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南下陰謀

“二弟,權謀方面,你尚且還有很多東西不明。”

庸王道,“你千萬莫要以爲父皇是一個昏君,事實上他是很善於把握朝政的。走,你陪我去城牆上巡視一番,然後我慢慢來與你解說。”

楊戕心道,莫非庸王竟然擔心軍中還有太子或者其他人的奸細麼?

兩人沿着城牆走了好一陣,來到一個僻靜之所,庸王才停駐了腳步,說道:“奸細是無處不在的,不僅有各位皇兄的,而且還有父皇手下的密探。我剛纔不是跟你說父皇很善於把握朝政的麼,實際上父皇專門有一個直接受他控制的密探機構,叫做‘龍騰’,其專門用於監視大臣的動靜,查探他們的各種秘密,並且這些密探幾乎是無孔不入,所以即使在軍中,我也不得不小心點。”

楊戕還是頭一次聽說有這樣的機構,聞言道:“既然如此,皇上應該能掌握到那些奸臣的罪證,爲何卻不將他們繩之以法呢?”

一直以來,楊戕總是覺得當今皇帝大概是昏庸之極,所以纔會縱容奸臣當道。但是現在聽庸王說來,似乎事實卻並非如此。

庸王道:“二弟,你就是心眼太直了。父皇就是深知那些大臣的罪證,所以纔不能輕舉妄動,因爲其中的牽連實在太大了。若是父皇真要連根拔起的話,必然就會動搖國之根本,還可能會引起叛亂,到時候內憂外患,只怕這天下就要易主了。所以,父皇這都是不得已而爲之啊。”

“這豈非是姑息養奸?”

楊戕怒道,“若是皇上不知那些奸臣的所作所爲也就罷了,既然知曉,爲何還要任他們胡作非爲!”

若是楊戕能有生殺權利的話,他覺得他必定將這些奸臣統統都處於極刑。

庸王淡淡地說道:“因爲天下幾乎已經無不貪之官了。人性之中,俱有貪念,父皇自然不可能將這些人都處死,而且貪官似乎本就殺之不盡,唯一可行的辦法,只能是殺一儆百,讓這些人‘知足常樂’就夠了。二弟,如今你可知道這朝政是不好把持了吧?”

楊戕長嘆一聲,對官場再次失望了,縱然日後自己位極人臣,那又如何,難道自己能跟那些人一起同流合污麼?若是自己不能同流合污的話,又如何能光復家族榮耀呢,只怕還位在官場上混熱,自己就已經讓那些奸臣給謀害了吧。

庸王見楊戕不語,知道他心中已經生了感觸,便乘機勸說道:“二弟你放心,若一日我執掌大位,必定使得國泰民安,四海昇平,到時候二弟你也必定是國家之棟樑。至於那些奸臣,我們就一個一個來收拾好了。”

楊戕一時間也不知庸王的話是真是假,不過他知道,比起那個太子趙言德來說,庸王坐上了帝位,總是會好很多的。而庸王之所以對自己說這些話,自然是希望自己全力助他。楊戕道:“大哥,我能否成爲國之棟樑,我自己也不敢枉言,但是我必定會全力助你的。殺賊滅寇,建立功業,這原本就是楊家子孫的使命。”

庸王看着茫茫的草原,豪情道:“放心吧,二弟,我之所以對你說如此多的心腹之話,就是想你日後能明白爲官之道,以助我安內平外,開創霸業,達成全無古人的創舉。所以,大哥希望你不僅是一個猛將,更是一個能治理國家的棟樑之才。你不是恨現在的奸佞當道嗎,日後我若能登上大位,就讓你來收拾這些奸臣,如何?”

楊戕看得出來,庸王的眼中不時地反映着他的野心,皇帝之位已經不能讓他滿足了,他需要更廣袤的疆土,更偉大的功績。所以,他就更需要楊戕,這個無敵的猛將。

只是,野心、貪念,誰人沒有?

人們總習慣將貪婪跟野獸聯繫在一起,而實際上,人類的貪婪已經遠遠大於野獸了。

楊戕默默地點了點頭,卻不知該繼續說什麼。只得回到先前的話題上,道:“大哥,若是太子軍戰敗,爲何皇上不會派你南下討賊呢?”

庸王道:“這是爲了均衡,父皇是絕對不會讓一方勢力過於坐大。因爲一旦有一方勢力獨大,找不到牽制他的勢力後,就會使得父皇的權威受到威脅。父皇也是聰明人,他現在年紀雖然大了,卻並不想讓出皇位,自然更不想被人迫下皇位。所以,即使這次太子戰敗的話,去接手的人,也一定不會是我了。”

“均衡?”

楊戕愕然道,“難道尋求勢力均衡比將士的性命,國家的安危更重要麼?若是接手的人再次戰敗的話,不僅朝廷憑添許多的損失,也會讓許多的將士丟掉性命啊!”

庸王笑道:“因爲即使太子軍戰敗了,也沒有動搖到朝廷的根本。朝廷大軍,怎麼會只是這區區的幾十萬將士呢。只有危急時刻,纔會破例起用人才的,而那些蠻夷大軍雖然佔據了上風,但是在父皇和那些大臣眼中,不過是跳樑小醜而已,所以他們仍然可以高枕無憂。至於那些蠻子,他們也並不急於一時就要撲滅。”

人都說生民纔是國家之根本,可是在當權者看來,平民不過是草芥而已。

楊戕心有怨恨,卻又無法發泄,只得默然不語。庸王雖然是他的結義兄弟,但是因爲他們的身份和立場上差異,卻讓他們始終都不能成爲真正的兄弟。不過,唯一能讓楊戕感到安慰的是,庸王對於自己,總是還有幾分真誠的。

庸王這時候也不再說話,只是看着城牆外面那無邊的草原,想着日後的征服大業。

※ ※ ※

第二日清晨。

一匹黑色的快馬奔進了軍營之中,然後將南方戰勢危急的消息傳到了軍營中。

這本來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但是楊戕看得出來,庸王似乎對這個消息非常興奮,甚至臉上還有幾分壓制不住的喜色。

楊戕對庸王的表情並不贊同,但卻只能裝着視而不見,說道:“大哥,你找我來,可有事情吩咐?”

“正如你所料,太子軍戰敗了。”

庸王輕笑道,“我這位大皇兄總是想帶兵出戰,建立軍功,這次他遭遇如此慘敗,看他回京如何向父皇交代了。你看看,這是剛傳來的戰報。”

楊戕從庸王手中接過軍函一看,不由得大驚失色,原來太子此次果然親自出城迎戰,結果正中蠻夷的下懷,激戰之中,太子軍不敵蠻夷的重盔鐵騎,竟然損失了三萬將士。

“三萬將士。”楊戕嘆道,“想不到三萬條性命就這麼毀在了這些根本不懂用兵打仗的人手中。哎,只怕那些將士都要死不瞑目了。”

庸王道:“我今日叫你過來,乃是想讓你帶領一隊人馬,對那些突厥部落再進行一些清掃。一來,趁他們元氣沒有回覆的時候,多毀掉他們的一些部族,甚至還要大量地圈走他們賴以生存的牛羊;二來,我會再整編一些新兵進來,跟着你去磨練一番,以便壯大我們的玄甲軍。”

得楊戕相助,庸王就等同如魚得水。有楊戕爲他磨練軍隊,抵禦外敵,他就可以放心地籌劃他的大業,日後好一展他的抱負。

雖然庸王用的是商量的口氣,但是楊戕知道這就是軍令,所以他只能毫無選擇地答應。

忽然,聽見帳外響起一個尖聲尖氣的聲音:“聖旨到!庸王接旨。”

楊戕連忙出帳迴避。

然而,等庸王接過聖旨後,楊戕再看到他的時候,卻發現庸王的臉色異常的難看,憤怒和仇恨都一起在他的臉上交織着。

“大哥……”

楊戕說道,看見庸王整個臉都作鐵青之色,“發生了什麼事情?”

庸王毫不客氣將聖旨扔到了楊戕手中,楊戕一看,也不禁傻了眼,道:“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聖旨之中的內容,竟然是要讓楊戕帶一萬玄甲軍,火速南下去沂洲,助太子剿滅蠻夷。顯然,庸王的如意算盤立即失效了,難怪他會一改往日的冷靜,變得憤怒之極。調走了楊戕,就等於廢了庸王的一隻手臂,甚至更嚴重。

庸王頹然地坐在椅子上,冷冷道:“不用說,定然是孟啓那隻老狐狸,也只有他,才能一眼看出我們的謀略,並且立即想到如此陰毒的計謀。看來他雖然不出宮,我們的動靜他倒是盯得緊着呢。”

“孟啓,孟啓?就是那個桓齊的老師吧。”

楊戕道,“大哥,你所說的他們的計謀陰毒,究竟是指什麼,爲何我卻沒有發現這其中的關竅呢。”

庸王道:“這次太子軍戰敗,本來父皇應該另換主帥,但是現在父皇卻沒有如此做,很明顯是孟啓影響了父皇的決定,打算再給太子一個機會,就算是將功補過吧。而現在孟啓想辦法將你弄到太子那邊,擺明要把你推到陣前,與蠻夷大軍決於死戰。若你得勝,自然是太子領軍有方,功勞大都歸屬於他;若你不幸戰敗,他們就必定將你以軍**處,勢必要制你於死地,如此一來,也就等於廢了我一隻手臂。”

楊戕聽後,不由得冷汗直冒,想不到這些人的心計是如此厲害而歹毒,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若非庸王提醒,只怕自己還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心思。並且,楊戕也知庸王說的是實情,畢竟朝中將領無數,雖然自己已經小有威名,但是至今還不過是一個將軍軍銜而已,軍中位置高於自己者,實在是多不勝數,爲何偏偏來這麼一道聖旨,將自己調離了玄甲軍。

楊戕道:“若非大哥提醒,只怕我戰沙場都還會被蒙在蠱裡。這些人的心機狠毒自是不必說了,不過我實在不明白,這個孟啓究竟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如此影響到皇上的決定,比宰相看來還更有影響力呢。”

庸王並沒有直接回答楊戕,反問一句道:“在你看來,帝王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男人最想要的,無非就是榮耀、女人、財富。只是,作爲帝王,無論是美女也好,財富、權利也好,只要江山不倒,皇帝都是享用不盡的。那麼,帝王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長生!”

楊戕驚道,“我明白了,那孟啓定然是以妖法糊弄皇上,說可以籍什麼仙術而得以長生吧?”

楊戕的確是真的明白孟啓的身份了,因爲他知道這個孟啓必定是那些修仙劍派的所謂“劍仙”或者“真人”,不過既然他是修仙門派中人,爲何卻插手世間之事呢,難道人間富貴竟然能吸引他麼?不過楊戕自然不會點破那什麼孟啓的身份,因爲楊戕也怕自己的事情暴露,更何況孟啓此人,修爲必定是高得厲害,自己決計不是他的對手。一旦暴露了身份,只怕對方會先一步滅口的。

在江湖武林之中,擁有先天真氣的,便已經算是頂尖高手了,可以說是萬中無一。但是對於修仙的門人弟子來說,身負先天真氣,不過算得上是初窺門徑而已,根本還算不上入流。

從師傅道顛傳授的道家秘籍來看,道家的修仙境界大致分爲四個層次:上清、玉清、太清、太虛。同樣,在那些佛家典籍中,佛門也有所謂的四個境界:禪定、小乘、大乘、化佛。而魔門卻是對應的:滅性、輪迴、人魔、魔神。幾乎每一個境界,又有不同的階段,使得修煉者能明白自己處於哪個境界,也很容易明白彼此之間的實力差距。

當然,雖然一共有四個境界,但是無論是道家的太虛還是佛門的化佛,或者是魔門的魔神境界,當世都無人練成,只因爲達到那個境界的人,就意味着有可能飛昇到茫不測的仙界之中。

對於楊戕現在的實力來說,他現在幾乎連入門都算不上,也就是說,根本還沒有達到道家所謂的上清境界。不過,由於楊戕進展神速,所以極有可能在短期內進入上清境界,正式跨入修仙之流。

庸王也不知楊戕在思索着什麼,說道:“二弟,你猜得沒錯,對於帝王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獲得長生。只要能長生,他就能永遠享受世間的至尊榮華,永遠掌握最高的權利。”

楊戕嘆道:“想不到即使以帝王所擁有的,仍然不能滿足他的貪念,莫非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麼?”

庸王擔心楊戕一時憤懣,又會說出什麼有辱皇上的“大逆之言”,連忙給他遞顏色,免得他說出什麼話落入了“有心人”的耳朵。

“無妨,此間並無其他人偷聽。”楊戕道,“別的不說,普天之下比我眼力、耳力高者,即使有,也不會多。”

庸王見楊戕說得如此肯定,又知道他的厲害,也就不再顧慮,說道:“人的權利越大,就越是不想放棄所擁有的東西。而且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是不會滿足,人人俱是這樣,又有什麼奇怪呢?更何況,若非人有貪念,豈非只能是苟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又有何情趣可言?父皇就是習慣了高高在上,手握一切的感覺,所以才越是不想放棄。”

“耽於貪念,又如何能習得長生仙術。”

楊戕平靜地說道,“即使是練武之人,若是醉心於物慾,尚且不能達到武術的高深境界,何況還想長生成仙呢。這個姑且不論,只是那孟啓,其身份之特殊,又有奇術,委實是大哥日後取得帝位的一大障礙啊。不過,他又是如何取得皇上信任,對他另眼相看的呢?”

庸王道:“那孟啓也的確是身負絕藝,此人看起來不過六七十歲的樣子,一個道士模樣,滿頭髮須皆白,成日裡揹負着一口寶劍,完全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三年前,父皇曾經有一次大病,令羣醫束手無策,於是便下令廣招良醫。桓孟這時候就將孟啓引見了來,並且說孟啓乃是世外高人,習得仙術,可令皇上龍體康健。結果,那孟啓果真是厲害,只一粒丹藥就將父皇給救了回來。因爲此事,父皇對孟啓就不以常人相待了,總以‘真人’相稱,而桓孟也是因爲此事,才被皇上提爲宰相。父皇本想封孟啓爲國師,只是他堅決不受,只是不知爲何,卻又做了太子之師。總之,此人不僅有江湖奇術,而且其心機更是深不可測,令人無法猜度,實在是我們的頭號勁敵。”

楊戕恍然,這才大致弄明白這孟啓的身份。不過,楊戕知道,能令孟啓這麼長時間地呆在宮中,定是有什麼圖謀纔是,否則的話,以他們這些“劍仙”、“真人”的身份,豈會對這世間的名利有興趣,除非他是神仙做得膩了。

想到自己這次南下竟然是如此兇險,楊戕不禁道:“大哥,此次南下,我究竟應該如何應付?”

庸王忿忿道:“雖然我們識破了他們的陰謀,卻仍然無法抗旨,所以你只得帶一萬玄甲軍,即日南下。不過二弟你也不必過於擔憂,他們現在吃了敗仗,自然是希望你能將那些蠻夷軍隊擊潰,以便他們能將功補過,所以暫時不會對你使什麼陰謀的。只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必須處處留意,免得爲小人所乘,尤其是得勝之後,你更要小心謹慎,免得樂極生悲,爲他人所乘。大皇兄此人,可是極其擅長刺殺和毒害之類的手段。”

楊戕點頭應道:“大哥放心,那些宵小之輩,是害不了我的,待我滅盡那些蠻子之後,再回來與大哥共謀大業。”

庸王真誠道:“二弟小心!”

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三十九章 追殺(下)第三章 白羽第二十七章 魘眼第十章 九幽黃泉(二)第二十三章 迷心(上)第六章 破邪(上)第十四章 舊人第三十九章 追殺(下)第二十二章 神獸甦醒第三十章 突襲(二)第十二章 物是人非第五章 巫術(上)第七章 殺人救人第七章 屠城(二)第六章 刺殺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下)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十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 奇謀(一)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十四章 得報大仇地二十五章 雨戰(下)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十三章 怒擊第三章 轉戰千里第十一章 放手一戰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三章 轉戰千里第八章 劫牢第三十八章 異變(下)第十四章 死攻(下)第十一章 神魔策第二十四章 議戰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一章 神魔策地二十五章 雨戰(下)第七章 西湖風波(下)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十四章 得報大仇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二十三章 奇謀(二)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章 滅神第一章 邪火滋生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十一章 鬧劇第十三章 殺戮不斷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十四章 死攻(上)第三十六章 開山斧第十四章 沂洲第六章 破邪(上)第十一章 鬧劇第二十一章 死亡之谷第十二章 四面楚歌第三十四章 佛光普照(一)第九章 九幽黃泉(一)第十章 師傅太多第十四章 飛絮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上)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十章 四絕(下)第六章 刺殺第四十章 逃殺(下)第二十六章 重操舊業第六章 魔門之變第三十八章 異變(上)第三十九章 勾結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二十章 初戰(一)第七章 屠城(二)第十章 四絕(下)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九章 夜襲第三章 人獸鬥(下)第十二章 歸途第四章 陷阱第十九章 血洗天台第三十六章 賜婚(上)第六章 魔門之變第十五章 用計第十六章 乘勢而下第九章 籌謀(上)第三章 恨之力(下)第二十三章 迷心(下)第十章 道顛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四章 得遇仇人(下)第四十章 逃殺(中)第八章 妖氣縱橫第三十五章 佛光普照(二)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七章 西湖風波(下)第十一章 鬧劇第六章 朝聖大典
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三十九章 追殺(下)第三章 白羽第二十七章 魘眼第十章 九幽黃泉(二)第二十三章 迷心(上)第六章 破邪(上)第十四章 舊人第三十九章 追殺(下)第二十二章 神獸甦醒第三十章 突襲(二)第十二章 物是人非第五章 巫術(上)第七章 殺人救人第七章 屠城(二)第六章 刺殺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下)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十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 奇謀(一)第三十七章 還鄉(上)第十四章 得報大仇地二十五章 雨戰(下)第十四章 魔界的挑釁第十三章 怒擊第三章 轉戰千里第十一章 放手一戰第十一章 新的格局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三章 轉戰千里第八章 劫牢第三十八章 異變(下)第十四章 死攻(下)第十一章 神魔策第二十四章 議戰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一章 神魔策地二十五章 雨戰(下)第七章 西湖風波(下)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十四章 得報大仇第二十九章 失算(下)第二十三章 奇謀(二)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十章 滅神第一章 邪火滋生第一章 立馬橫槍第十一章 鬧劇第十三章 殺戮不斷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十四章 死攻(上)第三十六章 開山斧第十四章 沂洲第六章 破邪(上)第十一章 鬧劇第二十一章 死亡之谷第十二章 四面楚歌第三十四章 佛光普照(一)第九章 九幽黃泉(一)第十章 師傅太多第十四章 飛絮第三十五章 牛刀小試(上)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十章 四絕(下)第六章 刺殺第四十章 逃殺(下)第二十六章 重操舊業第六章 魔門之變第三十八章 異變(上)第三十九章 勾結第十一章 會功夫的老虎第二十章 初戰(一)第七章 屠城(二)第十章 四絕(下)第三十六章 賜婚(下)第九章 夜襲第三章 人獸鬥(下)第十二章 歸途第四章 陷阱第十九章 血洗天台第三十六章 賜婚(上)第六章 魔門之變第十五章 用計第十六章 乘勢而下第九章 籌謀(上)第三章 恨之力(下)第二十三章 迷心(下)第十章 道顛第二十六章 探軍(上)第五章 峨眉示警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改造第四章 得遇仇人(下)第四十章 逃殺(中)第八章 妖氣縱橫第三十五章 佛光普照(二)第二章 怒海之威第七章 西湖風波(下)第十一章 鬧劇第六章 朝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