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蹄聲聲與車輪轆轆中,一個月轉瞬即逝,皇太子劉嗣的隊伍,終於抵達了幽州涿縣。
日光傾灑,給這支漫長的隊伍鍍上一層金邊,揚起的塵土在光暈裡飛舞,訴說着這一路的奔波勞頓。
涿縣,這座鐫刻着厚重歷史的古老縣城,承載着往昔的崢嶸歲月。
它是大行皇帝劉備起家的地方,歲月的風霜並未掩蓋其昔日的榮光。
遠遠望去,古老的城牆在落日餘輝的輕撫下,泛着古樸而溫暖的黃色,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訴說着往昔的故事。
城牆上的箭樓高高聳立,斑駁的牆體見證着無數次的戰火洗禮,猶如忠誠的衛士,千百年來默默守護着這片土地。
城門口,百姓們聽聞太子駕到,紛紛駐足觀望,眼神中既有對皇家威嚴的敬畏,又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交頭接耳間,滿是對這位年輕太子的猜測與期待。
劉嗣的車駕緩緩停下,車輪與地面摩擦發出沉悶而厚重的聲響,似在宣告着重要時刻的到來。
車駕極爲豪華,由四匹高大健壯的駿馬牽拉,馬匹渾身的鬃毛在夕陽下閃爍着油亮的光澤,每一步都邁得沉穩有力。
車身雕刻着精美的龍紋,龍鬚、龍鱗栩栩如生,在落日的照耀下,金色的線條熠熠生輝,彰顯着皇家的尊貴與威嚴。
車簾緩緩掀起,劉嗣身着華麗的太子服飾,邁着沉穩且自信的步伐走下車來。
他頭戴一頂鑲嵌着五彩寶石的冠冕,每一顆寶石都璀璨奪目,散發着迷人的光彩;身着一襲繡滿金龍的長袍,金龍張牙舞爪,似欲騰飛;腰間繫着一條玉帶,玉質溫潤,雕工精細,整個人氣宇軒昂,彷彿自帶光芒,引得周圍百姓紛紛投來驚歎的目光。
此時,涿縣劉氏族長帶着幽州的官吏早已在城門口等候多時。
他們身着整齊的官服,官服上的補子在陽光下閃爍着別樣的光澤,按照官職大小,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
見太子下車,衆人紛紛整齊地跪伏下拜,動作行雲流水,訓練有素,聲音整齊而洪亮,高呼:“皇太子殿下千歲!”
這聲音彷彿帶着穿透雲層的力量,在城門口久久迴盪,驚起了路邊樹上的飛鳥,引得周圍百姓紛紛側目,場面莊嚴肅穆。
劉嗣面帶和煦的微笑,眼神中透着親切與溫和,快步向前,雙手一一將衆人攙扶起來,溫和地說道:“諸位請起,不必多禮。此次本宮前來幽州,還望能與諸位齊心協力,共圖大業,爲百姓謀福祉,爲大漢固根基。”
他的聲音清晰而溫和,如春日裡輕柔的微風,又如冬日裡溫暖的爐火,讓人聽了心生暖意,倍感親切。
衆人緩緩起身,看着太子親切和藹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原本因緊張而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下來。
隨後,衆人一同入城。城內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彷彿在慶祝一場盛大的節日。
街道兩旁的房屋都掛上了紅色的燈籠,燈籠隨風輕輕搖曳,紅色的光影在地面上跳躍,映照着百姓們好奇而興奮的臉龐。
百姓們夾道歡迎,目光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有的踮起腳尖,想要一睹太子的風采;有的拉着孩子,低聲講述着皇家的威嚴與榮耀。
劉嗣一邊走,一邊向百姓們揮手致意,臉上始終掛着親切的微笑,那笑容彷彿有一種魔力,能驅散百姓心中的敬畏與陌生,讓他們感受到皇家的親近與關懷。
來到縣衙,一場盛大的入城宴已經準備就緒。
縣衙內燈火通明,大堂上擺滿了桌椅,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美食美酒。
珍饈佳餚散發着誘人的香氣,精緻的酒杯中,美酒泛着晶瑩的光澤,彷彿在訴說着這場宴會的隆重與奢華。
劉嗣坐在主位上,目光掃視着全場,眼神中透着自信與從容,同時也暗藏着警惕。
他深知,這場宴飲並非只是簡單的歡迎儀式,背後隱藏着諸多試探與較量,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都可能暗藏玄機。
宴飲開始,衆人紛紛舉杯向太子敬酒。
劉嗣一一回應,舉止優雅得體,盡顯皇家風範。
他舉杯的姿勢恰到好處,笑容真誠而不失分寸,言語間盡顯謙遜與尊重,一時間,大堂內歡聲笑語不斷,氣氛熱烈非凡,彷彿真的是一場其樂融融的聚會。
然而,劉嗣心中明白,這熱鬧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涌動。
果然,酒過三巡,一位身材肥胖的官員站起身來,手中端着酒杯,臉上堆滿了看似熱情的笑容,那笑容卻未達眼底,說道:“殿下,此次您前來幽州,想必是爲了那度田之事吧?不知殿下對此有何高見?”
他的聲音在大堂內突兀地響起,原本熱鬧的氣氛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燈一樣,聚焦在劉嗣身上,大堂內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只等太子的回答。
劉嗣心中一緊,但臉上卻依舊保持着溫和的微笑,他輕輕放下酒杯,動作優雅而緩慢,緩緩說道:“度田一事,關乎國家大計,牽一髮而動全身,自然是要慎重對待,容不得半點馬虎。本宮初來乍到,對幽州的情況還不甚瞭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還需多聽聽諸位的意見,集思廣益,方能找到最佳之策。”
他的回答巧妙而委婉,既沒有迴避問題,又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讓人捉摸不透。
那位官員似乎並不甘心,繼續說道:“殿下,這度田之事,在幽州恐怕不太好辦。此地豪強衆多,土地情況複雜,利益糾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引發騷亂,危及地方安寧啊。”
他的語氣中帶着一絲看似擔憂的意味,同時也暗藏着威脅,試圖讓太子知難而退。
劉嗣微微點頭,神色認真,說道:“先生所言極是。正因如此,本宮才需要諸位的支持與幫助。衆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們齊心協力,衆志成城,相信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找到解決之道。”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彷彿在向衆人宣告,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不會退縮。
這時,一位年輕的豪強也站起身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說道:“殿下,度田之事,關係到我等的切身利益。我們自然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既能滿足朝廷的需求,又能保障我們的權益。”
他的話語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在試探太子的底線,試圖爲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劉嗣看着他,臉上依舊掛着微笑,不卑不亢地說道:“這是自然。本宮定會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以天下蒼生爲念,確保度田之事既能滿足國家的需要,推動大漢繁榮昌盛,又能保障百姓的利益,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他的回答條理清晰,言辭懇切,讓那位豪強一時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只能悻悻坐下。
在接下來的宴飲中,又有幾位官員和豪強上前試探,但都被劉嗣巧妙地應對了過去。
他始終保持着微笑,言辭溫和卻又不失威嚴,每一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既不得罪任何人,又堅守着自己的立場,讓那些試圖窺探他想法的人無可奈何,彷彿在與衆人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他始終掌控着局面。
宴飲結束後,衆人紛紛告辭,前去休息,洗去身上的風塵。
劉嗣回到自己的房間,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裡,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考驗,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不一會兒,有僕人前來通報,說幽州的豪強和官員們送來了許多禮物。
劉嗣微微皺眉,心中明白這是他們的又一次試探。
但他稍作思考後,還是決定完全接受這些禮物。
這樣既能降低他們的警惕性,讓他們放鬆對自己的防備,又能進一步瞭解他們的意圖,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於是,劉嗣讓僕人將禮物一一收下,並對送禮物的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看着堆積如山的禮物,劉嗣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堅定。
在這場與幽州豪強和官員的博弈中,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而這一步,將決定着未來度田之事的走向,他必須走好這關鍵的一步。
夜深了,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劉嗣的臉上,宛如一層薄紗,爲他的面龐增添了幾分柔和的色彩。
他躺在牀上,卻毫無睡意。
白天的種種情景在他腦海中不斷浮現,像一部循環播放的影片,他仔細思考着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試圖從中找出破綻和機會。
自己肩負着父皇的重託,那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望;也承載着大漢百姓的福祉,無數雙眼睛在背後注視着他。
這場度田之戰,只許勝,不許敗,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在幽州做出一番成績,讓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能力和決心,不辜負父皇的信任,不辜負百姓的期待。
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房間裡,彷彿在爲這位年輕的太子加油鼓勁,陪伴他度過這個無眠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劉嗣的牀上,金色的光線溫柔地喚醒了他。
他早早地起了牀,簡單洗漱後,便開始思考今天的計劃。
想要順利推行度田,必須先深入瞭解幽州的實際情況,找到那些支持度田的力量,同時分化瓦解反對勢力,這就如同一場複雜的棋局,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他決定今天先去拜訪一些當地的賢達之士,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就像棋局中的關鍵棋子,或許能爲他指明方向。
劉嗣走出房間,看到院子裡的僕人正在忙碌地整理着昨天收到的禮物。
他走上前去,仔細地查看了每一件禮物,眼神專注而銳利,試圖從中發現一些有用的信息。
突然,他注意到一個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一個陌生的圖案,那圖案線條流暢,卻又透着一股神秘的氣息。
他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是一塊玉佩,玉佩上同樣刻着那個圖案,玉質溫潤,觸手生涼,雕刻工藝精湛。
他心中一動,覺得這個圖案或許與某個勢力有關,就像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線索,等待他去挖掘。
他叫來僕人,詢問這個禮物是誰送的,僕人回答說是一位名叫餘兵的豪強送來的。劉嗣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決定找機會好好調查一下這個餘兵,他相信,這個看似普通的豪強,或許會成爲解開謎團的關鍵。
之後,劉嗣帶着幾個侍衛離開了縣衙,朝着城中的一處府邸走去。
這座府邸是當地一位有名的賢達之士涿郡張氏族長張老先生的住所。
張老先生年逾古稀,滿頭白髮如冬日初雪,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卻掩蓋不住他眼中的睿智與光芒。
他學識淵博,博古通今,在幽州頗有名望,百姓們對他敬重有加。
劉嗣希望能夠從他那裡得到一些關於幽州局勢的寶貴意見,他就像一本活着的史書,或許能爲劉嗣揭開幽州背後隱藏的秘密。
來到張老先生的府邸前,劉嗣讓侍衛上前通報。
不一會兒,一位老管家走了出來,他身着灰色長袍,頭髮整齊地束在腦後,臉上帶着和善的笑容,將他們迎進了府中。張老先生早已在客廳等候,他身着一襲素色長袍,身姿挺拔,雖已年邁,卻精神矍鑠,氣質不凡。看到劉嗣進來,他連忙起身相迎,動作雖略顯遲緩,卻不失莊重。
“殿下大駕光臨,老夫深感榮幸。”張老先生拱手說道,聲音雖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
“張老先生客氣了。本宮此次前來,是想向老先生請教一些關於幽州的事情。”劉嗣微笑着說道,笑容中帶着謙遜與期待。
“殿下請坐。不知殿下想問些什麼?”張老先生說道,眼神中透着關切與好奇。
劉嗣坐下後,便將自己對於幽州度田的想法和目前遇到的困難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張老先生。
他言辭懇切,毫無保留,希望能從老先生那裡得到最真實的建議。
張老先生聽後,沉思了片刻,眉頭微皺,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說道:“殿下,這度田之事,確實困難重重。幽州豪強勢力龐大,他們相互勾結,利益盤根錯節,宛如一張緊密的大網,想要推行度田,必須先打破他們的聯盟,撕開這張大網的一角。”
“老先生所言極是。但不知有何良策?”劉嗣急切地問道,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滿是期待。
“殿下可以先從那些小的豪強入手,給予他們一些好處,比如減免部分賦稅,或者授予一些虛職,讓他們支持度田。然後再逐步分化大的豪強勢力,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各個擊破。同時,也要爭取百姓的支持,讓他們明白度田對他們的好處,比如減輕徭役,增加土地分配,如此,方能獲得民心,根基穩固。”
張老先生緩緩說道,條理清晰,每一句話都彷彿蘊含着無盡的智慧,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爲劉嗣照亮前行的道路。
劉嗣聽後,心中豁然開朗,彷彿迷霧被一陣清風吹散。
他覺得張老先生的話很有道理,決定按照他的建議去做。
之後,劉嗣又與張老先生聊了一些關於幽州的歷史和風土人情,從古老的傳說到當下的民生,從地理風貌到人文習俗,收穫頗豐,對幽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從張老先生的府邸出來後,劉嗣的心情好了許多,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自己已經找到了一些推行度田的思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許久後,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決定接下來的幾天,繼續拜訪一些當地的有識之士,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計劃。
同時,他也開始暗中調查那些反對度田的豪強勢力,尋找他們的弱點和破綻,爲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