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武德二年

香積寺的菩提樹下,李隱與玄奘小沙彌交談了許久,直至觀音婢、採蓮等人要離開了,這才與之作別。

玄奘法師之所以在後世的名頭這麼大,自是因爲名著《西遊記》的存在了,不過《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可不是瞎編的。

玄奘法師歷史上確有其人,他西天取經的事蹟也是真實發生的,只不過是沒有白龍馬騎着,也沒有三個神通廣大的徒弟護着,就這麼一個人孤身到了天竺,最後取得了“真經”而返,實乃中國佛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當然,此時的玄奘僅有十六歲,尚未萌發去天竺取經的想法,李隱對此也未做什麼引導,遵從着順其自然的原則,他能做的,或許是在他決定西行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玄奘打算西行求法之時,曾多次向朝廷上表請允西行,但均未獲李世民的許可,以致“冒越憲章,私往天竺”。

除夕夜,李淵依舊制在太極宮宴請百官,與百官共慶佳節,這是大唐建立後過的第一個除夕,故而操辦得十分濃重熱鬧,就連一些以前沒資格到場的小官,也通通有了資格到這太極宮來,許多人都視之爲是自己畢生的榮幸。

觀賞了宮女的精彩歌舞、吃過豐盛無比的晚宴之後,百官便可在規定的範圍內走動,太極宮中的氛圍頓時變得更加的熱鬧了。

李隱這時,正與黃門侍郎陳叔達漫無邊際的閒聊着。

陳叔達南陳宣帝的第十七個兒子,南陳後主陳叔寶,便是他的大哥了。陳叔達容止出衆,頗有才學,十餘歲便能即興賦詩,揮筆立成。

李家起兵太原,舉兵入長安之時,陳數達爲絳郡通守,以八千士兵據守郡治正平城,但終究寡不敵衆,獻城投降了李淵。

因爲陳叔達獻城的這件大功勞,使得李淵對其很是重用,先後擔任身邊要職,大唐建立後,更是被任命爲黃門侍郎,掌門下省之機要。

“晉王,我可是最近常有聽到別人詆譭你啊,所謂三人成虎、衆口鑠金,你這可要注意點纔是,否則可是有可能會釀成大麻煩的。”閒聊許久後,陳叔達忽然向李隱正色道。

李隱愣了一下,隨即道:“多謝陳侍郎的提醒,我以後會多加註意這方面的事情的,不知現在都有哪些詆譭我的謠言?”

陳叔達道:“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居功自傲、不遵法紀、生活奢靡等等,明智之人聽後應該都是不信的,但這些謠言流傳得久了,只怕對晉王殿下會造成不利影響。”

李隱點了點頭,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如此多詆譭他的謠言忽然傳開來,很大可能是有人在背後指使的,他得好好謀劃謀劃才行。

李隱看了看遠處已恢復意氣風發姿態的李世民,又看了看觥籌交錯間的李建成,再看向正享受別人拍着自己馬屁的裴寂,心中一陣冷笑。

除夕夜過後,時間便正式來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了。

剛剛過去的武德元年,註定是要在青史上留下重筆的一年,在那一年裡,天下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廣江都被弒、李氏代隋,建立大唐、李隱滅西秦、李密兵敗北邙山,中原大戰勝負已分……

以上每一件事情,都是影響深遠的大事件,當它們同時都發生在同一年之時,這一年自是讓人難以忘懷了。

此時天下未定,究竟鹿屬誰手,仍是個未知數,接下來的武德二年,只怕也是激盪起伏的一年。

……

這個時代的謠言傳播,都是靠人云亦云,就傳播的速度來說,自是不能與信息時代相比,還是比較好控制的。

首先,李隱從詆譭自己謠言的源頭抓起,派遣王府護衛、以傅鷹爲首的情報部門等到酒樓飯館等地,暗中觀察,尋找造謠之人,一經發現,立即抓起來,直接以詆譭親王名譽的名義送至長安、萬年兩縣的縣衙關押。

然後,李隱還讓人深入百姓之中,宣揚他的光輝形象,與對他有偏見的人理論,以糾正民衆的愚昧之見。最後則是堅持以身作則,讓百姓親眼目睹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

經過一番應對措施後,詆譭李隱的那些謠言總算是被制住了,並未進一步的擴大影響力。

武德二年的正月十五過後,李世民便從長安誓師出兵,揮師自武關向佔據南陽的朱桀進軍。

朱粲這時已有兵二十多萬人,聲勢很大,但爲人殘暴,淮安當地的豪強楊士林、田瓚等都已在這時起兵攻打朱粲,李世民出兵後,許多州縣也都有響應,所以李世民此戰要想獲勝,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

李隱本以爲自己應該能過上幾個月較爲清閒的日子的,李淵對此原本也是這麼安排的,然而自河西地區而來的一封書信,卻將這個規劃給打破了。

河西地區的李軌,因去年李世民在高墲城的戰敗,李淵爲了拉攏他,便稱李軌爲堂弟,李軌也在那時向大唐歸降了,被李淵封爲涼王。

不過在去年的十月份,李軌趁李隱與薛仁杲的大軍交戰正酣,而長安空虛之時,竟登稱帝了,改年號安樂,並在稱帝之後,派了重兵到雙方勢力的邊界,意欲何爲,自是不用多言,若不是他將要率兵驅長安之時,正好傳來了李隱滅西秦的消息,雙方只怕已然交戰了。

眼見大唐滅了西秦,佔據了隴右後,實力大增,李軌便有些後悔不該稱帝了,他召集羣臣後在朝廷上議論道:“唐天子是我的堂兄,現在已在京邑做上皇帝。一姓之人不應自相爭奪天下,我想去掉帝號,接受唐朝的封爵,不知衆愛卿以爲這樣合適嗎?”

李軌的尚書左僕射曹珍立即表示反對:“隋朝失去天下,天下人共爭君位,稱王稱帝的,豈只一人!唐朝在關中稱帝,涼朝在河右稱帝,本來不相妨礙。況且陛下已經做了天子,何必又自己貶黜自己呢!如果陛下想以小事大的話,就請依照過去樑朝蕭衍服從魏朝的那種做法吧。”

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109章 尉遲恭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09章 尉遲恭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1章 蘇定方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269章 漢東王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十六章 招人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10章 戰火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40章 追擊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205章 下套第115章 秋風起第九十九章 南歸第239章 歸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204章 東宮第217章 鄭王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230章 程咬金來投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十章 夜市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十六章 招人第112章 定河東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二十章 奇襲第219章 許國滅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272章 鴆酒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142章 攻略西河
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十四章 好夢易碎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135章 蒲山公營第109章 尉遲恭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二十二章 卑奢城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五十一章 結拜第155章 李、王初交鋒第150章 地盤搶奪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265章 皇家矛盾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十二章 雪中之舞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二十六章 採蓮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109章 尉遲恭第201章 河北戰局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56章 入主關中第六十章 尋芳院第178章 江都之亂(上)第121章 蘇定方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267章 楊文幹叛亂第208章 教妻射箭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194章 李隱平隴右(下)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八十二章 到雁門第148章 屯軍龍門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269章 漢東王第六十八章 初遇李靖第十六章 招人第六章 初見觀音婢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10章 戰火第254章 洛陽八要地第240章 追擊第五十五章 再升官第103章 意在河北第205章 下套第115章 秋風起第九十九章 南歸第239章 歸唐第七十九章虎將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四十九章 酸棗被圍第七十章 黃君漢第127章 大海寺之戰第204章 東宮第217章 鄭王第259章 頡利南下第三十七章 平壤之戰第15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181章 儒生入敵營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七十七章 打獵第230章 程咬金來投第五十章 瓦崗寨第十章 夜市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108章 天下紛亂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十六章 招人第112章 定河東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168章 羣芳館【求訂閱!】第二十章 奇襲第219章 許國滅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三十三章 鏖戰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七十五章 當有李氏爲天子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第125章 楊廣幸江都第272章 鴆酒第210章 偶遇玄奘第183章 暴打李元吉第二章 翠雲峰匪盜第142章 攻略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