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風氣

這一場大食國因爲民族和宗教矛盾的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年半時間,中華國前前後後明裡暗裡從中掠取的人口足有六十萬人。

黃金白銀什麼的倒是其次,光是人口,就讓朝廷吃了個飽肚。與戰爭耗損相比,獲得的利潤實在太驚人。

打一戰,修養兩年,中華國又充當起了老好人,作爲維護和平的“世界警察”調和綠衣與黑衣大食國之間的矛盾,給與雙方經濟援助,幫他們發展軍力與農業。

由於綠衣大食在海戰中吃了大虧,外交使節壯膽子一口氣下了四十多艘千噸級戰艦,累積訂單額度摺合黃金3.7噸。

朝廷不顧黑衣大食國的顏面,欣然接下了這個訂單。不但如此,還幫他們訓練海員,又是一筆學費。

至於火器,則是第二代火器鳥銃和鐵炮,鋼製品的槍械依舊屬於管控裝備,是不允許出口的。

黑衣大食國早知中華國不安好心,卻也沒想到如此見利忘義,不得不加緊備戰,還得維護面子上的友好採購裝備。

於是,雙方陷入了戰爭競備狀態,不知道什麼時候又得打起來。

這一切的幕後策劃者張林完美地體現了國家利益至上的醜陋嘴臉,他不以爲恥,反以爲榮。將這樁戰事分析給內閣大臣們聽,讓他們明白何爲國,何爲面。

表面功夫做的再足,卻丟了裡子,那就不是大國,而是大沙比。面上吃了虧,卻未民族和國家撈取天下好處,那就是民族的大功臣。

張林向來不喜歡虛僞那一套,對外邦交如是,對內統治也如是。自開國起他就廢除了衆多大臣出行的排場禮儀,安全當然要有專業人士,但轎子紅披鳴鑼開道的習俗盡數給廢掉,在官報上大加批評這種官僚作風。

他對華夏民族的官場禮儀是深惡痛絕,對一直沿襲到另一個時空兩千年後的國度的官員也沒甚好感,擺樣子做秀都懶得做,談何服務?

中華國內實行男性義務兵制度,民間不禁止刀槍,但必須得上“牌照”,還有有人擔保和當地官署允許。

抑制民人尚武風氣到底是對社會有好處還是有壞處,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後世美國槍支氾濫,不是也沒暴亂麼。論犯罪率,可比某些禁槍禁刀快要連彈弓菜刀都禁的國度要低多了。

國泰民安,國是虛“泰”,民是假“安”,那還不如早點倒臺的好。

非洲吉布提被正式更名爲吉布港,它的存在是典型參合地緣政治的大國海外基地,既可以用於通商,也可以軍事支援中華國在西亞的代理人--夏國猶太人。

猶太人立國對張林染指歐洲的計劃至關重要,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圖謀歐洲的橋頭堡。

這個極能圈錢的種族還是不放在東亞的好,免得其控制了財政後搞出什麼花哨。

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之間的宗教矛盾不是短時間可以和解的,戰爭還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中華國樂得在其中倒賣軍火蒐羅人口。

不過這倆個國家已經明白了某個東亞大國的企圖,禁止民間和官員販賣女子,但還是有商人和官員經受不住金錢的誘惑鋌而走險。

這時代,女人就跟貨物一樣是地位,是財富的象徵,是交易的籌碼。

就在中亞西亞歐洲因爲糧食產量、醫療衛生、戰爭、階級統治各種因素人口龜速增漲的時候,東亞的中華國卻是鼓勵生育,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促進新生人口暴漲。

每年,新生孩童都會以總人口的1%--1.3%遞增,平均每年增漲兩百萬左右,從元年元年的九千萬增漲到如今元武十三年的一億六千萬。

人口基礎越大,新生孩童愈多,這給醫療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同時,漢人勞動力卻是充裕許多。

從元武九年起,張林便秘密往北美移民,每年兩次船隊運送,北美定居人口已是突破二十萬大關。

只可惜,他只能從船隊帶回來的城池規劃圖上看到移民們在新土地上建設家院的畫面,想象一下那遼闊無垠的草原和成千上萬的野馬野牛。

每次船隊回來,都會給元武陛下帶來新的圖畫冊,上面用新式素描繪畫着移民們開荒耕地,城池模型,工廠和居民區規劃,探險隊發現的新地形用草圖勾勒下來。

自從找到了媒鐵礦後,北美移民們已經不太需要從國內運送礦物機械了,他們完全可以做到自產。

只是,絲綢等物料需要本土運送,畢竟北美偏北,只有偏南的地區適合養蠶,但還沒有開拓出來。

元武十四年春,舟山海軍港,約莫三百餘艘千噸海船整齊而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碼頭上,上面滿載物資和新一批移民。

這是迄今爲止,移民辦公署組織的最大一次規模移民,三百餘艘海船上有將近八萬人,還有皇家科學城最新研製出的中原iv型蒸汽機模型和圖紙一併送去北美。

張林目送船隊浩浩蕩蕩遠去,內心不無感慨,這一時空的美洲總算是華夏民族的,他只希望將來,美洲和中華本土能夠互相制衡,而不是征戰不休。

如何把北美給獨立出來,他還在想辦法,心中已是大概有了個初步構思。

回到皇宮,張林滿心思都是北美的建設畫面,忍不住把前幾年船隊帶回來的圖冊又拿出來翻閱,看着那一幅幅圖案不禁心馳神往。

皇后扈三娘帶着點心前來紫金殿看他時,張林正是拿鉛筆在白紙上寫寫畫畫,給出衆多建設城池的建議和構思。

“二郎,在忙什麼呢?”

聽到這個稱謂,張林恍然擡頭笑笑,道:“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怎麼,我就不能來你這紫金殿呢?”

“豈敢豈敢。”

扈三娘笑道:“前回內務總管跑我這裡來說道,咱們宮裡許多侍女都是過了二十五歲年齡,最小的也有十八九歲。我尋思着,是不是再辦一次選秀?”

“不辦了!”張林婉拒道:“招那麼多個女人進宮作甚,弄得宮裡陰盛陽衰,現下兩百人就夠了。”

“唉,你倒不聽勸,外頭百姓們可都說皇家寒磣。好些個大戶富商人家裡的人丁,都要比宮裡都熱鬧許多。”

“就是宮裡頭地方太大的緣故罷了。”

第339章 邦交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454章 稅改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541章 救回趙富金第140章 天南海北地侃第463章 鐵血蘭花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388章 破城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678章 膽子大才有肉吃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6章 施恩的苦惱第634章 閱艦第127章 二女到達大王鄉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472章 宮裡頭的小秘密第326章 國家體系第295章 梁山上島第12章 繼續推廣小吃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432章 金國禮賀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272章 設計擊火方式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370章 黃牛風波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28章 武大慘禍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101章 白玉蓮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315章 治大國如烹小飪第27章 間隙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77章 準備動手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150章 潘金蓮的委屈第446章 人口第54章 要爽由自己第456章 慈善事業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515章 軍力發展第495章 內憂外患第228章 梁山設計第193章 梁山援軍第665章 養豬第401章 體制第650章 北美清剿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104章 古時使女第571章 東三省和外蒙第265章 攻破揚州府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263 朝廷鼠輩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123章 錦衣還鄉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231章 局勢不由己第454章 稅改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482章 金夏滅遼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214章 內訌離間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530章 稅改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599章 海商第511章 政績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233章 進水泊第585章 遷族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96章 赤發鬼下山公幹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526章 視察鐵廠第416章 遼兵討伐
第339章 邦交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454章 稅改第393章 集權與分權第541章 救回趙富金第140章 天南海北地侃第463章 鐵血蘭花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388章 破城第543章 戰爭意圖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678章 膽子大才有肉吃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6章 施恩的苦惱第634章 閱艦第127章 二女到達大王鄉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472章 宮裡頭的小秘密第326章 國家體系第295章 梁山上島第12章 繼續推廣小吃第517章 天竺海駐軍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432章 金國禮賀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66章 婚姻法案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272章 設計擊火方式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370章 黃牛風波第490章 鼓勵商貸第28章 武大慘禍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101章 白玉蓮第419章 宋遼摩擦第315章 治大國如烹小飪第27章 間隙第410章 無炮不戰第167章 叔叔赴約第77章 準備動手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150章 潘金蓮的委屈第446章 人口第54章 要爽由自己第456章 慈善事業第726章 勇士角色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23章 賠罪西門慶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515章 軍力發展第495章 內憂外患第228章 梁山設計第193章 梁山援軍第665章 養豬第401章 體制第650章 北美清剿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377章 競技遊戲第104章 古時使女第571章 東三省和外蒙第265章 攻破揚州府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263 朝廷鼠輩第41章 久旱逢甘霖第123章 錦衣還鄉第348章 塑造唯一信仰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367章 時代在改變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231章 局勢不由己第454章 稅改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329章 法治人治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482章 金夏滅遼第712章 日本國要走出去第214章 內訌離間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第530章 稅改第502章 最後的遼軍第599章 海商第511章 政績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233章 進水泊第585章 遷族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399章 新貨幣問題第96章 赤發鬼下山公幹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526章 視察鐵廠第416章 遼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