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大秦開元

徐世績有幾分得意的對李靖道,“殺了淵太祚、高延壽高惠真等,再將這些高句麗人俱發賣往中原爲奴,這玄菟郡以後便徹底的成爲我漢家疆域了。近二百萬人口呢,這可真是賺大了。”

李靖仍保持着淡定的微笑,雖然朝中許多文官喊着不仁,有不少人認爲應當殺了淵太祚高延壽等人即可,其餘的高句麗人只要他們歸附,那就也是我漢家子民了。甚至有些士人說淵太祚根本不應當殺,因爲他沒錯,他早歸附朝廷,這次又幫着剿滅叛亂高句麗人。

可李靖清楚知道,關外之地,現在漢人總共也不到二百萬之數,而高句麗人呢?雖然這幾年人口損失嚴重,許多戰死,更多人被俘爲奴,許多賣往中原,還有不少逃入百濟、新羅等地,也有逃往靺鞨的,但畢竟立國七百年。

早前高句麗戶籍上就有幾百萬人口,這還不算那些不入戶籍的奴隸等。所以這次僅是玄菟郡,就有二百多萬人俘虜呢。

只要是兩條腿走路的,管你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子老人婦人,也不論你是貴族還是官員地主又或平民還是奴隸,現在他們在李靖的名冊上只剩下了一個身份,奴隸。

他們所有的財產,土地房屋牲畜錢帛都成了李靖的戰利品。

“聽說各鎮的府兵將士們,這次都能得到一些高句麗奴隸,最少一個,多的可能好幾個,一些功臣將士可能得有十幾個。剩下的部分做爲商品發賣給商人,還有不少將做爲官奴,安排到各個工坊爲奴,或者到官田爲屯田奴。”

一次性把幾百萬人打爲奴隸,這是相當少見的。

這次不但是玄莬郡的二百萬高句麗人爲奴,連之前扶余川的百萬高句麗人,還有遼東等地的那些本來已經得到身份的高句麗人,這次也受到牽連,全都爲奴。

羅成麾下二十餘萬將士,計劃是拿出一百萬高句麗奴賞賜給將士們,以取代錢帛,畢竟現在朝廷也沒多少錢。

另外二百萬,則發賣掉,商人、貴族、地主、士族,有錢人都可以買去,種地也好,使喚也行。

剩下百來萬,則將做爲官府作坊、礦山、官田裡的官奴。

這件事情反對的人很多,包括連魏徵、房玄齡、杜如晦他們都反對,不過他們反對的理由倒不是說這樣殘暴不仁,而是認爲,應當把這些人設爲朝廷編戶齊民,授予田地,如此一來,他們就能成爲朝廷的課戶,能夠給朝廷交租納稅服役。

而一旦全都貶爲奴隸,那就是一次性的收入,以後這些人就是奴隸身份,他們本質上就不是朝廷的課戶,既不用交租也不用納稅更不用服役,對於朝廷來說,長久看這是壞事,會讓貴族豪強勢力更大。

可羅成說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在現在新的兩稅制下,已經改變了過去以丁爲課稅主要依據的傳統方式,現在主要的課稅方式是按田地、財產多少來徵收的。

同時,兩稅法是官民一體納課稅,爲官者也一樣要納課稅的,只是免於服役而已。這樣一來,羅成纔不管你家有多少個奴隸,你有錢多用點奴隸是你的事,但你錢財多,你就得交稅。

他甚至已經在醞釀着,如徵車船稅一樣,對擁有奴隸也徵稅。

至於說幾百萬高句麗人如果爲編戶,不僅是課稅問題,對朝廷還有其它好處什麼的,羅成認爲這都比不上未來的隱患。

漢魏時將大量的胡人內遷,結果就變成了後來的五胡亂華。

所以說,對於高句麗這種立國七百餘年,本身人口基數多達幾百萬,以及能達到中原漢人一成以上人口的,那就得極小心的對待。

否則,說不定哪天遼東又變天了。

乾脆一勞永逸。

“狠人我一個人來做,罵名我一人來擔,但不使子孫將來憂也。”

況且,奪的也不僅僅是幾百萬人口,還有那無數的土地、錢財呢,若這些都留給高句麗人,那從中原遷移百姓過來,又哪有那麼多土地。

就算把這些高句麗人遷往中原,中原又哪來這麼多土地安置他們。

有時,就是如此殘酷。

大隋以均田和府兵制立國,開國之初多興盛,可才三十年就亂起來,其實也是人口暴增之後,土地不足,均田制推行不下去,租庸調製這個以均田制爲根本的稅制自然也就出了問題。

百姓分不到田,稅還那麼重,這日子自然難過,遇到楊廣這麼個愛折騰的,一有機會,自然就天下大亂了。

所以羅成現在雖然依然還在推行均田制,可稅制卻已經改成兩稅制,並且不再是無工商之稅了。

要安撫中原的百姓,要讓他們安居樂業,首先得給他們田地,讓他們活的下去。

而要讓所有人都每丁百畝地,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此前忠武軍在遼東,也是隻讓忠武軍成爲地主,至於其它的漢人流民是佃農,而高句麗人是農奴,只有這樣的金字塔結構,纔可能撐的起來。

否則,人人都是地主自耕農,哪來的這麼多土地可授?還得有職分田、爵位田、公廨田、學田、牧場這些?

要知道當初隋人口最多時,官方戶籍已經八百九十萬戶,人口近五千萬,這還僅是戶籍上的在籍人口,沒算奴隸道士和尚妓女那些。要是按這個人口數量,每丁都均到足額的田,那隋朝得有幾十億畝地。

可就算到了後世之時,全國耕地也纔不過十幾億畝而已。

而唐代耕地也才八億多畝,宋代更只有五億多畝,雖然唐宋畝不同,但唐和宋的畝都是少於後世的畝的,這意味着古代的耕地其實更少。

而這也就說明,根本不可能人人都實授足額均田。

以前羅成一家,五丁二中男,一家也才幾十畝地而已,交納正租調後,也就勉強過日子,遇上災荒或者上面攤派,那日子就得拉饑荒。

“吐谷渾可以說是一個教訓,叛服無常,最後朝廷滅了吐谷渾置郡縣,可結果,根子還是沒變,那裡依然是以吐谷渾、羌氐等族爲主,所以依然是個控制不了的混亂之地,現在主上把高句麗直接滅了,徹底滅亡其國,也是好事。”

這時,一名騎兵趕來。

他帶來了皇帝的詔令。

“大秦皇帝令!”

皇帝詔封羅士信爲趙王,授安東道節度使、東京留守兼左神策軍使。

詔封李靖爲衛國公,授兵部尚書,召回北京入朝輔政。

詔封宋老生爲宋國公,授節度副使封右神策軍使兼樂浪太守。

詔封徐世績爲英國公,授節度參謀兼左神策軍副使兼遼西太守。

李靖率一衆將校接過旨意,皇帝旨意除授這四位官爵外,又對安東的兩軍將士皆給錢帛賞賜,還特別降旨,左右神策軍將士,每人皆特授高句麗青壯奴兩個。

所有軍官,皆加散官一階,所有士兵,俱授勳一轉。

“殿下已經登基了嗎?”徐世績問。

“嗯,九月初一,陛下改范陽府爲北京,改臨朔宮爲紫禁宮,正式在北京紫禁宮接受隋後主楊暕禪讓,定國號大秦,改元開元,以今年爲開元元年。”

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120章 倭寇第283章 無悔第951章 暫借羌兵討不臣第580章 殺神過境第419章 結盟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017章 恐秦突厥盡奔逃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414章 鬥殺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1081章 天南銅柱林邑郡第159章 將軍第81章 鄉兵校尉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352章 崑崙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1236章 大使館第140章 私奔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1404章 龍兄虎弟第541章 密謀第242章 梟雄之氣第692章 遷都南京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176章 應者雲集第98章 非禮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485章 晨曦第1114章 右驍衛隊正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055章 鋌而走險只爲利第277章 蟻附攻城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1362章 楚皇請入朝第621章 軍師聯盟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967章 典妻生子傳宗嗣第1364章 呆仗第801章 周公顯靈第751章 忠武軍第二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416章 劍出鞘第556章 封建府兵第1031章 吐蕃公主寧秦騎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1116章 長安崔氏第294章 逃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540章 定計擒羅成第198章 李密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925章 山頭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555章 棄婦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57章 重口味第775章 解甲歸田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668章 洛水河邊第1279章 五百巡騎破萬軍第1504章 殺伐第332章 六騎戰千第200章 長白鷹揚府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873章 鎮國神器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976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1260章 狼妻第1467章 騎士領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967章 典妻生子傳宗嗣第143章 羅衙內(第五更,謝極品滴書蟲萬賞)!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482章 真英雄,自風流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17章 還債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853章 五娘子第27章 刎頸之交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987章 秘不發喪藏玄機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第373章 攻入平壤
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120章 倭寇第283章 無悔第951章 暫借羌兵討不臣第580章 殺神過境第419章 結盟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017章 恐秦突厥盡奔逃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1414章 鬥殺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1081章 天南銅柱林邑郡第159章 將軍第81章 鄉兵校尉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352章 崑崙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1236章 大使館第140章 私奔第591章 末世(第三更)第1404章 龍兄虎弟第541章 密謀第242章 梟雄之氣第692章 遷都南京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176章 應者雲集第98章 非禮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485章 晨曦第1114章 右驍衛隊正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055章 鋌而走險只爲利第277章 蟻附攻城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398章 拔矢啖睛獨眼龍第1362章 楚皇請入朝第621章 軍師聯盟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967章 典妻生子傳宗嗣第1364章 呆仗第801章 周公顯靈第751章 忠武軍第二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416章 劍出鞘第556章 封建府兵第1031章 吐蕃公主寧秦騎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1116章 長安崔氏第294章 逃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540章 定計擒羅成第198章 李密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925章 山頭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1244章 皇帝的殺招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555章 棄婦第1286章 兵臨城下第57章 重口味第775章 解甲歸田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668章 洛水河邊第1279章 五百巡騎破萬軍第1504章 殺伐第332章 六騎戰千第200章 長白鷹揚府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873章 鎮國神器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976章 白日登山望烽火第1260章 狼妻第1467章 騎士領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967章 典妻生子傳宗嗣第143章 羅衙內(第五更,謝極品滴書蟲萬賞)!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482章 真英雄,自風流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628章 號令不從第17章 還債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853章 五娘子第27章 刎頸之交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987章 秘不發喪藏玄機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第373章 攻入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