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這座承載着千年榮耀與滄桑的古都,在秋日的餘輝中,愈發顯得雄渾而深沉。
古老的城牆在夕陽的映照下,投下長長的影子,彷彿在訴說着往昔的輝煌。
城門口,車水馬龍,行人如織,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而此時,二皇子劉璿,正身處這座城市,開啓了他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
自從拜見法正之後,劉璿便在長安開始了短暫卻忙碌的逗留。
他深知,要在這遠離洛陽權力核心的地方有所作爲,必須先組建起自己的勢力。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將母親關銀屏給他的金銀細軟,全部兌換成了戰馬甲冑和兵器。
那些金銀細軟,在陽光的照耀下,曾閃爍着誘人的光芒,如今卻變成了冰冷而堅硬的武器,承載着劉璿的希望與抱負。
在長安的一處寬闊校場,劉璿身着一襲黑色勁裝,身姿挺拔,猶如一棵蒼松。
他的臉龐英俊而堅毅,雙眸閃爍着銳利的光芒。
此時,他正站在校場中央,目光掃視着周圍聚集的人羣。
“各位!”劉璿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曠的校場中迴盪。
“如今我大漢雖表面太平,但邊疆仍有憂患。西域之地,局勢複雜,匈奴殘餘與羌胡時常侵擾。我身爲大漢皇子,肩負着保家衛國的重任。今日在此,招募勇士,願與我一同爲大漢的安寧而戰!屆時,封妻廕子,不在話下!”
劉璿的話語,如同激昂的戰歌,點燃了在場衆人的熱血。
人羣中一陣騷動,許多年輕人眼中閃爍着興奮與渴望的光芒。
他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可是大漢天子的血脈啊,能跟着他征戰,那是何等的榮耀!”一個身材魁梧的年輕人,滿臉激動地說道。
他的臉龐因興奮而漲得通紅,肌肉緊繃,彷彿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是啊,而且聽說二皇子要用最好的戰馬甲冑武裝我們,這可比在地方當個普通兵強多了!”另一個稍顯瘦弱的年輕人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着期待,瘦弱的身軀似乎也因這份期待而挺直了許多。
不一會兒,便有不少人紛紛報名。
劉璿看着這些踊躍報名的年輕人,心中感到一絲欣慰。
他親自挑選着勇士,目光敏銳而堅定。每一個被選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劉璿那充滿信任與期待的目光,彷彿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招募勇士的同時,劉璿也沒有忘記結交長安軍中的軍將。
他憑藉着自己是關羽外孫以及皇子的雙重身份,在軍中天然便有了一種親和力。
他時常穿梭于軍營之中,與軍將們交談。
“張將軍,久仰大名啊!”劉璿滿臉微笑,走到一位身着鎧甲的中年將領面前,拱手行禮道。
這位張將軍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久經沙場的堅毅。
“二皇子殿下客氣了。”張將軍連忙回禮,臉上雖帶着微笑,但卻隱隱透着一絲疏離。
劉璿似乎並未在意張將軍的態度,他繼續說道:“聽聞張將軍在戰場上英勇無比,多次立下戰功,本宮實在欽佩。日後還望張將軍多多指教。”劉璿的語氣誠懇而謙遜,讓人無法拒絕。
“殿下說笑了,末將不過是儘自己的本分罷了。”張將軍說道,言語間依舊保持着一定的距離。
劉璿心中明白,軍中的這些人雖然不疏離他,但也不過分親近。
原因很簡單,他的大哥是太子,還是張飛的外孫。
在這些軍將眼中,巴結太子顯然比巴結他更有前途。
然而,劉璿並不氣餒,他相信,只要自己展現出足夠的能力和誠意,總會有人願意支持他。
果然,軍中還是有部分人押寶在他身上。
一位年輕的校尉,名叫李勇,他主動找到劉璿。
“殿下,末將願追隨殿下左右,爲殿下效犬馬之勞!”李勇單膝跪地,眼神中充滿了忠誠與堅定。
他的臉龐年輕而充滿朝氣,身姿矯健,一看便是個熱血青年。
劉璿連忙扶起李勇,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李校尉,能得你相助,實乃本宮之幸。日後,我們定要攜手爲大漢建立功勳!”劉璿的聲音中充滿了熱情,讓李勇感受到了無比的尊重。
除了軍中之人,關中各地的世家豪強聞聽劉璿到了長安,也紛紛前來拜見。
一時間,劉璿的府邸前門庭若市,車轎往來不斷。
這些世家豪強們,個個衣着華麗,神態傲慢,卻在劉璿面前表現得極爲恭敬。
“二皇子殿下,在下乃關中王氏家族族長,今日特來拜見殿下。”
一位身着綢緞長袍的中年男子,滿臉堆笑地走進劉璿的會客廳,拱手行禮道。他的臉上肥肉堆積,眼睛眯成一條縫,笑起來彷彿一尊彌勒佛,但眼神中卻透着精明與算計。
“王族長客氣了,請坐。”劉璿微笑着說道,眼神中卻透着一絲警惕。
王族長坐下後,拍了拍手,身後的僕人立刻擡上一個精美的箱子。
“殿下,這是在下家族珍藏的幾件玩意,皆是稀世珍寶,今日特獻給殿下,以表在下對殿下的敬意。”王族長一邊說着,一邊打開箱子,箱子內的古董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劉璿看着這些珍寶,心中明白,這不過是世家豪強們拉攏自己的手段。
但他並未拒絕,只是微笑着說道:“王族長有心了,本宮定會好好珍藏。”
隨後,又有其他世家豪強前來,有的送上珍貴的禮物,有的甚至送來家族子弟,以供劉璿驅馳。
“殿下,這是犬子,自小熟讀兵書,武藝也還算不錯,望殿下能收留他在身邊,爲殿下效力。”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帶着一個年輕的後生走進來,老者恭敬地說道。
後生身材修長,面容清秀,眼神中卻透着一絲驕傲。
劉璿看着這對父子,微微點頭:“令郎一表人才,日後若有機會,本宮定會好好栽培。”
在長安的這幾日,劉璿幾乎都在應酬之中。
酒宴辦了一個又一個,觥籌交錯之間,劉璿臉上始終掛着微笑,但內心卻疲憊不堪。
他深知,這些世家豪強們並非真心歸附,他們不過是在爲自己的家族謀求利益。
但他也明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他需要利用這些勢力,爲自己的未來打下基礎。
在一次酒宴上,劉璿與幾位世家豪強和軍將們圍坐在一起。
酒過三巡,衆人的話也多了起來。“殿下,如今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太子雖貴爲儲君,但殿下您也有着非凡的才能。日後,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啊。”
一位世家豪強,趁着酒勁,大膽地說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絲投機,彷彿在等待着劉璿的迴應。
劉璿微微皺眉,心中對這句話極爲反感,但臉上卻依舊保持着微笑:“切莫亂說,太子乃國之儲君,本宮自當全力輔佐。”
劉璿的聲音平穩而堅定,讓在場衆人心中一凜。
然而,劉璿心中也清楚,自己的處境其實十分微妙。
在這遠離洛陽的長安,他既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又要避免引起他人的猜忌。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夜晚,劉璿獨自一人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滿天繁星,心中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遠在洛陽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母妃,父皇,孩兒定不會讓你們失望。孩兒定要在這長安闖出一片天地。”
劉璿輕聲說道,聲音在寂靜的夜空中飄散,彷彿帶着他的決心,飄向遠方。
。。。
長安的秋日,陽光依舊熾熱,卻已帶着絲絲涼意。
城中的街巷熱鬧非凡,小販的叫賣聲、車馬的喧囂聲交織在一起。
然而,在這繁華的表象之下,各方勢力的暗流涌動卻從未停歇。
法正,這位大漢的尚書令,聽聞二皇子劉璿在長安的種種舉動後,心中滿是憂慮。
在一個難得的閒暇午後,他決定前往二皇子府邸,與劉璿好好談一談。
法正乘坐着一輛樸素的馬車,緩緩駛向二皇子府邸。
他身着一襲黑色的長袍,頭髮整齊地束在頭頂,幾縷白髮在陽光下閃爍着光芒,面容清瘦而嚴肅,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憂慮。
馬車停在府邸門前,法正下車,擡頭望着府邸那高大的門樓,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了進去。
“尚書令法正求見二皇子殿下。”法正對着門口的侍衛說道,聲音沉穩而有力。
不一會兒,侍衛便引領着法正來到了會客廳。
劉璿早已在此等候,他身着一襲白色的錦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自信。
看到法正進來,劉璿連忙起身相迎。
“尚書,快請坐。”劉璿滿臉微笑,熱情地說道。
“不知尚書今日前來,有何要事相商?”
法正坐下後,目光緊緊盯着劉璿,神色凝重地說道:“殿下,老夫聽聞殿下近日在長安的所作所爲,心中甚是擔憂啊。”
劉璿微微一愣,隨即明白法正所指何事。
他臉上依舊掛着微笑,說道:“尚書但說無妨。”
“殿下可知道關中這些豪族,爲何要巴結殿下?”法正問道,眼神中透着審視。
劉璿輕輕一笑,點頭道:“他們一是投機,想在我身上下注,指望日後我能飛黃騰達,他們也好跟着沾光;二是想要依靠我,抵禦朝廷度田。”
劉璿的聲音平穩,每一個字都清晰有力,彷彿早已將這些看透。
法正聞言,不禁愣住了。
他沒想到劉璿年紀輕輕,竟能將其中關節看得如此透徹。
他微微點頭,說道:“殿下聰慧,既然知曉其中緣由,那殿下應該和他們保持距離啊。這些豪族,心思複雜,與他們走得太近,恐會惹來麻煩。”
法正的語氣中帶着一絲急切,他真心爲劉璿的前途擔憂。
劉璿哈哈一笑,說道:“尚書,這些豪族的力量是可以借取的。我此番前往西域,困難重重,正需要各方助力。有了他們的資助,我便能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在西域建功立業。至於他們想借助我抵禦朝廷度田,屆時我到了西域,他們便是想要求救也不得。而我,亦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保住他們家族一些血脈,如此,他們定會對我感恩戴德。這有何不可呢?”
劉璿一邊說着,一邊站起身來,在廳內踱步,眼神中閃爍着自信的光芒。
法正看着劉璿,心中不禁感慨。畢竟是陛下的種,當真是聰慧過人。
他微微頷首,說道:“殿下深謀遠慮,老夫倒是多慮了。如此,那我沒什麼好教你的了。”
法正的語氣中,既有對劉璿的讚賞,也有一絲欣慰。
接下來的日子裡,劉璿在關中豪強的資助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
在長安城外的一處寬闊校場,每天都能看到劉璿忙碌的身影。
他身着黑色的勁裝,腰間繫着一條鑲嵌着寶石的腰帶,整個人顯得英姿颯爽。
“大家聽好了,從今日起,我們便要開始嚴格的訓練。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一支戰無不勝的鐵騎,爲大漢開疆拓土!”
劉璿站在校場中央,對着面前的士兵們大聲喊道。
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曠的校場中迴盪,激起了士兵們心中的熱血。
士兵們整齊地排列在校場,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劉璿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期待。
“謹遵殿下命令!”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
劉璿親自挑選了三千名身強體壯、騎術精湛的士兵。
這些士兵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他們都懷着同一個夢想,那就是跟隨劉璿,在西域立下赫赫戰功。
劉璿爲他們配備了最好的戰馬甲冑和兵器。
那些戰馬,高大健壯,毛色光亮,每一匹都彷彿是戰場上的勇士。
鎧甲在陽光下閃爍着冰冷的光芒,兵器鋒利無比,透着一股肅殺之氣。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校場上,士兵們便開始了艱苦的訓練。
他們練習騎射,在飛馳的馬背上張弓搭箭,箭無虛發;他們練習衝鋒,整齊的隊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勢不可擋。
劉璿始終與士兵們在一起,他親自示範,耐心指導,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他都不放過。
“張勇,你的騎射姿勢還不夠標準,這樣會影響射箭的準確性。看好了,應該這樣。”劉璿走到一個年輕的士兵面前,親自爲他糾正姿勢。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讓士兵們深受感動。
“多謝殿下教導。”張勇滿臉感激地說道,他的臉上洋溢着對劉璿的崇敬之情。
在訓練的間隙,劉璿也會與士兵們交談,瞭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
他親切的態度,讓士兵們感受到了他的關懷,也更加堅定了他們追隨劉璿的決心。
“殿下,俺們跟着您,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絕不退縮!”一個身材魁梧的士兵,拍着胸脯說道。
他的聲音粗獷而豪邁,代表了所有士兵的心聲。
劉璿微笑着看着他們,說道:“好,有你們這句話,我便放心了。我們是一個團隊,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我們。”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支騎兵隊伍逐漸成長起來。
他們的騎術愈發精湛,配合愈發默契,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戰鬥力。
劉璿看着自己親手組建的這支隊伍,心中充滿了自豪。
是時候去西域了!
劉璿心中壯志滿懷。
“殿下,此去西域,路途遙遠,還望殿下保重。”法正走上前,滿臉關切地說道。
劉璿微微點頭,說道:“尚書放心,我定會在西域建立功勳,不辜負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言罷。
劉璿率領着他的三千騎兵,浩浩蕩蕩地朝着西域進發。
他們的身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
馬蹄聲、車輪聲交織在一起,彷彿是一首激昂的戰歌,奏響了劉璿在西域建功立業的篇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