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洛陽,皇宮之內,華燈初上。
雕樑畫棟的宮殿中,瀰漫着一股馥郁的香氣,那是來自四處擺放的鮮花與桌上珍饈散發的混合味道。
今晚,是大漢天子劉禪特意安排與妃嬪子嗣們的家宴,旨在享受這難得的天倫之樂。
劉禪身着一襲明黃色的錦袍,袍上用金線繡着精緻的龍紋,在燭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他端坐在主位之上,眼神中透着溫和與慈愛。
兩旁依次坐着他衆多的妃嬪,各個身着華麗的宮裝,佩戴着璀璨的珠翠,或溫婉淺笑,或輕聲交談。
再往後,便是皇子公主們整齊排列的席位。
宴會的桌案上,擺滿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珍饈美味。
有精心烹製的龍鳳呈祥,那雞與魚被巧妙地擺成龍鳳造型,栩栩如生;還有色澤誘人的紅燒熊掌,燉得軟糯入味,香氣撲鼻。
更有各種精緻的糕點,形狀各異,仿若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美酒的種類亦是豐富多樣,有來自蜀地的香純米酒,酒液清澈,入口甘醇;還有那散發着獨特香氣的葡萄美酒,琥珀般的色澤在杯中流轉。
除了美酒,竟還有酸甜可口的酸梅汁,爲這場宴會增添了別樣的清爽。
劉禪看着滿桌的佳餚,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微微擡手,說道:“今日,難得一家人齊聚,大家無需拘謹,盡情享用便是。”
妃嬪們紛紛欠身謝恩,皇子公主們也歡快地應和着,一時間,宮殿內氣氛其樂融融。
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衆人開始動筷。
一位年幼的公主,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面前的一塊糕點,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去拿,卻因手臂太短,怎麼也夠不着。
坐在她旁邊的皇子見狀,笑着幫她拿了過來,小公主接過糕點,甜甜地說了聲:“謝謝哥哥。”
劉禪將這一幕看在眼裡,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眼中滿是欣慰。
宴飲過半,劉禪輕輕放下手中的酒杯,神色變得嚴肅了些許。
他目光掃過諸位皇子,緩緩開口道:“今日家宴,除了共享天倫,朕也想考校考校你們的功課與武藝。我大漢雖一統天下,但諸位皇子肩負着家國重任,定要勤奮學習,不可懈怠。”
皇子們聽聞,紛紛起身,恭敬地說道:“謹遵父皇教誨。”
首先,劉禪看向了年長的幾位皇子,說道:“太子,你先來,朕聽聞你近日研讀《論語》頗有心得,且說與朕聽聽。”
太子劉嗣身材挺拔,面容俊朗,他向前走了兩步,恭敬地拱手說道:“父皇,兒臣以爲,《論語》所言‘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此乃治國理政之根本。君王應以德治國,方能贏得民心,使國家長治久安。”
劉禪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嗯,見解獨到,看來你確實用心研讀了。”
接着,劉禪又考校了其他幾位皇子關於經史子集的學問,皇子們均對答如流,或引經據典,或結合當下局勢發表見解,劉禪的臉上漸漸浮現出滿意的笑容。
學問考校完畢,便是武藝展示。
場地早已在宮殿外的庭院中佈置妥當。
劉禪帶領衆人移步到庭院,月光如水,灑在庭院的青石地面上。
皇三子劉昭率先出場,他身着輕便的勁裝,手持長劍,英姿颯爽。
其母大喬身着宮裝,端是徐娘半老,如熟透的蘋果,美目望去,皆是欣慰之色。
只見他劍花飛舞,身形靈動,一招一式剛勁有力,劍風呼呼作響。
一套劍法舞畢,面不紅氣不喘。
劉禪鼓掌稱讚道:“好劍法,有幾分凌厲之氣,平日裡定是勤加練習。”
皇三子劉昭收起長劍,躬身說道:“多謝父皇誇獎,兒臣定當繼續努力。”
隨後,其他皇子也紛紛展示了自己的武藝,有擅長刀法的,刀刀虎虎生風;有精通槍法的,槍尖寒光閃爍。
最大不過十多歲的皇子們,各個身懷絕技,武藝不凡,讓在場衆人不禁連連叫好。
一輪考校下來,劉禪心中很是滿意。
他環顧着諸位皇子,感慨地說道:“看到你們如此出色,朕深感欣慰。我大漢雖歷經風雨,但有你們這些後進之輩,朕相信,定能守住祖宗基業,甚至開疆拓土。”
說罷,他大手一揮,吩咐道:“來人,給諸位皇子重重賞賜。”
一旁的太監們立刻端着托盤走上前來,托盤上擺滿了金銀珠寶、珍貴書籍以及各種精美兵器。
皇子們紛紛跪地謝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此時,一位妃嬪笑着說道:“陛下,皇子們如此優秀,皆因陛下教導有方啊。”
其他妃嬪也紛紛附和。
劉禪哈哈笑道:“這也離不開你們平日的悉心照料與教導。”
在這溫馨歡樂的氛圍中,家宴繼續進行着。
宮殿內,歡聲笑語不斷,燭火搖曳,彷彿也在爲這其樂融融的場景而歡快跳躍。
劉禪看着身邊的妃嬪子嗣們,心中滿是幸福與滿足,這便是他作爲君主,在忙碌國事之餘,最珍貴的時光。
未來,他希望這些皇子們不要內鬥,而是共同發展國家,爲大漢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大漢的基業,穩如磐石,永傳千秋。
區區神州大地,如何能滿足劉禪的野心呢?
大漢的光輝,應該撒播四夷。
英國是什麼日不落帝國?
我大漢,纔是真正的日不落!
夜宴之後,一切歸常。
洛陽皇宮,這座象徵着大漢至高權力的巍峨宮殿,在夜色中宛如一頭沉睡的巨獸,靜謐而莊嚴。
月光如水,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泛出清冷的光,將宮殿的輪廓勾勒得格外清晰。
四下裡,只有偶爾傳來的更夫打更聲,在寂靜的夜裡悠悠迴盪,打破片刻的安寧。
夜已深,劉禪與皇后張氏相擁而眠。
皇后寢殿內,紅燭搖曳,映照着兩人安睡的面龐。
劉禪面容俊朗,即便在睡夢中,眉頭也微微皺着,似乎仍在思索着朝堂上的諸多事務。
張氏則肌膚勝雪,烏髮如雲,嬌豔的面容在燭光下更顯嫵媚動人。
突然,寢殿之外,一道黑影如鬼魅般閃過。
緊接着,一絲微弱的火苗悄然升起,在黑暗中搖曳閃爍,彷彿是惡魔伸出的邪惡觸角。
火苗在夜風的助力下,越燃越高,很快便舔舐着周圍的木質結構,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
“走水了,走水了!”一聲驚恐的呼喊,瞬間打破了皇宮的寧靜。
值守的禁軍瞪大了眼睛,望着那迅速蔓延的火勢,臉上滿是驚惶。
聲音如同漣漪一般,迅速在宮中傳開。
劉禪被這尖銳的呼喊聲猛地驚醒,他猛地睜開雙眼,眼中還殘留着一絲迷茫。
懷中,皇后張氏也被驚醒,她驚恐地抱緊劉禪,聲音帶着顫抖:“陛下,發生何事了?”
劉禪迅速清醒過來,他側耳傾聽,外面一片嘈雜,呼喊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
他轉頭看向窗外,只見寢殿之後,火光沖天,將夜空都染成了橙紅色。
“別怕,定是宮中走水了。”
劉禪安慰着皇后,聲音沉穩,試圖讓她安心,可自己的心中卻涌起一股不安。
劉禪趕忙起身,迅速穿上衣服。他身姿挺拔,動作利落,盡顯天子的威嚴。
“皇后,隨朕出去看看。”
他伸出手,扶起仍在顫抖的皇后。
張氏身着單薄的睡衣,髮絲有些凌亂,但仍難掩其美麗。
她緊緊抓住劉禪的手,眼中滿是依賴。
兩人剛走出寢殿,一羣禁軍便迅速圍攏過來,將他們牢牢護住。
禁軍們身着黑色鎧甲,手持長槍,神色緊張而警惕。
“陛下,此處危險,請您移駕安全之地。”爲首的禁軍將領單膝跪地,焦急地說道。
劉禪目光冷峻,看着眼前混亂的場景,宮女太監們各自奔走,有的提着水桶,試圖救火;有的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發生什麼事情了?”劉禪開口發問,聲音低沉而有力,在嘈雜聲中依然清晰可聞。
值守太監匆忙跑來,他衣衫不整,臉上滿是汗水,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陛下,寢宮走水了,火勢太大,一時撲滅不了,還請陛下移駕太極殿。”
太監的聲音帶着一絲哭腔,顯然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壞了。
劉禪眉頭緊皺,心中疑雲頓生。
宮中走水的事情居然發生了?
要知道,洛陽皇宮修繕不久,防火設施完備,此刻也並非天乾物燥之時,怎麼會突然起火?
其中,必有隱情。
他看了看身後熊熊燃燒的大火,又看了看周圍慌亂的人羣,心中暗自思忖:這火,究竟是意外,還是有人蓄意爲之?
若有人故意縱火,其目的又是什麼?
是針對自己,還是另有所圖?
“傳朕旨意,全力救火,務必確保宮中人員安全。”
劉禪迅速下達命令,聲音堅定,不容置疑。
“另外,派人即刻調查起火原因,一有消息,馬上向朕稟報。”
他眼神犀利,彷彿要穿透這混亂的局面,看穿背後的真相。
在禁軍的護衛下,劉禪帶着皇后朝着太極殿走去。
一路上,劉禪神色凝重,一言不發。
皇后張氏緊緊依偎在他身旁,時不時回頭看看那越燒越旺的大火,眼中滿是恐懼。
太極殿內,燈火通明。劉禪坐在龍椅上,皇后坐在一旁,她仍心有餘悸,雙手緊緊攥着衣角。
劉禪輕輕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安慰,隨後將目光投向殿外。
此時,宮外的火勢仍未得到控制,濃煙滾滾,直衝雲霄。
“陛下,火勢太大,恐怕一時難以撲滅。”
一位大臣匆匆走進殿內,跪地稟報道。他神色焦急,額頭上滿是汗珠。
劉禪微微點頭,說道:“繼續加大救火力度,務必將損失降到最低。”
他的聲音沉穩,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陛下,這火起得蹊蹺,會不會是……”另一位大臣欲言又止,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劉禪目光如炬,看向這位大臣,說道:“朕也覺得此事絕非偶然。不管背後是誰在搞鬼,朕定要將其查個水落石出。”
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帶着一股王者的霸氣。
劉禪沒有絲毫放鬆,他一直在等待着調查結果。
終於,負責調查的官員匆匆趕來。“陛下,臣已初步查明起火原因。”
官員跪地說道,聲音有些顫抖。“快說!”劉禪迫不及待地說道。
“陛下,經臣調查,此次起火是因爲有人故意在皇后寢殿外堆放易燃物,並點燃所致。
而且,臣在現場發現了一些可疑的腳印,似乎是有人蓄意縱火。”
官員一邊說着,一邊呈上一雙鞋子,“這是在現場附近發現的,上面沾滿了灰燼,極有可能是縱火者留下的。”
劉禪接過鞋子,仔細查看,臉色愈發陰沉。“好啊,竟然有人敢在朕的眼皮底下玩火。”
他的聲音冰冷,充滿了憤怒。“傳朕旨意,全力追捕縱火者,無論涉及何人,一律嚴懲不貸!”
劉禪的眼神中透着寒意,彷彿要將幕後黑手千刀萬剮。
寢宮方向火光沖天,火舌肆意舔舐着宮殿的飛檐斗拱,滾滾濃煙在漆黑的夜空中翻涌,將皎潔的月光都遮蔽得黯淡無光。
無數太監、宮女和禁軍們提着水桶、扛着滅火器具,神色慌張地穿梭其中,呼喊聲、腳步聲交織成一片,整個皇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在這一片混亂之中,幾個身着禁軍甲冑的軍士,趁着黑夜的掩護,悄然朝着太極殿的方向潛行。
他們身姿矯健,腳步輕盈而迅速,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彷彿生怕驚動了什麼。
爲首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名叫黃玉。
他的臉龐被夜色籠罩,只露出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中閃爍着兇狠與決絕。
“弟兄們,都給我小心點。今日,咱們就要取了那昏君的狗命!”黃玉壓低聲音,惡狠狠地說道。
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彷彿從喉嚨深處擠出來的一般,在寂靜的夜色中透着一股寒意。
“大哥,那昏君推行的度田編戶齊民,可把咱們害慘了。今日若能除掉他,也算是爲民除害了。”一個身形略顯單薄的軍士附和道,他的眼神中滿是憤怒與不甘,手中緊緊握着長刀,指節因爲用力而泛白。
“哼,什麼爲民除害,咱們是爲了自己。那些土地和財富,都是咱們辛苦積攢下來的,就被那昏君一紙命令給奪走了。今日不殺他,難解我心頭之恨!”另一個滿臉鬍鬚的軍士咬牙切齒地說道,他的臉上寫滿了怨恨,彷彿與劉禪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原來,這些人都是豪強大族的爪牙。
劉禪推行的度田編戶齊民政策,極大地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豪強大族們爲了保住自己的財富和土地,不惜鋌而走險,派這些人混入禁軍,趁着皇宮走水的混亂時機,妄圖刺殺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