合一大章節。

第六百六十五章.敵友.第1379章.俊臣立信.第四百六十六章.串聯(中).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動(三).第1122章.顛倒黑白.第1021章.許慶彥的災難.第五百零一章.沈常茂的妥協.第1201章.偏與全.第二十八章.廟堂爭鋒(上)一更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訐(中).第1171章.南京民變(四).第1122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二十六章 .肖溫阮的遺囑.第1315章.烽火狼煙.第1104章.朕不高興(一).第三百六十二章.防患.第六百三十三章.抄家狂潮(完).第八百五十六章.戲與餌(五).第1189章.風雲際會(六).第九百零二章.捷報傳天下(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德慶說媒?.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七百七十四章.各方的反應(四).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1289章.手腕(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歸鄉”(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黨爭(一).第九百六十三章.御書房內的陰謀(完).第七百零七章.成婚(上).第二十五章在路上上第1000章.各施手段.第七百九十二章.戰前(三).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三百五十七章.顧慮(下).第1442章.大亂鬥(二).第1994章.各方齊至.第1235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九).第1054章.思索.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六百一十七章.書房內(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此時(中)第六百四十一章.無情母子.第1432章.皆爲正義(一).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八百二十六章.圍堵(四).第1147章.逼迫(七).第八百三十五章.計成!.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試開始.第八百八十五章.自知之明.第六百九十六章.計劃進行中(六).第二十八章.廟堂爭鋒(上)一更第二十一章造勢與作秀下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交涉.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六百八十二章.王保仁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三章.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七章 .柳蕊的請求.第1408章.智者不怯.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1255章.遼東劇變(五).第八章.南巡之論(中)二更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九百零三章.捷報傳天下(二).第1030章.火藥桶與掌控.第1065章.各有所謀(三).第三百九十五章.開始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此時(中)第十八章利誘威逼下第九百四十九章.本閣有疾.第六百三十八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上).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趙俊臣的答案.第1243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十五).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五百五十九章.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一百四十二章.周尚景的打算(上).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八百一十七章.戰鞏昌(六).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來投.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1295章.在握(四).第七百五十七章.戰前(八).第1348章.攬功諉過.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1285章.手腕(十二).第八百八十九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三百七十八.雙方的信心.第五十八章.這個世界需要貪官.第三百八十二章.這就是鑰匙!.第八十七章.德慶私訪(中).第1144章.逼迫(四).第四十章.良莠不齊(上)二更第1380章.老薑之辣.第1435章.皆爲正義(四).
第六百六十五章.敵友.第1379章.俊臣立信.第四百六十六章.串聯(中).第九百一十章.京城震動(三).第1122章.顛倒黑白.第1021章.許慶彥的災難.第五百零一章.沈常茂的妥協.第1201章.偏與全.第二十八章.廟堂爭鋒(上)一更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訐(中).第1171章.南京民變(四).第1122章.顛倒黑白.第一百二十六章 .肖溫阮的遺囑.第1315章.烽火狼煙.第1104章.朕不高興(一).第三百六十二章.防患.第六百三十三章.抄家狂潮(完).第八百五十六章.戲與餌(五).第1189章.風雲際會(六).第九百零二章.捷報傳天下(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德慶說媒?.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七百七十四章.各方的反應(四).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1289章.手腕(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歸鄉”(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黨爭(一).第九百六十三章.御書房內的陰謀(完).第七百零七章.成婚(上).第二十五章在路上上第1000章.各施手段.第七百九十二章.戰前(三).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三百五十七章.顧慮(下).第1442章.大亂鬥(二).第1994章.各方齊至.第1235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九).第1054章.思索.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六百一十七章.書房內(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此時(中)第六百四十一章.無情母子.第1432章.皆爲正義(一).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八百二十六章.圍堵(四).第1147章.逼迫(七).第八百三十五章.計成!.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試開始.第八百八十五章.自知之明.第六百九十六章.計劃進行中(六).第二十八章.廟堂爭鋒(上)一更第二十一章造勢與作秀下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交涉.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六百八十二章.王保仁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三章.小鬼難纏.第一百七十七章 .柳蕊的請求.第1408章.智者不怯.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1255章.遼東劇變(五).第八章.南巡之論(中)二更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九百零三章.捷報傳天下(二).第1030章.火藥桶與掌控.第1065章.各有所謀(三).第三百九十五章.開始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城此時(中)第十八章利誘威逼下第九百四十九章.本閣有疾.第六百三十八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上).第九百一十五章.疑心的種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趙俊臣的答案.第1243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十五).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五百五十九章.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一百四十二章.周尚景的打算(上).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八百一十七章.戰鞏昌(六).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來投.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1295章.在握(四).第七百五十七章.戰前(八).第1348章.攬功諉過.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1285章.手腕(十二).第八百八十九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三百七十八.雙方的信心.第五十八章.這個世界需要貪官.第三百八十二章.這就是鑰匙!.第八十七章.德慶私訪(中).第1144章.逼迫(四).第四十章.良莠不齊(上)二更第1380章.老薑之辣.第1435章.皆爲正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