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

“快快!”襄陽城,大批將士在各級將領的指揮下涌出襄陽,朝着漢江方向趕去。

前線被敵軍攻開一個缺口的消息,連諸葛亮都始料不及,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諸葛亮很清楚這被陳默打開一道缺口代表着什麼,若讓陳默將這個缺口擴大,那諸葛亮此前的諸多佈置甚至連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所打造的江心銅柱都可能失去了意義。

必須趁着這缺口未曾壯大之前,將明軍攻過漢江的人馬攆出去。

“雲長,此戰關乎襄陽局勢,務必將敵軍打退!”城門口,諸葛亮看着關羽,肅容道。

爲了將明軍趕回江北,諸葛亮將能調集的兵馬都調過來了,近萬兵馬,已經是襄陽大半兵力,抽調更多是不可能了,襄樊留下的兵力本就不多。

“孔明,這邊調走這麼多兵馬,若明軍此時趁機攻打樊城,該如何抵禦?”關羽看着諸葛亮問道。

如今襄陽派出大軍去奪江口據點,諸葛亮可以肯定,陳默這個時候恐怕已經下達了攻打樊城的命令,他們這樣的佈局高手,一旦一個點成功,那就是環環相扣,而陳默最大的優勢就是兵力,他有充足的兵馬可以調動,兩線作戰對陳默來說並不難,但襄陽這邊不一樣,諸葛亮能夠調動的資源並不多,江東有兵,雙方如今也是盟友,但那些兵馬並不受諸葛亮節制,雙方可以協商,但真到了這種時候,時間很重要,江口據點若不奪回,那襄陽這邊恐怕立刻就會有大量明軍涌過來,到時候就是襄陽和樊城同時面對明軍的壓力。

“亮已命人傳訊周瑜都督,借我精兵五千,協助守備樊城,雲長自去便是!”諸葛亮肅容道。

如今的襄陽雖然算是堅固,畢竟是兵甲必爭之地,但要徹底放棄外圍,固守襄陽是行不通的,沒有外圍地形的配合,襄陽也只是一座城而已,真讓陳默打到門下,那更危險。

哪怕周瑜那邊還沒回應,諸葛亮也必須爭一爭,諸葛亮做事謹慎,這等冒險之事,他很少做,尤其是南陽兵敗之後,諸葛亮做事便越發的謹慎,因爲他知道劉備輸不起,但到了此時,卻也由不得他不冒一冒險了。

“某去去就來!”關羽領命,帶着兵馬飛速趕往江口。

天色剛剛亮起,襄陽距離江口也不過二十里的距離,當關羽率部趕到的時候,張郃已經擊退了四周圍來犯之敵,新立的營寨也在一衆工匠和將士的趕工下初步建立起來。

巨大的營寨連綿足有三裡,將整個江口處的一片平原幾乎盡數佔據,關羽看着眼前的營寨,蹙起了眉頭。

“父親!”一將率領一隊人馬從側翼趕來,見到關羽在馬上一拜,皺眉道:“敵軍兩面都已立起了寨牆,都有敵軍看守,難以尋得破綻。”

來人正是關平。

關羽點點頭,看着那寨牆,想了想道:“以連弩車射之。”

“喏!”

所謂連弩車,顧名思義便是放大版的連弩,或者說是諸葛連弩的原型,跟步卒手持的連弩不同,這種元戎弩爲弩車,無論射程還是威力,都遠在連弩之上,威力極大,而且添裝也比尋常牀弩更加簡單,是諸葛亮這些年爲彌補荊州軍戰力不足設計出來的武器。

很快,一架架連弩車自軍中被拉出來,在一衆將士的操作下,機括撞擊之聲不絕於耳。

“放!”隨着關羽一聲令下,刺耳的機括摩擦聲中,一排排弩箭破空而出,對着寨牆便是一陣猛射。

“砰砰砰砰~”

一連串沉悶的聲響中,寨牆上不少將士中箭被巨大的力道帶飛,八寸長的鐵矢足矣洞穿射程範圍內的任何鎧甲,便是用夯土加固過的寨牆不少地方都被射穿,連弩車雖然威力大,但爲了追求射程和穿透力,並不像尋常牀弩那樣使用粗大的巨箭來用,所以對於城牆的傷害反而不佳,哪怕能夠射穿,也難動搖寨牆。

一輪箭雨過後,守軍雖有折損,但對寨牆卻並無多大傷害。

但饒是如此,連弩的威力依舊叫守城將士心寒,這要是在戰場上遇到,這一輪箭雨下來便是有盾牌保護都扛不住。

“這是何弩?竟然這般厲害?”張郃站在望塔上,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看着身邊被派來負責督建軍營的馬鈞。

“這……”馬鈞搖了搖頭,這種武器的威力,便是他看着都頭皮發麻,破軍弩雖然厲害,也能連發,但也不過是三發,遠不及對方這種連弩威力大,更何況對方還有那種便攜式的小型連弩。

“在下從未見過這等弩具。”良久,馬鈞方纔嘆道,這連弩的威力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認知,若能得一兩架拿來研究,或許能夠造出威力更大的弩具來。

一時間,馬鈞倒是生出幾分渴望。

另一邊,關羽眼見對方寨牆堅固,對着身旁的關平道:“坦之,你且前去叫陣,問問那明軍,可敢出營與某一戰?”

“喏!”關平答應一聲,策馬來到營外,朗聲喝道:“營中主將何人?”

“某乃張郃。”張郃來到轅門之上,看了看遠處的軍隊,並未令人射殺關平,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有些規矩能守就守,當然,如果關羽或者諸葛亮親自來叫陣,那邊兩說了。

“爾等暗施偷襲,算不得本事,如今我大軍已至,爾等可敢與我軍一戰?”關平朗聲道。

“豈不聞兵不厭詐,兩軍交戰,各憑手段,爾等已經敗了一陣,如今想要奪回此地,便拿出本事來攻。”張郃聞言卻是冷笑,這營寨都立起來了,你卻要我出營跟你們作戰?世上哪有這般便宜的事情。

關平冷哼一聲,也沒多言,調轉馬頭返回軍中,告知關羽。

關羽看了看對方大營,也沒多言,只是下令進攻,雖說作爲攻方,折損必巨,但若不搶回此地,明軍就很有可能直接自此源源不斷的渡江,漢江以南大半防禦都將荒廢,襄陽也岌岌可危。

荊州軍在關羽的指揮下,從兩面發起進攻,張郃這邊也不含糊,不管關羽如何攻,都有應對之策,雙方這般廝殺半日,寨牆雖然被摧毀一段,卻被張郃迅速命人頂上去,又是一通廝殺,關羽最終也難攻入營寨,只得無奈撤軍,在山口立下營寨與張郃對峙,同時報知諸葛亮,請他儘快想想辦法,再這麼下去,明軍會源源不斷的渡江。

傍晚的時候,諸葛亮帶着張飛親自趕來陣前,觀摩敵營,眼見張郃陣勢嚴謹,軍營佈設有序,難以力破,思索片刻後,讓人取來投石車,學着陳默那樣,朝着營寨投放油彈,縱火燒營。

張郃見狀,知道不妙,立刻率軍出營想要毀掉對方投石車,奈何張飛和關羽一左一右,雙方在這江口平原上一番戮戰,張郃雖勇,奈何後方營寨被燒,將士軍中將士心慌,被兩人合力殺退,眼看着大營被燒燬之際,諸葛亮這邊卻傳來消息,上游渡口失守。

卻是陳默爲了徹底撕破襄陽外圍防禦,藉着張郃在這裡吸引對方兵力之際,又命張繡、魏延、徐晃三將自上游渡河強攻對方渡口。

諸葛亮佈設雖然不錯,但支援兵力如今被張郃吸引,渡口出也不過數百人,又是三處同時發力,雖然南攻,但卻並非不能攻,三將當年也是學過陳默的水戰之策,在東海訓練過一段時間水軍的,雖然沒有這方面天賦,但悍將並非長江,更非東海,那些渡口最窄的地方都不到六十步,數百人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如何擋得住上千人攻伐?就在諸葛亮和關羽設法攻破張郃之際,三處渡口也先後失守,張郃雖敗,但明軍確實已經徹底打開渡河壁壘,源源不絕的自上游登岸,諸葛亮苦心佈置的第一道防線被陳默以這樣的方式破掉。

諸葛亮聞訊之後面色大變,此時張郃猶在率領殘部頑抗,急切間難以徹底將其剿滅,此時就算滅了張郃也於事無補。

“怎會如此?”張飛有些失神的看着諸葛亮。

諸葛亮嘆了口氣,搖頭道:“漢水一帶防線太長,江水也不寬敞,被對方這般攻破,卻也難免。”

諸葛亮自然想過這樣的結果,卻未曾想到這結果來的這般快。

“孔明,現在該如何是好?”關羽策馬來到諸葛亮身邊,皺眉問道。

“退往第二道防線,這道防線必須守住,紀靈!”諸葛亮看向紀靈道。

“末將在!”紀靈躬身道。

“由你負責阿頭山與百丈山之間的防線!”諸葛亮嘆道。

“喏!”紀靈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坦之!”諸葛亮又看向關平。

“末將在!”關平也連忙一禮。

“江心銅柱必須守住,我在此佈設三砦,你需守住此三砦。”諸葛亮沉聲道。

“喏!”關平點點頭。

“雲長!”諸葛亮最後看向關羽道。

“在!”

“軍中兵力不足,雲長且去江陵,招募士卒,多多益善!”

“喏!”

雖然全力敗了張郃,但最終慢了一步,讓陳默成功渡江,以大局來說,這一步,還是諸葛亮輸了,他以爲陳默會趁機攻樊城,卻沒想到陳默真正的目標還是這一線防禦,對方將兵力優勢發揮到最大,這讓諸葛亮很難揣摩到陳默的真實意圖,這輸贏之間,他終究是被陳默搶了先機。

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十九章 教授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十七章 審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三章 夏丘第十一章 言語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十一章 倒退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幕開端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十一章 言語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一章 旅途第八十章 賤骨頭
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十九章 教授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十七章 審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三章 夏丘第十一章 言語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十一章 倒退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幕開端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十一章 言語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一章 旅途第八十章 賤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