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

熙嘉二十五年一月初八,帝之二子、三子出宮去往鳳城、南鑼。

不日,陳鬆率領京,畿,大,營,將士一萬人馬增援南鑼,京,畿,營,留守八千人,驍,騎,營新兵五千人,由八王負責,拱衛京師。

昆桑自二十三年嗄奴河一戰元氣大喪後,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才漸漸緩和過來。

睿帝派杜子田負責西北借兵一事,並着淑佳夫人手書一封送去昆桑。同時下旨令七公主攜赫都子嗣回京省親。

七公主慕靜涵收到書信,說服了昆桑赫都出兵。赫都本人並未離開昆桑,他派了一向親近大梁的莫庫率部五千人,過北疆繞過玉京,直取鳳城。

西北嗄奴河之戰,不僅僅赫都的昆桑損失慘重,大梁也折損了精銳三萬餘人,驍騎營更是損失慘重,幾近全部留在戰場上。戰後驍騎營剩餘士兵留在西北,收編入西北軍,歸陸將軍麾下。

驍,騎,營經過一年多的招收人馬,有了五千新兵。這五千新兵平日裡在京,畿,大,營,跟京,畿,營,將士一處操練。

這次鳳城增援,皇帝調動了京,畿,營,將士,卻沒有動一向以驍勇善戰聞名的驍,騎,營,也是考慮到驍,騎,營,現在的戰力不足,經驗不夠的緣故。

陳鬆入京,畿,大,營,後,一直明白皇帝的安排。陳家分支駐守南疆已經幾十餘年,家中叔伯兄弟都在南疆軍隊中任職。

他自成親後,一直留守京城。一是他當初年齡小,後來又是西北戰亂,倒是也不急於一時;二來,就是皇帝不放心陳家,需的他爲質留京。

現在家族的第三代已經起來,皇帝從把他從御林軍調入了京,畿,大,營。不出意外,他將跟他的父兄一樣,守護南疆,征戰南疆疆場。

這次出兵鳳城,別的人或許看不清楚這後面的用意。但他身爲陳家人,還是清楚明白的。

南疆世子和大祭司不和,南疆王年邁無能。南疆局勢不穩,如若南疆世子登基,這位好戰的世子,怕是會重挑戰火。

鳳城距南鑼不願,南鑼和南疆接壤。是以皇家才非得要杜家南鑼十三郡的勢力,不爲其他,只因皇家應該在不久後會在南,鑼,藏,兵,傳遞打探消息,以備不時之需。

他去支援杜九杜子誠,也是皇帝爲了杜家和陳家關係更加緊固的緣故。南疆只有陳家還不成,杜家以及三皇子,在南疆怕是會有大作爲。

爲了杜、陳兩家通力合作,爲帝國賣命。皇帝已經暗中答應了陳、杜兩家的聯姻,更是把陳家本家出身的慧敏夫人的女兒指給杜家。

這樁樁件件,不過是皇帝爲了讓兩家安心,讓兩家聯姻合作的推動之舉。所以,比起杜家,陳家重來都沒得選。陳家只能選皇家。

當然,陳鬆也有自己的私心。皇位是誰的,跟他家其實關係不大,家裡也不是非得去摻和皇位之爭。

但如果那位置上是她的兒子,總好過是別人的兒子。杜、陳兩家有通家之好,陳家當能自保。

陳鬆率領人馬一路疾馳,不出五日,抵達北道口。

北道口因爲未受戰火襲擊,歷來又易守難攻,顯得巍峨古樸。良郡王率部在北道口駐守,守好南鑼最後的防線。

良郡王在三日前已經抵達北道口。杜九把人馬分散,沿途追擊,救治傷患。實則是沒有辦法回防北道口的。

良郡王帶着貼身的侍衛十五人,組織北道口的百姓自衛防守,等待增援到來。

陳鬆的到來,緩解了良郡王和杜子誠一方的壓力。

良郡王當即留陳鬆率三千精銳駐守北道口,一來防止鳳陽王回擊,二來,就是在南鑼最後一道防線上加固。

南疆駐紮的陳家軍,兵力不過兩萬。南疆人善巫蠱,害人也出其不意。小心防備總沒有錯。

剩餘七千人馬,三千由良郡王帶着,沿途駐紮,救治百姓和傷兵。安撫戰後城內的百姓,幫助百姓恢復民生。

杜九的殘部和四千京,畿,營,將士匯合,由杜九率領繼續追擊鳳陽王。

鳳陽王一路北上,被杜九派人前後夾擊,不敢再輕易入城燒殺搶掠。

好在進入鳳陽封地後,地勢上鳳陽王比杜九他們熟悉,他把部下分散,化零爲整,想鳳城大本營進發。

杜九跟丟了鳳陽王的人,只好入城,在沿途每個城鎮都派小股兵力潛入探查。

這邊,二皇子回到鳳城駐地後,跟着辛寅,倒是安分。

鳳城自鳳陽王出逃後,已經被圍困了很久。鳳陽王世子在鳳城白家的扶持下,隱隱有取鳳陽王而代的念頭。

辛寅接手鳳城後,按着皇帝和八王之前的計劃,按兵不動,只圍不剿,就是爲了靜待時機,一舉分化鳳城勢力,不戰而屈人之兵。

乙卯潛伏鳳城好幾載,不只是離間鳳陽王和白家的關係,在關鍵時候攛掇鳳陽王自密道出逃。

他還取得了鳳陽王世子的信任,甚至跟白家也有多番交涉。

辛寅等待的時機,就是朝廷派兵能切斷鳳陽王后路,跟自己配合裡外夾擊,擊殺鳳陽王。

辛寅一早就收歸了那些鳳城駐紮的人馬,並一直想帶着暗衛的人親自潛入鳳城。潛入內部一是再次探查消息,二就是逼迫鳳陽白家表態,逼迫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兵戎相見。

只是讓他現在潛入鳳城容易,不易的是他離開中軍後,中軍各自爲政,二皇子只怕再鳳陽王突襲時,壓不住陣。

辛寅爲難時,杜九帶着部下回了鳳城。原來他派小股勢力滲透查訪,還是一無所獲,乾脆當機立斷的率領二千部下回了鳳城。剩餘的兩千人馬,留在原地駐紮,等着跟良郡王匯合。

杜九回來沒多久,昆桑派來的三千精騎也到了鳳城。率軍前來的是昆桑的莫庫,杜九在中軍帳中看到莫庫,脫口而出的一聲“六哥”,讓莫庫眼神陰沉的眯了眯眼。

之後解釋過後,杜九倒是對莫庫產生了莫大的好感。莫庫被就跟辛寅、良郡王相熟,跟良郡王的舅舅,到也說得幾句話。

杜九是年輕,可軍中得那些老將,是看好杜家這個年輕人的。且杜九虛心,不似二皇子強橫,倚勢欺人,軍中得人緣倒是比二皇子好上不少。

且杜九在這半年中曾掌南鑼十三郡,跟那些以探查消息爲生的各郡聯絡人打交道良久,自然學會了面對形形□□的人。

辛寅把中軍託付給了二皇子、杜九和良郡王后,帶着暗衛十二騎潛入了鳳城。

暗衛十二騎,出自暗衛十二部,是由身手最好的暗衛首領組成。每人都能以一敵百,在戰場上打探、刺殺、護衛俱是一流。是慕家在打天下之初,跟在開國帝王身邊的精銳勢力。當年暗衛十二部出,敵人威風喪膽。暗衛十二部自大梁建國後,就失去蹤影。

民間傳言,暗衛十二部被晚年猜忌心重的開國皇帝親手誅殺。卻不知道,皇帝把最好的底牌留給了每一代的繼任者。

每位繼任帝王都會有暗衛十二部跟隨。每代帝王並不直接訓練暗衛,但對暗衛有決定支配權。真正訓練暗衛的是每代留守京城又得皇帝信任的親王。

當年攝政王叔當政,皇帝不得不鋌而走險的在皇后寢宮誅殺攝政王叔,就是因爲攝政王叔就是上一代留京訓練暗衛的人。暗衛的人被他所控制,不得已,皇帝才親自動手。

聖母皇太后臨死前,把暗衛交給了只有九歲不到的八王。八王接過暗衛至今已經二十五年,新一代暗衛都是出自他手□□。

暗衛十二部,每部十二人,每部每人都有自己拿手絕活。好比乙部的乙卯,擅長易容、謀算,丙部首領擅長追擊,丙辰擅長詭辯,丁部擅長數字、打探消息。而被皇帝單獨要求訓練的辛部,則除了擅長易容外,還擅長打探、毒、醫等。

暗衛十二部,多爲守在發源地的族人子嗣組成,對大梁皇室的忠心自不必說。歷代皇家暗衛,皆不入朝,只暗衛總領爲皇室親王,掌管宗人府。

睿帝一朝,卻出了辛寅這個意外。辛寅本命辛胤,辛部就是由他名字中的辛字演化而來。辛部不歸屬於皇帝,不用對皇帝負責。

辛寅自辛部建立,就只做過一件事,就是扶持淑佳夫人上位。待到二十五歲以後出宮,皇帝卻把他放在了明面領兵。

之後洛城內亂,辛寅本人歸屬暗部,負責聽皇帝的調派。

皇帝把辛寅放到了鳳城,卻給了辛寅很大的特權,允其調動暗衛十二部。

辛寅帶着暗衛十二人潛入鳳城,密會了鳳陽白家家主,談論了什麼無人得知。

至於他能成功潛入鳳城白家,則多虧了當年鳳陽戒嚴後,被淑佳夫人遣回鳳陽的小黑。

在認出辛寅後,白家家主的九女,生母爲南疆巫女的小黑,把白家家主的行蹤泄露給了辛寅。

辛寅在白家書房見到了白家家主。

之後這兩人談論了什麼,無人得知。但鳳陽王世子和鳳陽王府的那位白姑娘卻夜訪白府,祖孫三人密謀了整夜後,跟辛寅達成了新的合作。

辛寅出鳳城的時候,留下了一人,帶走了二人。留下的是擅長易容的乙卯,帶走的是白家九女和鳳陽王世子慕雲冥。

而留下的乙卯,扮作了慕雲冥,繼續留在了鳳城。

熙嘉二十五年,一月末,鳳陽王率部殺回鳳城,跟駐紮在鳳陽的兩萬朝廷人馬對上。

雙方勢均力敵,鳳陽王吹響了北征的號角,跟鳳城部下聯絡。準備前後夾擊,包抄合圍大梁的軍隊。

誰知戰場上,鳳陽王世子和白家反水。上演了大義滅親的戲碼,鳳陽王世子,白家那位白姑娘所出的世子,在鳳城城牆上歷數鳳陽王謀反朝廷十大罪,並立誓要斬殺鳳陽王勢力,爲大梁江山除害。

辛寅指揮中軍退入北荒山上,留下鳳陽王世子慕雲冥和鳳陽王父子對上。

鳳陽城內並不太平,自鳳陽王世子跟鳳陽王撕破了臉,鳳陽王留在鳳陽的殘部,就開始反擊。白家和鳳陽王世子的勢力受到反噬,損傷嚴重。

鳳陽王世子更是被鳳陽王射上城牆的一箭,傷了立誓時舉起的手臂,予以警告。鳳城剛立起的慕字大旗也被鳳陽王親手射倒。

鳳陽王當真是多疑善佈局的,他當初出逃鳳陽,就想到了鳳陽城內的兒子和白家會趁亂被策反。是以他留在鳳陽的精銳並未全部撤退,這下安靜下來假裝投靠鳳陽王世子的潛藏的舊部,在關鍵時刻替他扳回了一局。

鳳城內部很快被鳳陽王舊部清理,白家家主在逃出城時被擊殺,臨死前憤恨的怒號,“慕辛胤你個小人,慕雲瀾,你好狠的心!”

白家被鳳陽王舊部盡數斬殺,鳳陽王世子在混亂中失去蹤影。鳳陽王府當了二十幾年女主人,但實際上一輩子都是鳳陽王房中人的白姑娘,一把火燒了鳳城中那座困禁了她半輩子的鳳陽王府。

那個被天下女子羨慕的白姑娘,曾經讓鳳陽王不娶妻,不納妾,只鍾情於她一人的白姑娘,在那場大火中喪生。

鳳城內的勢力肅清只是早晚問題,鳳陽王看着城牆上倒下的旗子,輕蔑的一笑,“慕雲瀾,你父皇都未曾從本王手裡討點任何好處,就憑藉你,還妄想剿滅鳳城,除去本王,簡直是癡心妄想!”

第18章 一諾泰然若九鼎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29章 芙蓉塘外有輕雷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31章 金翠羽聲寒月夜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71章 暗將往事思量變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59章 步蟾步步有後招第47章 西風吹葉落手邊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42章 柳暗花開富貴來第27章 積屍流血川木腥第60章 兩情若是無嫌猜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32章 家芳發幽香動燃第33章 艱難世事危心力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1章 是非曲直苦難辯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41章 峰迴路轉又見君第69章 安得猛士守國疆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67章 昭儀閒話宮廷事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3章 歸來沈醉月朦朧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30章 夜話三及東方明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12章 諸般思量上心頭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24章 夢連環歸計風華第9章 風滿樓來棋皆輸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94章 知音少絃斷誰聽第13章 霜隕蘆花淚溼衣第7章 錯有錯着錯上錯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11章 西風吹襯嬌花落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1章 花開猶似十年前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34章 美人和淚斷腸辭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27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60章 兩情若是無嫌猜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
第18章 一諾泰然若九鼎第55章 襟懷悽愴亦蒼然第29章 芙蓉塘外有輕雷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60章 抱衫屏前影伴身第31章 金翠羽聲寒月夜第67章 謀國定知有長算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27章 重過京門萬事非第18章 曾行處綠意輕妒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8章 撲朔迷離費思量第71章 暗將往事思量變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4章 玉階桂影秋綽約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6章 巧借花容添月色第13章 天初暖來日初長第13章 踏血尋蹤高處流第14章 船動湖光灩灩秋第42章 更有新春堪喜事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59章 步蟾步步有後招第47章 西風吹葉落手邊第61章 漸以中孚如孕在第42章 柳暗花開富貴來第27章 積屍流血川木腥第60章 兩情若是無嫌猜第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5章 道是子規啼鳴處第16章 皇恩眷顧遠和親第32章 家芳發幽香動燃第33章 艱難世事危心力第28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21章 是非曲直苦難辯第53章 共誰贏得歲月白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26章 百步九折縈巖巒第41章 峰迴路轉又見君第69章 安得猛士守國疆第6章 幾年離索錯錯錯第11章 卿心素有隱苦衷第50章 美人心笑錦裡針第55章 潤物無聲潛默化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53章 碎裂杯盞擲於地第20章 白雲千載空悠悠第67章 昭儀閒話宮廷事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52章 修成功行解相逢第69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3章 歸來沈醉月朦朧第28章 龍隨雨鳳瑞福華第30章 夜話三及東方明第21章 禁裡疏鍾官舍晚第10章 餘分閏位僞亂真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催第12章 諸般思量上心頭第51章 狹巷勇猛相接處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5章 春風拂檻露更濃第29章 三計過乾坤方定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第9章 一解雙徵謀略早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24章 夢連環歸計風華第9章 風滿樓來棋皆輸第62章 子梨夢塵長悲嘆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94章 知音少絃斷誰聽第13章 霜隕蘆花淚溼衣第7章 錯有錯着錯上錯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0章 懸河瀉水注不竭第38章 欲渡南鑼雪滿山第11章 西風吹襯嬌花落第68章 三千翠柏衛忠魂第44章 三分南鑼計策定第16章 黃金扞撥紫檀槽第5章 客舍青青柳色新第1章 花開猶似十年前第22章 飛揚跋扈厭蚊聲第34章 美人和淚斷腸辭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23章 最是故人心不平第54章 閒坐笑談沉浮事第27章 碧水東流至此回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60章 兩情若是無嫌猜第48章 撥雲見日情畢露第46章 誓守足兮洗血道第46章 紅粉相隨南浦晚第19章 御前親自過魚湯第1章 杜家有女初長成第12章 伯仲之間見伊呂第19章 一枝穠豔露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