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皇家矛盾

蕭銑性格狹隘,愛猜忌。他手下的將領依仗功勞恣意驕橫,又好擅自殺人,蕭銑對此深感不安,於是宣佈命令要裁軍興農,實際則是想以此奪諸將的兵權。

大司馬董景珍之弟是帶兵之將,對蕭銑的“裁軍興農”之策心懷不滿,於是謀劃反叛,但事情尚未發動,便泄露了消息,最後被蕭銑所死。

董景珍當時在外鎮守長沙郡,蕭銑下詔赦免了董景珍,但卻召他返回江陵。當初蕭銑還是一個小小的羅川令的時候,便是董景珍首先推他爲主的,這些年來,董景珍對蕭銑的爲人也是看透了,知道他如果返回江陵,必死無疑。

於是董景珍決定索性不再奉蕭銑爲主,十二月初五,董景珍以長沙郡投降唐,李淵詔令峽州刺史許紹出兵接應。

十二月十五日,唐峽州刺史許紹進攻蕭銑的荊門鎮,守取該鎮,不過與董景珍所在的長沙郡相隔仍是比較遠,只能聲援,而無法提供再多的幫助了。

許紹所轄峽州在之前一直是與王世充的鄭、蕭銑的樑兩國接壤的,王世充未被滅的時候,他的人與蕭銑的人每次抓獲許紹的部下,全部都殺死,而許紹抓獲鄭、樑的士兵,卻發放路費全部遣返。

鄭、樑的士兵爲此深感羞愧,也頗受感動,不再侵犯騷擾,峽州境內於是得以一直較爲安定。

蕭銑在董景珍降唐後,感到震怒,立即派他手下的齊王張繡攻打長沙的董景珍,董景珍對張繡道:“你沒見西漢李淵‘去年彭越,往年殺韓信’這樣誅殺功臣的事嗎?爲什麼要互相攻殺呢?”

張繡不作回答,繼續進兵包圍了長沙。董景珍感到苦守而無援,最終唯有敗亡,於是打算突圍,但卻在準備突圍的前一晚,爲部下所砍下頭顱,送往張繡處,長沙遂爲張繡所平定。

張繡返回江陵後,被蕭銑任命爲尚書令,張繡仗着有功,驕傲蠻橫,爲蕭銑所記恨,不久後,蕭銑又尋了個藉口殺了張繡。

董景珍和張繡都是蕭銑成事的從龍功臣,在經過他們的先後慘死之事後,樑國的功臣及衆將領都產生了離心。

此後,李淵下詔徵發巴、蜀軍隊,任命趙郡王李孝恭爲荊襄道行軍總管,李靖代理行軍長史,準備攻蕭銑,定荊襄之地。

……

十二月二十八日,李淵下詔立皇子李元景爲趙王,李元昌爲魯王,李元亨爲酆王,二十九日,又封皇子李元方爲周王,李元禮爲鄭王,李元嘉爲吳王,李元則爲荊王,李元茂爲越王。

李淵入主長安後,可謂是煥發第二春了,寵幸的妃嬪很多,且都陸續懷了孕,現在受封爲王的那八人,都是李淵的兒子,至於女兒現在更是多了十幾個。

那些受寵的妃嬪,爭相交結各位年長的王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嬪,奉承獻媚、賄賂、饋贈,無所不用,以求得皇上的寵愛。

李智雲因爲是個富貴閒王,沒什麼實權,所以與之結交的妃嬪並不多,而李隱和李世民,都是出於忌諱,而沒去討好諸位妃嬪,所以諸妃嬪妃這時都爭相稱讚李建成、李元吉而對李隱和李世民所有詆譭。

當然,李隱雖沒故意結交宮中的妃嬪,但他與李智雲的母親萬貴妃,因之前的互相幫助,而一直有聯繫,有她的枕邊風相助,李淵對李隱的厭惡感要比李世民好上一些。

因爲李建成與李元吉與後宮來往甚密,後世也有人說他們與張婕妤、尹德妃私通,但宮禁幽深神秘,此事卻是無從證實之事了。

這時,太子東宮、各王公、妃主之家以及後宮妃嬪的親屬,在長安橫行霸道,爲非作歹,而有司部門卻不敢追究,這對大唐的威望有所損傷。

爲了顯示皇家和睦,李淵下詔讓李隱住在皇宮的外殿承德殿,而李世民則住在承乾殿,李元吉住在武德殿後院,他們的住處與皇帝寢宮、太子東宮之間日夜通行,沒有限制。

太子與晉、秦、齊三王出入皇帝寢宮,均乘馬、攜帶刀弓雜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禮。太子所下達的令,晉、秦、齊三王所下達的教和皇帝的詔敕並行,有關衙門不知所從,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後爲準。

李隱的部下先入洛陽皇宮,繳獲了許多珍寶,但大部分都封存好了,仍留在洛陽,李淵便讓尹德妃等幾人到洛陽挑選隋朝宮女和收取倉庫裡的珍寶。

但尹德妃等人在洛陽得了珍寶後,仍覺得不滿足,私下又向李隱索要寶物併爲自己的親戚求官,李隱回答道:“寶物都已經登記在冊上報朝廷了,官位應當授予賢德有才能和有功勞的人。”沒有答應她們的任何要求,因此尹德妃等妃嬪們更加恨他了。

李隱與李淵的大部分妃嬪的關係日益惡化,李世民更是沒好到哪去。

最近,李世民因爲淮安王李神通平定河北有功,撥給了他幾十頃田地,其中的深意,自是爲了結交李神通了。

但張婕妤的父親卻通過張婕妤向李淵請求要這些田,李淵手寫敕令將這些田賜給張婕妤的父親,李神通卻因爲有秦王之令在先,且貪圖那幾十頃田地,不願歸讓。

張婕妤於是向李淵告狀道:“皇上敕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秦王奪去了給了神通。”

李淵因此發怒,責備李世民說:“難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王令嗎?”李世民連忙稱不甘,那幾十頃田地最終還是落到了張婕妤父親的手裡

這事發生後沒過幾天,秦王府的署官杜如晦騎馬經過尹德妃的父親尹阿鼠的門前時,卻被尹阿鼠的幾名家童把杜如晦拽下馬,揍了他一頓並打斷了杜如晦一根手指,說道:“你是什麼人,膽敢過國丈的門前不下馬!”尹阿鼠向來驕橫跋扈,他的家童也是膽大包天之輩。

尹阿鼠怕李世民告訴李淵,先讓尹德妃對李淵說:“秦王的親信欺侮我家人。”

李淵又生氣地責備李世民說:“我的妃嬪家都受你身邊的人欺凌,何況是小老百姓!”李世民反覆爲自己辯解,但李淵始終不相信他。

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134章 說李靖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15章 玄甲軍第八十六章驚變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216章 朱桀滅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四十八章 打!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57章 鎮虎牢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06章 檢舉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113章 蘇威第204章 東宮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214章 定河西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20章黃蛇嶺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64章江南攻伐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13章 內憂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129章錢糧第268章 劉黑闥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263章天策上將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200章 李世績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34章 說李靖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八十章 河東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45章 北海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240章 追擊第134章 說李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
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124章 太原留守第五十二章 離與聚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86章 高墲戰敗第134章 說李靖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138章 招降王君廓第229章 願今後,勿生帝王家第215章 玄甲軍第八十六章驚變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七十四章 拳打虞柔第216章 朱桀滅第241章 決戰介休第四十八章 打!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隊第九十六章 阿朵兒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四章 唐國公府第179章 江都之亂(下)第184章 李氏代隋第257章 鎮虎牢第260章 生擒建德第六十六章 各自手段第206章 檢舉第七十六章 女兒情第113章 蘇威第204章 東宮第166章 瓦崗寨之變(下)【求首訂!】第142章 攻略西河第141章 太原起兵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九十二章 馬匪來襲第226章 徵北大將軍第214章 定河西第九十三章廝殺第220章黃蛇嶺第130章勸父造反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264章江南攻伐第225章 棄城而逃第十一章 俏書生第193章 李隱平隴右(上)第213章 內憂第164章 瓦崗寨之變(上)【求首訂!】第233章 山丘遇險第129章錢糧第268章 劉黑闥第197章 軍中貪墨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第二十七章 花魁選舉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146章霍邑之戰(上)第263章天策上將第三十五章 夏娜與小桃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200章 李世績第128章 國柱坍塌第203章 雞鳴狗盜第134章 說李靖第174章 整治私鹽第190章 蚌鶴相鬥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六十四章 酸棗城攻防戰第147章 霍邑之戰(下)第126章 李密之野望第248章 除夕比鬥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55章 竇建德飲恨薊城第九十八章 退敵第237章 劍指劉文靜第222章 兵敗雀鼠谷第189章 天有二日第238章 先發制人第133章 大敗突厥第八十章 河東第191章 離間之計第八十五章 殺心第八十八章 善後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54章 屈突通援長安第五十三章 賊寇來襲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六十七章 楊廣再撤兵第192章 王世充血染東都第245章 北海第七十八章 反殺第163章 河東郡攻防戰(下)第八十四章 傅鷹之所見第240章 追擊第134章 說李靖第123章 自立爲主第五十六章二徵遼東第258章凌敬建言第111章 李淵升官第172章元旦大朝會第三十二章 大業八年