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離間之計

西秦薛舉所佔據的地盤,在隴山以西,大夏河以東,黃河以南,西漢水以北,即今甘南之高臺地區。

隴山山脈(六盤山山脈),橫亙秦隴地區,自西北順東南走,平均高約兩千公尺,主嶺在今瓦亭西北。華亭縣以南稱隴山,界於今陝甘兩省之間,

隴山以西的地區,自古以來被稱爲隴西,又稱爲隴右,隴西盆地,黃河及其支流灌溉其中,即便到了現代之時,仍我甘省的主要農糧產地。渭水以及嘉陵江的源頭,亦在此處,薛舉的大部分地盤,也即爲此處。

隴山以東,秦嶺以北,則爲涇渭谷地,物產豐富,爲關中的心腹菁華所在,現在被李唐所佔據,薛舉要有所發展,自是對此地無比的覬覦了。

所以薛舉與李唐的矛盾,是地理使然,雙方從一開始,便是不死不休的狀態,萬沒一點和解的可能。

而隴山以東,至關北到梁山的地區,外阻河朔,內擋隴口,襟帶秦涼,擁衛畿輔,歷爲關中腹地的重要地略,可以說關中的安危,都繫於此。

故而凡是據守關中而與隴右相敵的,必據平涼、安定、扶風三地,以阻隴山的東出口,不過此時,這三地在大唐手中的,僅有扶風地區了。

扶風郡,現在已改名爲岐州,居四山之中,五水之會(汧、渭、漆、岐、雍),隴關西阻(隴關即隴坻,今隴縣西),盆門南扼(盆門即盆門山,在今寶雞市西南十五里,爲秦嶺北谷,古盆州境由此而入,故名。),爲長安右輔,所以薛舉第一次率大軍攻唐,目標纔會選擇此處,但那次進攻,被李世民擊敗。

安定郡,即爲李唐改名後的涇州,此地山川還帶,水陸流通,連絡中外,控帶東西,實爲關中之襟要,所以薛舉第二次攻唐時,纔會將第一次進攻失敗的扶風改爲此處,而那一次,他取得了大勝。

李隱帶兵向西渡過渭水之後,行軍速度有所放緩,並向薛舉軍散佈謠言,說他行軍速度變緩的原因,是軍心渙散所致。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推動離間計的進行。

行軍打仗,需要高瞻遠矚,切忌拘泥於一地,在放慢行軍速度,對薛舉軍進行離間計的同時,李隱將目光遠放到了隴右地區的西北方,那裡有臨洮四郡。

臨洮四郡在李家入關中前,是薛舉與李軌互相爭奪的地方,李家入關中後,薛舉與李軌的大敵便成了李家,於是關係稍有緩和,於是放緩了對臨洮四郡的搶奪,所以這四郡仍是中立的勢力。

爲了對薛舉勢力形勢戰略上的包圍之勢,李隱於是讓帳下善辯的方宏出使臨洮四郡,讓這四郡之地歸降大唐。

八月初五,薛舉派皇太子薛仁杲進軍圍攻寧州,大唐的寧州刺史胡演擊退了薛仁杲,薛仁杲撤退時有些老羞成怒,將寧州的一個小城和數個村莊給屠了。

薛仁杲從寧州返回後,薛舉因爲其隨便屠殺百姓之事,將他臭罵了一頓。薛舉時常教導薛仁杲要愛民,不然即便是將整個關中打下來,也是不能長久統治的,但薛仁杲卻未有什麼長進,時常做出殘暴之舉,讓薛舉感到頗爲頭疼。

薛仁杲從薛舉處離開後,心情煩躁不樂,一連殺了幾個奴僕侍從也沒解氣,這時,薛仁杲的近臣粱胡郎匆匆走了過來,薛仁杲神色不善的問粱胡郎何事這麼慌張。

粱胡郎並未答話,而是看了看四周那些膽戰心驚的奴僕侍從,薛仁杲擺了擺手,讓其他人等都退了出去。

粱胡郎這才向薛仁杲低聲道:“皇太子,大事不好了,我得到消息,陛下似乎嫌你太過殘暴,打算將你廢了,另立薛仁越爲太子!”

“什麼!”薛仁杲聽後震驚無比,恐慌、怨恨、嫉妒等情緒一齊涌上心頭。

薛仁越爲薛舉的小兒子,被薛舉封爲晉王,性格與薛舉最近,常被薛舉在人前稱讚,甚至有一次薛舉在喝醉酒的時候,曾向近臣透露過要換薛仁越爲太子的想法,這個消息是薛仁杲安插在薛舉身邊的太監告訴他的。

所以此時樑胡郎再次對薛仁杲說起薛舉要換太子的時候,薛仁杲並未對這消息產生懷疑,他這時眼露兇光,咬牙道:“既然父皇你對我如此不仁,那就別怪不不講父子之情了!”

最近薛舉偶感風寒,但不是什麼大礙,御醫說只需靜養數日便可康復,這天晚上,薛仁杲爲表善心,親自動手爲薛舉熬藥,並恭恭敬敬的端到了薛舉面前。

薛舉以爲薛仁杲這是終於轉性了,大爲欣慰,感嘆真是列祖列宗保佑,不疑有他的將薛仁杲熬的藥喝了,平常人爲他熬的藥,薛舉一般只喝幾口,而這次薛仁杲爲他熬的,卻是喝得個一滴不剩。

翌日,謀士郝瑗對薛舉道:“現在唐兵剛剛戰敗,關中騷動不安,李隱大軍停滯不前,士氣低落,我們應當迅速將其擊敗,然後趁勝攻取長安纔是。”

薛舉同意他的意見,立即調集大軍,準備全力東進,但在點將之時,卻忽感呼吸不暢,頓時暈倒在地,郝瑗等將領大驚失色,連忙傳喚御醫,然而當御醫到來時,薛舉卻有氣進沒氣出了。

薛舉這時似乎終於明白了什麼,艱難的將手擡起指向薛仁杲,薛仁杲立即上前,抱住薛舉的手痛哭流涕,“父皇,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幫你照看好薛家,管理好西秦的!”

然而一旁的謀士郝瑗卻皺起了眉頭,因爲他覺得薛舉這時看着薛仁杲的眼神,似乎不太像是要向他託付重任,反而更像是怨恨、懊悔……

八月初九,薛舉去世,一代梟雄沒死在戰場上,卻是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上,讓人可悲可嘆,他想要率兵東進長安的計劃,也再沒有機會施行了。

八月十一日,薛仁杲繼位,居住在折城,追諡薛舉爲武帝。

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9章 魅雪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二十章 奇襲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249章 連珠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14章 定河西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61章 進洛陽第129章錢糧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236章 吳國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十章 夜市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十七章 出征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173章 報復第十章 夜市第243章 風雪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十六章 招人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149章 渡河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175章稽胡反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57章 鎮虎牢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七十二章 末路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36章 李密亂中原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73章 報復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56章 攻伐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272章 鴆酒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15章 秋風起
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69章 魅雪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二十章 奇襲第九十七章 部落衝突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249章 連珠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182章 無法無天第144章 進軍關中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214章 定河西第218章 傳國玉璽第261章 進洛陽第129章錢糧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二十九章賣妻賣女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159章 帝王心術第171章 除夕夜(下)第236章 吳國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十章 夜市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十七章 出征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173章 報復第十章 夜市第243章 風雪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九十四章塔布部落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十六章 招人第118章 江淮二雄第三十八章 王爺,不好了!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39章 劉文靜使突厥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149章 渡河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175章稽胡反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七十三章 有女初長成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257章 鎮虎牢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七十二章 末路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36章 李密亂中原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173章 報復第四十二章 薩水慘敗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199章 再次受賞第四十七章 宇文智及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56章 攻伐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140章 劉武周起馬邑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八章 兄弟相見第272章 鴆酒第158章 長安故城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15章 秋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