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

隨着丁原被殺,呂布投靠,董卓聲勢更大,而且次日一早,又有西涼軍陸趕到洛陽,董卓聲勢一時無兩,趁機又收掉北軍五校以及城門校尉的兵權。

陳默之後,開始陸續有洛陽名士投奔董卓。

董卓志得意滿之下,再次與羣臣商議廢立之事,袁紹已經離開洛陽,丁原亦已身死,洛陽之中已無人能再阻止董卓,哪怕詔書已經被毀,但大勢已定,廢立之事已成定局。

崇德殿前,在百官默默地注視中,太傅袁隗嘆了口氣,將劉辯身上所佩印綬摘下,奉給陳流亡,也代表着帝位的交接。

陳留王至此正式登上帝位,而劉辯則在袁隗的攙扶下,下來,朝着新帝稱臣,至此,廢立之事落下帷幕,崇德殿中,看着劉辯與何太后被送走,不少大臣跪地痛哭。

董卓從入京到廢立天子,總共用了五天,雖然廢立之舉爲人詬病,但這份雷厲風行的手段確實頗爲果決,如果袁紹能有這份魄力,也不至於到今日地步。

陳默作爲在局勢尚未徹底明朗之前投奔董卓的士人,被董卓任命爲司隸校尉,麾下擴編至五部。

司隸校尉同樣是秩比兩千石,不過職權上不再是如下軍校尉一般只管治軍,有監察地方之權,自主權更大一些,早前這個職位可是由袁紹擔任的。

曹操有些羨慕道:“看來賢弟又一次選對了。”

“福禍難料!”陳默又檢查了一遍自身氣運和命數,接任司隸校尉之後漲了一些,沒有什麼波動,不過董卓剛剛廢立,便將他擢升爲司隸校尉,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親信纔有的待遇,也就是說,陳默已經投了董卓,這樣一來,這洛陽城中,敵視他的人可就多了。

“那接下來可有打算?”曹操看着陳默問道。

“既然已經接了司隸校尉之職,自然該做些實事,監察京師四周,現在不管我做什麼,對於士人而言,都是錯的,但又不能不做,那便公事公辦就好。”陳默笑道:“此外我麾下如今又從事、假佐之職,得物色些人手。”

“此前或許好找,但如今怕是……”曹操搖了搖頭,陳默在太學院之中人緣不錯,如果沒有這檔子事,以陳默在太學院的人脈找幾個不錯的人才還是能做到的,但現在,恐怕多數人都在躲他。

“找找看吧,不行的話,從軍中挑選。”陳默笑道。

兩人離宮之後分開,陳默接掌司隸校尉,新加的一部,是從原本袁紹的中軍校尉部中調來,新來的多少會有些牴觸,他得先把軍隊梳理好,至於手下從事、假佐之職,陳默想找李慶看看,此人能力不錯,不知是否願意跟自己。

陳默先去西園,將兵馬提走,司隸校尉部有自己的駐地,不能繼續待在西園了,袁紹軍中的軍司馬得聞陳默領兵之後,直接不幹,陳默也不強求,命典韋擔任軍司馬之職。

下午,陳默正在衙署疏離司隸校尉文案,便見大郎進來,對着陳默一禮道:“將軍,楊修求見。”

習慣性的頭疼了一下,陳默點點頭道:“請他進來吧。”

“喏!”

其實對於楊修,陳默並不反感,才華橫溢,品行也沒的說,就是太愛較真。

“陳兄!”很快,楊修大步走進來,對着陳默道:“你竟投靠了董賊?”

“算是吧。”陳默點點頭。

“爲何?”楊修皺眉道:“董卓擅行廢立之舉,此舉於大漢有多大危害,陳兄看不出?”

“看得出,但無能爲力。”陳默看着楊修道:“我兩度向本初公獻計,但凡聽我一言,也不會有今日之下場,能做的,我都做了,我不過是一校尉。”

“鬥不過便投?”楊修皺眉道,士人講求氣節,陳默這種打不過就乾脆加入對方的做法,讓他很難理解。

“不然如何?我率軍跟董卓拼命?”陳默擡了擡眼皮問道:“洛陽需要穩定,本初公一走,他原本已經兼併了何進兵馬,能夠整合洛陽各部的只有他,他一走,無人能再阻止董卓,我便是拼了命,也只是多添了數千亡魂爾,倒不如做些自己能做之事,讓洛陽儘快穩定下來。”

楊修還是有些接受不了:“陳兄也可棄官而去。”

陳默揉了揉太陽穴,看着楊修道:“廢立之事一行,肯定有許多人與楊兄一般的想法,但如此一來,對大漢沒有好處,只會讓本就動盪的社稷更亂,一人之榮辱與天下之安危,孰輕孰重?”

看着楊修,陳默心中突然一動,臉上露出微笑道:“楊兄,我知你也與他人一般以爲我是爲富貴權勢,不如這樣,你暫爲我從事,看看我是否只是爲求顯貴。”

“陳兄好算計!”楊修無語道,自己是來興師問罪的。

“沒辦法,楊兄都來這般質問於我,何況他人?恐怕太學院裡,也無人願意。”陳默有些無奈道:“但我相信,楊兄會留下來,不爲其他,就看看我陳默是否是爲攀附權勢之小人。”

“也罷。”楊修皺眉想了想,最終點點頭道:“修確不相信陳兄是這等人,也算助陳兄一臂之力。”

“這些文案,便拜託楊兄了,我還要去監察偃師一帶,先行告辭,另外還請楊兄於我聯絡一下李慶,看他是否願意出任假佐之職。”陳默將手中的筆一丟,起身便往外走,留下楊修看着桌案上那一摞竹簡出神。

……

洛陽現在,到處都是對陳默的聲討聲,好似一夜之間,陳默便成了千夫所指,甚至有人跑去臧府門外扔爛菜、臭雞蛋。

其實也就是將對董卓的不滿和無力發泄在陳默身上,有些冤,但當初決定去找董卓的時候,陳默已經有了這個心理準備,洛陽名士,多誇誇其談之輩,真讓他們做事,多半人不行,但聲討罵人卻是一個比一個在行,陳默準備出去避一避,沒必要的衝突還是少點爲妙。

洛陽這段時間的亂局,對於周邊縣城同樣有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皇權對地方的約束力大大降低,以至於包括偃師在內的數縣之地出現嚴重的貪腐、抗命行爲,朝廷今日發下的詔書並未執行。

從何進開始到現在劉協上位,三次大赦天下,然而陳默發現各縣牢獄卻依舊人滿爲患,而且朝廷在年初時,就有一些減稅政策,也並未執行。

這還是京師附近,難以想象其他地方又是何等局面。

“陳默,此事你最好莫管。”偃師令對於陳默突然到來顯然並無準備,不過卻也不懼。

“拿下!”陳默也懶得多說廢話,直接命人將偃師令拿下,一羣偃師縣衛面對氣勢洶洶的禁軍,哪敢動手,眼看着陳默連通縣丞、縣尉在內偃師官員一併抓走。

“本以爲出來會清淨許多,如今看來是我想多了。”陳默翻了翻衙署的賬冊,能看到的,就有許多對不上的地方,更別說看不到的了。

“將軍,我等只有監察之權,並無拿人之權。”高順來到陳默身邊,低聲道。

“那就派人去通報,我們在這裡等着。”陳默把竹簡扔在桌案智商,招來一人,讓他直接去李儒那裡通報。

偃師算是殺雞儆猴,其他幾縣,陳默不準備去了,情況大概差不多,嚴辦了偃師令,其他幾縣的人也會收斂一些。

這種時候,以穩爲主,真的把各縣官員都給辦了,洛陽周圍得先亂起來。

李儒這邊反應也很迅速,大概也有跟陳默類似的想法,只是如今董卓忙於朝廷之事,無暇分身來管周邊,如今陳默既然動手了,那也就不用客氣,直接讓人過來接替偃師令之職,同時還送來李儒的一封書信。

李儒也擔心陳默剛剛上任,就拿這洛陽周邊各縣縣令開刀,董卓這邊現在可沒有多少人能接替縣令,讓陳默注意一下四周各處關卡的防務,安撫軍心,李儒擔心各鎮諸侯趁此事後以勤王之名發兵洛陽,洛陽四周關卡尤爲重要。

勤王啊!

陳默看着李儒的書信,想了想,還真有可能,畢竟自州牧重啓之後,州郡官員權勢大增,有自己的兵權。

陳默依言在八關巡視一番之後,再回洛陽時,已經是數日之後,董卓這些天已梳理過一番洛陽,黃琬、袁隗等人皆以歸附,又與黃琬、楊彪等人達成共識,準備爲陳藩、竇武以及當時因黨禁被捕遇害的士人平反。

這一招確實拉攏了不少士人之心,陳默再回洛陽時,士人對他的敵視也少了許多,楊修這段時間幫陳默疏離司隸校尉府文案,李慶也答應了做陳默假佐。

洛陽政局穩定了不少,同時董卓出任太尉,兼領前將軍,新帝劉協確實比劉辯更適合爲帝,陳默上朝時,這少年天子無論言談舉止都頗有條理。

只是董卓罷免何太后的事情有些不妥,再怎麼說,那也是皇家之人,便是有過,也輪不到臣子來干涉,更何況隔天何太后便被毒殺,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皇室之人,怎能說殺就殺?

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六章 勾心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一百二十章 人脯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七十章 推薦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一百三十章 夢境戰場第七十七章 新環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六章 鄭屠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十三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七十章 得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五章 緩一緩第二百四十四章 標題君請假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十六章 鄉情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出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章 旅途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二章 里正
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六章 勾心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一百二十章 人脯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七十章 推薦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一百三十章 夢境戰場第七十七章 新環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六章 鄭屠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十三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七十章 得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五章 緩一緩第二百四十四章 標題君請假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十六章 鄉情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出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章 旅途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二章 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