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議(四).

……

……

其實,趙山才私自脫離南巡隊伍、提前回京的事情,原本並不算是非常嚴重。

若是尋常時候,這件事情即使被人發現了,最多也不過是被吏部記過一次罷了,影響不大。

然而,在李俞然當衆彈劾之後,這件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成爲了一件需要嚴肅處理的政事!

尤其是,德慶皇帝剛剛纔三令五申了朝廷官員們服從朝廷政令的重要性,然後李俞然馬上就彈劾了趙山才違背政令、私自行事的罪責——這個時機把握得十分巧妙,讓趙山才撞到了槍口上,直接送給了德慶皇帝一個反面典型!

出於殺雞儆猴的考慮,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除了嚴懲趙山才之外已是別無選擇,否則百官們好不容易纔產生的敬畏之心就要毀於一旦了。

總而言之,因爲李俞然的彈劾,趙山才恐怕要倒黴了,不盡要受到嚴懲,而且經此一事之後,他的仕途發展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能夠出席大朝議的官員,基本上全都是聰明人,所以他們很快就想到了這些。

一時間,在皇極殿內,百官們皆是心思各異。

有的官員不以爲然,認爲李俞然的彈劾只是大驚小怪、譁衆取寵;又有些官員則是認爲李俞然的上串下跳乃是爲了討取德慶皇帝的歡心,所以他刻意找了一個反面典型送給德慶皇帝殺雞儆猴,趁機討取德慶皇帝的歡心;還有一些官員則是猜測趙山纔是不是哪裡得罪了李俞然,否則李俞然也不會刻意的針對於他……

另一邊,趙俊臣同樣是若有所思——相比較其它官員,他要想得更深一些,甚至還進行了許多推測!

*****

李俞然平日裡一向是表現低調。從不會刻意的針對其它官員,但他今天竟是一反常態,突然跳了出來彈劾趙山才。顯得十分蹊蹺,恐怕是受到了有心人的指使。

畢竟。趙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只有極少數人知道,李俞然也並非是消息靈通之輩,又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此外,趙山纔不僅是今科榜眼,還是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可謂是前途遠大、不可限量,若不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指使。李俞然也不會輕易的得罪趙山才;

還有,看李俞然彈劾趙山才的事情,似乎是早有準備,時機把握得十分巧妙,甚至還預料到了德慶皇帝的表態,顯然背後也有高人指點。

那麼,對趙山才擁有敵意、知曉趙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能夠指使朝中御史辦事、還可以預料到德慶皇帝的表態……據趙俊臣所知,能滿足以上這四個條件的,滿朝上下只有兩個人而已!

第一個人是趙俊臣自己,而第二個人……則是即將要走向前臺的七皇子朱和堅!

趙俊臣很清楚。這件事與自己無關,所以趙俊臣很快就將目標鎖定到了七皇子朱和堅身上!

並且,趙俊臣也大約猜到了朱和堅此舉的深意!

趙山才的出現讓朱和堅感到了極大的威脅。以朱和堅的性格,一定會使用最激烈、最利落的手段將趙山才徹底消滅!

不過,趙山才畢竟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編修、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受到了許多矚目,在這般情況下,趙山才若是突然間發生了意外——不論是失蹤還是橫死——都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朝廷也一定會傾盡全力的調查。

這樣一來,七皇子朱和堅即使消滅了趙山才,也會爲自己引來了一大堆的麻煩。

不過。趙山才若是犯了過錯、被貶去了官職、成爲了一介平民,那麼趙山才就不再會受到世人關注。到了那個時候,再讓趙山才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自然也就不會引起太多的麻煩……

“若事情當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七皇子朱和堅雖然是手段狠辣,但辦事的時候卻也是十分謹慎……果然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對手……”

*****

而就在趙俊臣暗暗考慮的時候,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衆人卻皆是有些急了。

畢竟,趙山纔不僅是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與“太子.黨“的關係密切,而且他提前回京是爲了給太子朱和堉出謀劃策的,如此一來,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衆人又如何能夠任由趙山才被人彈劾?

尤其是太子朱和堉,他雖然沒有全盤接受趙山才的建議,但他心中早已經將趙山才視爲自己的左膀右臂、心腹智膽了,更不能眼睜睜看着趙山才受到懲處!

只見太子朱和堉突然出列,向德慶皇帝稟報道:“父皇,此事其實另有緣故,那趙山才並非是私自離開了南巡隊伍,而是兒臣有些事情想要詢問他,將他提前召回了京城,所以趙山才也不是有意違背政令,此事乃是兒臣考慮不周,還請父皇不要責罰於他。”

與此同時,“太.子黨”官員們也是陸續出列,紛紛爲趙山才求情。

另一邊,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論之後,趙俊臣從深思之中回過神來,表情卻是有些哭笑不得。

毫無疑問,太子朱和堉是一個好人,所以他在情急之下,卻是辦了一件好人們經常會辦的事情——那就是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但好人也經常會“好心辦壞事”,所以太子朱和堉並不知道,他的決定不僅沒有幫到趙山才,反而徹底將趙山才推入了萬丈深淵……

儲君之位,最是尷尬,半君半臣、亦君亦臣,在百官面前他是未來的皇帝,在皇帝面前他又只是一位臣子,所以說話辦事的時候最是需要謹慎小心,既要利用一切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在百官面前樹立威信,也要儘量避免挑戰現任皇帝的權威、不能讓現任皇帝感到威脅,其中的尺度最是難以把握。

然而,太子朱和堉現在顯然是忽略了這一點。

在德慶皇帝南巡期間,所有的伴駕官員皆是德慶皇帝的直屬臣子,除了德慶皇帝之外他們不應該接受任何人的命令!哪怕是太子朱和堉,也不能繞過德慶皇帝指揮伴駕官員,而伴駕官員即使是收到了太子朱和堉的命令,也不能違背德慶皇帝的旨意!

這般做法,顯然是逾越了底線,並且還挑戰了德慶皇帝的權威。

所以,太子朱和堉的這番解釋,不僅沒有幫到趙山才,反而增加了德慶皇帝嚴懲趙山才的決心。

想到這裡,趙俊臣暗暗嘆息一聲,心中有些爲趙山才感到難過。

趙山才一心想要輔佐太子朱和堉,卻想到自己反倒被太子朱和堉拖後腿了……

趙山才如今的官位低了一些,並沒有資格出席朝議,否則他看到眼前這一幕,也不知會是怎樣的表情!

*****

事情的發展,也正如趙俊臣的推測。

德慶皇帝聽到李俞然的彈劾之後,就已是打算拿趙山才作爲反面典型,殺雞儆猴、警告百官。

只不過,趙山才畢竟是一位難得的青年才俊,在南巡期間,德慶皇帝與趙山才接觸了幾次之後,也十分欣賞趙山才的才華橫溢,此時雖然是想要嚴懲趙山才,但心中還存着幾分愛才之心,也不準備將趙山才一棍子打死,打算等風頭過了之後,再重新啓用。

然而,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解釋之後,德慶皇帝卻是眉頭一皺——德慶皇帝本來就是敏感多疑的性格,如今自然是認爲太子朱和堉逾越了底線、挑戰了自己的權威。

於是,德慶皇帝看向太子朱和堉的眼神,已是隱隱有些不滿。

雖然,出於各種考慮,德慶皇帝如今並不會出手懲治太子朱和堉,反而還會百般維護太子朱和堉的聲譽,但懲罰趙山才卻不需要太多的顧慮。

所以,德慶皇帝頓時已是收斂了愛才之心,決定徹底犧牲趙山才,這樣不僅可以殺雞儆猴、警示百官,還可以暗中警告太子朱和堉,也算是一舉多得了。

當然,在表面上,德慶皇帝依然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只見德慶皇帝沒有理會太子朱和堉的解釋,只是開口問道:“吏部官員何在?”

戶部尚書宋啓文上前一步,答道:“臣在!”

德慶皇帝又問道:“官員不遵旨意、私自行動,按吏部條例應當如何懲處?”

宋啓文答道:“按照吏部條例,官員不尊旨意私自行動,輕者罰俸記過,重者貶斥爲民。”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又說道:“趙山才只是提前一日回京,通州距離京城也不算遠,更何況他本身也沒有擔任要職、耽誤事情,又是初犯,所以情況倒也不算太嚴重,依朕看來,就按照輕罰懲處吧……”

聽到德慶皇帝的話語之後,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官員們皆是心中一喜,以爲趙山才逃過了一劫!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又說道:“不過,朕剛纔已是下了旨意,從即日起,所有違背朝廷政令的官員皆是要罪加三等!如今,朕的旨意已然生效,趙山才又是相關頭案,爲了警示百官,卻也需要罪加三等之後再做懲治!”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之後,百官們皆是心中大驚!

任何罪名,哪怕是再輕微,只要是罪加三等之後,都會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

趙山才完了……這是百官們的共同想法。

另一邊,宋啓文微微一愣之後,則是很快答道:“臣遵旨!按照我朝法規,罰俸記過之上的懲處,分別還有停職、貶職、罷官、發配、抄家、斬首、誅九族等等懲處,而趙山纔在罪加三等之後,則是……奪去功名、罷官爲民!”

……

……

第五百八十九章.黃有容(下).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1162章.事端開啓(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滿朝譁然!.第四章 未來的路上第1190章.風雲際會(七).第1073章.投效.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五百零六章.哭訴與做戲(中).第1090章.霍正源南下.第二十五章.白銀浪潮.【四合一大】第1053章.有覺悟!.第六百九十三章.計劃進行中(三).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議(四).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1286章.手腕(十三).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九十二章.好意與惡意.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五百八十六章.朝議結束.第1384章.催命金山.第七百一十二章.出京之前(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蓄力.第五百五十四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朝議(六).第九百九十二章.問與答(一).第1309章.在握(十八).第1189章.風雲際會(六).第1301章.在握(十).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五百七十七章.送君一程(下).第五百六十章.第1149章.逼迫(完).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五百一十一章.風暴伊始(中).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1317章.都該死!.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六百四十五章.方茹與陳芷容(下).第1141章.逼迫(一).第1239章.必須是,也只是能是(十二).第七十九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中).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五百零八章.承諾(上).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二百一十三章.又一個新計劃.第四百九十六章.交涉(上).第六百一十章.小人.第1409章.連鎖反應.第九百七十五章.趙俊臣病倒了(三).第八百六十七章.勢(五).第四百八十九章.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了!.第1144章.逼迫(四).第九百八十二章.曾經的稚嫩.第一百三十一章 .佳宜?嘉怡?〔中〕.第五十九章.收心與敲打.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六百七十一章.迎接.第1272章.遼東劇變(二十二).第四百章.初始(上).第1217章.變數.第1205章.內與外.第1134章.楊洵復仕.第一百五十八章.道路的確定第四百五十二章.各方的謀劃(二).第十三章.秋闈弊案(上).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九百三十章.此子必成大患.第1021章.許慶彥的災難.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1414章.荷蘭總督.第七百章.內廷疑雲.第四百二十九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1287章.手腕(十四).第1334章.貪婪短視.第三百二十五章 .知味軒內第四百零四章.混亂(中).第二百二十八章.這是一門學問(下).第八百三十五章.計成!.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1099章.德慶再微服(二).第九百九十一章.深談(三).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一章 .婚事.第1443章.大亂鬥(三).第五百零三章.第1154章.老驥伏櫪王保仁.第四百零九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一十九章.“破案”.第1094章.與此同時.第1263章.遼東劇變(十三).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一章.貪官回京(上)二更.
第五百八十九章.黃有容(下).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1162章.事端開啓(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滿朝譁然!.第四章 未來的路上第1190章.風雲際會(七).第1073章.投效.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五百零六章.哭訴與做戲(中).第1090章.霍正源南下.第二十五章.白銀浪潮.【四合一大】第1053章.有覺悟!.第六百九十三章.計劃進行中(三).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議(四).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1286章.手腕(十三).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九十二章.好意與惡意.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五百八十六章.朝議結束.第1384章.催命金山.第七百一十二章.出京之前(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蓄力.第五百五十四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朝議(六).第九百九十二章.問與答(一).第1309章.在握(十八).第1189章.風雲際會(六).第1301章.在握(十).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五百七十七章.送君一程(下).第五百六十章.第1149章.逼迫(完).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五百一十一章.風暴伊始(中).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二百四十三章.聚議.第1317章.都該死!.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六百四十五章.方茹與陳芷容(下).第1141章.逼迫(一).第1239章.必須是,也只是能是(十二).第七十九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中).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五百零八章.承諾(上).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二百一十三章.又一個新計劃.第四百九十六章.交涉(上).第六百一十章.小人.第1409章.連鎖反應.第九百七十五章.趙俊臣病倒了(三).第八百六十七章.勢(五).第四百八十九章.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了!.第1144章.逼迫(四).第九百八十二章.曾經的稚嫩.第一百三十一章 .佳宜?嘉怡?〔中〕.第五十九章.收心與敲打.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六百七十一章.迎接.第1272章.遼東劇變(二十二).第四百章.初始(上).第1217章.變數.第1205章.內與外.第1134章.楊洵復仕.第一百五十八章.道路的確定第四百五十二章.各方的謀劃(二).第十三章.秋闈弊案(上).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九百三十章.此子必成大患.第1021章.許慶彥的災難.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1414章.荷蘭總督.第七百章.內廷疑雲.第四百二十九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1287章.手腕(十四).第1334章.貪婪短視.第三百二十五章 .知味軒內第四百零四章.混亂(中).第二百二十八章.這是一門學問(下).第八百三十五章.計成!.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1099章.德慶再微服(二).第九百九十一章.深談(三).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372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一章 .婚事.第1443章.大亂鬥(三).第五百零三章.第1154章.老驥伏櫪王保仁.第四百零九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一十九章.“破案”.第1094章.與此同時.第1263章.遼東劇變(十三).第二百九十四章.“窮”與“達”.第一章.貪官回京(上)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