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縣的天空灰濛濛的,晨霧繚繞在古老的城牆與錯落有致的屋檐間,給這座古城平添了幾分神秘與莊重。
臨時丞相府邸座落在縣城的一隅,硃紅的大門在晨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門外,已經聚集了大批臣僚。
他們或站或立,神色焦急,低聲交談着近日朝中發生的驚天大事。
近日,太監黃皓在西園公然賣官鬻爵,此事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朝野間傳開,引起了軒然大波。
臣僚們個個義憤填膺,他們深知此等行徑不僅敗壞了朝綱,更動搖了國家的根基。
然而,他們上表彈劾,卻如石沉大海,始終沒有得到皇帝的回覆。
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是來找丞相諸葛亮。
丞相府的大門緩緩打開,門內的景象逐漸映入眼簾。
府內庭院深深,綠樹成蔭,青石鋪就的小徑兩旁,花草繁茂,香氣撲鼻。
然而,此刻的府內卻瀰漫着一股壓抑的氣氛,僕人們行色匆匆,似乎都在爲即將到來的風暴做着準備。
諸葛亮端坐在書房內,案上堆滿了文案和書卷。
他身着一襲素雅的儒衫,頭戴綸巾,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而睿智。
他早已知曉黃皓賣官鬻爵之事,心中對此早有計較。
他輕輕撫摸着案上的羽扇,心中暗自思量:“區區一個黃皓,豈能迷惑陛下?此必是陛下借賣官鬻爵之名,暗中收攏糧草錢財,以備不時之需。只是,陛下此舉風險極大,若處理不當,恐將引發朝野動盪,不知陛下準備如何收尾。”
正當諸葛亮沉思之際,門外傳來了侍從的通報聲:“丞相,府外有大批臣僚求見。”
諸葛亮微微頷首,示意侍從讓他們進來。
片刻之後,臣僚們魚貫而入,他們個個神色凝重,步伐沉穩,顯然是對此事極爲重視。
臣僚們進入書房後,紛紛向諸葛亮行禮問安。
諸葛亮起身回禮,目光掃過衆人,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緩緩開口道:“諸位,黃皓賣官鬻爵之事,本相早已知曉。此事關乎國體,本相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只是,此事背後另有隱情,需得從長計議。”
臣僚們聞言,紛紛露出詫異之色。
其中一位年邁的老臣上前一步,拱手道:“丞相大人,黃皓此舉已嚴重敗壞朝綱,若不及時制止,恐將釀成大禍。我等上表彈劾,卻未得陛下回復,實在令人憂心忡忡。”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老大人所言極是,黃皓之舉確實令人憤慨。然則,陛下心中自有計較,本相相信陛下定會妥善處理此事。諸位大人請稍安勿躁,本相自有主張。”
說着,諸葛亮起身踱步至窗前,凝視着窗外朦朧的晨色,心中暗自盤算着下一步的計劃。
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朝野動盪,甚至可能危及到國家的安危。
因此,他必須謹慎行事,確保萬無一失。
臣僚們見諸葛亮胸有成竹,心中稍感安慰。
他們紛紛圍坐在諸葛亮身旁,聆聽他的計策。
諸葛亮轉過身來,目光堅定而深邃,他緩緩開口道:“諸位,某決定親自入宮面見陛下,呈明利害關係。相信陛下定會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決策。”
臣僚們聞言,紛紛點頭贊同。
一位年輕的官員站起身來,拱手道:“丞相大人,我等願隨您一同入宮,共同面見陛下,以表我等對朝廷的忠心。”
諸葛亮微笑着搖了搖頭,道:“諸位的心意本相心領了,但此事關乎重大,人多反而不便。本相一人入宮即可,諸位大人請在此等候消息。”
說着,諸葛亮轉身走向書房的角落,拿起一件披風披在身上。
“諸位,本相此去定當竭盡全力,爲朝廷除此奸佞。請諸位在此靜候佳音。”
臣僚們聞言,紛紛起身行禮,目送諸葛亮走出書房。
諸葛亮走出丞相府,只見府外早已聚集了大批臣僚和百姓。
他們見諸葛亮走出府門,紛紛讓出一條道路,目光中充滿了期待和敬仰。
諸葛亮微笑着向他們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安心等候消息。
隨後,他踏上了前往皇宮的道路。
一路上,他心中思緒萬千,既擔憂陛下的決策,又憂慮朝野的動盪。
但他深知,自己身爲丞相,必須肩負起這份重任,爲朝廷和百姓謀福祉。
當他來到皇宮門口時,只見宮門巍峨聳立,守衛森嚴。
他出示了丞相的令牌,守衛們見狀,紛紛行禮讓行。
諸葛亮走進皇宮,一路穿梭在錯落有致的宮殿和長廊之間。
他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向陛下呈明利害關係,如何說服陛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終於,他來到了陛下處理事情的大殿之中。
只見殿內燭火通明,陛下正端坐在案前批閱奏章。
他見諸葛亮進來,微微擡頭,目光中閃過一絲詫異。
諸葛亮行禮問安後,便開門見山地說道:“陛下,近日黃皓在西園賣官鬻爵之事已鬧得朝野沸沸揚揚,臣特此前來呈明利害關係。”
陛下聞言,放下手中的筆,凝視着諸葛亮,道:“丞相此言何意?”
諸葛亮心中一凜,但他很快鎮定下來,道:“陛下,黃皓此舉已嚴重敗壞朝綱,若不及時制止,恐將引發朝野動盪。臣深知陛下心中自有計較,但此事關乎國家安危,臣不得不冒死進諫。”
陛下聞言,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道:“丞相所言極是,黃皓之舉確實有待商榷。然則,朕自有主張,丞相無須多慮。”
諸葛亮見陛下態度堅決,心中暗自焦急。
他深知此事若不能妥善處理,必將後患無窮。於是,他再次開口勸道:“陛下,黃皓之舉已引起朝野不滿,若不及時制止,恐將失去民心。臣懇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臨時行宮之內,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
劉禪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決絕。
大殿之下,諸葛亮身着鶴氅,手持羽扇,面容沉靜,卻也難掩眼中的一絲波瀾。
“陛下,這是黃皓所做之惡行,以及百官上表之奏章!”
諸葛亮當即遞表上前。
黃皓,這個曾經劉禪身邊的紅人,如今成了衆矢之的。
他利用職權,在西園公然賣官鬻爵,此舉不僅敗壞了朝綱,更讓朝內外一片譁然。
間軍司安插在黃皓身邊的細作,不斷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黃皓私藏的財帛,竟以億計!
這數字,足以讓任何一個清廉之士瞠目結舌,也讓劉禪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
大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劉禪陰沉的臉龐。
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堅定:“丞相,黃皓之事,你已有所耳聞。他雖爲朕籌集到了軍糧,但其所作所爲,實乃大逆不道!朕,身爲大漢皇帝,豈能容忍此等奸佞之徒在朕的眼皮底下爲非作歹!”
諸葛亮聞言,心中一驚。
他擡頭望向劉禪,只見劉禪的眼神中,已沒有了往日的溫和與猶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決絕與冷酷。
諸葛亮深知,黃皓本就是劉禪身邊的人,如今劉禪如此決絕,當真是大手筆,心冷如鐵,絲毫不講情面。
劉禪繼續說道:“朕本念及舊情,想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但如今看來,他已是無可救藥。朝內外沸騰,民怨沸騰,朕,也不能再坐視不管。丞相,請你擒住買官賣官的一行人,朕要嚴懲他們!對於賊首黃皓,即刻斬首,以儆效尤!其餘黨羽,按罪處罰,一個也不能放過!買官之人,全部收押,等候發落!”
劉禪的話語,如同寒冰一般,穿透了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諸葛亮聽後,心中五味雜陳。
黃皓之死,已是板上釘釘。
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劉禪竟然如此果斷,絲毫不顧及往日的情分。
這,還是那個他曾經認識的劉禪嗎?
諸葛亮沉吟片刻,終於開口:“陛下,黃皓之事,確實罪不可赦。但臣以爲,此事涉及甚廣,需從長計議。臣願領旨擒拿買官賣官之人,但黃皓之死,還需陛下三思而後行。”
劉禪聞言,眉頭一皺,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沉聲道:“丞相,朕意已決,無需再議。黃皓之罪,天地可鑑,朕若不嚴懲,何以平民憤?何以正朝綱?”
諸葛亮見劉禪態度堅決,心中暗自嘆息。
此刻的劉禪,已不再是那個可以輕易說服的君主。
他緩緩起身,拱手道:“陛下,臣遵旨。但臣希望,陛下能以此爲鑑,今後用人需謹慎,切勿再讓奸佞之徒有機可乘。”
劉禪聽後,微微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諸葛亮的話,句句在理。
但此刻的他,心中卻充滿了對黃皓的憤怒和失望。
看來,和珅這種人才,確實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得的。
乾隆有個和珅,也算是他運氣好了。
劉禪揮了揮手,示意諸葛亮退下。
諸葛亮轉身走出大殿,心中卻難以平靜。
他回望了一眼那高高在上的龍椅,心中百感交集。
走出大殿,諸葛亮迎面碰上了匆匆走來的禁軍統領。
禁軍統領見諸葛亮神色凝重,心中一凜,連忙行禮道:“丞相,陛下已下令擒拿買官賣官之人,卑職特來請示丞相,該如何行事?”
諸葛亮聞言,回過神來。
他沉聲道:“你速去傳令,讓禁軍即刻出動,擒拿所有涉案之人。不得有誤!”
與此同時,西園中,一片慌亂。
黃皓坐在廳中,面色慘白,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他深知,自己的末日已經到來。
他環顧四周,只見僕人們紛紛逃竄,無一人願意留下陪他面對即將到來的厄運。
此刻,禁軍魚貫而入。
黃皓見狀,心中猛地一緊,彷彿有一股寒冰從腳底直竄上心頭。
他瞪大了眼睛,目光中閃爍着不可置信與恐懼交織的神色,顫抖着站起身來。
他的雙腿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艱難。
他試圖做最後的掙扎,聲音中帶着一絲顫抖和不甘:“你們,你們這是幹什麼?我可是陛下身邊的人,你們敢動我?我可是爲陛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
禁軍統領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滿是嘲諷與不屑。
他雙眼如炬,緊緊盯着黃皓,彷彿要將他看穿一般。
他的聲音冷硬如鐵,字字如錘,敲擊在黃皓的心上:“黃皓,你罪大惡極,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敗壞朝綱,陛下已下令斬首示衆!你還有什麼好說的?你以爲你躲在陛下身邊就能爲所欲爲嗎?哼,天真!”
黃皓聞言,如遭雷擊,整個人彷彿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氣,癱坐在地上。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絕望,那是一種對死亡的恐懼,對失去一切的絕望。
他的面容變得扭曲,嘴角抽搐着,彷彿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劉禪的怨恨和不滿,他想過無數種可能,卻唯獨沒有想到,自己曾經那麼信任的陛下,竟然會下令斬首自己。
此時,黃皓的府邸內一片混亂。
僕人們四處逃竄,有的哭喊着,有的則趁機偷竊財物。
曾經繁華熱鬧的府邸,如今卻如同一片廢墟,充滿了淒涼與蕭瑟。
外面的天色也似乎變得陰沉起來,烏雲密佈,彷彿連老天都在爲黃皓的落魄而嘆息。
禁軍統領看着癱坐在地上的黃皓,眼中閃過一絲憐憫,但很快就被堅定所取代。
他深知,自己的職責就是執行陛下的命令,無論對象是誰。
他一揮手,示意手下將黃皓押走。
兩名禁軍上前,架起黃皓的胳膊,將他硬生生地拖了起來。
黃皓被架着,踉蹌着走出了府邸。
他的眼神空洞無神,彷彿失去了靈魂一般。
他的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怨恨,他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
他曾經那麼風光,那麼得意,如今卻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人押着走向死亡。
自己真成晁錯了。
陛下比景帝還要無情!
街道上,人們紛紛駐足觀看,議論紛紛。
有的人眼中閃過一絲同情,有的人則滿臉憤慨,彷彿黃皓的落魄是他們期待已久的結果。
黃皓聽着這些議論,心中更加痛苦。
他想過反抗,想過求饒,但他知道,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終於,黃皓被押到了東市。
當黃皓被押到刑場時,一切都變得安靜下來。
人們紛紛圍攏過來,看着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宦官,如今卻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
黃皓被押在刑場上,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
他看着那明晃晃的刀鋒,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懼。
他想過逃跑,想過反抗,但他知道,這一切都已經不可能了。
他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死亡的降臨。
劊子手走上前來,他的面容冷峻無情。
他看了看黃皓,然後搖了搖頭,彷彿在爲黃皓的落魄而嘆息。
然而,他的手中卻緊緊握着那把刀鋒,準備執行陛下的命令。
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吹起了黃皓的衣衫。他瘦弱的身軀在風中顫抖着,彷彿隨時都可能倒下。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迷茫,彷彿在回憶着自己曾經的風光歲月。
然而,這一切都已經成爲了過去。
劊子手高高舉起了刀鋒,然後猛地一揮。
剎那間,血光四濺,黃皓的頭顱滾落在地。他的身軀也無力地倒下,彷彿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人羣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聲,人們紛紛誇讚陛下聖明,終於除去了這個禍國殃民的奸佞之徒。
朝野上下,一片叫好聲中,也夾雜着一些不同的聲音。
而劉禪在宮中,聽着外面傳來的歡呼聲,心中卻並沒有太多的喜悅。
百官上奏。
看來朝堂之上,還是有一股勢力在作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