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兵出潼關

在李淵任命李隱徵北大將軍、幷州總管的當晚,皓月當空,晉王府中,李隱正與謀士將領聚飲,房玄齡、宋正本等人自是都沒缺席,長孫無忌、劉文靜等也赫然在列。

李隱終於得以領兵出征,本該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纔對,然而酒過三巡之時,李隱卻長嘆了一聲,臉露憂愁之色。

“晉王可是在爲劉武周之事所擔憂?”劉文靜感到有些詫異的向李隱問道。

李隱搖了搖頭,“劉武周實力雄厚,但我又豈會怕他?我憂心之事,不在外敵,而在蕭牆之內!”

李隱這話說完,劉文靜等人都是面面相覷了一會,隨即低頭沉思起來。

李隱繼續道:“自從我討滅隴右以來,東宮便對我晉王府敵意甚深,李如坤之案中,若不是我恰巧碰見了長孫叔父,他現在還能安然的坐在左驍衛大將軍的位置上?所以我此次出征,不怕劉武周,就怕東宮再度使出手段,讓留在長安的人橫生禍事。”

劉文靜若有所思的看向李隱,“不知晉王以爲,東宮下一步要對付的,是我們當中的哪一個人?”

李隱目光凝視着劉文靜,“我認爲,東宮下一步要對付的,便是先生您了!”

李隱此言一出,廳中衆人心中都是一驚,劉文靜更是驚詫萬分,“他們怎敢如此?”

李隱的所言,並非是憑空猜測,因爲在歷史上,劉文靜便是在今年冬天被殺的,罪名還是謀反的大罪,不僅自己人頭落地,家也被抄了,下場可謂是悽慘無比。

“先生最近可是常有抱怨之言出口?”李隱向劉文靜說道。

劉文靜聽後,愣了一下,隨即額頭有冷汗冒出,“晉王是如何得知的?我最近確實在酒後說些糊塗話,事後也常爲此感到後悔。”

太原起兵之時,劉文靜位居大將軍府司馬之職,算起來與裴寂的職位聲望大致相當。

在進軍關中的過程中,劉文靜出謀劃策,東征西討,而裴寂只會溜鬚拍馬,然而如今,裴寂官居僕射,又據有優於衆人的府第,而劉文靜的官職僅爲納言,所受賞賜之物,與衆人沒什麼兩樣。

再加上裴寂最近屢屢鑄下大錯,卻沒遭受什麼懲罰,所以劉文靜對此感到很是不滿。

李隱沒有回答自己是怎麼得知的,反而說道:“我既然都能知道先生的抱怨之言,有心之人定然也能知道,若是他們以此多加利用,要想污衊、陷害先生,並非什麼難事,而先生又是我在朝中最主要的助力,所以我纔會猜測東宮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先生您。”

經過李隱的一番解釋,衆人都覺得他的猜測不無道理,劉文靜的處境確實已是岌岌可危。

歷史上的劉文靜之案,疑點重重,李隱前世讀史書看到此處的時候,心中便有諸多的疑惑。李淵一向御下甚寬,許多犯了事的官員,最多也就革職流放了事,更何況劉文靜又是開國功臣,怎會落得悽慘的下場?

這其中只怕也是牽扯到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鬥,即便現在劉文靜的投靠之人換成了李隱,只怕也是難逃敵人的狠毒之心,因爲李隱若是失去劉文靜,無異於斷去一臂,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將會大爲減弱。

劉文靜這時的神色已恢復如常,他沉思了良久,“那晉王以爲,我該如何應對纔好?”

李隱看向了房玄齡等人,笑道:“這就得我們一起來合計合計了。”

……

七月初六,李淵駕臨華陰,帶領百官至長春宮爲已聚兵完畢,準備出潼關的李隱送行。

自昨晚前,華陰便是狂風大作,這時更是吹得旌旗獵獵作響,李淵向李隱囑咐道:“皇兒此次出關,切勿急於與敵交戰,摸清了敵方虛實,再行出擊不遲。”

李隱久經戰陣,該如何對付劉武周,自是不用李淵來教,李淵對此也是很明白的,只是此情此景,李淵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好,所以便只好隨意的囑咐了李隱几句。

李淵與李隱父子之間,早已非蟄伏晉陽之時那樣無話不談了。

“兒臣定不負父皇以及關中父老的所託!”李隱身穿黃金甲,單膝跪地的大聲答道。

李隱的言語間,透露出極大的自信,但李淵與百官聽後,並不覺得他是狂妄自大。要是非要百官在這時找出一個能挽河東危局的人物來,無論是誰,定是毫無疑問的首先想到晉王李隱。

畢竟李世民尚有高墲之敗,而李隱卻是毫無敗績,乃大唐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嗚嗚!”沉悶的長號吹響,李隱踏着馬鐙坐上了黃驃馬,向李淵與百官抱了抱拳,隨後騎馬到了中軍所在,傳令全軍後,帶着十萬大軍向東而行了。

李淵在李隱率大軍離開後,帶領百官祭華山禱告天地而返。

李隱兵出潼關,過蒲州,入絳州,最後屯兵於柏壁(位於絳州治所正平城南邊,今新絳縣西南二十里處),派士兵自永豐倉運糧到此儲糧,並不出戰,與宋金剛相持於此。

大唐與劉武周的柏壁之戰,就此開始!

對於劉武周,李隱早已和房玄齡等人商議好了應對之法。

戰爭,除了是前線將領間的較量外,更是雙方國力的較量,現在的大唐,據有關中、隴右、河西、巴蜀等地區,地廣民衆,物產富裕,又佔據着永豐倉等隋朝遺留的大糧倉,單論戰爭潛力,已爲當今天下的第一。

這便是大唐自年初以來,即使是四線作戰,即便是征戰不斷,仍有應敵之力的原因所在。

反觀劉武週一方,起兵之時佔據的馬邑、樓煩、定襄等地,都非產糧之地,人口也不多,今年攻唐後,地盤急劇增加,實力暴漲,可謂是一口吃成了個大胖子,隱患頗多。

所以,李隱的對敵策略,便是於這柏壁與敵相持,然後使用各種手段,侵擾劉武周的後方,待到宋金剛的軍隊露出破綻之時,再一舉出擊,將其徹底擊敗!

第242章 援軍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63章天策上將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04章 東宮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96章 不降唐第239章 歸唐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一章 李家郎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88章 大婚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八十六章驚變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96章 不降唐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09章 尉遲恭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157章 晉國公第八十六章驚變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十七章 出征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43章 風雪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13章 蘇威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八十六章驚變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204章 東宮第215章 玄甲軍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00章 李世績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01章 樓煩郡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52章 娘子軍
第242章 援軍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63章天策上將第六十五章 洛陽城外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04章 東宮第120章 大業十二年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258章凌敬建言第四十四章 戰後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96章 不降唐第239章 歸唐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一章 李家郎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188章 大婚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52章 草原上的陰謀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153章 房謀杜斷第九十五章 草原之夜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八十六章驚變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96章 不降唐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六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九十章 李隱的坐騎第109章 尉遲恭第三十九章 宇文述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157章 晉國公第八十六章驚變第273章 暴風雨前夕第十七章 出征第224章 四線作戰第107章 徵遼結束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二十三章 攀登懸崖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十八章 來護兒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61章 屈突通歸降第207章 再施算計第143章 李密的難處第160章 進軍河東郡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198章 還師長安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243章 風雪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113章 蘇威第180章 殺戮繼續第八十六章驚變第五十七章 盧公郭方預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七章 轉變之始第四十一章 小人攪局第204章 東宮第215章 玄甲軍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五十四章 騎兵突擊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14章 突厥南下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271章 名聲大噪第200章 李世績第227章 兵出潼關第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五章 進宮面聖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二十八章 趨之若鶩第101章 樓煩郡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31章 丟城失地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十五章 孟津渡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十九章 蠍子島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152章 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