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兩期五年計劃

現在的中華國科技水平(十二世紀)應該是處於另一個時空歐洲十五世紀的層次,處於大航海時代的開端,個別例如蒸汽機、化學火藥、電學等黑科技不算。

把完整的科學體系帶到北美大路上,直接進入半蒸汽時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或許未來北美中華會比中原的中華國發育的更強大也說不定,畢竟那是一片資源豐富,地理位置極佳的得天獨厚的新大陸。

如何在北美起步發育,張林設想的很簡單,也很可靠。那就是沿着後世美國起家的“密西西比河”,在沿岸進行農業和工業化建設即可。

可惜他手上只有後世中國的地圖,涵蓋一些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東亞部分地區,但無有美洲地圖。

不過那麼大的河應當不難找。

只要提前佔住北美東部沿海一帶,依靠火器和戰艦,也只有移民國欺負歐洲和南美的份兒。

未來的移民國和本土中華國,張林並沒有打算搞成一個體系,不論誰強誰弱都是一個祖宗不是?哪怕兩國打起來,那也是兄弟間爭霸世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敵人的國家是註定長久不了的。

所以啊,爲了給移民國拖延出足夠的發育時間,在自己的餘生裡是必須要把“禁海”政策執行到底的,內陸地區絕對禁止外國商人涉足。同時還得多培養一些新時代的青年,爲移民輸出做準備。

因此,戰爭得儘快平息下來,儘快把大東亞體系完善,儘快把中亞進入中原的西部地區給構築出“馬奇諾防線”。

在這個構思下,不知道得有多少民族百姓得死在中華大地上,用他們的血肉來鑄造漢族的輝煌。

有時候,張林都能隱約聞到手掌上濃郁的血腥味。或許再穿越,直接穿到地獄油鍋裡去了。

第二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中,內閣大臣們跟張林已是統一了思想:抑制東海岸資本發展,把中部和西北部地區優先以工業資本帶動起來。

主要發展思想既是:散戶農業+小手工產業過渡到下一階段的農場農業+東岸沿海漁業、商業+中部西北部的初始工業和手工業。

什麼事一旦由國家推動,那進度是相當巨大的,張林爲了統一內閣大臣們的發展思路頗是下了番功夫,廢了好多口舌。

畢竟現在東岸沿海是國家稅賦的重產區,抑制其資本發展無異於阻礙經濟發展,唯有不斷地通過政策促進中部西北部完成小農業向手工業和初始工業的轉型後,纔能有效刺激東海岸純商業經濟。

這個時間或許要比五年更久,十年都有可能,畢竟這其中要伴隨着資本的主動和被動遷徙,以及大量擁有手工業生產技能的百姓。

好在元武陛下在第一期五年發展計劃制定的時候就以戰爭物資就近生產的原則,把許多支撐國家軍工業的工業帶、工業城、工業區放在了西南、中部、西北地區。因此第二個五年計劃之所以能通過,也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而內閣大臣們所需要做的,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第二期五年計劃把第一期五年計劃的農場、手工業、初始工業基礎給夯實!算起來,總共也有十年的發展時間,基本可以給以後的中華國東西、南北地區發展計劃定下基調。

伴隨着第二期五年計劃的另一件大事,則是要徹底完成貨幣政策。

針對目前市面上,尤其是中部西北西南地區,必須儘快、強制完成前朝貴金屬的回收回爐重造工作,將一分、一角紙票,金銀貨幣和大額匯票普及到道祖福光普照下的每一寸土地上。

在蒸汽機鑄幣有了雛形後,內閣大臣們也看過這種錢幣,對其精美的程度毫不吝舍地讚美。其工藝水平已是增值了金屬本身的價值。

爲了回籠貴金屬並且爲以後的金本制打下基礎,張林決定把新的金銀幣以混合金屬鑄造,既:內部以坩堝鍊鋼法的鋼料爲底,外部裹金銀。並且爲了緩和一分、一角紙票的過渡氾濫(劣幣驅逐良幣),朝廷將增發價值兩分錢和五分錢的兩種鋼製錢幣,以其工藝水平彌補錢幣本身的價值不足。

另外,在一角到一元之間,取消純銀幣幣種的繼續鑄造(事實上並未發行多少),而以鋼銀混金屬製作兩角和五角錢幣。

畢竟現在國家公信力提升了,百姓們對朝廷發行的貨幣信任度較高。從錢幣本身的價值和鑄造成本來說,其價值也是不弱於金銀本身的。

趁第二期五年計劃,把貨幣市場完善後,迎接即將到來的航海貿易,把這種貨幣掠奪的基礎夯實。(從別國結算金銀,拉回國內重新鑄造貨幣,利用工藝生產水平可以賺取極大的貴金屬差價)

當這種貨幣政策發威的時候,就可以將貴金屬流動給逆轉,大幅度地提高本國金銀儲量。同時利用別國貨幣更替和編制,可以往國內囤積類似於銅錫鉛這類金屬。

事實上,中華國周邊的國家在這幾年中已經是這種貨幣政策下的受害者了,要不然中華國也無法支撐龐大的軍費開銷,只是周邊國家還不知道罷了。

元武陛下所提出的的種種發展規劃,也不是全盤被內閣大臣們所接受的,尤其是涉及到教材編寫這一方面。

在張林看來,古人之所以在科技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踱步不前,一方面是外部異族入侵的原因,相當大一部分是內部書籍普及不開的緣故。

對於後者,內閣大臣們並無異議,事實上他們本身就深有體會。想讀懂古人前輩們關於術數、物理、化學的書籍頗爲心神,需要很深的社會閱歷纔可以。

十幾歲二十幾歲的人連讀懂他們書籍都成問題,更別說把其中的科學知識掌握、傳承並發展了。

不過,內閣大臣們對於元武陛下提出的“白話文”卻是有強硬的抵制,認爲“文統不可丟”,此舉也會造成社會動盪。

在雙方各讓一步下,中小學教材中添加了《詩詞歌賦》一門,並且作爲文化主修課,切畢業考必須考教書法--毛筆。其餘數理化學科則編寫爲白話文,方便閱讀和學習。

對此,元武陛下也只好接受。

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187章 追女手段不重要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321章 上門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615章 半島戰爭第53章 大雨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303章 計劃四步走第321章 上門第69章 打造利益鏈第676章 移民第525章 戰前儲備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389章 投誠第634章 閱艦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354章 牽牽小手逛逛街第583章 科學的動力第427章 東京城外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355章 軍器監的進步第99章 假貨探親第315章 治大國如烹小飪第277章 建立軍制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577章 勞務輸入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708章 新法案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365章 新貨幣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437章 吃鍋第494章 河套困局第689章 家族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342 錦衣衛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469章 新風氣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26章 西域香膏第527章 飛剪式戰艦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124章 提拔中層第429章 追殺金軍第211章 各有詭心第546章 晉升之路第250章 震天雷第58章 喜當爹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615章 半島戰爭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141章 官坊舊船翻新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472章 還是電腦好啊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483章 河套交火第492章 再見阿魯弟第301章 兵壓婺州第491章 爲人父者第144章 角伎蘇巧巧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322章 龍中之王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705章 第四任皇帝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222章 瑣事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716章 銀聯第576章 遠洋貿易第361章 南北局勢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120章 姐妹齊力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39章 瑣碎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704章 學說時代
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187章 追女手段不重要第378章 監禁裡的七姐第196章 交換人質第321章 上門第186章 老爺的無恥心思第453章 鐵軌建設第615章 半島戰爭第53章 大雨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232 軍人和政治家的區別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604章 東西伯利亞的歸屬第303章 計劃四步走第321章 上門第69章 打造利益鏈第676章 移民第525章 戰前儲備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389章 投誠第634章 閱艦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458章 行省和軍權第354章 牽牽小手逛逛街第583章 科學的動力第427章 東京城外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355章 軍器監的進步第99章 假貨探親第315章 治大國如烹小飪第277章 建立軍制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577章 勞務輸入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708章 新法案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365章 新貨幣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448章 金國求和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437章 吃鍋第494章 河套困局第689章 家族第175章 梁山要搞事第342 錦衣衛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469章 新風氣第56章 想染指布行第26章 西域香膏第527章 飛剪式戰艦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124章 提拔中層第429章 追殺金軍第211章 各有詭心第546章 晉升之路第250章 震天雷第58章 喜當爹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615章 半島戰爭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141章 官坊舊船翻新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472章 還是電腦好啊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483章 河套交火第492章 再見阿魯弟第301章 兵壓婺州第491章 爲人父者第144章 角伎蘇巧巧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428章 破開封城第322章 龍中之王第311章 命如草芥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705章 第四任皇帝第325章 科技專利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222章 瑣事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716章 銀聯第576章 遠洋貿易第361章 南北局勢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120章 姐妹齊力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39章 瑣碎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704章 學說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